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地球和地球仪20130818.doc_第1页
复习地球和地球仪20130818.doc_第2页
复习地球和地球仪20130818.doc_第3页
复习地球和地球仪20130818.doc_第4页
复习地球和地球仪2013081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1 1 1 人类的家园是指 A 每个人的家庭 B 自己的家乡 C 我们的祖国 D 地球 2 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棋盘似的正方体 B 倒扣的盘子 C 球体 D 圆形 3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 6378 千米 B 6371 千米 C 6357 千米 D 4 万千米 4 地球的表面积是 A 5 1 亿平方千米 B 5 1 亿千米 C 5 1 亿立方千米 D 5 1 平方千 米 5 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A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 地球仪是用 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6 关于地轴 错误的叙述是 A 地球自转轴 B 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 地球上就有地轴 D 地球仪上才有 地轴 7 关于北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B 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C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D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经线总共有 360 条 B 纬线总共有 180 条 C 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 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9 关于经线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B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 址 C 从某地出发 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 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 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10 关于纬线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纬度越高 纬线越短 B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 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D 任何一条纬线圈 都能把地球分 为两个半球 11 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 正确的是 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 是 90 纬线 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 是 0 经线 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 北纬度的分界线 A B C D 12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A 一个方向 B 两个方向 C 三个方向 D 四个方向 13 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 A 以 0 经线为界 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 向东愈来愈大 B 以 180 经线为界 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 向西愈来愈大 C 以赤道为界 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 向南愈来愈大 到北极点和 南极点时 纬度为 180 D 以赤道为界 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 向南愈来愈大 到北极点和 南极点时 纬度为 90 14 表示东经的代号是 A E B W C N D S 15 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 经线和 180 经线 B 20 E 160 W C 0 经线和 0 纬线 D 20 W 160 E 16 中纬度是指 A 0 30 B 23 5 66 5 C 30 60 D 60 90 17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某人从赤道以北 40 千米处出发 依次向正南 正东 正北 正西各走 100 千米 最后他位于 A 出发点 B 出发点以北 C 出发点以西 D 出发点以东 18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指示东西方向的是 线 指示南北方向的是 线 2 所有经线都交于 长度 并与 线垂直相交 3 所有纬线都互相 长度 变化规律 是由赤道向两极 到两极成 19 读下列两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注出图中 A B 两点的经度 A B 2 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3 与 A 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 与 B 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 的度数是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2 2 1 A 地的地理坐标是 120 W 10 S B 地的地理坐标是 120 W 15 S A B 两地与赤道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 相等 B A 地距赤道近 C B 地距赤道近 D A 地距 赤道远 2 下列地点中 其位置符合东半球 北半球 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 165 E 20 N B 21 W 5 N C 15 W 25 S D 15 W 25 N 3 某地往西是西半球 往东是东半球 往北是高纬度 往南是中纬度 该地位 于 A 160 W 23 5 S B 20 W 60 S C 20 W 60 N D 160 E 30 N 4 某地的经纬度是 165 W 45 S 则该地属于 A 西半球的南半球 B 西半球的北半球 C 东半球的南半球 D 东半球的北半球 5 某地往北是北半球 往南是南半球 往西是西半球 往东是东半球 该地区 位于 A 160 E 纬度 0 B 20 W 纬度 0 C 160 W 纬度 0 D 20 E 纬度 0 6 根据下列经纬网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 A B C D 的经纬度 A B C D 2 判断 A B C D 分别位于南北 东西哪个半球 A B C D 7 判断下图中 A B C D 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及其所在半球和低 中 高纬度 地区 A B C D 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是 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中纬度地区的是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1 1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A 5 BD 6 C 7 D 8 C 9 B 10 D 11 B 12 A 13 D 14 A 15 D 16 C 17 C 18 1 纬 经 2 南 北两极 相等 纬 3 平行 不等 逐渐缩短 点 19 1 25 E 155 W 2 A B 3 155 W 25 E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2 2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4 A 5 B 6 1 A 40 W 40 S B 40 E 40 N C 170 W 10 N D 170 E 10 S 2 A 西半球 南半球 B 东半球 北半球 C 西半球 北半球 D 西半球 南半球 7 A 170 E 10 N B 170 W 40 N C 10 W 10 S D 10 E 40 S C D A B A C B D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练习 1 填写 自转与公转比较表 2 填写 五带的天文 气候特征比较表 能力提高能力提高 3 下列一些自然现象 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四季变化现象 C 昼夜现象 D 昼夜交替现 象 4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 是因为 A 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 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 地球 自西向东自转 D 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公转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 5 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 正确的是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 致 都是自东向西 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 周期为一个月 地球在 公转时 地轴是倾斜的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 B C D 6 太阳直射最北 最南的界线是 A 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 北极圈和南极圈 C 北回归线和南极 圈 D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7 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 南 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 南 北纬 66 5 的纬线圈上 C 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 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D 高纬度地区 8 下列四幅地球光照图与北半球春分日相符的是 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9 12 月 22 日这一天 A 北半球是夏季 B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C 南半球是冬季 D 北半球昼 最短夜最长 10 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南半球是夏季 B 此时我们学校正处于冬季 C 南京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 D 此时赤道上才会昼夜平分 11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 白昼时间最长 黑夜时间最短的 一天是 A 6 月 21 日或 22 日 B 3 月 20 日或 21 日 C 12 月 22 日或 23 日 D 9 月 22 日或 23 日 12 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升旗时刻与日出同时 下列节日中 升旗时刻最早的 是 A 五一 劳动节 B 六一 儿童节 C 八一 建军节 D 十一 国庆节 13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 A 高纬地区 B 温带地 C 低纬地区 D 回 归线附近地区 14 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 热带 B 北寒带 C 北温带 D 南温 带 15 东侧是东半球 西侧是西半球 北侧是寒带 南侧是温带 该点地理坐标 是 A 南纬 66 5 西经 20 B 北纬 66 5 西经 20 C 南纬 23 5 东经 160 D 北纬 23 5 东经 160 16 世界上属于热带和寒带大陆面积最大的大洲分别是 A 北美洲 南极洲 B 亚洲 欧洲 C 南美洲 南极洲 D 非洲 南极洲 17 右图是地球表面的光照图 请问下面问题 1 A 点比 B 点的阳光照射角度 A 点阳光 照射角度是 度 称为直射 B 点称为 射 2 A 点比 B 点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光热 地面气温较 3 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此时我国是 欧洲是 18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填图 填表 1 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3 根据图上 A B C D 的位置 完成下表 19 根据图中 两点的位置 认真思考分析 并完成下表内容 20 在下图中适当的位置上填写五带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五带的划分是根据 2 五带的分界线是 和 3 赤道所在的带有 现象 两极所在的带有 和 现象 4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带 开放探究开放探究 21 讨论 诗句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是什么道理 如下面两 幅图所示 1 计算 请利用地球的平均半径 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多少千米 2 假如三毛坐在赤道附近某一地点 一天随地球自转一周 三毛 运动 了 多长距离 为什么 22 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 他已经绕地球转了 20 圈了 他父亲说 这不稀奇 我已经绕太阳转 55 圈了 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 请回答 1 儿子的职业是什么 2 父亲的话是真的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自转与公转比较表 2 五带的天文 气候特征比较表 能力提高能力提高 3 D 4 C 5 B 6 D 7 C 8 B 9 D 10 C 11 A 12 E 13 A 14 C 15 B 16 D 17 1 大 90 斜 2 多 高 3 略 白昼 黑夜 18 1 略 2 一年 3 A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B 春分日 赤道 昼夜平分 C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D 秋分日 赤道 昼夜平分 19 地 西经 160 南纬 20 西半球 南半球 热带 有 无 地 东经 80 北纬 80 东半球 北半球 北寒带 无 有 20 1 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2 回归线和极圈 3 阳光直射 极昼极夜 4 北温 21 1 2 R 2 3 14 6371 千米 40030 千米 2 4 万千米 赤道长约 4 万千米 22 1 宇航员 或飞行员 2 是真的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时间为一 年 而人也是跟着地球绕太阳转 父亲今年已经 55 岁了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1 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A 昼夜现象 B 季节变化现象 C 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D 昼夜更替现象 2 在同纬度地区 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 要比偏西的地点 A 先看到日出 B 后看到日出 C 时刻晚 D 时刻相同 3 经度每隔 15 度 时间相差 A 15 小时 B 15 分钟 C 1 小时 D 1 分钟 4 当北京时间为 10 月 1 日 12 点 即东经 120 的时间 时 位于东经 45 的 某地的时间是 A 10 月 1 日 17 点 B 9 月 30 日 22 点 C 10 月 1 日 7 点 D 10 月 2 日 4 点 5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 这是因为 A 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 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6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 致 都是自西向东 C 地球在公转时 地轴是倾斜的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 D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7 下面的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8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 白昼时间最长 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 是 A 3 月 20 日前后 B 6 月 22 日前后 C 9 月 23 日前后 D 12 月 22 日前后 9 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 赤道以南地区 B 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C 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D 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10 当北半球是夏季时 南半球的季节是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11 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B 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 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 C 太阳直射赤道时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D 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 该半球就昼短夜长 12 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全年昼夜相等的地区是 A 南北回归线之间 B 赤道上 C 南回归线上 D 北回归线上 13 当我国东部某地 30 N 120 E 6 月的一天正午 阿根廷某地 30 S 60 W 的农民正在 A 骑着马在牧牛 B 吹着风扇吃午饭 C 盖着被子进梦乡 D 围着火炉吃晚饭 14 天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