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VES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pdf_第1页
基于MOVES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pdf_第2页
基于MOVES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pdf_第3页
基于MOVES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pdf_第4页
基于MOVES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2 卷第1 2 期公路交通科技 V 0 1 3 2N o 1 2 2 0 1 5 年1 2 月J o u r n a lo fH ig h w a y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o n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D e c 2 0 1 5 d o i 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2 0 2 6 8 2 0 1 5 1 2 0 2 4 基于M O V E S 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 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 孙文圃l 2 许金良1 景立竹1 董亚萍 3 1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 1 0 0 6 4 2 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山东 东营2 5 7 0 9 1 3 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7 1 0 0 7 7 摘要 为研究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规律 以西安绕城高速为依托工程进行现场试验 采用M O V E S 进行碳排放 模拟 并利用试验核算的碳排放数据评估模拟结果 基于M O V E S 模型得到我国高速公路不同纵坡情况下的碳排量数 据库文件 建立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载重汽车的碳排放模型 并对碳排放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高 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量以初速度 坡度 坡长为自变量作多元非线性函数形式的变化 高速公路上坡路段是机 动车产生碳排放的主要路段 累计碳排量对坡度i上 畦 3 6 的敏感性居第一位次 对坡长f 上墟的敏感性居第 二位次 反映出路线设计过程应尽量采用较小纵坡 避免长大纵坡的设计方案 在高速公路下坡路段 累计碳排放 对坡度i 一3 一6 的变化最敏感 坡长次之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纵坡段 M O V E S 碳排放 预测模型 中囤分类号 U 4 9 1 1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2 0 2 6 8 2 0 1 5 1 2 0 1 4 4 0 7 S t u d yo nC a r b o nE m is s io nP r e d ic t io nM o d e lo fH e a v y d u t yD ie s e lV e h ic l ein E x p r e s s w a yL o n g it u d in a lS l o p eS e c t io n sB a s e do r 3M O V E S S U NW e n p u l2 X UJ in l ia n 9 1 J I N GL i z h u l D O N G Y a p in 9 1 3 1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S p e c ia lE n g in e e r in go fM in is t r yo fE d u c a t io n C h a n g a nU n iv e r s it y X i a nS h a a n x i 710 0 6 4 C h in a 2 D o n g y in gH ig h w a yS u r v e y in g D e s ig n in gI n s t it u t e D e n g y in gS h a n d o n g2 5 7 0 9 1 C h in a 3 T r a n s p o r t a t io nP l a n n in gD e s ig na n dR e s e a r c hI n s t it u t eo fS h a a n x i X i a nS h a a n x i710 0 7 7 C h in a A b s t r a c t T os t u d yt h er u l eo f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o ne x p r e s s w a yl o n g it u d in a ls e c t io n s o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X i a nr in ge x p r e s s w a yp r o j e c tf o rf ie l dt e s t t h e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a r es im u l a t e db yu s in gM O V E S a n dt h e s im u l a t io nr e s u hise v a l u a t e db yu s in gt h ec o n v e n e dc a r b o ne m is s io nd a t aint h et e s t M O V E Sisu s e dt o o b t a inc a r b o ne m is s io nd a t a b a s eo fd if f e r e n te x p r e s s w a yl o n g it u d in a ls l o p es e c t io n sinC h in a T h ec a r b o n e m is s io nm o d e lo fh e a v y d u t yd ie s e lv e h ic l e so ne x p r e s s w a yl o n g it u d in a ls l o p es e c t io n sise s t a b l is h e da n dt h e s e n s it iv it ya n a l y s iso nt h em o d e lis c o n d u c t e d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 1 t h e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a r einl in e w it hm u l t iv a r ia t en o n l in e a rf o r mb a s e do nin it ia lv e l o c it y s l o p e a n dl o n g it u d in a ll e n g t h 2 e x p r e s s w a y u p h il ls e c t io nis t h em a ins e c t io nt h a tv e h ic l e sp r o d u c e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 t h ec u m u l a t iv e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is m o s ts e n s it iv et ot h es l o p er a n g e 3 6 t h es l o p el e n g t hisins e c o n ds e n s it iv ep l a c e itr e f l e c t st h e e x p r e s s w a yd e s ig ns h o u l dt r yt ou s es m a l ll o n g it u d in a ls l o p ea n da v o idl a r g el o n g it u d in a ls l o p ed e s ig ns c h e m e 3 ine x p r e s s w a yd o w n h il ls e c t io n t h ec u m u l a t iv e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a r em o s ts e n s it iv et os l o p er a n g e 一3 一6 t h es l o p el e n g t hisins e c o n ds e n s it iv ep l a c e 收稿日期 2 0 1 5 0 1 1 2 基金项目 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2 0 113 1 83 6 28 1 0 作者简介 孙文圊 1 9 6 5 一 男 山东东营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员 s w p v ip 1 2 6 c o n 第1 2 期 孙文圃 等 基于M O V E S 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 1 4 5 K e yw o r d s t r a f f ice n g in e e r in g e x p r e s s w a y l o n g it u d in a ls l o p es e c t io n M O V E S 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p r e d ic t io nm o d e l 0 引言 我国高速公路网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稳健 发展 然而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的碳排放也导致了 全球变暖问题的恶化 特别是在我国地势起伏较大 的中西部地区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纵坡上行驶时会 依靠更多的油耗以克服高差 排放出更多的温室气 体 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高速公路纵坡路段被认 为是机动车产生高碳排的路段 影响高速公路机动 车碳排放的因素较多 对其进行系统量化具有一定 难度 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 以机动车碳 排放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了较成熟的碳排放模型 常见的有基于行驶工况的M O B I L E 和C O P E R T I V 基 于道路全寿命周期的C H A N G E R 和A S P E C T 基于机 动车比功率的M O V E S 和I V E 其中 基于机动车比 功率的模型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模型 美国环保局为 提高预测精度引人V S P 和瞬时速度的组合表征运行 工况开发了M O V E S 模型 其参数值可适用于其他各 国情况 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认可 我国低碳 高速公路的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陈冰飞对高 速公路服务区和隧道的低碳运营措施进行了分析与 研究 提出高速公路低碳养护模式 2 程吴简要分 析了低碳高速公路设计在路线 路基路面 桥涵及 立交等方面考虑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陈晓利针对低 碳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方面 阐述了相关技术措施 的发展与应用一o 由于国外碳排放模型研发对象是 机动车 模拟时所需数据量庞大且数据获取工作量 大 实际应用性较差 我国在高速公路机动车碳排 放测算方面还未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与控制体系 定性结果偏多 国内外针对高速公路纵坡段几何设 计指标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还未有涉及 因此本文 以高速公路纵坡路段机动车的碳排放规律为研究对 象 基于M O V E S 研究得到高速公路纵坡路段机动车 的碳排放模型 以简便地预测高速公路纵坡段的碳 排量 1 高速公路纵坡段碳排放的实测与分析 1 1 试验方案 对呼集高速公路K 3 4 6 5 4 8 一K 3 3 4 6 3 7 段与承 唐高速K 3 2 3 0 0 一K 4 l 0 0 0 段典型连续上 下坡路 段的车型 生产厂家与载重量进行调研 考虑国内 车型现状和未来趋势与实际普遍存在的超载情况 试验车辆选择欧曼六轴载重5 0t 的货车 B J 4 2 5 3 S M F J B S 7 现场实测地点为西安绕城高速公路K 0 2 8 3 一 K 7 9 5 4 7 路段 为了保证速度与油耗实测数据的准 确性 所选试验路段纵坡度应保持一致 纵坡段越 长越好 以求能达到稳定车速 保证车辆起步提速 及减速制动距离 为避免平曲线的影响取20 0 0n 半 径作为分界 车辆处于自由流状态无干扰 气候条 件良好保证驾驶员视野范围内的清晰度 以尽量消 除道路平面 横断面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 试验仪器采用柴油车油耗计量仪J D S Z E P 一1 1 可得到瞬时的G P S 定位 速度 油耗数据 油耗 经核算得到碳排放数据作为M O V E S 模拟评估的基 础 根据数据统计原理并考虑现场调查工作量以及 费用的限制 在置信水平为9 5 时 确定现场观测 样本量为4 0 1 2 碳排量核算 目前国际公认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为I P C C 国 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规定的缺省方法 C E F C 1 7 P F C O F K 1 C O E C E F 2 式中 C O 为碳排放总量 E 为能源消耗量 C E F 为 C O 排放系数 N C V 为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 P F 为 能源潜在碳排放因子 K 为碳转换系数 其值为4 4 1 2 C O F 为能源的碳氧化率 F 为C O 排放因子 根据我国公路柴油能源信息 如表1 所示 确 定我国公路柴油碳排放核算公式二 表1 我国公路柴油的相关信息 T a b 1R e l a t e din f o r m a t io no fd ie s e lf o rh ig h w a yinC h in a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冢信息通报 和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 0 1 2 F P FXC O F K 7 2 6 2 5 3 C E F N C V F 3 1 7 02 4 2M O V E S 模型微观层次的模拟与评估 2 1 M O V E S 模型微观层次的模拟 M O V E S 模型充分考虑机动车碳排放的影响因 素 宏观方面有模拟年份 燃油特性 气候条件 公路交通科技 第3 2 卷 机动车类型和车龄 机动车检测与维护计划 I M 覆盖率等 微观的有机动车运行工况 瞬时速度 加速度 道路纵坡度 平均速度及驾驶行为等 为 确保M O V E S 微观层次对于我国车用柴油现状的适用 性 分析确定M O V E S 微观层次对于我国情况的具体 模拟参数值 1 道路类型 选择高速公路对应的乡村限制 人口道路 2 排放源类型 选择试验车对应的M O V E S I D 为6 2 的组合长途货车 3 天气信息 试验期间气候变化稳定 测试温度为1 2 平均相对湿度为4 l 值根据A k c e l ik 和B ig g s 与A k c e l ik 和B e s l e y 研究的纵 坡段加减速瞬时速度模型m 9 求得 计算公式为 1 0 j V S P 0 0 0 03 0 2 矿 1 1 n 9 8 0 7 1 7 t a n s ini 1 3 2 V 5 以桩号K 0 5 0 0 一K 0 2 8 3 为例 逐秒速度的计 算结果与运行工况分布如表3 所示 表3K 0 5 加一K 0 2 8 3 段运行工况分布 T a b 3 O p e r a t in gc o n d it io nd is t r ib u t io no fs e c t io n K 0 5 t m K 0 2 8 3 平均州蝴 篇 并 群舭w V S 小P 9 M o d 4 路段信息 输入道路几何设计相关资料 5 I M 维护制度 由于I M 覆盖率对碳排量的 影响不大 故采用默认情况4 6 车龄分布 试验车辆车龄为3a 7 模型预测年份j 由于我国与美国柴油排放控制标准存在较大差 异 且我国柴油排放标准的生产一致性存在推延的 情况 目前我国主要供应的仍是国I I I 阶段排放标准 对应的柴油5 可知我国柴油品质现状未达到标准 要求 分析我国柴油品质现状与美国的差距 6 见表2 确定2 0 0 0 年为M O V E S 预测年份 表2 我国柴油品质现状与美国柴油品质水平比较 T a b 2C o m p a r is o no fd ie s e lq u a l it yb e t w e e nC h in aa n dU S A 8 燃油类型 根据我国柴油水平现状的相关 参数值 以及我国车用柴油标准G B l 9 1 4 7 2 0 0 9 1 l I 部分参数值 确定M O V E S 模型中的柴油代码 为2 0 0 4 3 9 运行工况 瞬时速度与V S P 决定运行工况的代码o p M o d e I D 瞬时速度采用试验仪器记录的数据 个别缺失 0 l 2 3 4 5 6 7 8 9 9 2 2 0 2 1 1 l 4 2 5 3 6 4 2 4 8 6 2 6 1 0 8 5 7 1 3 1 1 8 1 5 4 0 7 1 7 7 2 5 2 0 0 7 2 2 1 7 4 7 9 l 4 8 5 8 4 9 2 5 4 9 9 l 5 0 5 7 5 1 2 2 5 1 8 7 5 2 5 I 5 3 1 4 5 3 4 5 4 7 2 3 4 7 6 4 4 8 3 0 4 8 6 7 4 9 2 3 5 0 5 3 5 1 1 5 5 2 1 3 5 2 2 2 5 3 2 4 5 3 4 4 2 5 5 3 2 6 8 5 2 8 1 9 2 9 5 5 3 0 9 5 3 2 3 7 3 3 8 2 3 5 3 0 3 6 引 3 7 5 5 2 2M O V E S 模拟结果的评估 利用M O V E S 模型计算碳排放量过程 确定不同 碳排放过程的行驶特征信息 如碳排放源运行时间 S H O 碳排放源停车时间 S H P 和机动车启动 数量等 把所有车辆运行信息匹配到相应的碳排放 源和运行工况区间上 每个区间对应不同的碳排放 特征 碳排放率的计算 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给定 碳排放过程 碳排放源与运行工况区间 燃油品质 和温度等 把已匹配在碳排放源和运行工况区间上 的所有碳排放量相加 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咂 E 尺队I A c h A j I 6 式中 硒为碳排放总量 b 为碳排放源与运行工况区 间 E R 为碳排放率 A c 为行驶特征 匆为调整因子 比较分析M O V E S 碳排放计算值与试验油耗核算 的碳排值 如图1 所示 M O V E S 碳排放计算值的相 对误差平均值为d r 5 9 1 小于1 0 说明以上 具体参数值可使M O V E S 适用于我国柴油水平现状的 碳排放预测 3基于M O V E S 的高速公路纵坡段碳排放预测模型 3 1 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使用基于货车性能的道路纵坡汽车加减速行程 一 凹凹捞凹 柏 柏 o o o o o o o o o o o 第1 2 期 孙文圃 等 基于M O V E S 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 1 4 7 1 6 1 4 e 0 12 芒10 蚓08 擐0 6 毯0 4 O 2 O 图1M O V E S 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对比图 F ig 1C o m p a r is o nb e t w e e nM O V E S c a l c u l a t e d v a l u e sa n dm e a s u r e dv a l u e s 仿真软件 计算高速公路纵坡段瞬时速度 M O V E S 模拟得到高速公路不同纵坡情况下的碳排量数据库 根据A I C 与B I C 准则分析碳排放规律 得到单位坡 长碳排量和坡长为自变量做非线性回归时 碳排放 模型的拟合度较高 分别对载重柴油车辆单位坡长碳排量与坡度 坡长 初速度之问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 并结合A I C 与B I C 准则得到3 个精度较高且参数简洁无冗余的 值较大 拟合优度满足要求 方程回归显著 表4 单位坡长碳排放最佳 元回归模型 T a b 4 O p t im a ll in e a rr e g r e s s io nm o d e lo fu n its l o p e l e n g t h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3 2 碳排放预测模型的建立 通过线性回归各最佳一元回归模型会受到其参 数值的约束 难以系统地解释所有总体 故采用各 最佳一元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形式来进行多元非线 性迭代回归 如表5 至表8 所示 分别以坡度i 坡 度平方i2 坡度立方i3 坡长幂次方f 艘 初速度K 初速度平方 2 为自变量 以累计碳排量 1 0 2k g 为因变量 取显著性水平O L 0 0 5 建立多元回归 最佳一元回归模型 如表4 所示 且尺2 接近于l F 模型 2 表5 迭代历史记录 T a b 5I t e r a t io nh is t o r yr e c o r d 注 导数是通过数字计算的 1 主迭代数在小数左侧显不 次迭代数在小数右侧显不 2 由于连续参数估计值之I 司的相对减少量最多 为P C O N 1 0 0 0 E 一0 0 8 因此在模型评估和导数评估之后 系统停止运行 综合以上回归分析过程 斧约等于1 拟合优度 y 争f 1 5 9 3 7 8 7 2 1 i 2 7 0 3 i o 3 8 3 满足要求 各参数的显著性程度均大于9 5 方程 回归显著 也说明模型使用M O V E S 数据的拟合优度 i 7 0 8 6 8 r 猢一l 4 6 7 0 0 1 6 聪 比较理想 t 一0 3 一6 u 0 3 6 j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 可以确定载重柴油车辆f 1 0 2k m f 7 在高速公路纵坡段的碳排放模型为 式中 Y 为碳排放预测值 i 为第j 个纵坡段的坡度 1 4 8公路交通科技 第3 2 卷 表6 参数估计 放预测模型精度满足要求 T a b 6P a r a m e t e re s t im a t io n 表7 方差分析 T a b 7V a r ia n c ea n a l y s is 注 因变量为累计碳排放 1 0 k g R 2 1 一 残差平方和 已更正的平方和 1 0 0 0 表8 各参数显著性程度 T a b 8 S ig n if ic a n c el e v e l so fp a r a m e t e r s 注 罴 1 9 6 时 参数的显著性程度大于9 5 f 为第 个纵坡段的坡长 z 为标准中高速公路纵坡 对应的最大坡长 如表9 所示 V o 为人坡初始速度 表9 高速公路纵坡最大坡长限制 T a b 9M a x im u ml e n g t hl im ito fe x p r e s s w a yl o n g it u d in a l s l o p es e c t io n 3 3 模型的验证 比较分析碳排放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 如图2 所示 可得碳排量模型的相对预测误差平均值为o 4 9 0 小于5 说明建立的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碳排 b D 掣 血 再 谨 图2 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实测值对比图 F ig 2C o m p a r is o nb e t w e e nm o d e lp r e d ic t e d v a l u e sa n dm e a s u r e dv a l u e s 3 4 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设置基础数据为 高速公路纵坡段坡长z 0 8k m 初始速度 7 5k m h 在保持以上参数不 变的前提下 坡度分别从6 0 一6 o 变 化 进行累计碳排量预测 得到累计碳排放值与坡 度的关系如图3 图4 所示 D 芒 咖 辑 谨 七 嘴 6 0 5 0 4 0 3 0 b 凸 咖 再 谨 走 啸 2 2 2 1 2 0 1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0 1 2 3 4 5 6 坡度慌 图4 下坡时坡度与累计碳排量关系图 F ig 4R e l a t io n s h ipb e t w e e ns l o p ea n dc u m u l a t iv e 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ind o w n h il l 基础数据 高速公路纵坡段坡度i 3 初 始速度 7 5k m h 在保持以上参数不变的前提 下 坡长从1 1 0 2k m 的变化步长为A 1 A l 一1 0 2 一0 1 1k m 分为上下坡两种情况进行累 计碳排量预测 得到累计碳排放值与坡长的关系如 图5 图6 所示 对于碳排放模型Y F i f 若只有i发生变 化 其碳排量变化百分比函数为 F i 第1 2 期 孙文圃 等 基于M O V E S 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N N 模型的研究 1 4 9 1 6 1 4 1 2 商1 0 懿 峨0 4 0 2 0 0 O 图5 上坡时坡长与累计碳排量的关系图 F ig 5 R e l a t io n s h ipb e t w e e ns l o p el e n g t ha n dc u m u l a t iv e 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inu p h il l 芒 姐 辐 谨 七 嚓 图6 下坡时坡长与累计碳排量的关系图 F ig 6R e l a t io n s h ipb e t w e e ns l o p el e n g t ha n dc u m u l a t iv e c a r b o ne m is s io n sind o w n h il l F i k 盟鼍牲 8 J 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的实际纵坡设计参数值和 初速度参数值为基础数据 为了计算方便在允许范 围内稍加修改后作为参数的初始值 设置基础数据 为 高速公路纵坡段坡度i 3 坡长Z 0 8k m 初始速度 7 5k m h 碳排放模型对参数i的灵敏度含义为在i i 附 近 F 值相对于原值变化幅度和参数i相对于i 的变 化幅度比值 本文将各参数的变化率均设为初始值 的k 一1 0 倍 s j 一l o 掣1 9 L 0 o 分析各参数在其取值范围内变化对应的碳排量 和碳排量差值规律 出现分水岭处采取分段研究 求取累计碳排量对于坡度 坡长 初速度的敏感 程度 由表1 0 可知 高速公路上坡路段是机动车产生 碳排放的主要路段 累计碳排量对坡度i 坡 3 6 的敏感性居第一位次 累计碳排量对坡 长f 堆的敏感性居第二位次 反映出设计方案应避免 长大陡坡 在高速公路下坡路段累计碳排量对坡度 表1 0 碳排放模型各参数敏感性分析排序表 T a b 1 0 S e n s it iv it ya n a l y s iss e q u e n c in go fc a r b o n e m is s io nm o d e lp a r a m e t e r s iF 坡E 3 6 的变化最敏感 坡长次之 表 l O 中序号第9 位次及其之后的参数均为相对不敏感 因素 4 结论 1 选择基于V S P 分布的M O V E S 模型进行碳 排放模拟 分析确定了M O V E S 模型微观层次具体参 数 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油耗核算的碳排量评估了 M O V E S 模拟结果 验证了M O V E S 模型对我国车用 柴油现状的适用性 2 以M O V E S 模型为依据 建立了我国高速公 路不同纵坡情况下的碳排放数据库和高速公路纵坡 路段碳排放模型 以简便地预测高速公路纵坡段的 碳排量 并进行了碳排放敏感性分析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1 E P A D r a f tM o t o rV e h ic l eE m is s io nS im u l a t o r M O V E S R W a s h in g t o n D C U S E n v i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o n A g e n c y 2 0 0 9 2 陈冰飞 高速公路低碳运营研究 D 西安 长安大 学 2 0 1 l C H E NB in g f e i S t u d yo nL o wC a r b o nO p e r a t io nf o r F r e e w a y D X i a n C h a n g a nU n iv e r s it y 2 0 11 3 周玉超 高速公路低碳建设期研究 D 西安 长安 大学 2 0 1 2 Z H O UY u e h a o T h e S t u d yo fE x p r e s s w a y C o n s t r u c t io n P e r io do nL o wC a r b o n D X i a n C h a n g a nU n iv e r s it y 矶 如钙加弱如筋加M0 1 5 0公路交通科技第3 2 卷 2 0 1 2 陈晓利 低碳高速公路系统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 0 1 2 8 增I 1 3 5 8 一1 3 6 3 C H E NX ia o l i R e s e a r c hu n K e yT e c h n o l o DS y s t e mo f L o wC a r b o n H ig h w a yS y s t e m J C h i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 a n dE n g in e e r in g 2 0 1 2 8 S 1 1 3 5 8 一1 3 6 3 佚名 2 0 1 4 年年底前我国将全面供应国四车用柴油 E B O L 2 0 1 4 0 2 1 4 2 0 1 4 0 5 2 0 h t t p w w w c h in a ir n t o m n e w s 2 0 1 4 0 2 1 4 0 9 1 7 0 7 9 3 4 h t m l A n o n C h in aw il l F u l l yS u p p l yt h eC o u n t r yF o u rD ie s e l b e f o r et h eE n do f2 0 1 4 E B O L 2 0 1 4 0 2 1 4 2 0 1 4 一 0 5 2 0 I h t t p w w w e h in a ir n c o m n e w s 2 0 1 4 0 2 1 4 0 9 1 7 0 7 9 3 4 h t m l 郑天雷 金约夫 王兆 中美重型车油耗及温室气体 排放法规对比分析 J 节能 2 0 1 2 3 l 8 4 7 Z H E N GT ia n l e i J I N Y u e f u W A N GZ h a o C o m p a r is o n a n dA n a l y s iso fC h in aa n dU S sH e a v y d u t yV e h ic l e sF u e l C o n s u m p t io na n dG H GE m is s io nR e g u l a t io n s J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o n 2 0 1 2 3 1 8 4 7 龚慧明 中国汽柴油标准现状及改善油品质量面临的 挑战 J 国际石油经济 2 0 1 3 5 5 3 5 7 G O N GH u i m in g C u r r e n tS t a t u so faC h in e s eD ie s e l 9 1 0 1 2 S t a n d a r da n dC h a l l e n g e sin I m p r o v in gO ilQ u a l it y J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P e t r o l e u mE c o n o m ic s 2 0 1 3 5 5 3 5 7 A K C E L I KR B I G G SDC A c c e l e r a t io nP r o f il eM o d e l s f o rV e h ic l e sinR o a dT r a f f icJ1 T r a n s p o r t a t io nS c ie n c e 1 9 8 7 2 1 1 3 6 5 4 A K C E L I KR B E S L E YM A c c e l e r a t io na n dD e c e l e r a t io n M o d e l s C 2 3 r dC o n f e r e n e eo fA u s t r a l ia nI n s t it u t e s o f T r a n s p o r tR e s e a r c h C A I T R2 0 01 M e l b o u r n e M o n a s hU n iv e r s it y 2 0 0 1 1 0 1 2 L E N T SJ D A V I SN I V EM o d e lU s e r sM a n u a l M W a s h in g t o n D C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S u b u r b a nS u s t a in a b l e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I S S R C 2 0 0 4 雷斌 许金良 刘洁 长大上坡路段载重汽车运行速 度预测模型 J 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3 2 3 6 8 1 5 L E IB in X UJ in l ia n g I J U J ie H e a v yT r u c k sC l im b in g S p e e d P r e d ic t io nM o d e lo fL o n g U p h il lS e c t io n J J o u r n a lo fC h a n g a nU n iv e r s it N a t u r a lS c ie n c eE d it io n 2 0 1 3 2 3 6 8 1 5 黄冠涛 基于M O V E S 的微观层次交通排放评价 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 0 11 H U A N GG u a n t a o E v a l u a t io no fT r 棚cE m is s io n sa t M ic r o s c o p ic L e v e lB a s e do u M O V E S D B e ij in g B e ij in gJ ia o t o n gU n iv e r s it y 2 0 11 卜 一 卜一 卜 卜 卜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上接第1 4 3 页 6 高丽杰 高利平 刘智丽 等 公交服务水平评价的 F u z z yL o g ic 模型 J 城市公共交通 2 0 0 9 1 0 2 5 2 9 1 2 7 8 9 1 0 G A OL i j ie G A OL i p in g L I U Z h i l i e ta 1 M o d e l in go n P u b l icT r a n s itS e r v ic eL e v e lw it hF u z z yL o g ic J U r b a n P u b l icT r a n s p o r t 2 0 0 9 1 0 2 5 2 9 C A R D O Z ORN A n E x p e r im e n t a lS t u d y o fC u s t o m e r E f f o r t E x p e c t a t io n a n dS a t is f a c t io n J J o u r n a lo f M a r k e t in gR e s e a r c h 1 9 6 5 2 3 2 4 4 2 4 9 M O W E NJC M I N O RMS C o n s u m e rB e h a v io r M O r l a n d o H a r c o u r t I n c 2 0 0 1 Z E I T H A M LVA B I T H N E RMJ S e r v ic e sM a r k e t in g I n t e g r a t in gC u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