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doc

水陆两用自行车设计【30张图/93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0896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9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水陆 两用 自行车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36页,93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文献综述一份。

图纸若干张,如下所示
零件图1
零件图2
零件图3
装配图

目录
摘要…………………………………………………………………………3
Abstract……………………………………………………………………4
第一章绪论…………………………………………………………………5
1.1研究背景………………………………………………………………5
1.2发展前景………………………………………………………………6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8
2.1水陆两用自行车的构成……………………………………………8
2.2水陆两用自行车方案设计…………………………………………10
第三章浮力…………………………………………………………………10
3.1浮力计算………………………………………………………………10
3.2浮板的设计……………………………………………………………11
3.3浮板材料选用…………………………………………………………12
第四章动力计算……………………………………………………………12
4.1功率的计算……………………………………………………………12
4.2传动比…………………………………………………………………13
4.3链传动设计……………………………………………………………13
第五章轴的设计……………………………………………………………16
5.1链轮上力的计算………………………………………………………16
5.2选取材料………………………………………………………………16
5.3计算轴的最小直径……………………………………………………17
5.4轴的结构设计…………………………………………………………17
第六章明轮的设计…………………………………………………………18
6.1明轮简介…………………………………………………………………18
6.2明轮的设计………………………………………………………………19
第七章 三维作品展示………………………………………………………20
第八章结论……………………………………………………………………31
第九章 本次设计外购件清单…………………………………………32
参考文献………………………………………………………………………34
致谢………………………………………………………………………………35

摘要

本文设计了了一种新型的娱乐工具——水陆两用自行车。水陆两用自行车在动力方面与传统自行车一样,都是靠人力驱动,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后轴。后轴上连接两个可单独控制,互不影响的明轮,实现水陆两用自行车在水上的行进与转向。同时为了保证在水上行驶的安全性,将浮板设计成三角形与水陆两用自行车固定,使得行驶安全、轻松、自在。
关键词:水陆两用自行车、链传动、明轮、浮板。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kind of entertainment tools——Amphibious bicycle. Amphibious bicycle in power are the same as with the traditional bicycle driven by human, and through the chain drive transfers power to the rear axle. Rear axle are connecting two paddle wheel that can be controlled separately and are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in order to traveling and steering in the water. The float board are designed into a triangle which are fixed witch the amphibious bicycl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riving in the water, you can feel the traveling safe, relaxed and comfortable.
Key words: Amphibious bicycle 、Chain transmission、 Paddle wheel、 Kickboard.

课题内容
本课题的内容是关于水陆两用自行车的设计,主要包括(1)完成水陆两用功能的工作原理方案制定,主要包括动力部分、浮筒部分和操纵(导向)部分。(2)完成必要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其中包括车体构造设计、齿轮传动设计、链传动设计以及可能用到的螺旋桨设计(3)完成三维建模及装配,主要是运用ug等三维建模软件对水陆自行车进行造型(4)完成仿真及重要零部件的CAE分析。通过仿真使结构更合理化,然后再将三维造型图转化为工程图,并且计算确定具体结构的参数,同时完成零件图的绘制和相关标注等。最后完成对本课题的论文撰写。

课题任务要求
1.查阅水陆两用自行车相关文献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完成毕业设计前期工作: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2.查阅大量关于水陆自行车结构设计的相关资料。整理后确定水陆自行车的具体设计方案;
3.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如传动比,链条的计算,车身的结构和尺寸的设计。保证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
4.运用CAD、UG等软件,对所设计的水陆自行车进行三维建模,绘制装配图,零件图以及重要机构的运动仿真;
5.利用三维建模完成工程图的转换,工程图需要体现出具体结构的尺寸参数等;
6.最终设计出的水陆自行车要具备比现有同类产品更方便的性能、更安全的性能。

主要参考文献(由指导教师选定)
[1] 濮良贵.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 朱理.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3] 赵大兴.工程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张万奎.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5] 徐学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7
[6] 孟宪源,姜琪.机构构型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7] 周开利,邓春晖.MATLAB基础及应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8] 庞国星.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电子档:
[9]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液压传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10]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液压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1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1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联接与紧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13] 林清安.Pro/ENGNEER Wildfire零件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1
[14] 卢险峰.中国模具设计大典 第3卷 冲压模具设计.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15]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第五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16]丁春生.水陆两用自行车[P].中国:200600039285.0, 2006
[17] 柴天麟.水陆两用自行车[P].中国:CN87 2 16297 U, 1988
[18] 邓淮斌.水陆两用自行车[P].中国:CN101623990A,2010
[19] 张箭.水陆两用自行车[P].中国:CN202593727U,2012
[20] WATANABE YAICHI. Amphibious bicycle [P].US: US24120481A, 1981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的:水陆两用自行车不仅可以在陆地上行驶,而且在水中也可以正常行驶,本课题通过对车身的设计以及相关机构的设计,使之具备水陆两用的功能,增加普通自行车的功能,方便人们出行。
意义:自行车以其轻巧简便,价格低廉而成为最受大众喜爱的代步工具,即使当代汽车风靡全球的今天其迷人程度也丝毫不减。正是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大众性和亲民性,所以,他的每一次性能的提升和形式的改变都会引来无数欣喜和关注的目光。作为一种功能全新的自行车——“水陆两用双轮自行车”,正是在这种被关切的背景下不断成长的。改善自行车只能在陆地上行驶而不能应用于水上运动的缺点,增加自行车的应用领域,更方便人们出行;采用人力驱动模式,在现有自行车基础上增加其水上功能,使水上运动跟陆地上自行车运动一样方便、简易,实现水陆两栖运动。
2、 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任务要求:查阅水陆自行车相关文献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完成毕业设计前期工作;整理相关资料文献确定水陆自行车的具体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运用三维软件建模,并转换成工程图;所设计的水陆自行车要具备比现有同类产品更良好的性能。
可行性分析:目前自行车只有陆上功能,所以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能够在水上行驶就解决了水陆两用的问题。基本涉及三个结构,即动力部分、浮筒部分和操纵(导向)部分。对于动力部分,仍然由人力驱动,通过后轮的转动实现自行车的前进。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成本更低,节能环保。为了使自行车能够在水上行驶,必须具有浮筒部分,浮筒部分可以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就是保证自行车在水面的平稳,安全。同时在水上行驶也要有方向,这就涉及到了操纵部分,可以对前轮稍加改造使之能够在水上行驶能起到导向作用。只要解决了这三个部分的问题,水上自行车就成功了,所以是非常可行的。
3、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1)、怎样使自行车浮在水面上?
可以对自行车加上浮筒部分,当需水上行驶时可以装上浮筒,使之具有一定的浮力,当然这个浮力必须足够大以保证人的安全,不能使人落水。为了方便携带考虑,就用充气垫圈解决,同时这个垫圈必须足够安全,即不容易破坏。同时这个垫圈也必须具有足够的面积,以保证不会倾倒。
(2)、如何使自行车在水上运动?
对自行车的后轮稍加改造,可以加上挡板,使之在转动时利用水的反推力时前进,也可以加上一个螺旋桨,通过链条链接,提过动力,使之转动以实现前进。当然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稍加介绍。
(3)、如何控制方向?
在水上行驶时,可以安装一个转向片,使之与自行车方向把固定,这样也就实现了自行车的转向问题。
4、 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及解决办法
1)[1] 濮良贵.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 朱理.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3] 赵大兴.工程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张万奎.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5] 徐学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7
[6] 孟宪源,姜琪.机构构型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7] 周开利,邓春晖.MATLAB基础及应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8] 庞国星.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电子档:
[9]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液压传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10]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液压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1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1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联接与紧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13] 林清安.Pro/ENGNEER Wildfire零件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1
[14] 卢险峰.中国模具设计大典 第3卷 冲压模具设计.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15]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第五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16]丁春生.水陆两用自行车[P].中国:200600039285.0, 2006
[17] 柴天麟.水陆两用自行车[P].中国:CN87 2 16297 U, 1988
[18] 邓淮斌.水陆两用自行车[P].中国:CN101623990A,2010
[19] 张箭.水陆两用自行车[P].中国:CN202593727U,2012
[20] WATANABE YAICHI. Amphibious bicycle [P].US: US24120481A, 1981

2)科学计算器,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AutoCAD、CAE等);
3)自行车市场调研以及向专业工程师请教。
5、工作方案分析及进度计划
工作方案分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大致了解需要收集的资料的来源和相关课题内容的了解;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阶段。通过书籍、网站等查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第三阶段:资料分析阶段。把收集回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及时纠正错误;第四阶段:编写工作说明书。
第五阶段:反馈、修改工作说明书。

进度计划
1-4周 完成英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任务书以及开题报告
5-7周 水陆自行车工艺分析,确定总体方案设计
8-9周 设计计算、结构设计
10-11周 三维建模、装配图、零件图
12-13周 完成课题论文的撰写
13-14周 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水陆两用自行车设计





内容简介:
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水陆两用自行车设计 姓名: 张永成 学号: 10904020134 摘要 : 本文 设计 了一个 新型的娱乐工具 水陆两用自行车 。 设计的水陆两用自行车以能量利用率最高为参考要素,通过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明轮驱动、螺旋桨驱动、喷水驱动对比计算确定螺旋桨最佳驱动方式,通过流体力学分析浮体正常前进时所受的最小阻力,根据他们之间的速度阻力关系,结合谱螺旋桨设计方法得到最适合螺旋桨基本尺寸。再选用最便捷传动机构,设计出能量利用率较高的水上休闲交通工具,使得行驶轻松自在。 关键词 :水陆两用自行车,传动,螺旋桨 a of to up to by to to of is to to 言 : 水上自行车最早起源于加拿大,作为一种环保型、娱乐型的运动器材,也逐渐受到世 界各国企业的重视。而在我国对于水上自行车的研究以及应用即使学者们对于水上自行车的创新设计也越来越感兴趣,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水上自行车的专利领其中发明专利仅有 10项,实用新型专利 44项,外观专利10 项在自行车 2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创新经验,很是值得开发和研究新但由于使用场合不同于陆地,越来越受到广大而在我国对于水上自行车的研究以及应用,但实际获得的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水上自行车的专利领项。为推动水上自很是值得开发和研究新水上自行车又必须具备自身独特 性。 水上游乐设备, 目前 在国内来说,应该还是起步阶段,表现在游乐设备游玩场所少、设备单一,能够参与的人数少,很多人暂时都还不能够享受游乐设备所带来的乐趣。但在近几年也有发展的趋势,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各各地区都会增设娱乐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项目充实景区建设。以及中国国内大量游乐场的建立,像北京正在兴建的“龙门阵”,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水上娱乐乐园;安徽省正在兴建的沿董铺水库游乐园;已经建成的江苏省的福星游乐园等等。像世界上最大的东京迪斯尼乐园, 2000 年接待的游客人数为 1730 万人次。正在建设的阿联酋迪拜乐园,建成后将成 世界上最大的游乐园。 建成后观光游客预估可由目前的 600W 达到 1500W 人次。美国新泽西洲的六旗游乐园 (十多年前被六旗集团收购后,几乎每年都在往外扩张与增添新设施。 水上娱乐设备在近几年飞速发展,而今随着人们日益生活的需要,市场对适用的水上自行车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故水上自行车的研究设计意义深远。 1、水陆两用自行车的介绍 水陆两用自行车的整体构成由以下几大模块: (1)在行驶中, 车身的造型对整个行驶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车身的造型直接影响到的是行进的阻力。此处设计的水陆自行车的车体造型也已达到最小阻力位佳,通过流体力学,我们可以针对各种造型在水中行进时所受的阻力进行分析,核定最佳造型设计以达到最佳运动效率。 (2)通过机械设计我们可以比较确切的分析各种传动系统的传动关系进而计算出总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进行核算。 (3)这里的推进系统可以引用为 船舶推进器 , 船舶推进器是船舶上提供推力的工具,它的作用是将船舶动力装置提供的动力转换成推力,推进船舶。推动船舶前 进的机构。它是把自然力、人力或机械能转换成船舶推力的能量转换器。推进器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主动式和反应式两类。靠人力或风力驱船前进的纤、帆(见帆船)等为主动式,桨、水陆两用自行车 车身 传动系统 推进系统 导向机构 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橹、明轮、喷水推进器、螺旋桨等为反应式。现代运输船舶大多采用反应式推进器,应用最广的是螺旋桨。 具体的水下推进系统有以下几种: 明轮 蹼轮局部浸没于水中的推进器。其水平轴沿船宽方向装置于船体水线之上,轮的周缘装若干蹼板。蹼板分定蹼和动蹼两种。定蹼式蹼板 沿径向固接于轮辐上,蹼板在入水和出水时击水消耗能量大,效率低。动蹼式蹼板可调节入水和出水角度,效率较高。明轮因机构笨重,占用空间大,风浪中不易操纵,容易损坏,已为螺旋桨所取代。 喷水推进器 一种水力反作用式推进器。用装于船内的水泵自船底吸水,经喷管向后喷射受到水的反作用力而产生推力。其机械部分装于船内,得到良好保护。喷管方向可变 ,便于船舶操纵。但喷管因直径受限制 ,管路及水泵效率不高,所以整个系统效率较低,又因水泵及喷管中有水增加了船舶重量,所以很少使用。 螺旋桨 由桨毂和若干径向地 固定于毂上的桨叶所组成的推进器,俗称车叶。螺旋桨安装于船尾水线以下,由主机 (见船舶动力装置 )获得动力而旋转,将水推向船后,利用水的反作用力推船前进。螺旋桨构造简单、重量轻、效率高,在水线以下而受到保护。 (4)正常直线行驶时,导向机构应不构成阻力,设计的导向机构应简单便捷为好。 2、方案 分析: 目前水上自行车设计各式各样,这里的设计主要从传动系统和推进系统两个方面来结合设计。分析以上性能需求,并根据本设计需要,针对推进器和传动系统的的设计提出以下暂定方案: 方案一:采用一级齿轮传动, 明轮驱动。当脚踩动踏板带动齿轮 1、 2传动使得明轮 3、 4转动拍打水面产生向前的驱动力驱动船前进。 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方案一原理图 方案二:采用链和锥齿轮的传动系统,螺旋桨驱动。当脚踩动踏板带动齿链轮轮1、 2转动,通过锥齿轮 3、 4改变轴转动位置,带动螺旋桨 5转动,产生向前的驱动力驱动船前进。 方案二原理图 3、 传动系统 : (1) 踩踏关节的损失: 1 , 链传动的损失: 2 , 滚 动轴承(一对):3, 锥齿轮传动的损失: 4 , 轴系效率:5由以上算出的总的传动效率: = 54321 所以螺旋桨轴端输出功率为 (2) 根据传动比的一般分配原则,我们应该 使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接近相等 ,此处分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配特点为链传动和锥齿轮传动的分配,但是考虑到 在骑乘自行车时一般分配的传动比为 了适应和习惯在陆地上的运动习惯及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这里就优先选用链传动比为 传动比 1) 由螺旋桨计算得需要转速达到 n 踩踏自行车时的正常平均踩速为 0 00 / 2) 一般自行车的传动比为: =i 为 了保持自行车的正常性能特性,以及合理的采用标准件降低生产成本,故一级链传动的传动比维持不变 i 102 基本传动机构简易图 (3).确定链条型号、链节数 排数、链轮齿数 1z 、 2z 、链轮结构、材料、几何尺寸、中心距 a 、压 轴力 润滑方式、张紧装置 ( a) 选择链轮齿数 1z 、 2z ( b)计算当量的单排链的计算功率 根据链传动的工作情况、主动链轮齿数和链条排数,将链传动的功率修正为当量的单排计算功率 ( c)确定链条型号和节距 P 链条型号 可 根据当量的单排链的计算功率n 由图查到 确定链条型号为: (机械设计图 9 确定链条节距为: (机械设计表 9 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其中 为工况系数 为主动链轮齿数系数 为多排链系数 ( d)计算链节距和中心距 按下式计算链节数02(22 p 则链传动的最大中心距为: )(2 211 查表 79 机械设计表 可 得 1f 的值 理论轴间距 1)(2c a =( e)计算链速,确定润滑方式 100060 11 机械设计图 9 得 出采 用何种 润滑方式 ( f)计算链传动在轴上的轴压力 000r 4、专利介绍 (1)、 水陆两用自行车 专利 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座鞍、龙头、前轮、后轮、主链轮和设置在车架上位于后轮后方的方向舵,所述主链轮与前轮之间设有与之通过链条连接的副链轮,主链轮或副链轮上设有可拆卸的快拆脚踏拐前轮两侧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前气囊,后轮两侧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后气囊后轮的轮 圈上设有可拆卸的马蹄划桨板。本发明的水陆两用自行车不仅适于江、河、湖泊、水库、近距离海岛的 j 过渡及水陆两栖工作,是水产养殖业、水中作业、野外工作者的得力交通工具。 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2)、水陆两用自行车 专利 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自行车前后轮两侧均设置浮简用于产生浮力。自行车左侧新增牙盘、链条、飞轮、传动轴、一对伞齿,在水上骑行时通过反向脚踏带动自行车尾部的螺旋桨旋转,从而产生推进力。浮简由泡沫塑料构成,外表面用塑料腔带包裹,浮简用绑带和支架固定,支架用螺栓在自行车两侧固定。后轮每侧 2 只浮筒通过支架用铰链链接, 可折叠和展开。水上骑行时浮简展开,在后轮底部用活动软绳拉住两边远端浮简用以加固浮筒,在陆地使用时浮简折叠,骑行和普通自行车相同。 (3)、 水陆两用自行车 专利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合水陆两用的脚踏自行车,这种车的特点是车前轮为辐板式,可做水中行驶中的舵板,在车身上安装了密封驾驶舱,车后有水上行驶用螺旋推进器,脚踏板通过棘轮装置做往复运动,中轴上有凸轮与气泵联合使用可向气囊中充气,中轴上有伞齿轮,通过与其啮合的伞齿轮将运动传递给后车轮,这种车的优点是由陆地进入水上或由水上驶入陆地无需进行任何附件组合的操作,结 构简单,使用方便。 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4). 水陆两用自行车 专利 实用新型公开的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前叉总成,前轮总成、座板、三脚架总成、衣架总成、后轮总成、撑脚,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垂直角度调节器,由前轮漂浮板总成和前轮三脚支撑架总成构成的前漂浮装置,后轮传动装置,由两个后轮漂浮板总成和后轮三角支撑架总成构成的后漂浮装置,水下推进装置,导向装置;将本实用新型推行入水中,即可踏上去行驶操作了,也可以在陆地上行驶时。 本实用新型具有新增装置体积小,展开和收拢灵活和导向灵活,便于随车携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水陆两用自行车在 水面上骑行时,只可前进行驶,不可倒退行驶的机动缺失问题。 (5)利 水陆两用自行车水陆两用车包括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它的前轮轴和后轮轮毂轴的两端向外延伸。水面漂浮装置由浮子组成,没个浮子都包括一个可折叠的气密袋和浮动机构,因此可以在自行车两侧的的前轮轴和后轮轴上自由折叠。水面推进装置通过后轮的转动驱动 ;水面转向装置安装在前轮。 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总结: 还记得选中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挺兴奋,感觉水陆自行车很简单,可正当我着手去做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于是我开始去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大量有关本课题方 面的资料,还有很多和自己专业都是毫无关系的。通过查询这些资料,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我找到了突破口,锁定了设计所需的主要参数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查询各种手册,基本对此次的设计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通过本次文献综述的编写,加深了我对水陆两用自行车的了解。期间我查询了很多的资料,搜集了各种各样的专利以及文献,对目前水陆两用自行车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白了它的原理,对于自己的设计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同时经过老师的指点,方案改进了很多,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受益匪浅,从中我了解了机械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也让我明白, 不能小瞧任何一件事,不能盲目自大,我们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东西,只有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算真正运用了知识,也才能真正去掌握知识。 重庆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濮良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朱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赵大兴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 张万奎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5 徐学林 南大学出版社, 6 孟宪源,姜琪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 周开利,邓春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 庞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水陆两用自行车设计【30张图/93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0896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