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音乐 一 中国近代音乐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清朝末年 民国初年 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 效法欧美 建立新型学校 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 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 学堂 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 乐歌 科 所以 学堂乐歌 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 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 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的倡导 推广者以沈心工 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 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 用中国民歌 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沈心工与李叔同 1 沈心工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乐歌之一 男儿第一志气高 就是沈心工当时的第一首习作 此歌后来在国内广为传唱 初名为 体操 兵操 又名 男儿第一志气高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学堂乐歌 创作于1902年 借鉴日本歌曲 手戏 曲调作词 数十年广泛传唱 是沈心工留学日本东京时的处女作 黄河 的歌词由杨度在1904年所作 第二年被沈心工谱曲 这是我国最早由本国人自己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 调子非常的雄沉慷慨 气魄万千 切合歌词的精神 2 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 在书画 诗文 戏剧 音乐 艺术 金石 教育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 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 从此精修佛教律宗 又成为佛门一代高僧 代表作 送别 祖国歌 清凉歌集 等 祖国歌 李叔同作词作曲 送别 李叔同作词 曲调源自美国歌曲 梦见家和母亲 训练 1 创作学堂乐歌的先驱者 有 学堂乐歌之父 之称的是2 李叔同 法号是 3 请列举学堂乐歌的两位代表人物 4 沈心工创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首学堂乐歌是又名 5 我国最早由本国人自己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的 黄河 曲作者是 6 祖国歌 和 送别 这两首学堂乐歌的词作者是7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或而编创的歌曲 弘一法师 沈心工 沈心工 李叔同 体操 兵操 男儿第一志气高 沈心工 李叔同 学堂开设的音乐课为学堂唱歌 专业音乐兴起 1 萧友梅 1884 1940 中国音乐教育家 作曲家 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 上海国立音乐院 任教务主任 1929年改建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由他主持校政 他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 为创立和发展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作出重要贡献 萧友梅在音乐创作和音乐学方面也有显著成绩 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 小夜曲 1916 为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 钢琴曲 哀悼引 新霓裳羽衣舞 大提琴曲 秋思 及 问 等100多首声乐作品 2 黄自 1904 1938 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 字令吾 江苏川沙 今属上海市 人 黄自的主要作品包括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交响音乐作品 怀旧 中国现代第一部大型声乐清唱剧 长恨歌 中国第一部电影片头音乐 都市风光幻想曲 以及合唱曲 抗敌歌 歌曲 热血 艺术歌曲 点绛唇 玫瑰三愿 等 黄自先生不仅培养了包括贺绿汀 陈田鹤 江定仙等在内的大批音乐人才 其一生逐创作了106种作品 3 韦瀚章 1096 1993 广东中山人 中国音乐的第一代词人 对中国艺术歌曲贡献甚大 4 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 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 它包括了独唱 重唱及合唱 用管弦乐队伴奏 其歌词内容个乐章间有较强的连续性 5 长恨歌 中国第一部清唱剧 韦瀚章作词 黄自作曲 6 刘天华 1895 1932 江苏江阴人 国乐一代宗师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 病中吟 月夜 苦闷之讴 悲歌 空山鸟语 闲居吟 良宵 光明行 独弦操 烛影摇红 三首琵琶曲 歌舞引 改进操 虚籁 一首丝竹合奏曲 变体新水令 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 十五首琵琶练习曲 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 其中他改编的 飞花点翠 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 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1 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 上海国立音乐院 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 2 黄自的主要作品包括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交响音乐作品 怀旧 中国现代第一部大型声乐清唱剧 中国第一部电影片头音乐 都市风光幻想曲 以及合唱曲 抗敌歌 歌曲 热血 艺术歌曲 点绛唇 等 3 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 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 它包括了独唱 重唱及合唱 用管弦乐队伴奏 其歌词内容个乐章间有较强的连续性 4 长恨歌 是中国第一部清唱剧 韦瀚章作词 黄自作曲 5 问 属于歌曲 训练 萧友梅 长恨歌 玫瑰三愿 艺术 左翼音乐运动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初 左翼文艺界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探讨 文艺大众化 时 就开始注意音乐问题 左联 机关刊物之一 大众文艺 曾连续发表 革命十年间苏俄的音乐之发展 音乐之唯物史观的分析 等译文 以及有关音乐的评论文章 介绍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的音乐观 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的 新兴的音乐 1932年下半年起 为适应 九一八 一二八 事变后抗日救亡斗争迅速高涨的形势 开始建立左翼音乐组织 自1933年起 聂耳 任光 贺绿汀 张曙 吕骥 冼星海等 先后为 母性之光 渔光曲 大路 桃李劫 风云儿女 自由神 船家女 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 壮志凌云 夜半歌声 等影片和 扬子江暴风雨 回春之曲 复活 放下你的鞭子 等戏剧 写作了一系列歌曲 则从各个侧面反映了被压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苦难遭遇和思想感情 表现了他们对斗争道路和光明前景的追求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 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 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 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聂耳 1912 1935 原名聂守信 字子义 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 噪森 浣玉 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 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 滇剧等民间音乐 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 创作了 开矿歌 卖报歌 使人耳目一新 1934年是他的 音乐年 大路歌 开路先锋 毕业歌 新女性 码头工人歌 前进歌 打长江 等歌曲以及 金蛇狂舞 翠湖春晓 等民族器乐曲 都是这一年完成的 1935年 写下了 梅娘曲 慰劳歌 塞外村女 自卫歌 铁蹄下的歌女 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 义勇军进行曲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 却为八部电影 三部话剧 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 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 口琴曲两首 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 黎锦晖的 芭蕉叶上诗 中国歌舞短论 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 时代青年 等三部电影剧本 生前未出版 2 冼星海 1905 1945 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 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 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冼星海生长在一个贫苦渔民与海员之家 1929年冬 冼星海克服经济上的种种困难 从上海到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1935年秋 冼星海回到上海 面对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 他抛弃了寻求个人艺术发展前途的幻想 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于1936年参加歌曲作者协会等进步音乐组织 这时所作歌曲有 救国军歌 夜半歌声 热血 拉犁歌 青年进行曲 等 得到了进步文化界的赞扬 并在群众中广泛传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 如 保卫卢沟桥 祖国的孩子们 游击军 到敌人后方去 在太行山上 等 都流传于全国 1938年11月 冼星海到延安 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 他写出了杰出的代表作 黄河大合唱 生产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等大型声乐套曲 1944年底 冼星海病重 被送到莫斯科治疗 在病榻上完成了管弦乐 中国狂想曲 1945年病逝后 毛泽东在悼念他的挽幛上亲笔题词 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 全曲由 序曲 乐队 黄河船夫曲 合唱 黄河颂 男声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 配乐诗朗诵 黄水谣 女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 对唱 合唱 黄河怨 女声独唱 保卫黄河 齐唱 轮唱 和 怒吼吧 黄河 合唱 等9个乐章组成 黄河大合唱 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 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贺绿汀 1903年7月20日 1999年4月27日 名楷 号抱真 中国湖南邵东人 作曲家 音乐理论家 音乐教育家 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三 四 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五 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中国文联副主席 名誉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音协 上海音协名誉主席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名誉院长 1982年 国际音乐理事会第20届年会上 被选为国际音乐理事会终生荣誉会员 是中国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音乐家 贺绿汀从事音乐工作76年 谱写了3部大合唱 6部不同形式的歌剧 其中两部与人合作 5部话剧配乐 近200首歌曲 25首合唱曲 5首钢琴曲 7首管弦乐曲 27部电影音乐和一些器乐独奏曲 1934年所作钢琴曲 牧童短笛 和 摇篮曲 在亚历山大 齐尔品举办的 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 评选中获第一奖 歌曲 游击队歌 被评为 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代表作 钢琴曲 牧童短笛 摇篮曲 管弦乐曲 森吉德玛 晚会 电影歌曲 春天里 四季歌 天涯歌女 歌曲 游击队歌 垦春泥 嘉陵江上 郑律成1918年8月13日 1976年12月7日 中国作曲家 朝鲜族 原名郑富恩 有歌曲 延安颂 延水谣 八路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 后改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兴安岭组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 为毛泽东诗词谱曲合唱 十六字令三首 娄山关 歌剧 望夫云 以及少儿歌曲 我们多幸福 等 训练 1聂耳 1912 1935 原名 云南玉溪人 2 金蛇狂舞 是民族管弦乐曲 取材于民间器乐曲 31932年下半年起 为适应 九一八 一二八 事变后抗日救亡斗争迅速高涨的形势 开始建立左翼音乐组织 请列举四位代表人物 田汉 任光 聂耳 吕骥 4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传统的民族管弦乐器 A二胡B扬琴C竖琴D琵琶 聂守信 倒八板 C 1冼星海于1936年参加歌曲作者协会等进步音乐组织 这时所作歌曲有 救国军歌 夜半歌声 热血 拉犁歌 青年进行曲 等2 黄河大合唱 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 A 声乐套曲B 器乐套曲C 交响诗D 奏鸣曲3下列音乐家被称为 人民音乐家 的是 A 聂耳B 贺绿汀C 萧友梅D 冼星海4下列作品是聂耳的有 冼星海的有 A 卖报歌B 生产大合唱C 金蛇狂舞D 义勇军进行曲E 黄河大合唱F 铁蹄下的歌女G 毕业歌H 在太行山上5 黄河大合唱 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6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 黄河大合唱 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 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 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 下列哪些是 黄河大合唱 中的歌曲 1 祖国颂 2 黄水谣 3 松花江上 4 保卫黄河 5 铁蹄下的歌女 6 黄河怨 A D ACDFG BEH 光未然 冼星海 246 7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 黄河 大合唱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 的演唱形式和词作者是 A 齐唱领唱乔羽B 四重唱轮唱田汉C 小合唱领唱余秋雨D 轮唱齐唱光未然根据 黄河大合唱 的九个乐章的名称 写出每个乐章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黄河船夫曲 混声合唱黄河颂 男中音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 诗朗诵 黄水谣 女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 对唱 合唱 黄河怨 女声独唱 保卫黄河 齐唱 轮唱怒吼吧黄河 混声合唱 D 歌剧 1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 综合音乐 戏剧 诗歌 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形式 演唱包括独唱 重唱 合唱等 2 中国新歌剧代表作 马可 小二黑结婚 白毛女 梁寒光 赤叶河 羊鸣 江姐 罗宗贤 刘胡兰 张敬安 洪湖赤卫队 石夫 阿依古丽 中国现代音乐三宝出生于音乐世家 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 十一岁学习钢琴 十三岁进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附中学习小提琴 一九八六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自一九九零年开始 三宝分别与广西歌剧院交响乐团 武汉舞剧院交响乐队及中央芭蕾舞交响乐队 北京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 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一九九七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 代表作 你是这样的人 作曲 刘欢演唱 不见不散 作曲 孙楠演唱 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音乐 三宝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音乐人之一 他先后与张艺谋 冯小刚等导演合作 为40多部影视剧配乐 并创作了 不见不散 暗香 等一系列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 三宝对媒体的态度一向比较低调 而且以言辞犀利著称 他创作了很多深受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 像雾像雨又像风 记忆的证明 牵手 大腕 不见不散 金粉世家 等 印青一级作曲 音乐代表作有歌剧 党的女儿 合作 舞剧 妈祖 合作 歌曲 走进新时代 西部放歌 世纪春雨 中华大家园 永远跟你走 祖国永远祝福你 在灿烂的阳光下 江山 把一切献给党 望月 天路 西部情歌 当兵的历史 等 曾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 奖 文华大奖 解放军 文艺大奖 等 王莘原名莘耕 作曲家 江苏无锡人 作品 歌唱祖国 1954年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 有 王莘歌曲选集 徐沛东著名作曲家 国家一级作曲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 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其中有歌剧 将军情 舞剧 枣花 电影 摇滚青年 电视剧 篱笆 女人和狗 三部曲 风雨丽人 东周列国 雍正王朝 我这一辈子 五月槐花香 等60多部影视剧音乐作品 并创作了美声 民族 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 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磁带 CD等 他的代表作品有 我热恋的故乡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篱笆墙的影子 苦乐年华 亚洲雄风 不能这样活 命运不是辘轳 乡音乡情 辣妹子 红月亮 种太阳 久别的人 爱我中华 大地飞歌 踏歌起舞 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 我像雪花天上来 等 除以上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各类比赛的金 银 铜奖外 另有60多首作品获全国各类大奖 他多次担任国内重大文艺演出的音乐总监及比赛的评委 代表国家多次参加国际音乐节 流行歌曲比赛的评委工作及文化交流活动 谷建芬是著名的女作曲家 她的成就主要在通俗歌曲创作上 从70年代末期以来 她的许多歌曲在广大听众 尤其是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兰花与蝴蝶 妈妈的吻 采蘑菇的小姑娘 我多想唱 妈妈的小屋 以及近几年创作的 世界需要热心肠 思念 绿叶对根的情意 等 她的歌曲特点在于 具有朝气热情的性格 流畅又有特点的旋律 大多是歌谣体的 结构方整 不过 那就是我 和 绿叶对根的情意 却是节拍自由的朗诵调性格 这种吟诵体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作曲家的思索以及趋向成熟 绿叶对根的情意 内容是表现对祖国 对母亲 对 根 的情怀 训练 1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选自歌剧 是表现赤卫队队员们战斗胜利后所唱的一首男声小合唱 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歌曲作于1952年 是歌剧 第一场小芹出场时所唱的大段抒情性唱段 笛 管 笙 唢呐属于民族 乐器组 板胡 高胡 二胡 中胡 低胡 革胡 大提琴 低音提琴属于 乐器组 5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那就是我 绿叶对根的情意 的作者是 洪湖赤卫队 小二黑结婚 吹管 拉弦 谷建芬 6 打起手鼓唱起歌 周总理 您在哪里 祝酒歌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台湾当归谣 的作者是 7 梅花三弄 月儿高 将军令 流水操 步步高 彩云追月 花好月圆 丰收锣鼓 二泉映月 的作者是 8新中国建立以来 我国民族器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大胆地借鉴西方创作经验 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 又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作品 如 民族管弦乐曲 丰收锣鼓 二胡协奏曲 长城随想曲 筝曲 战台风 等 9交响序曲 御风万里 和大型交响乐 东方红日 是 作曲 施光南 彭修文 郭文景 10下列哪一部不是乔羽的作品 A 爱我中华 B 阿诗玛 C 让我们荡起双桨 D 难忘今宵 11大型歌剧音乐 塞北黄昏 血泪仇 周子山 白毛女 的作者是 刘炽 12 你是这样的人 是电视记录片 主题歌13 祖国颂 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记录片 祖国颂 初名为 1957年国庆节 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 14音乐的社会功能包括 审美 认识 教育 娱乐 15音乐对人有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 激发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音乐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 发展非智力因素 提高人的素质 这些属于音乐的 功能范畴 B 百年恩来 教育 16列举施光南的三部作品 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7列举古建芬的三部作品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那就是我 绿叶对根的情意 18列举乔羽的三部作品 我的祖国 祖国颂 难忘今宵 192006年上半年CCTV3还直播了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 从唱法上主要分为 美声 唱法 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今年大赛新增设了原生态唱法 20春节晚会渐渐成为老百姓特殊的 年夜饭 晚会往往会以欢腾喜庆的管弦乐 春节序曲 为开场和结尾音乐 其作者是 李焕之 21歌剧 小二黑结婚 作于1952年 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根据作家 A 同名小说集体改编 等作曲 赵树理马可B 冰心乔羽C赵树理谷建芬D 茅盾乔羽22音乐符号 P 和 mf 分别指的是 D A 停顿和中弱B 停顿和中强C 弱和渐强D 弱和中强 23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 A 白毛女 B 小二黑结婚 C 刘胡兰 D 江姐 24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首表现 楚汉相争 的琵琶独奏曲 A 十面埋伏 B 夕阳箫鼓 C 彝族舞曲 D 将军令 简答 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 其歌词通俗易懂 内容大多与政治 社会活动有关 它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 表达人民群众集体的思想感情 音域不宽 结构整齐 节奏鲜明 易于上口 适于群众集体演唱 艺术歌曲 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 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 其特点是A 歌词通常采用著名诗歌 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 B 曲调与歌词紧密配合 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 C 深刻体现整首歌词和各句歌词的内容 感情细腻 优美感人 抒情性强 D 伴奏不只是作和声的衬托 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画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答 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