尿的生成过程_第1页
尿的生成过程_第2页
尿的生成过程_第3页
尿的生成过程_第4页
尿的生成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泌尿功能,第一节 尿的生成过程,第三节 尿液的排放,第二节 尿生成的调节,前 言,第一节 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部位 肾单位 集合管,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每个肾约有100150个肾单位,续于远曲小管自肾皮质向肾髓质,集合小管,远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曲部,尿液的生成,1、肾小球的滤过,2、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定义: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囊腔的过程。,肾小球滤液/原尿。,原尿与血浆的成分区别,原尿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减少晶体物质接近血浆渗透压似血浆酸碱度似血浆,(一)、滤过膜1、滤过膜的组成 定义:滤过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入肾小囊内的结构三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脏层细胞,1、滤过膜的通透性,机械屏障,电学屏障,原尿-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裂孔膜-肾小囊腔 滤 过 屏 障,滤过膜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物质(主要为糖蛋白) “同性相斥” 注:血浆蛋白带负电荷,3、滤过膜的面积 1.5 相对稳定,(二)有效滤过压(EFP) 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与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相似。,+,有效滤过压(EFP)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少”囊内胶体渗透压“ (原尿中的蛋白质浓度极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变化,入球小动脉动脉端 出球小动脉动脉端,减小,正值,零,有滤过作用,(三)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定义,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简作GFR。,24h原尿形成量,180L,滤过分数 定义,GFR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简作FF。,每分钟流经两侧肾脏的血浆量,(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80180mmHg内变化 GFR基本不变 80mmHg以下 GFR下降,少尿 4050mmHg GFR变为零,无尿,(2)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情况 血浆蛋白含量比较恒定 疾病时/静脉滴液 有效滤过压升高,GFR增加,尿量增多,(3)囊内压 输尿管结石、肾盂结石、肿瘤压迫 尿路不通,有效滤过压降低,2、滤过膜的面积 1.5 炎症时 活动肾小球减少滤过膜的通透性 电学屏障减弱(糖蛋白减少) 蛋白尿 机械屏障减弱 蛋白尿 血尿,3、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有滤过作用,有滤过作用,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小管液中的水和各种溶质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液的过程,定义:,小管液,原尿流入肾小管称为小管液。,(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部位 近端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通透性大 吸收面积大(微绒毛),方式 主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主动转运 原发性、继发性 入胞作用 被动重吸收:水和溶质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渗透,(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1、钠离子、氯离子 钠离子 99%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不同 65%70%在近端小管 吸收方式主要为主动重吸收 氯离子 绝大部分在近端小管 主要为被动重吸收,2、水的重吸收 99%必需重吸收 65%70% 近端小管,被动重吸收(伴随氯化钠)调节性重吸收 远曲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量取决于体内含水量的多少,3、葡萄糖部位:近端小管方式: 继发性主动转运(钠离子) 特殊蛋白质(同向转运体) “饱和”,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 部分近端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达极限 形成糖尿 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浆葡萄糖浓度。,血浆葡萄糖浓度继续升高(16.65mmol/L) 同向转运体全部达极限血浆葡萄糖浓度再升高 尿糖含量平行增加,4、蛋白质、氨基酸的重吸收氨基酸 同葡萄糖 钠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蛋白质(微量) 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作用。,(三)影响重吸收的主要因素 1、小管液溶质的浓度 复习:渗透压的概念,吸收、保存水分的能力,渗透性利尿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引起渗透压升高, 使尿量增多的现象。,2、肾小球滤过率 复习:滤过率的概念,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简作GFR。,球-管平衡 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还是减小,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恒定(GFR的65%70%) 确保终尿中水和溶质的相对稳定。,近端小管对溶质(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随GFR而变化 变化趋势相同,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一)氢离子的分泌,上皮细胞 “氢钠交换”,(二)NH3的分泌,脂溶性物质 扩散至小管液, 与氢离子结合,与负离子结合 随尿排出,(三)钾离子的分泌,终尿钾离子来自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1、对钠离子的吸收,形成管腔内负电位 2、钾-钠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