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区区学学 课课程程论论文文 课程名称 自然保护区学 论文题目 甘肃省拟建哈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甘甘肃肃省省拟拟建建哈哈思思山山国国家家级级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区区 总总体体规规划划 2014 2024 年 甘肃省林业局林业调查队甘肃省林业局林业调查队 甘肃省白银市林业局甘肃省白银市林业局 i 前前 言言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主要树种油松和云杉 云杉为多年生长绿乔木 栖 息在海拔 2 000 米 6 600 英尺 到 3 800 米 12 500 英尺 的山区与河谷 抗寒区 Hardiness Zones 为 6 至 7 级区 自然环境中常聚生成广大的纯林 远望有如白云 故称云杉 油松别名短叶松 短叶马尾松 红皮松 东北黑松 等 是原产于中国北部的一种松树 从辽宁西部到内蒙古和甘肃 南到山东 河南和山西 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油松是中型常绿乔木 20 30 米高 幼树树 冠呈圆锥形 成年树树冠呈平顶 同时 哈思山还是典型的水源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是调节 改善 水源流 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 简称水源林 是涵养水源 改善水文状况 调节区域 水分循环 防止河流 湖泊 水库淤塞 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 林 林木和灌木林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 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在蓄洪 泄洪方面 减少径流泥沙含量 防止水库 湖泊淤积 在水源调节方面 调节 地下径流 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 并且在改善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方面具有 巨大功效 同时 由于水源涵养林给生物种群创造了生活和繁衍的条件 使种 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 所以水源涵养林本身也是动物的良好栖息地 哈 思山作为甘肃省面积较大的水源涵养林 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加之退耕 还林政策措施的落实 这片绿色应得到有效保护 并不断拓展延伸 加强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 森林生态功能 改善生态状况的需要 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 经济和 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因此 保护了森林就保护了人类自己 为此 2014 年 5 月 16 日国办发出 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加强 森林保护管理工作 维护森林功能 为保护和恢复哈思山森林资源 特别是云杉和油松树种资源 甘肃省决定 由林业部门牵头 争取在 10 年内将白银市靖远县哈思山地区建成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哈思山的主峰叫大峁槐山 海拔 3017 米 山上有林 灌木林多在铁路沟 高家沟一带 大森林在松山 水磨沟 套子沟一带 多为天然次生林 哈思山 山林区主要由哈思山 泰和山 雪山寺三部分组成 海拔 2200 米以下为灌木 丛 草本植物 海拔 2200 米至 2450 米为纯油松林 再往上 100 米处为油松 云杉混交林 最上面是纯云杉林 1959 年建哈思山林场之后 林地面积不断扩 大 现有面积 11 9 万亩 有天然林 2 8 万亩 人造林 1 7 万亩 以油松林 侧柏为主 森林覆盖率达 53 目前已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哈思山地区其总 面积约为 8400 公顷 核心区为 1360 公顷 缓冲区为 2857 公顷 实验区为 4183 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及云杉 油松 此规划编制工作的完成 得益于该规划领导小组的悉心指导下 规划组成 员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同时向提供资料以及其它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 ii 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 不足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望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正 以使该规划臻于完美 规划组 二 一四年十月 I 目目 录录 前 言 第一章 总论 1 1 1 规划背景 1 1 2 规划依据 2 1 3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3 1 4 规划期限 3 第二章 基本概况 4 2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4 2 2 自然条件 4 2 3 社会经济状况 6 第三章 现状及评价 8 3 1 资源现状 8 3 2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12 3 3 保护区效益评价 14 3 4 保护价值 24 3 5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5 第四章 总体布局 II 16 4 1 性质和保护对象 16 4 2 规划目标 17 4 3 功能区划 18 4 4 总体布局 20 第五章 规划内容 22 5 1 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规划 28 5 2 科研监测规划 28 5 3 宣传教育规划 33 5 4 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规划 36 5 5 社区共管规划 38 5 6 生态旅游规划 40 第六章 重点建设工程 43 6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43 6 2 科研和监测工程 43 6 3 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 44 6 4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4 6 5 生态旅游设施工程 44 III 第七章 投资估算 45 7 1 估算依据 45 7 2 投资估算 45 7 3 投资计划安 排 46 7 4 资金筹措方 案 46 7 5 事业费预 算 46 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 置 47 8 1 组织机构设置原 则 47 8 2 组织机 构 47 8 3 人员编 制 47 8 4 组织机构的任务 作用和职能 48 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 施 49 9 1 政策法规保 证 49 9 2 组织保 证 50 9 3 资金保 IV 证 50 9 4 人才保 证 51 9 5 管理保 证 52 第十章 效益评价 54 10 1 生态效益 54 10 2 社会效益 54 10 3 经济效益 55 附 表 表 1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名录 表 2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设备名称与数量 略 表 3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与安排表 略 附 图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规划图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1 1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在农业社会 人类从森林樵采柴炭作为能源 采伐木 材修建宫室 庙宇 房屋 在工业社会 人类从森林取得木材用作造纸 家具 车船和建筑材料 当代社会 人类利用森林资源不仅是取得林产品 更要发挥它 的生态屏障作用 还要它提供人们休闲游憩场所 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 不合理 的滥伐森林会造成生态灾难 因此 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 建立 森林保护体系 是保证森林资源持续而高效利用的前提 首先 要根据森林资源 的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制订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合理安排林业生产 的结构与布局 其次是制定保护森林的法令 实行以法治林 严惩乱砍滥伐森林 限制采伐量和采伐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规定 林木采伐实行限额管 理和采伐证制度 并提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 防治病虫 害和制止乱砍滥伐的 三防 体系 最后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森林动植物资 源 森林保护 退化森林恢复 森林区可持续发展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 的话题 哈思山的地形独特 森林资源丰富 林内有植物 29 科 60 属 92 种 药用 植物 40 余种 如柴胡 志远等 动物 7 目 20 科 24 种 其中林麝 猞猁 岩羊 红腹锦鸡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野花数目繁多 奇石怪松分布较广 这些 对于研究地壳的运动 野生动植物的生长 以及新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有宝贵的 科学价值 哈思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水质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为包括许多 国家 级和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内的栖息 停留和繁殖地 成为甘肃地区森 林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代表 同时 哈思山森林还是甘肃水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保护区的建设对净化水质 涵养水源 防止水土流失 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切实保护好这块少有的较好地保持原生状态的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 维护 森林生态功能 科学 合理 有效地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及其资源 正确处理眼前 利益和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关系 天津市政 府决定建立天津武清哈思山自然保护区 并决定由林业部门牵头 争取在 3 年内 建成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 同时 为响应党的 十六大 关于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的号召 保护区将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森林型小康社会发展模式 因此 为加强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建设 提高其管理水平 使保护区建设走向 规范化的轨道 更有效地保护典型的沼泽森林生态系统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 强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 全国森林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全国野生动植 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 等有关要求 在对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综 2 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 编制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 1 21 2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1 2 11 2 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 2 21 2 2 国际公约国际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1 2 31 2 3 战略方针及相关文件战略方针及相关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务院发布的国办发 1998 111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 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 2 41 2 4 有关标准和规划有关标准和规划 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 甘肃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 办法 甘肃省森林防火条例 甘肃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 3 1 2 51 2 5 综合调查资料综合调查资料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 其它相关资料 1 31 3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 3 11 3 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森林保护管理的通知 和 白银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森 林保护管理的通知 精神 坚持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改善森林生态功能为中心 以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可持续保护为目标 突出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这一 主题 按照积极保护 科学恢复 突出重点 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区域生态 社 会 经济协调发展为宗旨 从保护区实际出发 抢救性保护森林功能和湿地生物 多样性 建设集生态系统恢复 物种保护 科研监测 宣传教育 社区共管等为 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实现人与森林 野生动植物的和谐共处及自然保护事 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3 21 3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 保护优先原则 重点突出森林生态建设 在保护和建设资金上给予倾斜 做到保护和开发相 结合 以保护为主 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以生态效益为主 近期效益 与远期效益结合 以远期效益为主 谋求长远目标 治本与治标相结合 以治本 为主 2 合理布局 突出重点的原则 充分考虑保护区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及 其生物多样性为重点 进行合理布局 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做到按需建 设 有的放矢 3 全面规划 分步实施的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 根据保护区实际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中的各种可能变化 对 保护区进行全面规划 统筹安排各项工程建设 并依据项目的轻重缓急 统筹兼 顾 合理安排 分阶段 分步骤 有计划地实施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设项目符合自然客观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不以牺牲环境质量 社 区稳定和自然生物资源为代价 抢救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生态建设与当地 经济发展相结合 协调好保护与合理利用 保护区与周边社区 长远利益与当前 利益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区的生态 社会 经济综合效益 1 41 4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建设期 10 年 即 2014 2024 年 分近期 远期两个阶段 近期 4 2014 2018 年 远期 2018 2024 年 5 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2 12 1 地理位置与范围地理位置与范围 哈思山位于靖远县东北石门乡黄河东岸 距靖远县城 85 公里 西临黄河 石峡 北屏昊天紫漠 东望荒丘阶地 南通金锁雄关 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 白银市靖远县内 处于 36 58 N 37 02 N 104 18 E 104 35 E 之 间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及范围见保护区地理位置图 2 22 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2 2 12 2 1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 1 地质构造 哈思山保护区主要由泥盆系的陆相紫红色粗碎屑岩和局部夹玄武岩组成 东段为祁连山余脉 从东往西大多为石质山地 地质构造上多为断层结构 其 南侧为一条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活断层 把它与松山隔开 南坡陡峻 北坡平缓 2 地貌 哈思山位于靖远县北部 呈西北 东南走向 群峰巍峨 山峦逶迤 气 势磅礴 雄伟壮丽 它北临黄河 南连兴堡子川 绵延百余里 俨然一道天然 屏障 横峙祖国西北大地 在其支脉松山 太和山 大峁槐山之上 履盖着大 面积茂密的原始森林 地形时起是伏 塬峁交错 逶迤百里 形成靖远五合 靖安两乡丘陵沟壑山地 地形由南向北倾斜 北部为兴堡子川 与宁夏交界 地形呈三角形 东南高 西北低 最高海拔 3017 米 最低海拔 1500 米 2 2 22 2 2 气候气候 保护区地处中国西北部内陆腹地 属甘肃中部干旱区 大陆性气候明显 四季分明 雨热同季 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炎热短促 总的气候特征是 降雨 稀少 气候干燥 光照充足 干旱多风 在一般年景下 春冬两季多干燥寒冷 的西北风 雨雪较少 水份蒸发量大 夏秋季节则温差比较大 炎热少风 降 水相对较多而且有时较为集中 因此 东南季风的强弱盛衰 对靖远降水多少 影响极大 是造成年 季降水相对变率大的主要因素 按照气候区域划分 靖 远处于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带 属于温带大陆型半干旱气候 保护区属纯干旱地区 辖区内山大沟深 梁峁遍布 沟壑交错 最高海拨 3017 米 最低海拨 1300 多米 年降水量 230mm 年均气温 10 6 无霜期 200 天 保护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170 360 毫米之间 北部降水量为 310 毫米左右 东南部在 250 300 毫米之间 中部东湾 乌兰 糜滩一带较少 在 200 250 毫米之间 西部刘川一带最少 在 150 200 毫米之间 县域内年平均降水量 6 244 毫米 是全国平均降水量 628 厘米的三分之一 而且降水量变化较大 多 雨年份为 461 8 毫米 1985 年 少雨年份仅为 104 1 毫米 1941 年 在 1951 年至 1984 年的 34 年中 大于平均值的 19 年 占 55 8 少于平均值年 份 15 年 占 44 2 2 2 32 2 3 水文水文 保护区所处靖远县境内地表水由黄河 祖厉河 清水河三大水系构成 黄 河自西南乌金峡入境 流经 10 个乡镇 至北部黑山峡出境 流程 154 公里 集水面积 4923 1 平方公里 根据境内安宁渡水文站 1956 年至 1979 年二十四 年资料分析 黄河过境流量为 1043 25 立方米 秒 多年平均径流量 327 5 亿 立方米 其中 7 8 9 三个月径流量为 1500 4 亿立方米 占全年的 46 1 最大流量 6100 立方米 秒 出现在 1964 年 7 月 23 日 最小瞬时流量为 67 9 立方米 秒 出现在 1961 年 4 月 3 日 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101 81 公斤 立方米 悬移质输沙率 6630 公斤 秒 输沙量 20900 万吨 侵蚀模数 858 吨 公里 水 质硬度适宜 属淡水 氟化物含量为 2 0 毫克 升 由于上游地区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的排入 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 流入黄河干流的大小支沟有剪金山南 流的苦长沟 大石湾沟 马家沟 石板沟 西乱山北流的苦水沟 业沟 石梯 子沟 黑崖沟 史家沟 黑庄沟 刘川宋家梁东流的大洞沟 花石板沟 吊圈 沟 火石沟 屈吴山西北流的城南沟 牌楼沟 烟洞沟 杨梢砂河 韦精山 哈思山 雪山 太和山麓的头道砂河 中沟 黄崖沟 井儿沟 虫台子沟 沙 葱沟 化子沟 边墙沟 黄石头湾沟 鹿圈湾沟 安韦砂河 仁义砂河 碾子 沟 安宁沟 刘家寺砂河 麻尾砂河 旱沟砂河 石门砂河 永和砂河等 134 条 其中集水面积刘川砂河大于 500 平方公里 杨梢砂河大于 1000 平方公里 均为洪水砂河 无常年径流 祖厉河为黄河上游一级支流 由会宁县流经 县内大芦乡和乌兰镇 在县城西 3 公里处汇入黄河 县境流程 48 2 公里 集 水面积 886 50 平方公里 根据靖远水文站 1956 年至 1979 年共 24 年的资料记 载 多年平均流量 4 23 立方米 秒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 364 亿立方米 最大 瞬时流量 1910 立方米 秒 出现在 1959 年 8 月 3 日 最小瞬时流量 0 015 立 方米 秒 出现在 1959 年 11 月 26 日 河水含有大量镁 钠 钙 水质苦咸 不能饮用或灌溉 祖厉河含沙量极大 据靖远水文站实测资料 最大含沙量为 1110 公斤 立方米 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祖厉河流域的支沟有白茨沟砂河 野糜川砂河等 26 条 其中集水面积 5 100 平方公里的有二十五条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一条 均无常年径流 2 2 42 2 4 土壤土壤 据 1958 年和 1983 年土壤普查结果 土壤共 8 个土类 18 个亚类 24 个土 属 37 个土种 其基础是黄土母质 保护区土壤按质地分为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粘土等 6 类 土 壤耕层 5 6cm 容重一般为 1 25 至 1 49g cm3 砂性土容重一般为 1 35g cm3 壤质土为 1 44g cm3 粘性土为 1 3g cm3 耕层以下容重升高 耕 层总孔隙度一般在 46 54 之间 不同质地的土壤也有一定差别 7 2 32 3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2 3 12 3 1 行政区域行政区域 石门乡位于靖远县西北部 距县城 86 公里 境内山大沟深 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是靖远县贫困乡之一 境内地形呈三角形 东 南高 西北低 最高海拔 3017 米 最低海拔 1500 米 2 3 22 3 2 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全乡辖 10 个村 64 个社 3371 户 18087 人 全乡总面积 414 7 平方公 里 总耕地面积 4 6 万亩 其中水地 1 3 万亩 旱地 3 3 万亩 全乡 5 个村 24 个社 1300 多户 6400 人 解放前属石门乡公所管辖 解放后建政为靖远 县第四区区公所 1958 年成立石门公社 1963 年改为石门小公社 属川口区 公所辖 1968 年恢复石门公社 1983 年体制改革时设立石门乡人民政府至今 现辖 10 个行政村 64 个村民小组 全乡总户数 4021 户 其中非农户数 364 户 全乡总人口 15970 人 其中 农业人口 15551 人 非农人口 419 人 全乡总面 积 414 7 平方公里 总耕地面积 43592 亩 其中水地 9096 亩 旱地 34496 亩 2 3 32 3 3 交通 通信和电力交通 通信和电力 石门乡位于靖远县西北部 东接平川区 西连景泰县 距县城 86 公里 地 处哈思山山麓两侧 黄河由南向北流经境内 46 公里 省道 308 线贯穿石门境 内 7 个村庄 有渡口七处 渡船 10 艘 交通便利 是连接平川区 靖远县 景泰县重要交通要道 在通讯方面 保护区附近社区覆盖着较发达的移动与联通网 通讯线路较 完善 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相当便捷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现代的通讯设备为大黄 堡湿地保护与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保护区内全部通电 周边地区也都与国家电网相连 可满足保护管理站工 作 生活用电需要 2 3 42 3 4 土地权属土地权属 哈思山地区其总面积约为 8400hm2 为国有土地 其余土地全部属于集体所 有 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周边的社区签定有保护管理协议 因此 保护区边界清 楚 无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纠纷 同时 保护区周边社区行政管理比较完善 保护区边界清楚 权属明确 无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纠纷 有利于保护区的保 护与管理 8 2 3 52 3 5 文化 教育与卫生文化 教育与卫生 全乡有中学 1 所 独立初中 1 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 2 所 完全小学 8 所 教学点 18 所 目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 8 学龄儿童均能就近入学 现有 学生 1916 人 教职工 161 人 有乡卫生院 1 所和 10 所村级卫生所 有文化站 农机站 信用社 粮站 旅馆等服务行业 2 3 62 3 6 社区经济社区经济 石门乡是一个半水半旱的贫困乡 2008 年乡党委 乡政府以党的重要思想 为指导 按照县委 县政府提出的 三大产业 六大基地 的要求 立足石门 乡情 坚持 一个原则 科学发展观 围绕 一个目标 农民增收 贯 穿 一条主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三大基地 二阴干旱山区 小杂粮 中药材种植基地 石门川枸杞种植基地 小口村大枣种植基地 主 攻 三大产业 大枣 畜牧养殖 劳务输转 强化 四项措施 结构调整 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化 农民培训 以小口贡枣加工厂和哈思山养殖有限责 任公司龙头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走以企带农路子 增加农业附加值 提 高农民收入 2008 年全乡枣园面积突破 10000 亩 大枣产量 150 吨 产值 1000 万元 羊只存栏达到 4 5 万只 猪存栏数达到 23000 头 鸡存栏 80000 只 石门乡粮食生产主要以旱粮为主的小麦 糜子 谷子 洋芋 小杂粮等 近几 年 石门乡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探索和推广粮食间作种植和旱地全膜玉米覆盖 技术 发展枣粮间作 小麦玉米 黄豆套种面积 6756 亩 推广种植旱地全膜 玉米 3000 亩 中药材 400 亩 枸杞 500 亩 水稻 200 亩 2007 年全乡粮食总 产量达到 450 万公斤 全乡组织劳务输转 5740 人次 增收 1700 多万元 着力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全乡退耕还林 30732 84 亩 国家拨付退耕还林补助 430 26 万元 2007 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3840 万元 农业总产值达到 1500 万元 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 714 万元 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 500 万元 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到 1707 元 劳务输转 退耕还林 畜牧养殖和大枣生产已经成 为全乡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目前 政府抢抓西部开发机遇 锐意进取 知难而进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为该乡经济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大力发 展以大枣生产为主的林果业和养羊为主的养殖业 走农 林 牧综合发展的路 子 促进石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 健康发展 2 3 72 3 7 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的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的影响 保护区的主要社会经济活动为林果业和养殖业 哈思山林区不仅是县境内 稀有的原始森林景观 也是甘肃省面积较大的水源涵养林 哈思山纵贯东西 有天然林 2 8 万亩 泉水 19 处 黄河自茨滩席子水入境 至安韦小红道 蜿 蜓 40 多公里 沿河有提灌工程 21 处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发展特色农业提 供了优越条件 目前 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刚刚起步 已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使其不会 对保护对象产生大的影响 9 第三章第三章 现状及评价现状及评价 3 13 1 资源现状资源现状 3 1 13 1 1 植物资源植物资源 1 植物种类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 内现已查明有植物 29 科 60 属 92 种 其中苔藓类植物 1 科 1 属 1 种 蕨类植物 2 科 2 属 2 种 裸子植物 2 科 2 属 2 种 双子叶植物 19 科 43 属 66 种 单子叶植物 5 科 12 属 21 种 哈思山自然 保护区植物组成见表 3 1 表 3 1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统计表 类 别科数 占总科数 属数 占总属数 种数 占总种数 苔藓类植物 13 4411 6711 08 蕨类植物 26 8923 3322 17 裸子植物 26 8923 3322 17 单子叶 植物 517 241220 002122 82 被 子 植 物 双子叶 植物 1968 984371 676671 16 总 计 29100 0060100 0092100 00 2 植物区系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所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型半干旱气候 其综合区划属温 带大陆型半干旱气候西北高原区 在整体上属泛北极植物区 中国植物亚区的 西北地区 从地理成份上分析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分布区以北温带成分最 10 多 达 55 属 占种子植物属数的 91 67 这说明本区植物区系与其所在的地 理位置和气候相吻合 3 主要植被类型 哈思山森林是一个主要由林带生态系统及从境内穿过的河流组成的生态系 统 其林带生态系统以木本植物为建群种的生态系统 有三个层次 即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哈思山山林区主要由哈思山 泰和山 雪山寺三部分组成 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 海拔 2200 米以下为灌木丛 草本植物 海拔 2200 米至 2450 米为纯油松林 再往上 100 米处为油松 云杉混交林 最上面是纯云杉林 主要以以油松林 侧柏为主 森林覆盖率极高 哈思山还有大量的药用植物 如柴胡 麻黄 益母草 蒲公英 黄苓 桔 梗 防风 薄荷 甘草等数十种中草药 自然植被占整个森林植被的绝大部分 按 中国植被 的分类系统 自然 植被采用植被型 群系和群丛三级分类标准 结合植被的种类组成 外貌特征 生态地理特点及演化动态趋势 将该地区自然植被分为 4 个植被型 11 个群系 和 11 个群丛 表 3 2 表 3 2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类型 植被型群系群 丛 天然油松林 植被型 油松灌丛群 系 油松群丛 Pinus tabuliformis 云杉林植被 型 云杉群系云杉群丛 Piceaasperata 柴胡群系柴胡群丛 Bupleurum chinense 白刺群系白刺群丛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戈壁针茅群 系 戈壁针茅群丛 Stipa gobica Roshev 桦树群系桦树群丛 Betula 短花针茅群 系 短花针茅群丛 Stipa breviflora Griseb 阳坡灌木林 植被型 合头草群系 合头草群丛 Sympegma regelii 冷蒿群系冷蒿群丛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Sp Pl 扁穗冰草群 系 扁穗冰草群丛 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 阴坡灌木林 植被型 无芒隐子草 群系 无芒隐子草群丛 Cleistogenes songorica Roshev Ohwi 栽培植被类型面积很小 占总植被面积的比例很低 主要包括人工林 人 工灌丛和大田作物 按照 中国植被 的分类系统划分方法 大致可分为 3 个 11 植被型 4 个群系 组合型 4 个群丛 组合 其分类见表 3 3 表 3 3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栽培植被类型 植被型群系群 丛 油松群系 油松 侧柏群丛 Pinus tabuliformis Platycladusorientalis Linn Franco 人工林植被 型 云杉群系 云杉 侧柏 Piceaasperata Platycladusorientalis Linn Franco 人工灌丛植 被型 冷蒿群系冷蒿群丛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Sp Pl 大田作物型 一年两熟作物 组合型 玉米 冬小麦 棉花为主的作物组合 3 1 23 1 2 动物资源动物资源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动物 7 目 20 科 24 种 其中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猞猁Felis lynx 岩羊Pseudoisnayaur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为国 家重点保护动物 1 鸟类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居留类型组成以陆禽为主 这种陆禽占比重大的 特点是由哈思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哈思山是 鸟类天然的栖息地 同时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较好的生态环境成了鸟类的重要 繁殖地 共有 56 种鸟类在区内繁殖 哈思山主要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又名金 鸡 中型鸡类 体长 59 110cm 尾特长 约 38 42cm 雄鸟羽色华丽 头具金 黄色丝状羽冠 上体除上背浓绿色外 其余为金黄色 后颈被有橙棕色而缀有 黑边的扇状羽 形成披肩状 下体深红色 尾羽黑褐色 满缀以桂黄色斑点 雌鸟头顶和后颈黑褐色 其余体羽棕黄色 满缀以黑褐色虫蠢状斑和横斑 脚 黄色 野外特征极明显 全身羽毛颜色互相衬托 赤橙黄绿青蓝紫具全 光彩 夺目 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类 2 兽类 经调查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有陆栖兽类 5 目 8 科 15 种 其中 啮齿目种 数最多 为 5 种 食肉目次之 为 4 种 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Felis lynx和岩羊 Pseudoisnayaur 林麝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麝属的一种动物 体型较小 以分泌麝香而闻 名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现已濒临灭绝 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 体长 70 厘米左右 肩高 47 厘米 体重 7 千克左右 雌雄均无角 耳长直立 端部稍 圆 雄麝上犬齿发达 向后下方弯曲 伸出唇外 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 尾 粗短 尾脂腺发达 四肢细长 后肢长于前肢 体毛粗硬色深 呈橄榄褐色 12 并染以橘红色 下颌 喉部 颈下以至前胸问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 臀部毛色近黑色 成体不具斑点 猞猁别名猞猁狲 马猞猁 属于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学名为 Felis lynx 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 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 密林及山岩 上较常见 喜独居 长于攀爬及游泳 耐饥性强 可在一处静卧几日 不畏严 寒 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 产于东北 西北 华北及西南 属于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 岩羊 又名喜马拉雅蓝羊 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高处 在尼泊尔 西藏 和查谟 克什米尔邦 岩羊是雪豹的主要食物 雌雄都有角 公岩羊的角 向两边弯 可长达 60 厘米 母岩羊的角要小得多且简单得多 仅 16 厘米 岩 羊是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偶蹄目 牛科 岩羊属 Pseudois 的唯一种 因喜攀登岩峰而得名 保护区兽类各目种数如表 3 4 表 3 4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各目数量比较 目食虫目 翼手目食肉目兔形目啮齿目 种数 22515 占兽类比例 13 3313 3333 336 6833 33 3 两栖爬行类 经初步调查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 4 目 7 科 12 种 其中 两栖类 1 目 2 科 3 种 爬行类 4 目 5 科 9 种 4 鱼类 据初步调查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有鱼类 5 目 9 科 25 种 鲤形目鱼类种数 最多 共 18 种 占保护区鱼类种数的 72 0 其中 鲤形目鲤科 17 种 鲤形 目鳅科 1 种 鲈形目鱼类计 3 科 3 种 占保护区鱼类种数的 16 7 5 昆虫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已查明的昆虫共有 2 目 6 科 19 种 保护区昆虫各目种 数相比 以鳞翅目和鞘翅目的种类最多 分别为 46 种和 27 种 分别占保护区 已知昆虫种数的 38 66 和 22 69 其次是同翅目和直翅目 分别为 15 种和 10 种 占保护区已知昆虫种数的 12 61 和 8 4 上述 4 目昆虫种数合计达 98 种 占该保护区已知昆虫种数的 82 35 3 1 33 1 3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 1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森林公约 分类系统以及 全国森林资 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 确定了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分类框架 共分为 2 大类 6 个型 即沼泽森林和人工森林 其中沼泽森林又分为芦苇沼泽 香蒲沼 泽 其它草本沼泽森林 人工森林可进一步细分为水渠 鱼塘 库塘 13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 保护区现有的森林总面积为 8533 3 hm2 占保护区总 面积的 76 2 其中天然森林面积为 3466 7 hm2 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 40 6 人工森林的面积为 5066 6 hm2 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 59 4 2 森林资源特点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保护区内以森林为主 典型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生态效益明显 水源 涵养的重要林区 社会效益良好 3 森林功能及其评价 哈思山森林功能是多方面的 包括生态服务功能 经济功能 科教与文化 功能 森林可涵养水源 有效调蓄洪水 防止土壤沙化 森林可以滞留沉积物 有毒物和营养物质 从而降解环境污染 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碳元素 进而减 少温室效应 此外 哈思山森林还是物种的基因库 许多动物 植物生长的乐 园 同时也向人类提供能源 原材料和旅游场所 3 1 43 1 4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 1 自然景观 哈思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 3017 米 为靖远第一峰 在其支脉城沟 松山 泰和山 雪山等山峰上生长着大片的天然林 是当地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遗存 也是一方稀有的自然景观 哈思山区域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 文物古迹荟萃林 立 民俗风情多彩多样 区域位置良好 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2 旅游资源评价 哈思山云遮雾掩 泉水淙淙 悬崖古木 鹿羊鸟虫 形成了完美的自然组 合 夏日绿海碧波 秋季红降千林 冬天雪压青松 春天松柏生机勃勃 如今 哈思山人响应中央 再造一个风景秀美的西部地区 的号召 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 一山一沟 一湾一梁 连片造林 综合治理 哈思堡曾是著名的古 战场和兵家必争之地 哈思梨作为贡品被千里迢迢送进京城 明都御史张佳巡 视哈思堡时曾写诗吟道 黯淡山城古会州 胡天双目尽高邱 春深柳色凝霜 雪 日落鞭声起城楼 哈思山各种旅游资源组合在一起 使得其成为了人人 向往的旅游胜地 3 23 2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靖远县东北石门乡黄河东岸 位于温带半干旱气候 区 这里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为众多生物提供了良好 的生境环境 也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避难场所 3 2 13 2 1 物种评价物种评价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存环境使保护区内植物在物种水平上具有以下 特点 1 物种多样性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哈思山的地形独特 森林资源 丰富 林内有植物 29 科 60 属 92 种 药用植物 40 余种 如柴胡 志远等 14 动物 7 目 20 科 24 种 其中林麝 猞猁 岩羊 红腹锦鸡为国家重点保护 动物 野花数目繁多 奇石怪松分布较广 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2 珍贵性和特有性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 国家 级重点保 护野生动物 1 种 国家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 众多的保护野生动植物和 特有动植物使保护区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3 2 23 2 2 生物群落评价生物群落评价 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 多样的生境条件决定了植被的特点 由于哈思山 森林生态环境以森林环境为主 因此 该区的植被类型则以油松植被为主 是 森林植被的建群种 占全部植物生物量的 90 以上 根据哈思山森林植被的种 类组成 外貌特征 生态地理特点及演化动态趋势 将该地区自然植被分为 4 个植被型 天然油松林植被型 云杉林植被型 阳坡灌木植被型和阴坡灌木植 被型 11 个群系和 11 个群丛 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哈思山保护区还是众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生境 较好的生态环境成 了鸟类的重要繁殖地 共有 56 种鸟类在区内繁殖 还有大量爬行类 哺乳类 动物栖息于此 多种多样的物种构成了富有生机的生态系统 因此 无论是从 野生动物的物种数 还是从种群数量看 保护区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3 2 33 2 3 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评价 1 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性 哈思山森林是典型天然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 的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 群落的结构复杂 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 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也有少量灌木和草 本植物 森林中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 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 的食物和栖息产所 因而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森林不仅能够为人 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 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 改善生态环 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 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每天都消耗大量的 二氧化碳 释放出大量的氧 这对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 重要意义 又如 在降雨时 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 雨水 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枯枝落叶层就 像一层厚厚的海绵 能够大量地吸收和贮存雨水 因此 森林在涵养水源 保 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受地质地貌 水文条件 气候因素 人为活动等各种因 素的制约 其本身就是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 人们的传统意识得不到有效的改 变 长期以来守山护林 靠山吃林都是当地群众的基本观念 人们习惯于在山 区放牧养羊 劈材生火 而不愿意投资建设与哈思山开发相关的各种服务设施 山区的管理不合理 导致与哈思山有关的各个发展链都处于混乱状态 政府在 加大护林力度的同时忽视了林内的相关建设 林内病虫灾害 森林火灾时有发 生 从而引发哈思山森林危机 政府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防灾消灾上 而 15 对于山区的开发却一直停滞不前 哈思山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森林 草原 荒漠等生态系统 的镶嵌分布 森林生态系统边缘缺少过渡带 阴坡森林 阳坡草场 群落建 群种单一 结构简单等 3 自然景观的独特性 哈思山森林具备独特的景观资源 华哈思山因山势高峻 常年积雪 远远 望去 银光闪闪 因此称做 雪山堆银 自古被称为靖远八景之一 山上植 被茂盛 生长缓慢的原始森林至今犹存 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夏日碧波漫林 秋季红云染柏 冬天青松傲雪 春天绿荫遮山 一年当中 云遮雾掩 水流鸟 鸣 形成了完美的自然组合 4 生境类型的复杂性 哈思山森林生境类型多样 有大面积的森林 为许多种鸟类提供了适宜的 繁殖地 夏季有大量鸟类在此栖息 秧鸡科鸟类中的普通秧鸡 黑水鸡 以及 主要依靠苇莺类寄生繁殖的多种杜鹃 还有鸻鹬类 鸥类 鸭类等与森林生境 密切相关的鸟类 另外 哈思山森林周边环境的绿化林带和果园经济林木 也为许多种鸟类 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生境 较为清洁的水域环境为鸟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饮用 洗浴水源 因而森林生境周边环境的其它非森林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也往往高 于一般地区 哈思山森林外围种植有大面积麦田 森林内有大量的芦苇 这为 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必需的开阔栖居场地 5 生态系统演替的自然性 保护区内目前分布着大面积的油松林和云杉林 这是区域内原始植被破坏 后 自行演替的结果 保护区内生态演替的自然性表现为生态演替过程受人为 扰动少 各植被类型的演替消长处于自然的状态 其生态演替过程的自然性为 群落演替 系统进化 生态交错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场所 6 生态地位的特殊性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 又是西北地区典型的水源涵养林 可调 节坡面径流 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在蓄洪泄洪方面 减少径流泥沙含量 防 止水库 湖泊淤积 在水源调节方面 调节地下径流 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 并且在改善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方面具有巨大功效 同时 由于水源涵养林给 生物种群创造了生活和繁衍的条件 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 所以水 源涵养林本身也是动物的良好栖息地 因此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 对搞好黄土高原区的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控制土壤侵蚀 蓄洪防 旱 调节径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33 3 保护区效益评价保护区效益评价 3 3 13 3 1 生态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 是我国甘 肃地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 丰富的资源及良好的周边环境组合 16 状况使得哈思山成为一个极具开发利用的 聚宝山 其蕴含了旅游 科研 人文等各个方面的价值 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主要表现为 较大的森林种 群数量 使生态系统更为完整 使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处于自然状态 起到 了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的作用 调节气候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维护了区域水资源战略安全 3 3 23 3 2 社会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 哈思山保护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区位优势 丰富的生物多样 性 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 具有可喜的 社会效益 主要表现为 成为科研 科普及教育的理想基地 提高保护区 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 加速保护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提高民众的环保意 识 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3 3 33 3 3 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 保护区内丰富林业资源成为当地社区和保护区主要的经济支柱 同时 保 护区优越的景观资源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为开展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提供了 有利条件 在实验区发展旅游业和多种经营 为保护区内和周边地区的群众提 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优化就业结构 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有利于促进保护区社区共管的良性循环 3 43 4 保护价值保护价值 3 4 13 4 1 科研科普理想的场所科研科普理想的场所 哈思山的主峰叫大峁槐山 海拔 3017 米 山上有林 灌木林多在铁路沟 高家沟一带 大森林在松山 水磨沟 套子沟一带 多为天然次生林 哈思山 山林区主要由哈思山 泰和山 雪山寺三部分组成 森林风光秀丽 海拔 2200 米以下为灌木丛 草本植物 海拔 2200 米至 2450 米为纯油松林 再往上 100 米处为油松 云杉混交林 最上面是纯云杉林 1959 年建哈思山林场 在林业 工人的辛勤管理 精心培育下 林地面积不断扩大 现有面积 11 9 万亩 有 天然林 2 8 万亩 人造林 1 7 万亩 以油松林 侧柏为主 森林覆盖率达 53 哈思山云遮雾掩 泉水淙淙 悬崖古木 鹿羊鸟虫 形成了完美的自然组 合 夏日绿海碧波 秋季红降千林 冬天雪压青松 春天松柏生机勃勃 具有 极高的科研潜力 同时由于哈思山生态系统正处于不断发育演化中 具有重要 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适合作长期的科学研究与监测 为研究生态系统演替 生 物地理学 森林生态学等方面提供了完整的科研和科普教育基地 3 4 23 4 2 较高的国内国际社会影响较高的国内国际社会影响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因其特殊的生态与区域地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专家 科研院所和高校来从事科研活动 由于保护区资源的 多样性与复杂性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演化发育的年轻性以及与周边社区 的依存性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也开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17 3 4 33 4 3 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 自大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 由于其出色的宣传和卓有成效的保护 极大地提高了周边社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支持服务高效承诺函4篇
- 无追索保理合同模板(3篇)
- 民族风格手工艺品质量认证承诺书6篇
- 2025年手工木工初级试卷及答案
- 新教师签约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社交媒体行业内容传播与用户增长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特种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维几何模型制作教程:小学几何课程教案》
- 项目管理任务分解WBS工作表样板
- 第一次远足的经历记一次特别的经历作文(7篇)
- 《现代企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 南充市嘉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 风力堆积地貌课件
- 2025年炼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天津市便民专线服务中心员工招聘真题
-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叠山理水(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制造业成本控制工作总结
-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