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45页,23000字左右.
PPT答辩稿.ppt
中文翻译.doc
开题报告.doc
英文期刊.doc
说明书.doc
图纸共11张,如下所示
A0-总装配.dwg
A0-立体图.dwg
A1-标准节.dwg
A1-活塞总成.dwg
A1-空心千斤顶.dwg
A1-钢体总成.dwg
A3-工具锚.dwg
A3-横杠2.dwg
A3-法兰.dwg
A3-锁片.dwg
A3-顶升横杠.dwg
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SWQ3000型双桅杆起重机设计
在现代石化、建筑安装工程中,大型起重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常用的运输起重机在狭窄的区域难以使用,这就需要采用桅杆式起重机等。随着大型设备和部件的增多,对超大起重量桅杆式起重机更加需求。SWQ30000双桅杆起重机就是考虑发展需要创新设计的。SWQ3000型双桅杆起重机这种大型的起重设备采用了新型的双塔并行分节顶升,每个标准节的高度相同,最大起升高度120米,可以根据安装的要求调整自身的高度。
起重机的主体金属结构采用杆系结构,每组桅杆钢结构采用四根主腹杆承载和外加弦杆提高整体稳定性的结构。水平工作台采用箱梁结构以便于设备的安装以及人员的操作,两桅杆两端采用铰接结构固定,消除了提升重物时带来的附加弯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桅杆的受力状况。
现在许多超大型构件的安装多是用液压方法实现的,本次设计的起重载荷较大,因此采用超大吨位液压空心千斤顶起重技术,4组钢丝绳液压提升系统,每组液压提升系统提升载荷8000N,属于行业首创;液压系统由4台液压泵站提供额定35MPa的系统工作压力;额定提升速度为8m/h;承载钢丝绳(左.右旋向各半)数24根。液压空心千斤顶同步起重技术装置不仅可实现大吨位重物的顶升,而且顶升平稳、可靠、安全性好。液压空心式液压提升装置是一种新型特殊的起重设备,其结构以及起重原理与常规起重设备不同。每次吊装前,应根据吊装工艺要求,在每个吊点提升要求高度上的主梁上相应布置液压空心千斤顶,再在液压千斤顶活塞上端相连接的上锁紧机构和与千斤顶本体下端相连接的下锁紧机构之间穿越承载钢丝绳,承载钢丝绳通过工具锚与被吊重物连接。在实际吊装时,以液压泵站为动力源单元,其得到电气控制单元发布的信号后,向液压千斤顶单元提供高压液压油,推动中心穿有承载钢丝绳的液压千斤顶活塞作往复运动,使钢丝绳在与活塞杆上端固接的上锁紧机构和与千斤顶缸体下部相连的下锁紧机构之间进行交替转换、卡紧,通过承载钢丝绳进行载荷交替,从而通过承载钢索的升降带动被吊物的上升或下降。
SQW3000型桅杆起重机的安装和提升过程都由电气系统控制控制,以达到自动控制与检测,保证提升过程中的平稳性和提升质量。在提升过程中有人员进行监控,防止设备故障引起事故,保证人员及设备安全。
本次设计采用三维仿真设计软件SolidWorks ,用于双桅杆起重机的结构设计与结构有限元的受力分析。结构设计完全采用计算机三维设计, 在 solid works 下对整个结果进行精确建模、整个模型采用参数化设计, 设计效率高, 可修改性强。设计过程中采用 Cosmos 进行同步有限元分析, 及时发现结构设计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有限元可视计算能较真实地模拟结构计算模型,解决手工计算不能解决的空间结构超静定问题,建立的计算力学模型符合实际,计算结果精度高,起重机整体变形、各杆件受力一目了然,便于多工况计算和修改,这些特点是传统手工计算所不及的。有限元法能针对起重机实际使用的结构边界条件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为设计提供丰富的、反映实际工况的计算结果,并可配有丰富的动态图形显示功能。对于大型起重机和特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及局部应力分析。采用有限元可视计算能较真实地模拟结构计算模型,解决手工计算不能解决的空间结构超静定问题,建立的计算力学模型符合实际,计算结果精度高,起重机整体变形。各杆件受力一目了然,便于多工况计算和修改,这些特点是传统手工计算所不及的。采用有限元法更具有优越性。
最后在经过方案对比、综合考虑效率与经济性和各部分的详细设计后,将绘制设计机器总体图、标准节图、液压千斤顶装配图、主要零件图、机器立体图等,折合0号图纸5张以及包括对双桅杆起重机的整体结构性能、主要结构的参数的确定等详细细节的任务书,并且对桅杆起重机的整体安全性进行分析。
摘 要
在现代石化、桥梁、建筑安装工程中,大型起重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常用的履带式起重机在狭窄的区域很难发挥作用,需采用桅杆式起重机等。随着大型设备和部件的增多,对起重量大于10000kN桅杆式起重机的需求日益紧迫。本设计所提出的SWQ30000双桅杆起重机就是考虑发展需要创新设计的。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各种方案,确定了SWQ30000双桅杆起重机的结构、工作方式及安装的方案。该方案采用了新型的双塔并行分节顶升和超大吨位液压空心千斤顶起重技术,并采用起重量和起吊位置智能控制。
在设计中,对桅杆金属结构的整体强度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准确的反映了起重机金属结构的整体以及每根杆件的受力状况。对SWQ3000双桅杆起重机的超大吨位液压空心千斤顶的提升部分实现连续提升动作的工作原理及方案予以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SWQ3000型双桅杆起重机的总体和部件进行了设计和计算。
关键词:双桅杆起重机;空心液压千斤顶;顶升机构;钢丝绳;有限元分析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lifting equipment is getting wider and wider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bridgesandbuilding installation. But groovy crawler cranes are very difficul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function, so it is time to use mast crane, etc. With the increasing of large equipment and component parts,the demands for mast cranes which can hoist more 10000 kN weight increasingly pressure. SWQ 30000 double mast crane in this paper is designed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needs creation design. By looking for references and project contrasting, the project of framework,operating mode and installation scheme are confirmed. A late-model parable two – tower lift-up technology and great large tonnage hydraulic operating gear lifting technique are used in this project. The weight and positions controlling technique are used, too.
In designing process, fem simulative analysis is used in metal structures analysis of global strength and analysis of each bar loading. the principle and working scheme of continuous hydraulic lifting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Last,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SWQ 30000 double mast crane collectivity and component parts are gived.
Key words:double mast crane;hollow hydraulic operating gear;climbing mechanism;steel wire rope;finite - element method
概述 1
第1章 双桅杆起重机方案的确定 4
1.1桅杆起重机的金属结构 4
1.1.1桅杆起重机的安装方式 4
1.1.2两桅分离式 4
1.1.3 伸缩式三脚桅杆 5
1.1.4 型钢组合斜架和型钢桁架结构立架 6
1.1.5 箱形斜架和钢桁架结构立架 6
1.1.6 方案对比确定 6
1.2 提升方案的确定 9
1.3 本章小结 9
第2章 桅杆金属结构设计 10
2.1 金属结构设计 10
2.1.1 金属结构概述 10
2.1.2 起重机金属结构 11
2.1.3 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的工作类型 13
2.1.4 对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的要求 15
2.1.5 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的材料 16
2.2 金属结构的受力分析 19
2.2.1 建立模型 19
2.2.3 有限元分析 19
2.2.4 风载荷计算 20
2.2.5 计算风载影响 22
2.3 本章小结 23
第三章 液压空心钢索千斤顶 24
3.1 液压空心钢索千斤顶提升结构设计 24
3.1.1 液压空心钢索千斤主要组成 24
3.1.2 提升原理 24
3.1.3 钢丝绳选用 26
3.1.4 工具锚及锁片的设计 27
3.1.5 液压空心钢索千斤顶主提升油缸设计 28
3.1.6锁紧油缸的主要参数 34
3.1.7行程时间控制及油口 36
3.1.8 密封件选用 37
3.2 电气控制 37
3.2.1 控制系统 37
3.2.2 PLC顶升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38
3.2.3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38
3.3 本章小结 39
结论 40
参考文献 41
致谢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