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中学学生思想政治教2.doc_第1页
浅论农村中学学生思想政治教2.doc_第2页
浅论农村中学学生思想政治教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农村中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茶陵县虎踞学校 王文娇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迁,网络、电视的冲击,外来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对当前的农村中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针对当前农村中学生中存在的成绩优秀学生的优越感思想问题、“追星”和追求超越家庭条件的生活方式问题、不爱学习等问题,笔者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对策。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思想问题 原因 对策与城市中的初中生相比,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由于许多父母文化素质不高,或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比较薄弱,所以学校在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任务更重、责任更多。当然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很多孩子具备与生俱来的简单淳朴、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网络、电视的冲击,外来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对当前的农村中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如何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思考,本人谈些初浅看法,一、农村中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万般皆下品”,唯有成绩好。根据本人跟部分表现好的学生谈话中,了解到有些学生有明显的优越感,表现好的学生眼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不在乎。学习成绩好,同学让着他,老师也刮目相看,在家里父母长辈都要骄着他。2、追星、攀比、追求物质享受大有人在。我曾在一个班作了一次调查,对于自己崇拜的对象;23%的人选择的是“体育明星”,15%的人选择的是“影视明星或歌星”,15%的人选择“科学家”,27%的学生选择“民族英雄”,20%的学生选择“富豪、大款”。可见农村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盲目“追星”问题,且少数学生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用名牌手机、穿名牌服装、抽烟、喝酒、头发染色、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等等,这就偏离了他们的应有的纯朴,形成浮躁心态。3、上课学习无所谓,“自由价更高”。 调查显示16%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报效祖国,29%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让父母满意”,27%的学生选择学习是为了“将来选择好的职业”,28%的学生选择学习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对于学习态度,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努力刻苦”,40%的学生选择“勉强地学”,20%的学生选择“能应付家长和老师就行”,10%的学生选择“根本不想学习,讨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太强,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厌学情绪比较明显。 二、产生上述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1、学校追求升学率,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由于多年来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学校领导和许多教师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抓好教学质量和提高升学率。上级对校长考核主要是以上这些看得见的指标,偏僻的乡村中学,对于学生思想好不好,没有人看得到,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的事。2、父母溺爱,学生得寸进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不能在家照顾小孩子,产生对小孩子的愧疚感,然后以对小孩物质欲望的满足来平衡自己的心理。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是无疑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外出务工的父母更是担心自己孩子在家吃不饱穿不暖,片面认为无论怎样也别难为着孩子吃穿。与多数父母交流时,他们认为:“我们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一切条件,至于成功与否就看孩子的造化了”。就是说父母对小孩子的学习、思想如何,是采取“放任”的态度。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偏信电视中一些“造星”和娱乐节目的引导,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简单化的偏向。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老师要么板着一张脸,把学生恨恨批评一顿;要么就是召集学生开个会,听听报告、读读报纸,学生不知所云。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则采取一罚了之:罚写检讨、罚搞卫生、罚跑步、罚背书、罚抄单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具体性。三、对策1、学校从整体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氛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他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该从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地培养教育学生,全体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这样才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发展更全面、更优秀,不优秀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看齐。2、班主任要及时掌握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家庭离异的学生、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等,针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小孩,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教师要用“心”与这些学生沟通,让这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要及时与学生的家长或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联系,随时进行家访。老师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建立感情交流,给他们心灵上带来开心,给他们身体和生活上关心关爱,从而不厌学不逃学。3、树立中学生正确的偶像观。一位伟人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追星”实际上是中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和学习,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和心灵的寄托。有些学生产生“追星”心理的原因就是因为放学后“钻进”娱乐性电视或视频中,从而被“洗脑”,所以到学校后满脑子就是这个“星”、那个“派”的。班主任或学校可以通过一些主题班会,展开讨论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们在单一的学习之余有更多的人际交往和良性互动,实现“注意力转移或分散。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并搭建成功舞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那么“追星”可以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转化为对学习的热爱,并大大促进中学生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健康成长。4、充分利用农村这一环境,加强对学生热爱劳动意识和积极上进思想的教育。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本身就是美。下面是一个学生下田劳动的日记:“虽然生在农村,但从未下田劳动。爸爸说,我现在是初中生了,应该学会做农活,今天我跟爸爸去田间劳动了。到了田间,我就先帮秧苗除草。我怕脏,所以只敢拔田埂上的草,速度可慢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对拔草不感兴趣了,爸爸便叫我去耕田。刚开始我还不敢下田,因为我不会,而且又怕脏,但爸爸答应教我。于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下去了。我看了爸爸怎样干后就跟着干了,可田里的泥土好像太深了,踩下去就很难拔出来了,牛在前面走,我拉着牛绳子,不知道怎么使唤,犁往前走,拖着我身子往前倾,好几次都差点害得我成为“嘴啃泥”了。七倒八歪后,在爸爸的耐心指导下,我总算找到一点感觉了,开始跟上牛的节凑或控制牛的方向和速度,并可以独立操作了。虽然累了,汗流浃背,但心中格外高兴,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成年了。爸爸也笑了。虽然我这次在田里只工作了一个多小时,但通过田间劳动,我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认识到农活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同时感受到父母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我今后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用功读书,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可见,劳动中学生除学会了技能外,还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