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北帝崇拜与民间文化探究.doc_第1页
佛山北帝崇拜与民间文化探究.doc_第2页
佛山北帝崇拜与民间文化探究.doc_第3页
佛山北帝崇拜与民间文化探究.doc_第4页
佛山北帝崇拜与民间文化探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北帝崇拜与民间文化文旅11历史摘要:北帝崇拜是佛山最为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佛山民间信仰的主干。以北帝崇拜引出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具有: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特征。这些民间文化不但表现了佛山的本土特色,也显现了北帝崇拜在社会整合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词:佛山 北帝崇拜 民间 文化 引言中国传统自然观有这么一个特色:社会是由神(鬼)与人共同控制并通过均衡协调以达到和谐。而传统社会中,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往往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帝,又称玄武,黑帝,真武大帝,是道教重要的神祗之一。“玄武”之名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玄武”主要是根据二十八星宿的划分而来的,有道是“二十八星宿,天元气玩物之精也。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玄武掌管北方司水,故为北帝。一者,北帝司水,对北帝的崇拜这对依水而居的佛山人来说具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意义;二者,“越人尚鬼,而佛山为甚”,作为尚鬼(神)为甚的佛山对鬼神的崇拜现象更是充分渗透到佛山的民间艺术中,这些民间艺术活动中体现北帝崇拜现象的占了大多数,且北帝崇拜的民间艺术活动期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神鬼崇拜所无法匹敌的。所以研究佛山的民间文化,乃至佛山人都应该要以北帝崇拜为首要切入点。关于佛山北帝崇拜的研究,肖海明、申小红、黄卫红等学者已对其起源、发展、历史价值等客观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在借鉴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与笔者关系最为密切的民间文化的方面进行研究,由此展现北帝崇拜反应在佛山的民间特色,民间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本文对北帝崇拜与佛山的民间文化主要从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这4个方面进行描述介绍。一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它们构成了中国口继文学的通史,对过去人们的道德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佛山民间文化中对北帝崇拜的表征主要体现在民间的传说中,这些传说在战乱年间宣扬北帝北帝显灵救危,比如元朝传说“真武显圣救危”,明朝农民起义的“鸟阵蚊旗”;在太平年间又有宣扬北帝的品质优良,敬业爱民的,如明朝末年的“劏仔石”,民国期间的“窦元帅和凤林茶馆”“倒尿公”的传说。其中“鸟阵蚊旗”的传说是流传最为广的在明正统十四年,广东爆发了声势浩大、震惊朝野的黄萧养农民起义。在起义军将军进攻佛山时,佛山人民还在争论着是“同流合污”还是“坚决反抗”,当他们求到北帝面前时,北帝降下了一系列怪事的“征兆”暗示佛山人民做好抵御进攻的准备。后来在双方僵持阶段北帝又显了一次灵,召来了一大群飞鸟在起义军战船上盘旋为佛山人民助阵,后来又从祖庙中放出一群群飞蚊,聚集在天空形成旗帜之状。乡人认为这是北帝显灵,暗中庇护,他们才有力量得以捍卫佛山,成功抵御起义军的进攻。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俗志 重修纬书集成卷二尚书考灵曜这些传说众多,不同地方又有不同版本,在明正统三年的重修庆真堂记碑刻、清乾有关北帝崇拜的故事和传说都有记载。隆佛山忠义乡志、清道光佛山忠义乡志、民国佛山忠义乡志等文献中对佛山民间虽然有些带有政治的色彩,但如今看来他们也是老一辈口口相传,当今佛山人需要继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传说外,佛山民间文学表现北帝崇拜的当属碑刻和对联了。这些碑刻和对联现今大多收藏在佛山祖庙博物馆,和佛山博物馆中。佛山真武祖庙灵应记重修锦香池记重修灵应池记等碑刻众多;对联也有祖庙正殿“禅山居南海之冲鲸鳄清快睹龟蛇气肃,帝座仰北方之极旗幢采拥久传瓶镜光腾”,苏东坡与顺德李沅的“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矣耳,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这些碑刻和对联虽然几乎都为文人所为,但据多方记载捐囎大多都是乡人,商户。佛山老人区瑞芝先生在佛山祖庙灵应祠专辑中也提到“至北宋初期,佛山工商业日趋盛兴,户口倍增。人们为免受水道风浪的危险,只有求神庇护,以保生命财物的安全。因此人们遂在中部支流洛水岸边(俗称佛山涌,现祖庙路),兴建一座“地方数楹”的北方真玄武天上帝庙宇,奉祀香火,求庇护出入、来住水道平安。“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佛山乡人都热于捐赠碑刻,祖庙的修建,对联的填写等等,可见这些民间文学都渗透了民间百姓的崇拜精神力量,我以为文人也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出这些在佛山比较出名的文学作品。当然除了传说,碑刻对联,其他人民间文学作品也有一些代表,比如佛山的一些儿歌,打油诗等。二民间表演艺术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它们也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佛山,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素有粤剧之乡、南国陶都、武术之乡等美誉。古代说到有关北帝崇拜的民间艺术其实基本上已经失传了,现今留下的也仅仅一些。如今可考的也仅仅在戏剧和杂技两类了。佛山时粤剧之乡,以北帝为原型的粤剧自然不在少数,前面提到的传说故事大多都“入了戏”,“窦元帅和凤林茶馆”, “鸟阵蚊旗”等故事在如今的粤剧中任然可以看到。而要说道观看有关北帝故事的粤剧最好的时机便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北帝诞庙会上的“演神功戏”一活动上。所谓神功,就是神的功劳,演神功戏,就是为向神祈福或为酬谢神恩而演戏。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的万福台,据说建造目的就是为了上演粤剧(大戏)给对面的北帝观看。是日,祖庙一带笙歌嘹亮,人烟辐辏。演出人员有八音班、瞽姬、女伶、本地班或来至广州、港澳的大戏班;常演出的剧目有天妃送子、八仙贺寿、六国大封相等数十部。乾隆佛山忠义志记载:“三月三日,北帝神诞,乡人士赴灵应祠肃拜。各坊结彩演剧,曰重三会。鼓吹数十部,喧腾十余里”。除在万福台上演神功戏外,镇内各坊各社也都请戏班演戏,有的还大开宴席庆祝神诞,倾城热闹,万人空巷,一连数日如此。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十八杂志记载,此联为吴炳南书,但对联下为“顺德李沅书”,或许乡志有所误。如说杂技,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烧大爆”,其实按理说这并不是一项杂技活动。所谓烧爆,就是农历三月初四这一天人们在北帝巡行的途中,点燃安放在华丽彩车上的一个内附一铁制小环的大爆竹。爆竹一响,铁环飞向空中,围观的群众纷纷争夺之,以寄祈祥纳福之意。屈大均广东新语有详载:三月初四,祖庙门前万头攒动,锣鼓喧天,一年一度的烧大爆仪式在这里举行。虽说“点大爆”没有多少杂技含量,但点爆的前后,“大爆车”游街道,点爆者引神火上高台等过程何处没有各种跳,跌,滚,打的表演。这些杂技表演的中心都是为了使点大爆的过程更加充实,放映佛山人民对祖庙神火的重视。历史上举行的一些北帝崇拜的活动在现如今也常常被佛山祖庙管理人员,和佛山居民缅怀和举办。搭台杂技演出,武术表演穿插戏剧,这些既有古典气息又加入了当今元素,既有娱乐色彩又体系北帝在佛山人民心中的地位的活动,也成为了佛山民间的一大特色。三民间美术工艺 佛山享有“民问艺术之乡”的美誉,其民问美术形式有剪纸、年画、木雕、泥塑、砖雕、金属工艺等。 佛山民问艺术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源于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佛山手工业领先,行业众多,如刺绣业、制纸业、印刷业、木雕业、扎作业、金属制箔业等,都给本地的民间美术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佛山民间艺术品与本地的风土人情分小开不的佛山民间对掌水之神北帝的尊崇、对祖先的崇敬都在这些美术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农历三月三举行“北帝诞”庙会、八月十五“秋色”巡游。这些民间活动所用到的彩灯、龙、狮、旱龙船、花舫、花车、采莲船、罗伞、大头佛以及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等物品;又如过年贴的年画、挂的剪纸、祭神敬祖用的器皿雕刻等。佛山民间美术正因融入百姓生活,而彰显其地方特色。佛山传统的铸造、陶瓷等手工业在祖庙都有典型的表现。如祖庙正殿供奉的北帝铜像,铸造与明朝,重约两顿半,高九尺五村,取“九五至尊”之意。它是佛山铸铜业的典型代表。铸铁方面,如祖庙的万明炉造的造型独特的大铁鼎,大铁馨等。陶瓷方面从祖庙殿堂屋顶上的陶塑瓦脊为代表。诸如此类的民间美术工艺作品,在民间百姓的家中可以看到,在佛山人民捐赠建起的祖庙更是能深刻的反映。可见,对北帝的崇拜的民间美术工艺不但表现了佛山人民对北帝的敬畏和爱戴,同时也代表了一代名镇的美术工艺水平。四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主要是反映了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种习俗,如庙会和丧嫁等。佛山北帝崇拜有一系列的仪式,包括春秋谕祭、北帝坐祠堂、北帝巡游、烧大爆、北帝诞、乡饮酒礼、行祖庙等。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佛山祖庙举行的“北帝诞”庙会。这些仪式都含有神圣的意义,人们相信通过这些仪式舌动,可以实现与北帝神的沟通和对话,人们的祈求和愿望可以传到北帝那里。除了农历三月初三的北帝诞庙会,佛山延续至今的最浓重的节日祭仪当数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行祖庙,拜北帝”了。这一天佛山居民陆续来祖庙进香参拜北帝,“佛山的工商大行业,先后集体举行进香参神,建蘸或演戏庆贺,情况非常热闹。”用李小艳在神圣与世俗北帝崇拜的本质与表征里的话说“除了仪式本身的神圣意义之外,仪式所营造的神秘氛围,可以使神圣者获得可感的形象,从于起到强化北帝信仰的作用。”这些庙会和仪式活动表现了佛山百姓对北帝的敬畏之情,但反过来它又作用于百姓,进一步巩固北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除了庙会节日,佛山民间的婚事也是值得一提的。在佛山的传统文化中,新人的结合必须要得到北帝的见证和认可才算是圆满。所以每年除清明节所在月份外,祖庙门前常常可见装饰华丽的结婚花车排成长龙的景象。新郎新娘。伴郎伴娘从花车中走出与他们的亲朋好友一同在祖庙牌坊前留影。步入祖庙后要面向灵应祠虔诚参拜,饮交杯酒,大唱祝词等等。之后新人手挽赤绳,共同把硬币投向龟蛇,许下心愿。最后才步移万福台,拜天地。总结历史上北帝在佛山本地人心中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士农工商各行各业人士,都把祖庙极其供奉的北帝大神作为保佑自己的神灵。佛山人对北帝有着一种依赖和敬畏相交织的感情,“至诚感神,讵不信北”,这种崇拜非常生动的表现在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佛山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