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11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片断.doc_第1页
苏教版语文第11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片断.doc_第2页
苏教版语文第11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片断.doc_第3页
苏教版语文第11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片断.doc_第4页
苏教版语文第11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片断.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第11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片断我教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教例:苏教版语文第11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片断 一、自读课文29自然段,读后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1、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2、交流讨论。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认真,老师从你们的表情上就已经看出来了。要知道“读”可是思考的基础啊下面谁先说说你准备用哪个词来概括这一部分内容。 生:我用“师生问答”来概括,因为这一段的内容就是老师问学生答。 生:我觉得用“出乎意料”概括比较好。老师的才高八斗可最后一课的问题却这么简单,这完全出乎他学生的意料。 生:我看用“深奥”好,老师的问题看似简单,但道理却十分深奥。 生:我觉得用“简单”最好,最后一课满腹经纶的老师不但提的问题简单,而且上课也十分简单,一堂课老师只是“点点头”、“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老师除了提问外什么也没说! 师:大家回答得真不错!这说明大家都动了脑,大家也都具有哲学家的头脑。哪到底哪个同学的回答更胜一筹呢!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大家有没有答案了? 生:我们认为蒋雨骎的“简单”好,哲学家问题简单,上课简单 (接下来学生成了一边倒,都认为是“简单”好。) 师: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下面请同学大声地、认真地读读课文的1011节。 (学生读课文) 师:谁再来谈谈看法。 生:哲学家的问题,上课看似简单,但又不简单。因为在简单的问题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奥妙。 师:佩服!佩服!秦大哲学家!你分析得真有道理,我想你长大以后一定也能成为一名满腹经纶的大哲学家。 那哲学家的问题里又蕴含着什么道理呢?(齐读11自然段) (理解“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师: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谈灵魂的杂草是什么吗?你又准备用什么美德去占据它呢? (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了看法,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尤其是平时作业完成比较慢,而且经常不完成的王熙杰竟然也结合自己的实际作了回答,让我好一阵感动) 王:我觉得我灵魂里的杂草就是“懒惰”,我要用“勤奋”去占据它。打败它。 (同学们听后都鼓起了掌) 反思: “简单”中“不简单”! “文似看山不宜平”,课堂教学应如一篇生动耐读的文章,涌起情感的高潮,在“潮涨”的时刻,学生的智慧之门豁然打开,他们的头顶仿佛出现一片湛蓝的天!我寻找着这样的锲机。像一个摄影师举着他心爱的相机,寻找着触动他灵感的一刹那的迷人风光。而求异,让我拿到了这样的金钥匙,它如闪闪的星火,燎亮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