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doc_第1页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doc_第2页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doc_第3页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心整理颜氏家训序致篇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敩,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译文古代圣贤们的着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道理,也说得很周全。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现在我又来写这一类书,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不过是作为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儿孙罢了。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就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吩咐,有的人就照办,是因为作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要杜绝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还不如婢女的转挥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内讧,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不过是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而已。注释诚孝:即忠孝。检迹:行为自持,不放纵之意。已:通“以”。诸子: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阐述儒家学说的着述。模(xio效):模拟、仿效。提撕:扯拉、提引。傅婢:即侍婢。斗阋: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寡妻:正妻。评语古往今来,道德伦理、家训格言一类的书连篇累牍,让人目不暇接,何以此书得以流传,至今仍有影响呢?恐怕在于作者重在实用。理不在多,而在其效用。家教问题古今说者、论者不计其数,恐怕没有谁会以为只几行字、几本书的夸夸其谈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家风。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首先应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其身正,则不令自行,其身不正,有令则不行,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尊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二、仁爱威严导示深切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11)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竟,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12),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13)耳。译文我家的门风家教,一向是严整缜密的。还在小的时候,我就时时得到指导教诲;学着我两位兄长的样儿,早晚侍奉双亲,一举一动都照规矩办事,神色安详,言语平和,走路小心恭敬,就同在给父母大人请安时一样。长辈常传授我佳言锦句,关心我的喜好,勉励我扬长避短,没有一样不是恳切深厚的,我刚满9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道中衰,人丁冷落。慈爱的兄长来尽抚育之责,其困苦辛劳达到极点;但他仁爱而无威严,对我的督导就不够严厉。我虽然读了周礼、左传,也有点喜欢作文,但与一般平庸之人相交而受其熏染,放纵私欲,信口开河,又不注重着容貌的整洁。到十八九岁时,渐渐懂得要磨炼品性了,但习惯成自然,最终还是难以彻底改掉不良习惯。20岁以后,大的过失很少犯了,常常是在信口开河时,心里就警觉起来而加以控制,理智与感情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夜晚觉察到白天的错误,今日迫悔昨日的过失,自己意识到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因此才到这种地步。追想平素所立的志向,真是铭心刻骨,决不仅仅是把古书上的告诫听一遍看一遍,所以,我留下这20篇家训,以此作为你辈的后车(13)之鉴。注释龆龀:(tio,chn)儿童换齿之时,指童年时代。两兄:指之仪、之善二人。晓夕温情:依照礼节侍奉父母。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法度。锵锵翼翼:行走时恭敬有礼。严君:父母,多指父亲。荼蓼:处境艰苦,这里喻指丧父。家涂:家道。百口:全家。索然:萧索,冷落。属文:写文章。(11)少:同“稍”。砥励:磨炼。(12)指:通“旨”,意旨,意向。(13)后车:后继之车。评语为人父母者,谁不爱自己的子女,但单纯的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在于,父母对子女往往溺爱有加,而严厉不足。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子女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务必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方成正果。教子篇三、教儿婴孩一以贯之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仇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译文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可成材;智力迟钝的人,虽然教育也没有用处,智力中等的人,不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古时候,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太子到三个月时,就要住到专门的房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音乐、饮食,都照礼节制。这种胎教的方法,都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太子两三岁时,师保就确定好了,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的教育训练。普通人纵然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孩子知道辨认大人的脸色,明白大人的喜怒时,开始加以教诲,叫他去做他就去做,叫他不做他就不做。这样,等他长大时,就可不必打竹板处罚了。当父母的平时威严而且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我看这人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只是溺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他们对子女的吃喝玩乐,任意放纵,本应告诫的,反而奖励,本应呵责,反而面露笑容,等到子女懂事,还以为按道理本当如此。骄横傲慢的习气已经养成了,才去制止它,就是把子女鞭抽棍打死也树立不起威信,火气一天天增加,招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子女长大成人,终究是道德败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俗话又说:“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这话一点不假啊!注释中庸之人:智力中常的人。金匮:金属制作的书柜。咳:孩提。师保:古代担任教导皇室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凡庶:普通人。运为:行为。评语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使子女养成良好的习惯,若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则必须从小抓起。小孩好比一团泥巴,可按父母心愿塑成各种形状。如果从小娇惯放纵,长大后必然不明事理,积习难改。须知:“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四、功随严出祸从溺来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译文一般人不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让子女去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子女被荆条抽打皮肉受苦罢了。这应该用治病来打比方,子女生了病,父母哪里能不用汤药针艾去救治他们呢?也应该想一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他们难道愿意虐侍自已的亲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啊。大司马王憎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城时,是三千士卒的统领,年纪也过四十了,但稍微不称意,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因此,王僧辩才能成就功业。梁元爷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疏于管教;他若一句话说得漂亮,当爹的巴不得过往行人都晓得,一年到头都挂在嘴上;他若一件事有闪失,当爹的为他百般遮掩粉饰,希望他悄悄改掉。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一天赛过一天,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掉后,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注释重:难的意思。楚:荆条,古时用作刑杖。这里是用刑杖打人的意思。艾:艾叶,中医以艾时熏灼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可愿:岂愿。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