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大危险源辨识 评价与控制 刘鹏鹏 一 引言 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事故的根源能量或危险物质 深圳清水河 8 5 大爆炸 1993年8月5日 深圳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死亡15人 伤100多人 直接经济损失达2 5亿元 共同特征失控的偶然事件 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 或者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易燃 易爆或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 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物质的固有性质有关 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物质数量有关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 重大危险源的来源 重大工业事故频发 可燃性物质泄漏 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 高压能量设施或爆炸性物品发生爆炸或火灾 1976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1984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1984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甲基异氰酸盐泄漏恶性中毒事故 1982年欧共体开展工作 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 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 EECDirective82 501 简称 塞韦索法令 1996年颁布了 塞韦索法令 为实施 塞韦索法令 欧共体各国开展的工作 为实施 塞韦索法令 英国 荷兰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比利时等欧共体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 要求对工厂的重大危害设施进行辨识 评价 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计划措施 并向主管当局提交详细描述重大危险源状况的安全报告 其他国家开展的工作 在国际劳工大会 ILO 支持下印度 印尼 泰国 马来西尼和巴基斯坦等都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993年9月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 各州将用该标准作为控制重大工业危险源的立法依据 国际劳工组织开展的工作 1988年ILO出版了 重大危险源控制手册 1991年ILO出版了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实施细则 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 及建议书 我国开展的工作 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项目 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 1997劳动部开展了 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系统试点项目 在北京 上海 天津 深圳 成都 青岛六城市进行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 2000年颁布了国家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作为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2003年11月国家安监局印发了 关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4年4月国家安监局印发了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5年6月国家安监局印发了 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5年9月国家安监局印发了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0 中的概念 重大事故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 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 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 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加工 搬运 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 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 安全生产法 中的概念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搬运 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 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的概念 重大危险源 是指生产 运输 使用 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概念的扩展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搬运 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 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三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ILO第174号公约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应急计划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价 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风险控制 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 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 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 降低危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企业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 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 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 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 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 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 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 现场应急计划等 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 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 应急计划 企业 现场应急计划政府主管部门 场外应急计划传达到公众修订和重新散发相关资料 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 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 机场 水库 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 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 调查 评估和咨询 四 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2000年9月发布了国家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 2002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6月29日公布了 安全生产法 2004年1月9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2004年4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5年6月国家安监局印发了 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5年9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我国相关法律 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 评估 监控 并制定应急预案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 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八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严重后果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 二 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 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 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三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十条规定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 与下列场所 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 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 需要转产 停产 搬迁 关闭的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规定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 实行双人收发 双人保管制度 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 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 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第八条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 加强国家 省 区 市 市 地 县 市 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 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 材料 工艺 设备 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或者国家有关法规 标准发生变化时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并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 个人经营的投资人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生产经营单位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 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 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至少每3年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要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 设施的安全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以及重要的设备 设施进行定期检查 检测 检验 并做好记录 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 要制定整改方案 落实整改资金 责任人 期限等 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 装备 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 健全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档案 并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各类信息的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 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 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 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 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 暂时停产 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 经审查同意 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 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有违法行为的 依据 安全生产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并处罚款 五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申报登记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的工业设施 重大危险源 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 燃烧 爆炸特性基础上 制定出危害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通过危害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 以便使雇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哪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的范围内 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危险物质了解的不断加深进行修改 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参考国外同类标准 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 爆炸 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规律 以及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国家标准GB18218 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 贮罐区 贮罐 压力容器 库区 库 煤矿 井工开采 生产场所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压力管道 尾矿库 锅炉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 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 90危险货物品名表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危险物质hazardoussubstance3 2单元unit指一个 套 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2000Identificationof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 使用 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 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采掘业 d 危险物质的运输 3 3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 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 4重大事故majoraccident3 5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3 6生产场所worksite指危险物质的生产 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 包括生产 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 成品的周转库房 3 7贮存区storearea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4 1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 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 2 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 品名引用GB12268 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a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表1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26种 b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2 表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34种 c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3 表3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21种 d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 表4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61种 4 2 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 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 临界量数值较大 具体数值见表1 表4 4 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 表2 表3及表4规定的临界量 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 3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 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 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 3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 则按下式计算 若满足下面公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t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 t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 贮罐区 贮罐 压力容器 库区 库 煤矿 井工开采 生产场所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压力管道 尾矿库 锅炉 贮罐区 贮罐 贮罐区 贮罐 重大危险源是指贮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 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贮罐区 贮罐 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贮罐区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 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表1贮罐区 贮罐 临界量表 表2毒性物质分级 库区 库 库区 库 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 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库区 库 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库区 库 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 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表3库区 库 临界量表 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 使用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 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表4生产场所临界量表 在储罐区 储罐 库区 库 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辨识中临界量选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若其中的物质属于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0 中的142种物质 则应严格按照标准选取临界量 若不属于上述142种物质 但属于申报登记范围中各类别的物质 则应按照申报登记标准选取临界量 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 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 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表压 的气体 液化气体 蒸汽介质或者可燃 易爆 有毒 有腐蚀性 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 且公称直径大于 的管道 长输管道 公用管道 工业管道 长输管道输送有毒 可燃 易爆气体 且设计压力大于1 6MPa的管道 输送有毒 可燃 易爆液体介质 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DN 300mm的管道 长输管道是指用于产地 储存库 使用单位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一般指跨越地 市 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公用管道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点前的热力管道 中压 次高压和高压燃气管道 且公称直径 200mm 低压燃气管道 P 0 01MPa中压燃气管道 A0 2 P 0 4MPaB0 01 P 0 2MPa次高压燃气管道 A0 8 P 1 6MPaB0 4 P 0 8MPa高压燃气管道 A2 5 P 4 0MPaB1 6 P 2 5MPa 工业管道输送GB5044中 毒性程度为极度 高度危害气体 液化气体介质 且公称直径 100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 高度危害液体介质 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 乙类可燃气体 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 且公称直径 100mm 设计压力 4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 有毒流体介质 且公称直径 100mm 设计压力 4MPa 设计温度 400 的管道 工业管道指企业 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 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 锅炉 锅炉 是指利用各种燃料 电或者其他能源 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 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 的承压蒸汽锅炉 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1 表压 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1 的承压热水锅炉 有机热载体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 5MPa 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 h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 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2002年 锅炉制造许可级别划分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 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 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表压 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的气体 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表压 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的气体 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 液体的气瓶 氧舱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 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易燃介质 最高工作压力 0 1MPa 且PV 100MPa m3的压力容器 群 煤矿 井工开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高瓦斯矿井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煤层自然发火期 6个月的矿井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瓦斯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尾矿库 全库容 100万m3或者坝高 30m的尾矿库 六 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 重大危险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重大危险源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 企业和政府安全管理的需要 分级管理的依据 制定应急计划的需要 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的依据 通知 对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的要求 安全评估报告要做到数据准确 内容完整 方法科学 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结论客观公正 安全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危险 有害因素辨识 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重大危险源等级 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易燃 易爆 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评价的总体数学模型 式中 B111 i 第i种物质危险性的评价值 B112 j 第j种工艺危险性的评价值 Wij 第j项工艺与第i种物质危险性的相关系数 B12 事故严重度评价值 B21 工艺 设备 容器 建筑结构抵消因子 B22 人员素质抵消因子 B23 安全管理抵消因子 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推荐用下列关系式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 一级重大危险源 A 3 5二级重大危险源 2 5 A 3 5三级重大危险源 1 5 A 2 5四级重大危险源 A 1 5 建议的危险源控制程度分级依据 A级 B2 0 001B级 0 001 B2 0 001C级 0 01 B2 0 1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该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 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 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重大危险源快速评价方法 重大危险源快速评估方法主要依据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价 以预测事故发生的死亡半径为主要评价指标 以死亡半径的大小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七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第77页 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故障 安全设计 第78页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施约束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防止其意外释放 1 消除危险源2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 隔离 第79页 1 消除危险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 但是 人们不能消除系统中所有的危险源 只能根据具体的技术 经济等条件 消除其中的部分危险源 第80页 2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实际的技术 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有些危险源不能被彻底根除 这时应该设法限制它们拥有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 降低其危险性 第81页 3 隔离预防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有分离和屏蔽两种 前者是指时间或空间上的分离 防止一旦相遇则可能产生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物质相遇 后者是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 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82页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 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1 隔离 远离 封闭 缓冲2 个体防护3 薄弱环节4 避难与援救 第83页 1 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措施其作用在于把被保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 具体地 隔离措施包括远离 封闭 缓冲三种措施 远离 把可能发生事故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工艺 设备或工厂等布置在远离人群或被保护物的地方 封闭 利用封闭措施可以控制事故造成的危险局面 限制事故的影响 以及为人员提供保护 缓冲 缓冲可以吸收能量 减轻能量的伤害作用 第84页 2 个体防护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也是一种隔离措施 它把人体与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 第85页 3 薄弱环节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 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 一般地 设计的薄弱环节即使破坏了 却以较小的损失避免了大的损失 因此 该项技术又称为 接受微小损失 第86页 4 避难与救援事故发生后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但是 当判明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时则应该迅速避难 撤离危险区域 第87页 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1 安全系数2 提高可靠性3 安全监控系统 第88页 1 安全系数最早的减少故障的方法是在设计中采用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的基本思想是 把结构 部件的强度设计得超出其必须承受的应力的若干倍 这样就可以减少因设计计算错误 未知因素 制造缺陷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可以通过减少承受的应力 增加强度等办法来增加安全系数 第89页 2 提高可靠性所谓可靠性 即设备 部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性能 提高可靠性可以减少故障 在可靠性工程中采用许多方法来减少故障 第90页 3 安全监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 利用安全监控系统对某些参数进行监测 以控制这些参数不达到危险水平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91页 故障 安全设计在系统 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 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称为故障 安全设计 八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通知 对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仪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题 含解析
- 安徽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实验班12月大联考化学含解析
-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催化剂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汉彝翻译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汽轮机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意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理论与业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动物生产学牛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采写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完整版)建筑工程技术说专业、专业剖析
- 肝硬化护理查房个案介绍ppt
- 食堂巡查记录表
- 内分泌科糖尿病“一病一品”
- GB/T 42466-2023生物样本库多能干细胞管理技术规范
- 2023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冠寓运营管理手册
-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Unit+1+Extended+reading课件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周1530安全教育记录(2021至2022)
- 物料管理入门部分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