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信高李课件ppt.ppt_第1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信高李课件ppt.ppt_第2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信高李课件ppt.ppt_第3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信高李课件ppt.ppt_第4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信高李课件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说 义 从古到今 一般人理解的就是讲哥们义气 为朋友两肋插刀 三国关羽 因为千里走单骑 舍弃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 护送嫂夫人过五关斩六将 投奔当时落魄的结拜兄弟刘备 从而被后世当作义的化身 荆轲 为报答燕国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不顾个人安危 刺杀秦国的国君赢政 这是义 水浒鲁智深 为救弱女子 三拳打死无赖镇关西 这也是义 那么义的含义 就仅仅是讲义气吗 作为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在 论语 里面多次提到了义 从 论语 里面提到的有关义的词语来看 它还有着更深的内涵在里面 那么在孔子的眼中 义究竟还有什么含义呢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也可以指公正 合理而应当做的 做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 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译文 阅读全文 疏通文意后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 本课是集中阐述 义 的相关问题 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 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 义 有关的问题 试加以概述 2 对10章节进行分类 疏通文意 解读文本 明确 1 义与富贵 利 义与君子 人格 义与勇敢等问题 2 10个章节可归属哪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 1 3 4则 二是义与君子 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敢 8 10则 一 义和富贵 1 3 4则 在 论语 中 仁 和 义 有时可以互通 富贵 常被简称为 利 仁义 和 富贵 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 研讨分析 明确重点章节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1 原文 子曰 富 1 而 2 可求 3 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注释 1 富 指升官发财 2 而 如果 3 求 指合于道而不违背道义 可以去求 执鞭之士 古代为天子 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或市场守门人 即地位低下的职事 孔子说 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 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 我也去做 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 我就顺从我喜欢的 道义 去做 译文 评析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 只要合乎于道 富贵就可以去追求 不合乎于道 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那么 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从此处可以看到 孔子不反对做官 不反对发财 但必须符合于道 这是原则问题 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许霆 1983年山西翼城县人 2006年在广州利用ATM机故障取走17 5万元人民币 案发后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 成为近年来司法界的著名案例 2007年12月一审 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 2008年2月22日 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 2010年7月30日因表现好假释出狱 你应该怎么办 3 原文 子曰 饭 1 疏食饮水 曲 2 肱而 3 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 4 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基础知识 1 饭 名词作动词 吃 疏食 粗糙的饭 2 曲 形容词作动词 使弯曲 肱 音 胳膊 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 即弯着胳膊 3 而 连词 表修饰关系 4 而 连词 表转折关系 孔子说 吃粗糙的饭食喝冷水 弯着胳膊枕着它 其中也有乐趣啊 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 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译文 曲肱而枕之 意思是说弯着胳膊枕着它 吃粗粝的食物 喝冷水 用胳膊肘作枕头 其中也充满了欢乐 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的点出来 对他来说 可乐的并不是贫寒 简单的生活 而是在贫寒 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一句 意思是说 做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 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按照孔子的观点 贫寒并不是问题 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 富贵也不是问题 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4 原文 子曰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 1 也 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 2 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君子去仁 恶 3 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注释 1 处 安居 可以理解为接受 2 恶 厌恶 3 恶 疑问代词 哪 何 孔子说 富和贵 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 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 君子不会接受 贫和贱 这是人厌恶的东西 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 君子就不摆脱它 君子如果离开仁 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 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 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 按照仁的要求 做 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 按照仁的要求 做 译文 评析 这一段 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 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 义 不要利 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 流离失所的生活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君子无论在何时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要坚持仁德践行仁德 例子孔子的一个学生 叫做子贡 一次 吴越大军于隆冬远征北方 吴王夫差强征丝棉 造成丝棉紧缺 价格走高 子贡抓住商机 从各国低价收购 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 被抢购一空 据记载 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 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 为追忆先师 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 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 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 子贡从中看准商机 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 回报颇丰 此外 他还跨国经营 史记 记载 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 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 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 他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 赢得收益 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 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 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 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 小结 1 3 4三则主要是谈义与富贵的问题 可以看出 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 但前提必须符合道义 他提倡 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 有志向的君子不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 他乐于在贫困中享受道义 他指出 人们都不会甘愿过贫困流离的生活 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 逐利不能抛弃道义与良知 双汇瘦肉精门 央视曝光 瘦肉精 事件过去10天后 各地下架双汇产品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 受央视报道的影响 双汇的市场受到冲击 部分地区产品下架 企业的市场 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包括资本市场都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 据说 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 市值蒸发103亿元 3月15日起到25日 10天时间即影响销售10多亿元 也就是说 双汇销售额每天损失超1亿元 走了瘦肉精来了注胶猪 你还敢吃猪肉吗 黑心商贩竟灌出 注胶猪 美国媒体报道 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玩具泥胶的化学成分 麦当劳过期食品 二 义与君子 人格 2 5 6 7 9则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 他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子做了很多回答 但是始终包含一个 义 字 2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1 曰 信乎 夫子不言 不笑 不取乎 2 公明贾对曰 以告者过 3 也 夫子时 4 然后 5 言 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 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 子曰 其 6 然 岂其然乎 基础知识 1 状语后置 2 主谓倒装句 夫子 文中指公叔文子 3 以 介词 把 过 名词活用为动词 犯过错 4 时 名词作状语 在适当的时候 5 然后 这样 以后 6 其 语气副词 表反问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 说 是真的吗 夫子不说话 不笑 不取财物 公明贾回答说 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 即告诉您这话的人弄错了 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 高兴了才笑 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 对于财物 符合道义才取 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 是这样啊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2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信乎 夫子不言 不笑 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 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 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 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 子曰 其然 岂其然乎 译文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 进一步阐释 义然后取 的思想 只要合乎于义 礼 公叔文子并非不说 不笑 不取钱财 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孔子认为 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 克制 勇敢 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谈到这里 孔子还认为 有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 能够思义 授命 不忘平生之言 尤其是本章提出 见利思义 的主张 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 要考虑是否符合义 不义则不为 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就像这位公叔文子 该取时才取 人不厌其取 这就是 义 对于君子的好处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 周朝时 有个人叫陶答子 他在陶城做官三年 名声并不怎么好 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 他的妻子劝他说 没有能力而做大官 这是祸害 没有功劳而家昌盛 这是积灾 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 我听说南山有玄豹 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 为什么呢 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 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 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 就会被杀掉 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 灾祸就要到了 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 反而将其赶出家门 结果仅过了一年 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5 原文 子路问成人 1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 2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文 3 之以礼乐 4 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5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 6 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 1 成人 人格完备完美无缺的人 5 必然 一定 这样 通假字 2 知 通 智 聪明 3 文 名词作动词 修饰 6 要 通 约 贫困 文言句式 4 文之以礼乐 状语后置 子路问成人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 孔子说 像臧武仲那样聪明 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 像卞庄子那样勇敢 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 再加上礼 乐的修养 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又说 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 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 面临危难挺身而出 付出性命 长期处于穷困之中 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 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 孔子认为 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 克制 勇敢 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谈到这里 孔子还认为 有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 能够思义 授命 不忘平生之言 这样做就符合于义 尤其是本章提出 见利思义 的主张 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 要考虑是否符合义 不义则不为 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孔子所说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麽多的美好品德 所以孔子提出君子 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有九种考虑 看考虑看得清清楚楚 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 脸色考虑温和 姿态考虑恭敬 说话考虑忠诚 做事考虑不怠慢 不苟且 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 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冤仇 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义 6 原文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 君子有九思 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 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 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 如温 良 恭 俭 让 忠 孝 仁 义 礼 智等等 所有这些 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孔子所谈的 君子有九思 是对君子的 赞赏 还是 要求 7 原文 子曰 君子之 1 于天下也 无適 2 适d 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3 注释 文言虚词 1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重点实词 2 適 专主 3 比 并列 靠近 与义并列 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之事 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 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 一切按照义去做 无莫 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 莫 字表示劝诫 意思是不要 不可 不能 译文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义之与比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 友善 处世严肃灵活 不会厚此薄彼 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9 原文 子曰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1 闻义不能徙 2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 1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宾语前置 2 徙 音 迁移 改变 此处指靠近义 做到义 孔子说 不修养品德 不讲习学问 听到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 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做 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 这是我的担忧啊 译文 评析 春秋末年 天下大乱 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 对此 他万分忧虑 他把道德修养 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 在他看来 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 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 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 不善 只有这样 修养才可以完善 知识才可以丰富 2 5 6 7 9则主要讲 义与君子 人格 的问题 重点阐述人格完善 孔子认为 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 克制 勇敢 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君子要九思 要加强道德修养 他指出君子要明白 义然后取 见利思义 见得思义 义之与比 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 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 就像公叔文子 该取时才取 人不厌其取 这就是 义 对于君子的好处 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小结 8 原文 子路曰 君子尚勇 1 乎 子曰 君子义以为 2 上 君子 3 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 4 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问 君子推崇勇敢吗 孔子说 君子以义为上 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 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三 义 和 勇 8 10则 勇 形容词作名词 勇气 君子义以为上 宾语前置古今异义词 君子 小人 执政者 平民 译文 10 原文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 见义不为 无勇也 孔子说 不是自己祖先的鬼 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 这是谄媚 见到正义不去做 这是没有勇气 1 鬼 有两种解释 一是指鬼神 二是指死去的祖先 这里泛指鬼神 2 谄 音 谄媚 阿谀 3 义 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译文 评析 在本章中 孔子又提出 义 和 勇 的概念 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 论语集解 注 义 所宜为 符合于仁 礼要求的 就是义 勇 就是果敢 勇敢 孔子把 勇 作为实行 仁 的条件之一 勇 必须符合 仁 义 礼 智 才算是勇 否则就是 乱 孔子说 见义不为 无勇也 所以 君子应当见义而为 又说 仁者必有勇 勇者未必有仁 也就是说 具有仁义德性的人 必定有勇 勇于什么呢 勇于仁 勇于义 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