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探究题的理解与赏析.doc_第1页
人物传记探究题的理解与赏析.doc_第2页
人物传记探究题的理解与赏析.doc_第3页
人物传记探究题的理解与赏析.doc_第4页
人物传记探究题的理解与赏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抢分攻略系列人物传记探究题的理解与赏析山东平邑实验中学(273300) 郑培忠 刘付余无论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命制越来越成为命题人关注的一个“点”,命题人都想让该题的命制成为试卷的一个“亮点”。在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中,探究题的命题角度大致有四个:选材角度;写作表达技巧角度;社会影响角度;疑点难点角度。四个角度分别要考查的内容是:探究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文本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探究传主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命题角度一】选材角度这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每个传记人物,都会产生一定的历史或社会作用,阅读其传记就要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要通过感受传主的内心世界,从中获取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生启示。对于现当代人物的传记应考虑其在当今、将来所产生的作用,对历史人物要考虑其在当时乃至今天的历史作用,然后从阅读者自己的角度来谈文本的现实意义。社会价值往往指文本所给予我们的积极作用,社会影响往往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具有两面性。【名题精选】 如2008年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书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抄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还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300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的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燬,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思路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只要能着眼于全篇,抓住第一段,理解了该段在全文的作用就能很快找到答案,该段是总领段,该段的末句则是全文的总领句,理解了这一句,就知道作者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了。第二问从选材技巧的角度设问,要求考生探究作者对传主事迹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作者之所以这样选材,就是因为这两个方面最能代表传主梁漱溟的特点,作者选取了自己所熟知的传主的人生事迹,对传主的人生事迹进行评论,为了突出传主在这两方面的特点,作者还对其人生事迹展开了细节的描写。谈自己的启示就要把握住这几个方面。【参考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方法导引】1准确解读文本,明确传主与作者的立场。一部传记既包含有传主的思想立场,又渗透着作者本人的态度立场。这两种立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构成了一部传记的全部。探究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就必须同时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能只从其中一方面入手。特别是,当作者和传主的情感态度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在探究文本的社会价值与影响的时候,就必须分别加以探究,绝不可混同。2联系社会现实,作各角度的探究。探究文本的社会价值与影响,要以社会现实为立足点,去考虑其在各个时期的价值与影响,不能只看到文本在过去的价值,还要看到文本在今天乃至将来可能产生的价值;在探究文本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考虑是否会有负面作用。探究传主要把他放到他生活的具体时代环境中去加以考查;探究作者则要把他放在他写传的历史时代中去把握,要去研究一下作者对传主的材料如何取舍加工评价的。总之,探究社会价值与影响,我们要从过去、现在、将来,积极与消极,作者与传主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所做的探究才全面才准确。3亮出观点,作合理规范地阐述。在对文本材料综合提炼整合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要引述文本中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作者的立场态度作细致的解读,还要把自己解读出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到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作一个小结,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类题训练】永生何茂正在中国人看来,安徒生是永生的。安徒生始终活生生地活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安徒生的坎坷的遭遇和从艰苦奋斗中获得的成功深深激起中国人的同情和景仰。假如他不是生长在穷苦人家,而是生长在富豪家庭里;假如他没有那样的悲惨遭遇和艰苦奋斗,而是事事一帆风顺;假如他不是小时候听了济贫院里的老太太讲那么多故事,而是整天坐在屋子里学拉丁文;那么他就写不出那么好的童话来,中国人也就不会去读他的作品了。中国人特别喜欢和尊敬那些出身底层,没有任何有利于他成长的生活条件,似乎一辈子只能默默无闻,然而通过自己的惊人的艰苦奋斗和苦难历程,最终取得重大成就和名望,成为大大有益于社会的杰出人物。安徒生正是这样的杰出人物。安徒生从丹麦民间文学里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但即使那些直接取材于民间传说的童话,也是把民间传说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中的东西,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独特方式把它写出来的。他从来不走省力气的现成路子,不用那些方便的现成套子。打火匣第一句话是:“公路上有一个士兵开步走一、二!一、二!”这句直接从生活中吸取的话,放在这里,多么清鲜,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假如把它换成民间故事中常用的“从前有一个士兵”之类的套话,就味同嚼蜡了。无论是叙事、或描写、或抒情,他都有自己的独特手法。在他的童话中,自然景色的描绘,大量日常生活的描写,富于抒情色彩的生动叙述,把故事时间从过去变成眼前的种种手法,都大大超越了民间故事。假如他没有这样的创新精神,中国人也不会那么喜欢他了。安徒生对生活的观察异常深刻,极力从一切事物中发现其独特的生命与性格,深入掌握大自然的一切,懂得鸟语花香的奥秘,知道万物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生命或生存而奋斗,懂得各种细腻的感情,并出色地将它们表现出来,因此他的童话总是深深地引起人们的共鸣,在人们头脑中烙下深刻的印象。他那种幽默、风趣、抒情的叙述和描写,给人以深刻的美的享受,有如读一篇篇带点调皮、引人入胜的抒情散文。而且通过丰富的想像,使一切东西,包括无生命的事物,都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衬衫领子里的破旧衬衫领子居然那么好打扮,那么放肆地撒谎、吹牛,那么毫无顾忌地追逐女人。如此等等,十分耐人寻味。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浮光掠影,缺乏感情、缺少想像、缺乏特性,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多读者读他的童话了。安徒生始终有着一颗可贵的童心,喜欢作各种离奇的幻想,善于发现各种好笑的事情,能在别人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来,并且总是憧憬着种种美好的事物,用一颗童心和天真无邪的小孩眼光衡量一切,同时又用诗人的丰富感情来描写一切,使他的童话作品幽默风趣又富有诗意,既有哲理深度,又有诗情画意,越读越有味道。假若没有这样的特点,中国人对它也不会喜欢到这种程度。安徒生是一个心地善良、胸怀坦荡的人;宁愿人负我,我决不负人的人。他有着一颗伟大而纯朴的爱心。他的童话中流露出他所特有的一种温暖的敏感性和一种对人的关心。诙谐、幽默、讽刺和温暖的人道主义相融合的一种精神贯注在他的童话里。这是使得他的童话感人至深的东西。“安徒生和安徒生童话是永生的!”(选自安徒生传永生。有删改)思考题:在这篇传记中,作者从各个侧面选材表达了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永生这样一个中心,从文本写作内容看,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永生,对你的人生和写作有什么启发?解析:联系传记的开头结尾看,一下子就能看出这篇传记的的中心。从中间内容看,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还涉及到有关人生的一些道理,其实这些道理也是写作的一种态度。其他几段都是直接谈的安徒生的写作,每段概括出一个启发就行了。参考答案:人生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是自己所熟悉的,要正视,写作自然就要写自己熟悉的人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善于创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和想象;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做善良、有爱心的人,用文章表现对生活、对他人的关爱。【命题角度二】写作表达技巧角度这仍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要求学生探究文本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对文本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考纲要求能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没有明确“某种特色”到底是什么,看来只要是属于文本的特色就行。“新课标”提出“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从选择材料、提炼主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问答做出评判。”看来,“新课标”中所说的任何一个方面,只要它有特色我们都可以去探究。要特别注意对“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中的“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有一定深度”不是说光去肯定文本好的或积极的一面,而不去谈它的不足或消极的一面,如果有不足还是要谈的。【名题精选】 如2011年福建卷: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道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思路解析】此题要求考生针对作者两次所写的那场大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评价。文中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一次在开头,一次在结尾,据此,我们可以提出“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见解;一般情况,人物传记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这就要求考生首先知道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顺着这个思路,就不难得出自己的观点。【参考答案】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 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透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 【方法导引】1根据文本实际,选定特色目标。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选择文本的一个有特色的目标来思考,你所选的这个特色目标可以是材料选择方面的,也可以是主题提炼方面的,还可以是谋篇布局方面的,或者是遣词造句方面的,等等。2认真分析你所选定的特色目标。你所选定的是不是就是该文本的主要特色呢?究竟是不是需要我们结合文本实际对自己所选定的这一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才能确定,如果你的分析能能让人信服,那么你所选定的就是该文本的主要特色;否则,就不是。3对所选定的特色目标作深层次的思考。可从以下角度思考:思考你所选的这一特色与文本的其他特色间有无联系;能借助一些文艺学、哲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拓宽或加深自己的思考;在看到这一特色积极或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可能存在的消极或不足的一面。【类题训练】少年多磨李纬几个月后他找了一份使用锉刀的工作,在雕刻家杜康曼手下学做一个零件镂刻师。按说卢梭并不讨厌这门手艺,因为他喜欢绘画,挥动刻刀也觉得挺有趣,而且镂刻零件也不是什么高超的技术,他希望在这方面做出成就。但是,现在的师傅,又是一个蛮横无礼、脾气粗暴而又十分苛刻的年轻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卢梭儿童时代的天真活泼、温柔多情的性格全都磨光了,使他的梦想很快破灭,使他不但在实际生活上,而且在精神面貌上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学徒。他深感在杜康曼那里所学到的尽是最低级的趣味和最下流的习惯。有一次,他背着师傅在工作时间镂刻了一些骑士勋章,供自己和伙伴们佩带之用,上面刻有共和国国徽。杜康曼师傅发现后,说他在练习制造伪币,把他痛打了一顿。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并使他染上了一些恶习,诸如撒谎、怠惰、偷窃等。他变得胆小如鼠,连别人争论他最熟悉的事情也不敢插嘴。吃饭时,他往往只吃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得离开饭桌去干活。在那里,卢梭一天忙到晚,别人有玩有乐,而他什么也享受不着;在那里,主人及其狐朋狗友的逍遥放荡越发使他感到受人奴役的重压;在那里,他眼睛看见什么,心里就羡慕什么。为什么?只是因为被剥夺了一切。就这样,卢梭学会了贪婪、隐瞒、作假、撒谎,最后,还学会了偷东西。卢梭开始偷东西是同伴引诱帮人家偷,然后就自己单独偷,由偷一两个苹果之类的食物,发展到偷别的东西。因此屡屡受到打骂、惩罚。他也就以偷师傅的东西作为一种报复。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也许由于天性善良和不爱钱财的缘故,卢梭并未发展成职业小偷,他甚至很快就觉得腻味了。正如卢梭后来自己所说:“我好食而不贪,好色而不淫;由于别的欲念太多,这两种欲望就被冲淡了。”在一切都感到厌倦的时候,卢梭又想到要从书本中寻找新的天地,他恢复了放弃已久的读书习惯。他经常一连几个小时沉醉在书里,在干活的案子上读,出去办事时读,蹲在厕所里读,读得头晕脑胀,别的什么事都干不下去了,所以让师傅捉住就打他,并抢走了他的书。有多少次他的书被撕毁,被焚烧,被扔到窗户外边去,但他仍不“改悔”。他经常到附近的一家书店里租书看,没钱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衬衫、领带给那位租书商。每星期日他都把师傅付给他的零花钱给书商送去。就这样,不到一年的工夫,卢梭就把那家书店里的书全读光了。大量的读书,常以沉思默想书中曾使人感兴趣的环境来自娱,从而使他养成了爱好孤独的性格。这是因为他这颗心找不到和它相似的心,才不得不耽于幻想。以书自娱代替不了生活中的欢乐。耽于幻想,心中又茫然不安,这样的生活到他16岁时戛然而止。原因是由于每到星期天,卢梭和他的伙伴们相约一同到城外去玩。他只是在这个时候才能暂时忘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