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_第1页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_第2页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_第3页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_第4页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阳学说与气血津液学说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医学上的三个研究水平,1、器官系统水平:就是现在的西医,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注重人体各器官的单独作用。2、细胞分子水平(DNA):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人类基因图已经突破,希望通过改造DNA来减少人类疾病或治病。(目前还没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3、整体水平(传统中医):中医在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保健和治疗等所有领域中,把人体看成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研究也就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太极。,阴阳学说,中国,太极的有趣现象,何为太极,太极是古代先哲们对系统地称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当中的两种物质就是阴和阳。,太极图,太极阴阳图,阴阳学说,阴阳的最初涵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的一方属阳,背日的一方属阴。后用来概括和说明同一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两个方面的属性,或具有对立特性的两个事物,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对立。天与地,昼与夜,动与静,升与降,热与寒,内与外。二、阴阳互根。指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没有阴,阳就不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如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热就没有寒。 方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30克当归6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消长。指此消彼长、彼进彼退的现象。一年四季,由春至夏,寒气渐减,湿热日增,就称为“阴消阳长”,由秋至冬,热气渐消,寒气日增,就称为“阳消阴长”。四、阴阳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对立面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四季气候的寒热变迁。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那“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人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中又有阴阳所属,心肺居上为阳,肝脾肾位于下部为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凡组织结构和气血津液等物质为阴,由这些物质所发挥的功能则属于阳。机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新陈代谢,又必定要消耗一定能量(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后可导致“阴阳双虚”。“阳虚则生寒,阴虚则生热。”四、用于疾病的诊断。正确的论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望诊时面色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时声音洪亮为阳,低微断续者为阴。五、确立治疗原则。阴阳有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促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六、归纳药物性能。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本身所具有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的特性,而这些特性用阴阳来概括。四气中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的酸、咸味的药物有涌泄的功能,属阴;辛、甘味的具有发散的功能,属阳。就药物作用的趋热而言,质轻的,主上行而向外的,具有升浮作用的属阳;质重,主下行而向内,具有沉降作用的属阴。七、指导防病养身。在一年四季中,要顺其四时,调其阴阳,春夏季节阳气偏旺,要注意“春夏养阳”;秋冬阴气偏盛,“秋冬养阴”。,黄帝内经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应该从生命的基本物质谈起!,生命的基本物质,中医的人体物质观是朴素的,更是高度系统化的。提供生命原动力的原物质由两个特性物质构成,一为元阳(活动、温熙性),一为元阴(滋养、限制性)。元阴与元阳不断互相作用产生的效能称为气。气具有推动、温熙、防御和固摄的作用。,气血津液学说,气,一、气的概念: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中医学的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二、气的生成:气的生成来源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肾),第二是饮食中的水谷之精气(脾),第三是经过肺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肺)。,三、气的生成与分布,气,四、气的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如此作用减退时,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血和津液生成不足,输布和排泄受阻。2、温煦作用:阳气愈多,产热愈多,“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如此功能失调,便可见畏寒喜暖,四肢不温。3、防御作用:有维护肌肤,防御邪气的作用,免疫力。4、固摄作用: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保证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血,一、血的生成与功能:1、生成:血即血液,是运行于脉中的红色液体,主要来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2、功能: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若血液亏虚,精神不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爪甲不荣等。,血,二、血液的运行: 心主血脉,血为阴,气为阳,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 肺主气,而朝会百脉,协助心推动血液动行。 肝藏血,调节血流量,让血液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 脾统血,使之运行于脉道中而不溢于脉外。,津液,一、津液的生成与功能、排泄:1、生成: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肺津、胃液、肠液及涕、泪等。津液来源于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化生而成。2、功能:润泽皮毛,肌肤,润养各脏腑组织器官,沉润和保护眼、鼻、口等孔窍,充养骨髓、脊髓、脑髓,滑利关节。津液渗入血脉,又是血液的组成部份。3、排泄:代谢过程中肺、脾、肾的相互作用。脾主运化,将饮食水谷中吸收的水液上输到肺,通过肺的宣降面输布全身。其中一部份水液经肺的宣散作用,变成汗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份水液经肾的蒸腾气化,清者化为津液重行吸收,浊者化为尿液排出体外。,气、血、津液的关系,一、气和血的关系:1、气能生血:营气和津液构成了血。故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2、气能行血: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3、气能摄血: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4、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浮散无根出现气脱现象。所以血虚气亦虚。,气、血、津液的关系,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津液属阴,气属阳,关系与气与血一样。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均属阴,都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并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津液渗入脉中即为血,血液渗出脉外即为津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病理上,如果失血过多,血管中的津液可渗入到血管中,补充血液容量,会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反之,则血脉空虚、津枯血躁等。 临床上亡血者不可发汗,津夺者不宜动血。,认识气血之间的关系,亚健康与虚症,所谓虚症,就是人体中的生命基本物质相对缺少或者作用不力的表现。亚健康和许多疾病的原因可归纳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四大虚证或其兼证,为辩证调理打下科学的理论基础。这是无限极在中医虚症调养现代化应用上的创造性贡献。,虚症形成的原因,逆时而动,违背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