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 制取氧气【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过氧气的性质之后完成的课程,学生对氧气的性质有所了解,知道了氧气的重要性,对于氧气的制法有一个自然地想法。故在学习之前,安排了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学生知道了实验室制法,对于药品的选用,学生有所了解,对于实验装置也知道一些,本节课学生重点要关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会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知道收集的原理和验满的方法。在比较几种制取方法之后,学生可以总结出分解反应和催化剂等有关概念。【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以演示为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示范动作,给学生以后学习实验操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把氧气的制取原理、步骤和氧气的收集方法、验满方法等一一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学习提供实验基础,对于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找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学法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一要提前预习,预先知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重难点。二要在实验课上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预习,重点关注实验中的某些细节,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前言:在实验室里,常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少量的氧气。【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把少量的高锰酸钾取出来,展示给学生观察,看它的颜色和状态,然后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并记住高锰酸钾的颜色和状态。用心体会实验过程,思考实验当中的一些原理,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某些含氧的固体物质受热可以生成氧气,同时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1.提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如何书写。学生书写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式。练习书写和表达能力2.制取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学生回答:锻炼学生对仪器连接后的装置有一个整体感觉,体会他们之间的功能和配合。3.如何收集氧气呢?根据什么原理?学生答:1、排水法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有关。让学生知道收集气体与气体的性质有关。4.实验当中有关问题:(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3)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氧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4)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5)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立放在桌面上?5.教师提问:氧气的检验、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是如何的?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讨论、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中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其中的细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对于前面学习的氧气的性质有一个回顾。【实验】探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提问】什么是催化剂?要求学生分析后回答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内容,运用对比法,分析出二氧化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锻炼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阅读】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学生要知道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步骤。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实验装置。 锻炼学生对比学习法,对实验装置的细节会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点。【比较】 提醒学生分析三种制取原理学生分析得出分解反应,和特点学会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小结】 师生共同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回答本节课所学内容【达标测评】达标自查1.实验室制取氧气:(1)药品: , , 。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 (3)操作步骤:下面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4)收集方法:由于氧气 ,可以用 收集;由于氧气 ,可以用 收集。(5)检验方法: 。(6)验满方法: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过氧化氢C.蜡烛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少;质量不变;化学性质改变;化学性质不变;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能力提高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加热氧化钙 + 二氧化碳 B.木炭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甲烷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 水D.氯酸钾加热氯化钾 + 氧气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8.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拓展探究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普做过如图的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在乙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1)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的小白鼠应该 ;(2)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_ 。3.如果A、B两圆分别表示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请你根据两圆关系来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举出C反应的例子吗?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3)你认为“石蜡+ 氧气二氧化碳+ 水”属于_(填“A”、“B”或“C”)。 2.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的知识,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 (1)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 结论1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复燃无氧气放出2给试管1稍微加热3向试管2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4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2)实验分析: 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到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无氧气放出,稍加热就有氧气放出。 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到结论:_ 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氧气性质进 行研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1)利用右图装置收集氧气时,瓶内装 满水,然后气体由_端进入,之所以 能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_。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某同学提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是多少?于是他们准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来进行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不同体积氧气的操作是_。 (3)通过反复实验,得出最终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数据为体积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定安工程潜水铺设方案(3篇)
- 牵牛花的种植课件
- 临床不需要编码手术操作定义及编码规则
- 安全教育平台使用培训会课件
- 山东省济南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附真题答案
-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现代种业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职工劳动合同样板范本
- 上托管协议的法律要素
- 新能源产业绿色升级:2025年技术创新与环保责任路径报告
- 汽车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案例解析与韧性保障报告
- YS/T 3019-2013氰化堆浸提金工艺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 GB/T 8948-1994聚氯乙烯人造革
- GB/T 6482-2007凿岩用螺纹连接钎杆
- 小学英语人教PEP六年级上册Unit3Myweekendplan击鼓传花小游戏
- PEP小学英语单词表(3-6年级)
- 2020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教材分析解读课件
- DB4401-T 43-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防冲撞设施-(高清现行)
- 教学课件:《新能源材料技术》朱继平
- 专业技术职称与职业(工种)技能人才评价对应表(试行)
- DB37∕T 4328-2021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银行信贷实务与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