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优化.doc_第1页
活动型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优化.doc_第2页
活动型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优化.doc_第3页
活动型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优化.doc_第4页
活动型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优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阶段活动型数学教学案例设计的研究上海市民办明珠中学 陈晓娟摘要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觉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活动型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发展各种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但是一些热闹的课堂经常流于形式,缺乏数学思考,缺失对学习内容的深刻体验以及数学层面的理解与认识,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活动的数学价值。因此,如何有效地选择活动内容、有效地组织活动过程、有效地引导活动思考,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设计出好的活动型数学教学方案,让初中学生在活动中学好数学,获得充分的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键词 活动 初中数学 案例设计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可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集体教学活动太多。教师不断地面对集体讲解、提问、学生讨论,学生缺乏学习的自由度,他们往往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然后去思考问题的答案,甚至于只是匆忙地在书本中寻找用于回答问题的只言片语,而欠缺学习的积极性,缺少主动思考,不善于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新世纪以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开拓性为目的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数学活动的情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合作,是数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活动型数学教学模式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活动型数学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内外通过实际活动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包括调查、游戏、测量、实验等多种活动。活动的形式是可以多样的。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时候采用恰当的游戏活动的方式往往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次一说起做游戏,学生们总是立刻显得兴致高昂。但数学教学毕竟不是游戏课,如何把握分寸,寓教于乐,是很关键的。而应用性强的知识点,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学习银行利率的计算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模拟银行存取钱的场景;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应用方程来解决出租车车票上的数学问题;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开展统计公路上的车流量的活动等等。在这样的实际情境下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引导教学中注重对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2. 活动型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2.1内容的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为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时容易缺乏兴趣和激情。教师为数学知识而教,学生为数学知识而学,很难找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因而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一者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者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参与、去解答。把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去,使它贴近学生生活,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空间。 具体采用何种活动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对于一些熟练运算能力或是运用某一数学性质进行相关计算的课堂练习,采取“小组竞赛”或是“自己出题互难”的形式,常常既可以避免单纯反复计算的枯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获胜,学生往往会更为关注同学所犯的错误,避免自己再犯。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对于一些较有人文内涵的知识内容,可以开展一些交流活动。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这个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分类查找资料,进而召开“生活中的黄金分割”交流会,让学生自行介绍各自收集的专题内容,可以推荐学生搜寻的内容有:几何图形、建筑物、植物、战略战术等等。对于一些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内容,可以以生活化的场景为背景,开展实际调查或者探究活动。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可以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探究体育活动中的二次函数问题。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的活动(教案设计见2.3)。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证明的掌握,还是需要采取讲解讨论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切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所以,教师必须量体裁衣,适当地选取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将数学融于活动。2.2活动的组织在活动型数学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教师所要做的首先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生动出色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只是一纸空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对于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安排,应该有个整体的考虑,可以从简到难,先让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之后实施难度更大或是更为复杂的活动做好铺垫。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活动中的规范。例如如何分组、计划、分工、实践、小结等。尤其要注意学生分组的情况,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4-5人为宜,人数一多,容易导致有学生在活动中成为旁观者;每组成员的水平要均衡,否则容易使得一些小组完成活动的成功率过低,导致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者,教师应当适当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但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从旁观察、偶尔给予帮助。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朋友,有利于学生在轻松和谐地分为中主动参与,提高对活动的兴趣;又可以切实地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进程,有利于适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也为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紧张、不太活跃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引导他们提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都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进行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创设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2.3 案例测量建筑物的高度一,活动目标:1. 测量学校每天升旗使用的旗杆的高度2. 测量学校旁边的高楼“港陆广场”的高度3. 测量市政府大楼的高度二,活动步骤结构图:测量建筑物高度测量工具利用相似与锐角三角比知识决定测量方法选定测量对象三, 知识框架:三角比相似三角形三角比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比与比例与水平面的垂直与平行测量方法四, 活动建议:(一)利用相似测量建筑物的高1、先查阅阿基米德测量金子塔高度的方法。2、设计自己的测量方案。3、准备测量工具:皮尺、竹竿、铅垂线。4、结果呈现:测量方案、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高度的误差及引起误差的原因分析。(二)测量知道与建筑物底部距离的建筑物高度1、设计测量方案(注意其中容易产生误差的地方如何解决)。2、准备测量工具:皮尺、测角仪、水准仪(其中测角仪可自己制作:用量角器与吸管等材料,水准仪也可自己制作)3、结果呈现:测量方案、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高度的误差及引起误差的原因分析。(三)测量不知道与建筑物底部距离的建筑物高度1、设计测量方案(注意其中容易产生误差的地方如何解决)(可以有站在另一知道高度的楼上测两次角、在知道高度楼上与楼下各测一次角、在水平面上测一次角和再在沿着测量点与建筑物的直线的另一处地方再测一次角等多种方法)2、准备测量工具:皮尺、测角仪、水准仪(其中测角仪可自己制作:用量角器与吸管等材料,水准仪也可自己制作)。3、结果呈现:测量方案、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高度的误差及引起误差的原因分析。3. 活动型数学教学的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由于活动型数学教学自身的特点强调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去学习数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所以评价应当更为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在活动后对自己在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定量评价,并用文字对自己通过活动掌握的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小结,进而回顾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尚存的疑惑或是对活动的建议。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了解本次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于本次活动的建议。就此可以对本活动的设计进行优化,并从中获取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设计其他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真正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例如,结合本文2.3节中的案例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设计了相关的学生自我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表 定量评价内容5(高)4(较高)3(一般)2(较低)1(很低)对于参加活动的兴趣程度动手制作测量工具的能力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能力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你在活动中运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和能力你的收获和困惑你的建议总之,教师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各种适当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其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对于教师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要设计出好的活动教学案例,需要对教材内容以及相关其他知识有很强的把握能力,还要有不断学习、优化、改进的信念和毅力。在选择、设计、反馈、改进这几个环节上都要多加注意,精益求精。参考文献:1 数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第三学段2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