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失调_第1页
营养失调_第2页
营养失调_第3页
营养失调_第4页
营养失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 述,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素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症。2、营养不平衡引起的慢性疾病。3、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营养(营养治疗)。,营养失调,第一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3,二、临床表现,在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浮肿型(kwashiorkor)消瘦型(maradmus)混合型(marasmickwashiorkor) 根据缺乏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根据发病过程又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4,消瘦型,消瘦为其特征。 儿童矮小;消瘦,“猴腮状” “皮包骨”;皮肤干燥松驰,多皱纹,失去弹性和光泽;头发纤细松稀,干燥易脱落无光泽;体弱无力,颓靡不振,舐手指,脉缓,血压和体温低,对冷气候敏感,易哭闹,内脏器官萎缩,淋巴节易扪到。 成人消瘦无力,常并发干眼症(维生素A缺乏症),腹泻,厌食,呕吐,脱水等。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为死亡原因。,5,浮肿型:,急性严重蛋白质缺乏所致(周身水肿为其特征)儿童身高可正常,体内脂肪未见减少,肌肉松弛,两腮似满月(moon-face),眼睑肿胀,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明亮,其他部位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不对称性大片融合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常有圆秃,指甲脆弱有横沟,周身软弱无力,表情淡漠,有时痛苦易受激惹,严重病例呆板无表情,无食欲,肝肿大,常有腹泻或大量水样便,有腹水,常伴有维生素A和B复合体的缺乏症状。,6,7,三、营养治疗,营养治疗原则是:饮食摄入量应从小量开始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应高于正常需要量;矿物质的补充应为低钠、足量的钾和镁及适量的铁;维生素应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应注意A和C及叶酸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可采用流质、半流质或软食等,饮食最好经口供给,否则采用肠外营养。,8,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9,一、概述,缺铁性贫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储存铁缺乏,致使红细胞生成障碍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发病遍及世界各国,以6月至3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根据WHO资料小儿发病率高达52%,男性成人约为10%,女性20%以上,孕妇40%,,10,二、病因学,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2、铁的吸收不良3、失血,11,三、临床表现,(1)消化系统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3)心血管系统症状 (4)皮肤肌肉及骨胳(5)髓外造血表现(6)对发育的影响 (7)免疫力下降,12,四、营养治疗及预防,(一)营养治疗1、补充铁剂2、饮食建议:平衡膳食基础上增加铁、维生素C、蛋白质摄入量3、病因治疗,13,预 防,1、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2、加强营养监测,14,第三节 肥胖症,一、肥胖症的定义与诊断标准二、肥胖的病因三、肥胖症的危害四、肥胖症的治疗,15,16,17,肥胖的类型,18,19,问题:以上大家看到的人都是肥胖症吗?,一、肥胖症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一)定义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表现为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识记,20,脂肪组织,主要成分脂肪细胞;成男占总重1520%;成女占1025%。易分布于皮下、网膜等处;其中男性易堆积在腰部以上,女性在腹部、臀部和大腿处。,21,(二)诊断方法与诊断标准,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身高标准体重法(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3.腰臀比 腰臀比的上限男人是0.850.90, 女人是0.750.80。,应用,22,饮食因素摄入热能超过消耗体力活动活动量少易肥胖遗传因素家族肥胖遗传史内分泌代谢紊乱脂肪代谢异常而堆积,二、肥胖症的病因,23,三、肥胖症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腰带长 寿命短,了解,24,四、肥胖症的治疗,(一)饮食疗法: (二)运动疗法: (三)药物疗法:(四)非药物疗法:(五)手术疗法:,理解应用,25,(一)饮食疗法,1. 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循序渐进,适可而止(1000kCal/d) ;轻度肥胖者,每月减0.51.0kg,-125250kCal/d,中度以上者,每周减0.51.0kg,-5501100kCal/d;严格限制低分子糖、饱和脂肪酸和乙醇的摄入。,(每天少一口,体重向下走),26,2. 必须在膳食平衡的前提下有分寸地限能 碳水化物供能4055%; 蛋白质供能2030%; 脂肪供能2030%; 食物大众化、多样化。3. 辅以适当的体力活动,以增加能耗。,27,(二)运动疗法,1.机理: 在有氧运动中,初期由糖供能,后期为脂肪;脂肪细胞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使其变小;血糖被消耗而不变成脂肪,结果脂肪减少,体重下降。,28,2.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可达最大吸氧量 6070,心率+年龄=170。3. 运动频率:每周45次。4. 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时间在 晚饭前两小时最佳。,29,5. 运动方式: 一般首先可考虑慢跑、快走、跑走结合、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质较好者,可选择游泳、爬坡、打乒乓球、羽毛球等。,30,(三)与肥胖症有关的几个问题,1. 减肥的头几天,体重下降幅度较大;随后脂肪含量也下降,但蛋白质增加,故体重无明显变化。2. 在摄能相同情况下,晚餐丰盛、餐次少者易发胖。3. 一天少一口,体重向下走;一天多一口,体重向上走。4. 婚后易发胖(饮食组成和习惯的改变)5. 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31,第三节 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受损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由于动脉内膜聚集的脂质斑块外观呈黄色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目前的研究表明:所有膳食营养素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32,(一)、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1、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2、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3、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4、短链脂肪酸(C6C10)对血浆胆固醇影响很小;中长链脂肪酸(C12)可使血脂升高(硬脂酸除外)。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33,6、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降低LDL胆固醇同时也降低HDL胆固醇。7、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亚麻酸、EPA和DHA可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脂、血浆胆固醇,升高HDL。8、反式脂肪酸(氢原子位于双键两侧)可增加LDL胆固醇,减少HDL。9、增加膳食胆固醇水平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10、磷脂为强乳化剂,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颗粒变小,易于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34,小结:膳食中含饱和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可升高血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危险性。不饱和脂肪酸(单、多)、磷脂可降低血脂,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35,(二)、膳食热能、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热能、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脂肪堆积肥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增加,36,(三)、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膳食纤维含粘多糖,可使胃内容物粘度增加,从而阻碍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吸收,使血浆胆固醇降低。膳食纤维可增加胆汁酸的排出量,从而间接促进肝脏中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导致血浆胆固醇降低。,37,(四)、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浆胆固醇植物性蛋白质降低血浆胆固醇,38,(五)、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VE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而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损伤。VC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捕捉自由基,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反应。VB6、VB12、泛酸、VA、胡萝卜素等都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水平。叶酸、VB6、VB12、可降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伤。,39,(六)、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钙:高钙摄入可降低血浆胆固醇。镁:缺乏易发生血管硬化和心肌损害。铬:缺乏可致血浆胆固醇增加。铜:缺乏可致血浆胆固醇增加。锌:高锌可降低血中HDL含量。铁:高铁引起心肌损伤。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着。硒:缺乏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40,(七)、其他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酒:乙醇可增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和LDL。茶:茶多酚可降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抗血栓形成。大蒜和洋葱:含有硫化物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HDL。香菇和木耳:可降低血胆固醇。,41,(八)、膳食调控原则,原则:控制总热能摄入,限制膳食脂肪和胆固醇,增加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具体要求:1、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膳食脂肪占总热能的25%以下 S :M :P = 1:1:1 每日胆固醇摄入300mg,42,3、多吃植物性蛋白(大豆蛋白),少吃甜食。 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多吃粗粮和蔬菜。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和水果。6、饮食宜清淡、少盐(6g/人日)。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大蒜、洋葱、香菇、木耳等),少饮酒。,43,第四节 营养与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三个1/3的观念,即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营养与肿瘤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可有效地预防癌症的发生;防止新的肿瘤病人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根本方法。,44,肿瘤与膳食,一、肿瘤的一般危险因素二、膳食中的营养素与肿瘤三、食物与肿瘤 四、预防肿瘤的膳食建议,45,一、肿瘤的一般危险因素,(一)行为及生活方式1.饮食 2.吸烟 3.饮酒(二)环境理化因素(三)药物因素(四)职业因素(五)病毒因素(六)其它因素,46,二、膳食中的营养素与肿瘤,(一)、食物中存在的致癌物1、N-亚硝基化合物2、黄曲霉毒素3、多环芳烃族化合物4、杂环胺类5、农药,47,(二)、膳食结构和特殊饮食习惯1、高脂肪膳食2、高胆固醇膳食3、高能量与高碳水化合物膳食4、高蛋白膳食5、喜食腌制、发酵、熏烤、高盐食品,饮酒等饮食习惯。,48,(三)、常见的营养相关性癌症1、食管癌2、胃癌3、肝癌4、结肠、直肠癌5、乳腺癌6、其他,49,三、食物与肿瘤,(一)大豆与癌(二)茶叶与癌(三)蔬菜、水果与癌 1、十字花科 2、葱属 3、深色蔬菜 4、水果 5蘑菇(四)动物性食物与癌 (五)槟榔与癌 (六)酒精性饮料,50,四、预防肿瘤的膳食建议,(一)预防肿瘤的膳食建议1. 合理安排饮食。2. 控制体重。3. 坚持体育锻炼。4. 多吃蔬菜、水果。5. 多吃淀粉类食品。6. 饮酒。7. 肉类食品。,51,四、预防肿瘤的膳食建议,(一)预防肿瘤的膳食建议8. 脂肪。9. 少吃盐。10. 食物贮藏。11. 易腐败食物的保藏。12. 食品添加剂及残留物。13. 烹调方法。14膳食补充剂。,52,四、预防肿瘤的膳食建议,(二)肿瘤病人的营养代谢改变1食欲缺乏或低下2味觉改变3代谢改变4肿瘤治疗的营养失调,53,四、预防肿瘤的膳食建议,(三)肿瘤的营养治疗1强制饮食2合理膳食3肿瘤病人康复阶段的营养,54,第五节 营养与代谢性疾病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DM)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症状。主要并发症:1、感染2、血管病变,55,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200万个。胰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升糖素,胰升糖素作用同胰岛素相反,可增高血糖。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15%,分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胰腺,56,食物,肝糖元,非糖物质,血糖,CO2+H2O+能量,脂肪 某些氨基酸,尿糖,肝糖元 肌糖元,消化, 吸收,分解,转化,氧化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转变,合成,3.61-6.1mmol/l,8.89 mmol/l,57,血糖平衡示意图,58,1、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两多两少”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脂肪摄入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少。 生理因素:增龄、妊娠、应激(感染、创伤)、高血脂、高血压、肥胖。 社会环境因素:能量摄入过多,应激增多,体力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下降。 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59,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饮 多尿 多食 消瘦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其“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常常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则不一定非常明显。,60,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经常感到疲乏、劳累。 *视力下降、视物不清。 *皮肤瘙痒。 * 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 *伤口愈合非常缓慢。 *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疖 肿及霉菌感染。 *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 *极易饥饿。 *恶心、呕吐。,61,糖尿病时,长期的高血糖使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以下病理改变:动脉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导致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而导致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全身广泛的毛细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红细胞不易通过,组织细胞缺氧。肾脏出现肾小球硬化、肾乳头坏死等。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高血糖的危害,62,长期的高血糖可以引起人体多种组织损伤而导致并发症的形成。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引起的常见并发症有:,糖尿病并发症,63,(二)、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1、诊断标准(依据血糖和临床症状) 糖尿病:有糖尿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7mmol/L;任意一次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2小时的血糖11.1mmol/L。符合其中一条,另日检查仍符合其中一条,可确诊。 糖耐量降低:糖耐量试验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 空腹耐糖不良:空腹血糖在6.17.0mmol/L,64,2、分型 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特异型糖尿病,65,1型和2型糖尿病的比较,66,儿童糖尿病,二型糖尿病 在患病的初期至中期阶段,有关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