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林州市东姚镇一中 秦拴林 教学目标: l 知识方面 : 1、 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 2、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 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l 情感态度方面: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l 能力方面 :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2、 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重点难点分析 :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激趣: 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三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 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 3、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6、讨论:疏通文意。(分成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7、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8、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三、研讨练习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夏水襄陵乘奔御风素湍绿潭绝巘飞漱清荣峻茂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考答案:嶂(zh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ng),上。 奔(b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n),急流的水。巘(y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冲刷。 峻(j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四、写作训练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美好景色描述下来。 五、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六、课后练习 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 附录: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板书设计 : 三峡 郦道元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 水: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趣) 秋: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 教学反思: 我所上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这几个月来我所掌握的我班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水平,在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时,我将起点放得较低,落实字词的含义,理清译文,尝试背诵。 通过余秋雨向外国朋友介绍三峡导入新课,然后引入到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课堂的主体部分以学生为主,分为译一译及背一背两个部分。第一二节请小组的同学从前到后进行句译,后一位同学对前面的同学进行补充及完善。后两节考虑到时间关系,就只请一位同学进行翻译,如有重点词语的遗漏或语句的译文有差池的话,就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我在黑板上适时的进行知识的归纳板书,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让学生对本课重点字词有比较完整的理解。由于同学们预习比较充分,所以回答时举手人数较昨天有所改善。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让同学们在前面理解文意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