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专11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1页
初专11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2页
初专11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3页
初专11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4页
初专11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桐城师专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专11级阅读与写作试题卷 命题人:吴小琳 姓名:_ 班级:_ 得分:_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无的放矢 门庭若市 B扪参历井 转徒江湖 忧愁暗恨 扣人心弦 C轻拢慢捻 风弛电掣 幽咽泉流 汗流夹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融会贯通 断章取义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B ) A“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白居易,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C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D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3、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句诗,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的项是( A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冷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认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 B、 C、 D、4、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B ) A、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元宵) B、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 / 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清明)中秋 C、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 龙舟锦标,遗风犹自说三闾 (端午) D、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 / 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重阳)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冬至 ( 节气冬至)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5、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 )A、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6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C )甲:用于新闻报道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丙:用于会议讲话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A B C D二、诗句默写(8分,每空0.5分) 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8、东船西舫悄无言, 。 9、 ,此时无声胜有声。 10、舍南舍北皆春水,_ 。花径不曾缘客扫,_ 。1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 , 。12、相见时难别亦难, 。 , 。13、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14、 ,野芳虽晚不须嗟。三、课文理解与运用(6分) 15、白居易在琵琶行一首诗中,最擅长用景物画面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你写出三处这样的景色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此外还有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4、 阅读题(26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0分)。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16、对这首词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2分)A.“凌波”语出曹植洛神赋,形容美人步态轻盈。“芳尘去”,指美人离去。B.“锦瑟”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锦瑟”意思相同,都是指美好的青春年华。C.“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是写房屋富丽,“只有春知处”意为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D.“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蘅皋暮”是说暮色降临,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泽边高地徘徊已久。17、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2分)A.这首词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18、下列诗句写愁,谈谈你对“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的理解。(6分每题2分)(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答案:贺铸是“以此三者比愁之多”,然而这三者的内涵并不尽同。“烟草”连天,是表示“闲愁”的辽漠无边;“风絮”满城飞舞,是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梅雨”连绵,是表示愁之长,永无尽期。在如此辽阔的空间,如此长远的时间,把本不可捉摸的东西,写得形象、真切、丰实而不觉其抽象了。同时这三句既是比喻,又是写景,更是抒情,表里如一,不见痕迹(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答案:夸张,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1题。(8分)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作者:金 庸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19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2分)可以有“对”与“不对”两种意见。认为应该交换位置的:“数里”比“数十丈”遥远;认为不必交换位置的:这里的“遥”,即指相对地“远”,与下文的“外”同义20第2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些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2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 D)(4分)(B项只是概括地反映,并非“具体”;D项,音乐是最为通用的“语言”,即使不懂音律,只要倾心相听,照样会被感动。)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B第2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 (共8分)辋川尚静(节选)朱鸿(当代作家,陕西人) (1)辋川是一个长长的峡谷,王维曾经在这里居住。如果一个二十世纪的人,为尘世所烦而效仿王维的行为,到辋川生活,那一定荒唐,尽管辋川尚静。 (2)辋川确实很静,一条河流,两岸青山,仅仅是这种结构就区别了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我是坐着三轮车到辋川的。我到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倘若这就是目的,我以为这目的潇洒而苦涩,这就是味道。 (3)王维栽种的银杏,挺立在雨后的河岸,树皮满是裂纹的粗壮的主干,被水淋成了黑色,从它的叶子上流下的水,继续洗濯着树皮。它实在是老了,呈现着一种挣扎的状态。它已经在辋川生长了千年之久。 (4)王维在辋川的别墅,在开始是宋之问的,这个歌功颂德的诗人,因媚附权贵而得宠朝廷,但最终的下场却是被唐朝赐死。王维迁往辋川的时候,宋之问已经作鬼,我能猜测的只是,辋川的美一定迷惑了王维,不然,他怎么单单选择了宋之问的别墅? (5)辋川的雨是明净的,线似的,一根根拉到峪谷,却空得它无声无息。山坡上的红叶,渲染在碧翠的草丛,颗颗青石,则架在杂树的根部,危险得随时都会滚落,然而,濛濛的雨送给它们一层薄薄的梦,梦悬在辋川的山坡上。王维一定见过这样的梦,甚至入过这样的梦,不然,他的诗画怎么那样惟妙惟肖,有声有色! (6)王维购得辋川,那是他过得富贵的证明。贫穷的诗人,是不可能拥有一个辋川别墅的。其情况是:他在二十岁左右就及第进士,从此步入他的仕途,他担任过大乐丞,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上。王维四十岁的时候做了左补阙。恰恰是这个年岁,他开始迷恋山水,来往于朝廷与辋川之间。他既做官吏,又当隐士,往返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朝廷的险恶,伤害着他的心,辋川的美妙,却给他的心以慰藉,他就是这么生活的。王维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他最智慧最实际的选择,也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除此之外,他的任何作法都可能是下策。人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得比较幸福一些,以王维的气质,他不能完全陷入官场的名利之争,同时以王维的经历,他也不能彻底寄情辋川的田园之乐,他必须两者兼顾,这样他就得到了入世的好处而扔掉了入世的坏处,同时避免了出世的苦处而感到了出世的乐处。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地带,他奔走其间。人似乎只能这样生存,不然,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都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我不赞成一个学者对王维的抱怨,这位学者认为,他缺少陶潜那种勇气,他没有彻底地决裂于官场。这是一种刻薄的认识!(7)雨中的辋川并不知道人的思想,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呈现着它的状态。秀峰沉默,乱石相依,雨悄悄地缝合着万物。秋风过处,衰柳飘荡,黄叶旋飞。曲折的路径,流水激溅,浅草明灭。松、柏、杨、槐之类。高高低低互相掺杂,组成了绿的森林,覆盖着辋川的沟沟坎坎。偶尔一树柿子,落了肥叶,唯红果占据枝头。白水流过幽深的峡谷,遇石而绕,触茅而漫,柔韧地走过河床。(8)公元七五六年,安史之乱,已经五十岁的王维被叛军逮捕,软禁于洛阳的一个寺庙。他服药致病,装哑而活,但他终于敌不过安禄山的骄横,无奈地接受了伪职。唐朝征服了叛军之后,皇帝对那些接受伪职的人统统定罪,然而,王维在软禁之中,曾向探望他的朋友裴迪诵诗,此诗受到皇帝的嘉许,对他的处理仅作降职。这是王维的幸运了。其诗是这样的: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9)尽管如此,安史之乱毕竟摧残了这个老人,他逐渐变得消沉了,或者,他变得更加淡泊,更加寂寞。他常常拄着拐杖,站在门外,眺望辋川的落日炊烟。暮色之中,稀疏的钟声,归去的渔夫,飘走的花絮,柔弱的菱蔓,都使他感到惆怅,他看着看着,就转身回到他的屋子。他已经深深地陷入空门。他坐在枯寂的辋川,闭着眼睛,寻找着解脱烦恼的路径,企图超越生死之界。香烟袅袅,烛光闪闪,王维的心凄凉而宁静。(10)人生真的像王维觉悟的这样么?我不知道,唯有达到王维的境界才能理解,但我没有。我只感觉,自然如我面前的辋川,社会如我身后的市井,都有美的一面,它们都能给我以享受。然而,我的辋川之行,却明显地含有烦于我那圈子的成分,是的,我很烦,某些时候我简直不堪负荷。从我栖身的圈子走出,到辋川换换空气,我确实感到一种轻松。(11)雨中的银杏是那样独具丰采,它的圆润的树叶像打了发蜡似的明滑,辋川强劲的风反复地翻动着它们,但银杏的树身则牢固地埋在土中,风怎么吹它都不动。这是辋川最古老最高贵的植物,水汩汩地流过它黑色的树皮。王维种植的银杏,成了他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标志,然而,它终究要倒下的,留下的,将只有辋川。 (12)辋川很静,长长的峡谷已经完全沉浸在秋日的烟雨之中,所有的树木和石头,都化作迷濛的一团,一只鸟也没有,一只兔也没有,甚至除我,一个人也没有,唯有风声雨声和河流的浪声。这时候,我感觉身后有脚步的挪移,飒飒的,仿佛是谁用树枝在地上划动,我猛地回头一看,却是一个穿着蓑衣的农民,他站在雨中,轻轻地问我:“你要三轮车么?”2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B ) ( E )(2分)(A项“尚静”意为“还是那么静”。C项分析断章取义了。D项“人亡物在的凄凉”不确。)A“辋川尚静”,意思是辋川崇尚宁静。B文章开头结尾都提到了“三轮车”,表现了“辋川尚静”。C作者来到辋川并没有什么目的,而离开辋川则是由于恐惧。D本文写了今人(我)、古人(王维)和今古如一的胜地(辋川),表现了人亡物在的凄凉。E本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辋川的风貌,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23理解文意,回答以下问题。(2分)作者凭什么说今人效法王维,来辋川生活,“那一定荒唐”?今日之“尘事”与王维的时代已大不相同,尽管也有烦恼,但无须“出世”。简述辋川之行,作者的体会和感受。身临其境审视古人。进一步认识了自然与社会之美。摆脱烦恼与负荷,换换空气,感到轻松。24理解句意,回答以下问题。(2分)作者为什么称王维的选择是“最智慧最实际的选择”?因为他得到了入世的好处而扔掉了入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