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半期试题.doc_第1页
初三半期试题.doc_第2页
初三半期试题.doc_第3页
初三半期试题.doc_第4页
初三半期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秋初三语文半期测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趱(zn)行 吴会(hu) 朴(p)刀 鸡肋(li) B以头抢(qing)地 脉(mi)脉含情 银锭(din)子 袒(tn)露 C绾(wn)头发 腆(tin)着 嗔(chn)怒 庖(po)官 D谮(zn)言 妄自菲(fi)薄 面面相觑(q) 阳夏(xi)人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倾颓 斜辉 沉吟 惟惟连声 B恃才放旷 商酌 裨补 聒噪 C霹雳 攘除奸凶 逞辨 猥自妄屈 D社稷 搬师 体恤 陟罚藏否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为西汉的刘向。 B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水浒传。 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三顾茅庐”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蔓延,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追求梦想,与其下一百次决心,不如付诸一次行动。 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6 下列各句中标点无误的一项是()A 、我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B“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C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 D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头,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私的人。7 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是:() A田家 / 少/ 闲月,五月 /人 /倍忙。 B老夫 / 聊发 / 少年狂。 C八百里 / 分麾 / 下炙,五十弦 / 翻塞 / 外声。 D惜/ 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B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C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D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后障壁了。 9、下列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所学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就选自该书。 B沁园春雪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沁园春”“江城子”都是是词牌名。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项链,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也是一杂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杂文的特点是: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战斗性。10、下面对课文理解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抒发了作者伟大抱负和坚定的信念。B“亲射虎,看孙郎”是运用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年纪虽老,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典喻志,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信任,表达为国立功的急切心情。 C故乡通过记叙作者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闰土的变化,描绘了中国农村衰败、萧条的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 D敬业与乐业一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后谈论了“敬业”、“有业”、“乐业”的重要性,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11、下面的话得体的一项是:()A 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B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C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D当你骑车碰了一下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 2011秋初三语文半期测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二, 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1.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吸。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_;你高傲时,它呼唤你_;你莽撞时,它呼唤你_;你跌倒时,它呼唤你_。 2 默写。(5分) (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 (2) 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句子是_,_。 (3) 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思乡心切,却心系国事的句子是_,_。 (4) 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用_,_两句写出将帅用牛肉稿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战歌的悲壮场面。 (5) 苟全性命于乱世,_。 (6) 史记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青年时代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 三、文言阅读(11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4题。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 联系两段文字,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_。(1分) 2 解释加点字词。(4分) (1)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2) 箪食壶浆( )( ) (3) 深入不毛( ) 3 给加点字注音。(2分) (1) 胄( ) (2) 驽钝( ) 4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分) _ 5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_,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是_。(2分)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8 陕北的山 祁玉江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 第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分) _ 2 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_ (2) 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 _ 3 比较阅读第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_ 4 文章第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2分) _ 5 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2分) _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2327题。(19分) 诊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人。 诊所说大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上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旧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了。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状的被子,踉跄着慌张的脚步,直接挤到他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手马上打成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有赊账和赖账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说的话,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地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的一角,他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他突然记起有人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他想,也许面前的老女人,就是故事里的主角。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有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女人说,他整夜咳嗽呢。 还有呢?他问,他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女人说。 你别理她!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的人在等着呢! 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 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疼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他一边说,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 现在好了。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了一会儿,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一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女人。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您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 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脚步变得轻盈。走到门口的时候,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个病人开药,打吊瓶。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母亲和17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人理她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分) (1) 佝偻( )( ) (2) 撇( ) 2 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3分) _ 3 本文主要写了“他(大夫)”、“女人”、“坐在凳子上的男人”三个人物,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试说明理由。(3分) _ 4 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_、_ 、_、_等描写方法。请选择一处你认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精彩的语句:_ 描写方法及作用:_ 5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_ 四、作文(50分) 2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试题 一. 1C 2B 3D 4B 5.A 6.B 7.A 8.A 9.C 10.D 11.D二. 1.清醒,谦逊,沉稳,奋起 2(1)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5) 不求闻达于诸侯 (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1先帝 2亲自;用箪盛,用壶装;不长草 3Zhu ,n 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四.(一)1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若答“陕北的山神奇而美妙”,得1分。共2分。 2(1)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 (2)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 评分标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