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学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doc_第1页
从精神分析学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doc_第2页
从精神分析学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doc_第3页
从精神分析学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精神分析学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刘药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关键词:张爱玲;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 中图分类号:1206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964 ( 2008 ) 04-0135-0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奇特的作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蜚声文坛。其作品的突出特色,就在于她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这一点,历来备受方家的称赞。诚如著名张爱玲研究学者司马新所说:“把张爱玲称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并不为过。,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夏志清先生的认同。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最能够显示这种创作实绩的,当是(k锁记)以这篇名篇为个案,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我们很容易见证,张爱玲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美誉确实名至实归。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在他经典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中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 ego)。这三部分在人格构成中,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和遵循不同的运作原则,因而往往相互矛盾、冲突。自我作为中介,便不得不处在本我的驱使、超我的谴责、现实的限制的夹缝之中而陷入艰难的人格困境。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种人格困境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人物内心三个“我”间血淋淋的斗争跃然纸上。在(k锁记里,主人公曹七巧便是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的典型。 曹七巧的婚姻本身就注定她必须压抑“本我”的欲望。尽管艰难,但为了钱,她还得服侍她的丈夫个仿佛是一堆“腻滞的死去的”、“没有半点人气”、“没有生命的肉体”。在畸型的夫妻关系禁锢下,曹七巧从未享受到人的权利与快乐。马克思认为,人和人之间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爱情,从根本上说是两性结合的最高形式。人类生理上的性需要是生命冲动的本能。七巧陪伴着“没有生命的肉体”,长期处在感觉强烈的、屈辱的心理压力场中,在“本我”与“自我”的斗争中承受着孟德斯鸡笔下的那个波斯阉奴的痛苦:“人家在我身上灭绝了情欲之果,而没有消除情欲之因,于是远远不曾使我减轻情欲的负荷,周围的一切,反而不断地刺激我的情欲。z此间,生得“天圆地方”、风流惆镜的小叔子姜季泽闯进了她的心。季泽明知七巧的苦情,又怕七巧成为累赘,因为“他得给二哥留点面子”,但是他却又居高临下地撩拨、玩弄七巧的感情。姜季泽的轻桃刺激了七巧的情欲,更加剧了她的内心冲突,“人的活动脱不了情欲的因素;斗争是活动的尖端,更是情欲的舞台。去掉了情欲,斗争便失去了活力,3。在那死气沉沉的姜公馆,情焰炽烈,而挑起情焰的人却近不得身。 此时,金钱与情欲发生了强烈的冲突,“自我”与“本我”间的矛盾也由此产生。为了保住钱,七巧必须舍弃她朝思暮想的季泽。在“分家”这个尖锐的矛盾中,她撒泼哭闹,目的是与姜季泽争财产。七巧为了多得两个死钱,扑灭了自己心中的情焰。“自我压倒了“本我”。几个月后,金钱与情欲、“自我”与“本我”的冲突再次降临,而且更尖锐更激烈。季泽为了骗取七巧的钱,在七巧面前演出了一场动情的戏,向她倾诉十年来的爱慕之情。七巧心醉神迷:“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爱情唤醒了七巧人性的复苏、良知的觉醒:“当初为什么要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要注定她和季泽相爱。”在这神圣的一刹那,七巧挣脱了世俗的羁绊,挣脱了别人给她套上和她给自己套上的双重黄金枷锁,恢复了人的感情和人的自然欲求,“本我”暂时占了上风。 然而,生存的不安全感使她的“自我”现形了。她顷刻间便陷入了怀疑与猜忌中:“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在感情上,她渴求爱情,对季泽充满怜悯与爱;在理智上,她更爱黄金,担心“她的钱只怕守不住”。 在巧妙地揭穿了季泽的用心之后,她终于赶跑了心中的恋人,这构成七巧悲剧灵魂中最激荡人心的冲突:极端的恨,强烈的爱,无比的痛心与惋惜。七巧赶走了季泽,再次扑灭了自己的情焰。在那茫茫人世中,唯有这爱能给她以最大的慰藉与活力,而现在却完全失去了,而且是被自己亲手扼杀了。在这血淋淋的灵魂大厮杀中,崇高的精神力量的毁灭正是悲剧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 最具有悲剧意蕴的是人的自我对立矛盾。主体在自我冲突中痛苦地挣扎、搏斗、裂变,结果却是低劣的成分战胜了高尚的成分,导致了人的精神崩溃与毁灭。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一场在七巧内心深处发生的激情与压抑、情感与理智、人性的欲望与现实的“清醒”之间的“本我”与“自我”的激烈战争。瓦西列夫认为,每个正常人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体系抑制性欲望。这有时会使七巧觉得,在她的内心世界中,于生存的本能之上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中,金钱比情欲更重要,因为她已为此失去了一切。生存的威胁使得曹七巧不得不活得清醒:虚假的情纵然得到也无法弥补她最真实的失去,一无所有的她手中只剩下那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她怎能不视其为救命稻草而死死抓住!但这注定了她还得继续忍受情欲的煎熬,在“自我”与“本我”的斗争中挣扎、厮杀,至死方体。 正如弗洛伊德所示,性欲的压迫几乎成为人生苦痛之源,下意识所隐藏的伤痕正是让人们行为失常的动力。性欲压迫导致的无比恐怖的人性异化在(k锁记冲表现得最为深刻和令人发指,张爱玲对此的书写可谓登峰造极。当性欲的魔鬼不断地要冲破囚牢,七巧便只能以变态的方式来满足它。她对一切人施以报复,报复男人,报复世道,报复自己的身世。疯狂的报复欲使曹七巧成为“食人者”,甚至将报复施之于亲生子女,用子女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自己的不幸。 宋家宏在其著作中对七巧的心理做了极为精辟的阐释:“从心理学角度具体地看,作为食人者的曹七巧有三个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心理层次:性变态心理、仇视与嫉妒心理、寡居者的护犊心理”f41。在这三种心理作用下,曹七巧对金钱要占有,对子女也要占有。占有子女,也是在占有金钱,因为儿子是财产的继承者,女儿若出嫁则要一笔嫁妆。她不仅实行经济控制,而且使他们的感情与人身都从属于自己,甚至作为本能的“性”也纳入了“尽孝”的轨道。虽然七巧对长白与长安的占有方式不同,却同样残忍甚至灭绝人性。“歇斯底里比疯狂还可怕,因为她还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凭了这,她把他们一起断送了。” 人们常常只知道母性中“爱”的一面,而忽略了与它对立的另一面。西蒙波伏娃曾说:“母爱不是直觉的、天生的,在任何情况下,天生这两个字眼均不适用于人类。母亲对小孩的态度,完全决定于母亲的处境以及对此处境的反应。,5曹七巧在婚姻生活中从未有过合理的性的满足,她对残废的丈夫有着本能的厌恶。为了金钱,她还必须压抑自然的情欲。心理学认为,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父亲与自己的感情有密切的关系。父母感情不合而降生的孩子,常使母亲的怀恨心与责任感互相交战,母亲仇视孩子,又不得不努力压抑这种倾向,潜意识中隐藏了伤害孩子的意念。婚姻的经验使七巧对丈夫怀有敌意,长安、长白怎么会出世,七巧说:“连我都不明白”。这两个孩子在出生前后就开始了他们的不幸经历,他们必然被自己的母亲怀恨,母亲潜意识中的怀恨心理伴随他们长大成人。因此,七巧对儿女所施予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伤害,也不能单纯归结为天性的恶毒与残忍,而是现实情况注定了她的母爱没有植根、生长的土壤。 对于儿子,“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一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留不住一他娶了亲”,嫉妒与仇视心理交织,愈演愈烈。入夜,七巧令新婚的儿子长白通宵达旦地陪她烧鸦片烟,一连三个晚上不放他回去,留儿媳一人独守空房。她追根究底地盘问儿子房中“秘密”,第二天就在牌桌上宣布媳妇的“隐秘”,羞得亲家母无颜见人,媳妇被逼得几乎发疯。不仅如此,她还别有用心地把丫环绢姑娘给长白做小,让他只守着“母亲和新姨太太”,媳妇终被残酷的精神折磨致死,姨太太也在完成了她的使命一为七巧生下一个孙子后,做了“替身”,“不到一年就吞鸦片烟自杀了”。“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走走”,儿子彻底归她占有了。从七巧生存命运的角度看,她一生没有过正常的合乎人性的性爱关系,压抑的结果是她对“性”产生了变态的敏感,突出表现在窥淫癖与施虐欲综合症,张爱玲称之为“道德上的恐怖”。儿子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健康的男人,儿子儿媳的隐私刺激着她人性深处的欲望,她只能以此超出常轨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对于女儿,她有着强烈的寡居者的“护犊”心理一难以相信别人,对每一个人都存有戒心。当这种心理与仇视和嫉妒、性变态、对子女的占有欲结合到一起时,“护犊”就成了可怕的残害。七巧总疑心人家是贪他们的钱,千方百计阻止女儿恋爱。女儿近30岁才与一留学生童世舫恋爱。恋爱后不再郁郁寡欢,时时微笑着”,这一切又使得七巧暴怒。她百般挖苦、讥讽,阻止破坏婚期。解除婚约后的长安与童世舫藕断丝连,“他们认真的做起朋友来了”。曹七巧还虚设圈套,在长安戒烟后,用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谎话断送了这门婚事,长安从此断了结婚的念头。七巧再一次用极端残忍的手段找害了女儿的终生幸福,成功地达到了占有女儿的目的。 儿女的幸福,都必须服从于她的黄金欲,因为对处于性的焦虑和生存的不安全感层层包裹之中的曹七巧来说,黄金就是她的全部,她要生存,不甘于宿命的操纵,就必须套着金锁。 毁灭有可能威胁到她的一切。她别无选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压抑性欲的结果必然是演化出形形色色的病态心理,使人性异化,将人变成比魔鬼更可怕的动物,并殃及周围的一切,将他们都劈杀在闪烁着魔界之光的利斧之下,并且主体本身也将最终自刎。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对压抑性欲造成的人性异化的终极状态进行了极具开创性的探寻,也因此造就了这部“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6。 用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来分析张爱玲的小说,便不难看出精妙绝伦、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对于成就张爱玲小说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有力地印证了司马新先生深刻的洞见,张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