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功》教案.doc_第1页
公开课《功》教案.doc_第2页
公开课《功》教案.doc_第3页
公开课《功》教案.doc_第4页
公开课《功》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 学 教 设计年级 九 年 级 学科 物 理 授课人 周 悦 霞 课 题功总 课 时 数1课 型概念课 授 课 时 间2012年12月13日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学生分析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教学策略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利用学案,综合应用学生体验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 学 资源力和距离都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对力的成效的认知,层层递进,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再给予一定的帮助。板书设计第十五章 第一节 功(work)一、 力学中的功二、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物体受到力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三、功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公式: W = F S W 功 焦耳(J) F 力 牛顿(N) S距 离 米 ( m) (1J=1Nm)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3.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引入新课一、阅读课本P104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P104的图15.1-1中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P104的图15.1-2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 _。阅读课本P105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另一个是_。阅读课本P105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任务一:情景设置:甲、乙两学生分别提一桶水甲匀速提起(过程) 乙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把粮食、蔬菜、水果等用品从楼下拿到楼上,把物品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 这些活动都需要花费一定的力气,人们把这些活动叫“做工”,洗碗叫做工,扫地叫做工,就连写字也可以叫做工。物理学中也有一个“做功”,但此做功非彼做工,现在让我们认识物理学中的“功”。(幻灯播放)提问学生三个问题:(1)他们两个人用的力一样大吗?(2)他们的成效一样吗?他们用的力一样大,为什么说(3)他们的成效不一样呢?看来有些问题只考虑用“力”来描述是不够了,还必须同时考虑“距离”这个因素,在物理学中,用“功”这个物理量来描述上面的问题。力产生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板书 :课题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任务二:(一)请判断下列几种情境。(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2)分析不做功有几种情况。(小组合作,自信的组展示,其他组质疑。)感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这个力做的功越多。任务三、要想知道这些力做了多少功,就请阅读教材105页“功的计算”并完成下列任务1、功的定义:功的公式及符号功的单位学生自行阅读例题。方式是: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并由一个最有自信的组展示,其他组质疑。教师:征求其他组的想法,去掉意见统一的情境,将那三幅图进一步全部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点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在交流中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 2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 3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不做功。过渡:用过幻灯播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把300N和500N的物体举高1m,谁对物体做的功多?丙、丁两位同学把500N的物体分别举高1m和2m,谁对物体做的功多?方式:学生单独完成,小组交流,选择任务、交流展示、质疑。教师点拨、提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2、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学生代表在黑板展出自己的解题过程。3、在平地上,用50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的箱子,前进10m。 1)推箱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2)若将木箱匀速由1楼背到3楼,他又做约多少功? 4、如图起重机,把质量为4103kg的货物匀速做了6.4104J的功,在这个过程中货物上升了多少m?接着又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了500m,在这个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物又做了多少功?(取g10N/kg)任务三、小结你的收获点拨: F、sW= Fs点拨:一层楼高几米?上2楼需几米?(给学生给垫脚石)问题2:解题不规范,如下标、单位以及3题中的,匀速上升时F=G等都是学生易错的。 注意学生的交流与质疑,及时点拨,在会用功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规范解题过程。 提升:在解决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时,可以用w=Gh解决问题反馈及作业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J,重力做功为_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