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目 录一、编制目的1二、适用范围1三、编制依据1四、混凝土施工前准备1五、技术要求2六、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2七、施工要求2八、劳动力组织2九、材料要求2十、设备机具配置2十一、质量控制及检验2十二、安全及环保要求2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明确CRTS型双块式轨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混凝土操作要求及相关的质量标准,规范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操作程序。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西客专渭南轨枕场SK-2型双块式轨枕混凝土拌合、浇筑、养护等施工作业。三、编制依据1.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3. 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4.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结构设计 通线20112351-5. 相关规范和标准四、混凝土施工前准备4.1施工准备:混凝土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搅拌机、运料架、布料机、振动设备及计量器具的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还包括组织混凝土施工从拌合、运输、灌注和振捣的协调一致,以及突发事件状态下保证灌注顺利进行的应急措施等。4.1.1每套模具为24联,为8根,共75套模具。生产总任务为440730根,单根混凝土用量0.089方,混凝土总方量为39225方。灌注前,首先由质检员对桁架钢筋、环形箍筋、模具等工序进行检查整修、签证,确认无任何质量问题后方可进行灌注。同时调度、相关部门、班组人员必须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确认,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灌注。4.1.2取得签认手续齐全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确认本次浇注混凝土的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等已到达拌合站,并均已检验合格。4.1.3核对并检查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品种和质量。4.1.4混凝土搅拌站和输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4.1.5机具应进行试运转,并确认状态良好。4.1.6振动台振动设备进行试振,确认处于正常状态。4.1.7水电供应系统保证,意外停水、停电的备用措施已落实。4.1.8易损坏的机具和零部件有备用品。4.1.9浇注安全防范设施确认安全可靠。4.1.10模板、钢筋、各种预埋件等检查签证及整修手续均已办妥。五、技术要求5.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弹性模量不低于设计值。5.2混凝土抗冻性试件在冻融循环次数300次后,重量损失不超过5%、相对动弹性模量不低于60%。5.3混凝土的电通量应小于1000C。5.4混凝土内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5kg/m3,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0 kg/m3。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水胶比应不大于0.35,混凝土含气量应不大于3%。六、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6.1施工程序6.1.1双块式轨枕的生产工艺要求使用干硬性高性能混凝土, 经振动密实成型,强度等级要求达到 C60。6.1.2各种原材料进场后,试验人员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6.1.3双块式轨枕为生产为闭合环型流水线施工.施工程序包括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 振动、轨枕养护、6.2工艺流程 搅拌系统及运料系统、布料系统湿润按照签认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投料运料架运输至车间投放至布料机内布料机螺旋绞刀式布料,第一层灌注,将套管掩埋。模具及桁架钢筋检查合格启动辊道,模具进入灌注工位。第一次振捣,振捣时间为80-100s第二层灌注,直接布满。砼不能超出模具。第二次振捣,振捣时间为80-100s启动辊道,模具进入下个工位,灌注、振捣完成。每班完成后,及时清洗搅拌、布料系统。制作混凝土试件试验人员检测混凝土性能总搅拌时间不超过180s。砼停留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注:为主要工序七、施工要求7.1混凝土计量和配料7.1.1计量检定各种材料的计量系统必须满足称量精度要求,必须经计量室和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7.1.2计量误差混凝土配料允许误差应符合TB10210-2001的规定。混凝土各配料误差按重量计为:砂、石2%;水泥、水、减水剂、矿粉。7.2计量设备检验频率7.2.1混凝土原材料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计量设备砂石每1个月系统校验1次,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水的计量设备每周系统检验1次,每班混凝土灌注前要校核电子秤及其他计量器具,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用料,并由试验人员复核,如施工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校核。根据施工配合比用料考虑下料重量,由试验人员复核。7.2.2用水量控制:每次开盘前应进行骨料含水率测定,遇有雨天则增加测定次数,并按测定的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浇注初期,可根据实测混凝土坍落度适当调整用水量。但当实际用水量和施工配合比相差较大时,必须查明原因加以调整。用水量的调整只能由工地试验人员决定。7.2.3外加剂:减水剂选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质量稳定产品。外加剂与水泥有良好的相容性,开盘前应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外加剂搅拌罐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施工中若发现外加剂或溶液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试验人员反映,不得擅自处理。7.2.4砂石由装载机现场上料,在上料时要求装载司机观察料斗情况,司机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及时补料,装载机在装料时,料斗须离地面10cm以上,不得平地面铲取砂石料,避免铲取的砂石含水量的突然变化。7.3混凝土配料搅拌工艺要求7.3.1基本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塌落度:40-60mm,混凝土含气量应不大于3%。单根轨枕设计混凝土0.089 m3,每套模具用0.712m3。 双块式轨枕理论配合比水泥P.O52.5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5-20mm水减水剂396kg54kg689kg1224kg117kg585kg7.3.2料仓:砂、石中混有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硬化、强度的有害杂物时(粘土团、有机杂物、颗粒表面有粘土包覆层等),不得混入料仓。砂、石分仓、分级存放,不得混料。7.3.3搅拌机等的润湿:混凝土搅拌前应将搅拌机和混凝土运输料斗用水润湿,排尽积水后再行上料,上料前应检查卸料闸门是否灵活。7.3.4混凝土搅拌流程7.3.4.1 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试验室每班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碎石分两级称量(5-10mm一次,10-20mm一次)不得随意更改。7.3.4.2试机:在每次使用搅拌机拌合第一罐混凝土前,应开动搅拌机空转2-3分钟,运转正常后,再加料搅拌。7.3.4.3搅拌机加料顺序:砂+水泥+掺合料搅拌30秒钟后80%水+外加剂搅拌60秒钟后石子搅拌60秒钟后剩余的20%水调节坍落度出罐7.3.4.4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至各种材料混合均匀,石子表面包满砂浆,颜色一致,性能良好。自全部材料投入搅拌机起,延续搅拌的最短时间不得小于180秒。混凝土的搅拌应填写混凝土搅拌记录表。7.3.4.5每班拌制的混凝土应对混凝土检测并做好记录。坍落度应按试验室下发的配合比通知单执行。若对混凝土搅拌质量有怀疑应立即测定其坍落度。7.3.4.6混凝土拌制完成,搅拌司机发现新拌制的混凝土明显不符合规定的坍落度要求,严禁用于混凝土的灌注。7.4混凝土运输、布料灌注、振捣、养护。7.4.1运输方式:每班搅拌前,先对搅拌系统、运料斗和布料机用水进行湿润,在进行施工。出机混凝土通过运料架将运输至车间内,投放至布料机内,布料机为螺旋给料器,在振动工位纵向平移,四个布料器同时布料,同时对两根轨枕进行灌注,也可以单独给料器进行单独布料已确保人工填补。避免混凝土浪费。7.4.2灌注、振捣工艺:7.4.2.1当模具到达振动台前,灌注人员必须进行灌注前的准备工作,对气囊进行充气,当模具进入振动台后,气囊放气,辊道降落至振动台水平面以下,模具落在振动台上,进行固定后方可进行灌注。7.4.2.2灌注人员控制放料斗进行放料,布料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灌注80%处,第二次直接布满,如果个别处第二次未满,应进行点动控制布料,防止混凝土的浪费。振捣工艺:振动台为四个大钢板,四块钢板之间相对水平面不超过1mm.每块钢板底部中部均有1个4KW附着式振动器,共4个振动器。4个振动器同时振动。混凝土分两层进行灌注,当灌注到模型的80%时,进行第一次振捣,振捣时间为80-100s;当灌注满时进行第二次振捣,振捣时间80-100s,这样分层振捣有益于气泡很好的排除,混凝土内实外美。每套模具振捣不少于3分钟。直至混凝土表面无气泡、适度泛浆为度。振捣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收面处理,确保轨枕底部无石子裸露,混凝土部分不得超出盆体边沿。单块混凝土顶面平整度不得超过5mm/m,且钢筋桁架上面无混凝土堆积。制作试件:轨枕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按规定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包括弹性模量试件、同条件试件、28d标准试件。混凝土试件制作、试验、评定应符合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 TB10425-19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同条件试件随轨枕同步养护,做拆模依据。每班生产制作2组150150150mm试件,用于检查混凝土脱模强度。每班生产制作5组150150150mm试件用于检查28d标养强度。每半个月制作1组150150300 mm 试件,检查28d混凝土弹性模量试件。同条件试件用振动台振动后与产品一起养护,养护条件与产品相同。标养试件待拆模后在标养室进行28天养护。试件制作好以后应及时编号,再进行养护,防止发生混淆。7.4.3混凝土养护7.4.3.1轨枕从振动台输送至下个工位后,应立即从振动台运送至等待养护工位工位,施工人员应将模具四周清理整洁,拆除挡浆板,拆除时要用力均匀,防止破坏混凝土外形,挡浆板拆除后,对桁架钢筋预留槽处和轨底混凝土进行修整,使其表面平整、美观。用毛刷将桁架下弦钢筋的混凝土残留物进行清理干净,拆除的挡浆板统一归集存放,同时给外露桁架钢筋涂刷水泥浆,确保桁架钢筋在养护过程中不会锈蚀,最后将模型表面残留的混凝土在吊入蒸养坑前清理干净。利用16T天车将模具放入蒸汽养护坑内。7.4.3.2枕场共设置6个蒸汽养护坑,大小为11.54m*5.5m,每个坑内可放置16套模具,4排4层,6个坑可同时养护75套生产模具。施工人员用16T天车和自动吊架将模具放入蒸养坑内,每个养护坑连续放入16套模具,每层4套模具。吊入时,每个养护坑墙壁上有导向线,利用模具宽度方向的钢棒和自动吊架长度方向槽钢,将模具缓缓精确落至条基上,之后,每套模具便于模具顺利吊落。为了不使入坑和出坑两个工序打架。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采用蒸汽养护,蒸养时采用自动温控系统对蒸养温度进行控制,养护罩采用双层夹心彩钢板,在坑砖墙顶面预留水封槽,养护罩四张用50角钢角钢垂直深入水封槽内,确保蒸养过程中蒸汽不会流失。确保蒸养温度符合规范要求。7.4.3.3双块式轨枕混凝土养护分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1)蒸汽养护:混凝土蒸养过程按照静停-升温-恒温-降温考虑,从生产中取得最佳的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不断分析优化,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带模养护时间。混凝土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静停:砼灌注完毕后在530的环境静置2h后开始升温升温:升温是混凝土的定型阶段,升温阶段由自动温控设备以每小时升高15的速度进行升温,坑内温度最高不宜超过45。升温时间为2小时。恒温:恒温阶段是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增长阶段,蒸养的恒温温度不得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超过55。降温:降温是蒸养的关键阶段,施工时要严格控制。降温速度控制在不大于15/h。停汽后待砼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时,方可拆模。降温时间控制在2小时。(2)自然养护轨枕出蒸养坑后在生产车间进行二次降温,降温区面积200m2,可满足600根轨枕同时降温,确保轨枕表面与环境温度差不应大于15。冬季车间内养护采用喷洒热水并棉布覆盖的方式进行,当气温低于5时严禁洒水,采取覆盖保温措施。冬季轨枕在车间外自然养护采用篷布覆盖,严禁洒水。夏季可直接移至室外进行洒水养护。7.5 降温拆模当同养试件强度达到40MPa后,砼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时,方可出坑拆模。八、劳动力组织劳动力(包括后备人员)、机电维修力量配备安排落实。所上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序安排单班双班混凝土灌注、振捣48钢筋防护刷浆48轨枕及养护盖挂钩、吊运起入坑48机电维修24共计14人28人九、材料要求9.1水 泥 枕场选用冀东P.O52.5水泥,采用强度等级5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碱含量应不超过0.60,三氧化硫含量应不超过3.5%,氯离子含量应不超过0.06%,熟料中的C3A含量不宜超过8,比表面积不大于350m2/Kg。所有首次进场的原材料按照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相关技术指标条件要求,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铁建设2009152号)的规定。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水泥进场须附有产品合格检验单,并经枕场试验室复检合格后才允许使用,水泥储存自出厂日期起超过3个月或受潮时不得使用,进场水泥必须作好标识。本着“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对新选货源的水泥应进行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烧失量、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氯离子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碱含量、比表面积、C3A含量、混合材掺量等项目委托有相关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全面检验。每批散装水泥不大于500t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水泥为一验收批,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当一批进场水泥,散装不足500t,也应按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水泥的抽检项目指标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抗压强度(MPa)3 23.028 52.52凝结时间(min)初凝45终凝6003安定性沸煮法合格5mm4比表面积(m2/Kg)350对于每批水泥,从每个罐车中抽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不同品种、不同批号水泥要采用留样筒分别存放,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受潮、凝结过慢,立即停止使用,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9.2 掺合料枕场采用山西黄藤生产参合料,所有首次进场的原材料按照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相关技术指标条件要求,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铁建设2009152号)的规定。掺合料进场须附有产品合格检验单,并经枕场试验室复检合格后才允许使用,掺合料储存自出厂日期起超过3个月或受潮时不得使用。进场必须作好标识。本着“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对新选货源的掺合料应进行各个项目委托有相关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全面检验。每批掺合料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为一验收批。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对于每批掺合料,从每个罐车中抽取等量 ,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3kg作为检验试样。不同品种、不同批号掺合料要采用留样筒分别存放,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受潮、凝结过慢,立即停止使用,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9.3细骨料细骨料要求为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其各项指标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铁建设2009152号)的规定、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的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首批进场的细骨料必须进行全项目检验,全检项目为:筛分、细度模数、云母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坚固性、吸水率、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碱活性;由枕场试验室委托铁道部质检中心铁道建筑检验站进行检验。细骨料试验室抽检以每批不大于600t或400m3同厂家、同品种细骨料,抽检项目为:筛分、细度模数、云母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细骨料检验方法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中的规定。检验规定见下表:注:除5.00mm和0.63mm筛档外,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技术指标符合下表要求:细骨料进场抽检项目指标序号名称标准要求1含泥量2.02泥块含量0.53颗粒级配2.33.04云母含量0.55轻物质含量0.56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取样方法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从汽车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判定规则:日常检验及复检,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本细则的相应类别规定时,可判为该产品合格。砂的运输、装卸、堆放和使用砂的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防止混入杂质,按不同产地、规格、品种等条件分别堆放。细骨料进场前必须过筛,严禁有泥团、木棍等杂物混入,冬季施工中,严禁雪块混入。砂的使用遵循先到先用的原则使用。9.4骨料枕场选用的粗骨料,为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不具有碱骨料反应的非活性的洁净碎石。粗骨料各项技术指标均须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铁建设2009152号)的规定、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的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首批进场的粗骨料全检项目为:颗粒级配、压碎值指标、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岩石抗压强度、吸水率、紧密空隙率、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碱活性、氯离子含量。由枕场试验室委托铁道部质检中心铁道建筑检验站进行检验,送样数量为50kg。抽检项目为颗粒级配、紧密空隙率、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六项常规检验:具体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粗骨进场料抽检项目指标序号项 目标准要求1压碎指标(按重量损失计)102针、片状颗粒总含量(按重量计)3含泥量(按重量计)0.54泥块含量(按重量计)0.25紧 密 空 隙 率406颗 粒 级 配2.3-3.0双块式轨枕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0mm,选用质地坚硬的碎石,级配应为50mm、mm两级级配碎石。粗骨料各项技术指标均须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粗骨料的碱活性检验,首先采用岩相法分析,严禁使用含有活性碳酸盐的骨料;碱-硅酸反应采用砂浆棒法(快速法)进行检验,当膨胀率0.1时,直接使用;当膨胀率在0.10.2之间时,混凝土中总碱含量不得大于3kg/m3.碱活性检验须经铁道部质检中心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当骨料产地发生变化时首批进场的骨料也必须进行全项目检验。检验合格后,由试验室向物设部提出合格检验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碎石应分级运输、装卸,防止颗粒离析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堆料高度不超过5m。储存碎石的场地及拌合楼顶仓,经常检查有无离析碎石及聚积石粉成堆的现象,定期消除,同时注意碎石5-10mm存放区和1020mm存放区是否有混淆的现象,在上料的时候注意料仓存放的碎石粒径的规格。拌制混凝土用粗骨料必须清洗合格后方可使用。清洗骨料后的污水不得随意排放。碎石使用遵循先到先用的原则。骨料生产场所,技术人员或质检人员不定期到料场检查,掌握供材质量变化情况,杜绝不合格的骨料进场。9.5外加剂枕场选用山西黄藤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经铁道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可以使用,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铁建设2009152号)的规定、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的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首批进场减水剂的全检项目为:减水率、硫酸钠含量、CL-含量、常压泌水率比、含气量、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碱含量、凝结时间差、甲醛含量由枕场试验室委托铁道部质检中心铁道建筑检验站进行各项指标全检,送样数量为3kg。试验室抽检项目为:减水率、常压泌水率比、含气量、抗压强度比四项。检验规定见下表:高性能减水剂进场抽检项目指标序号试验项目性能指标1减水率()252常压泌水率比()203含气量()3.08抗压强度比()1d1703160715028140外加剂进场验收必须有外加剂经检验合格证书、出厂文件或齐全的技术文件。外加剂进场后由物资部取样由试验室进行复检及日常检验,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外加剂存放在专用固定的场所妥善保管,以易于识别、便于检查和使用为原则。9.6拌合及养护用水枕场混凝土的拌合用水采用农场深井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混凝土拌制和养护用水,水质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铁建设2009152号)的规定、取样频次:使用同一水源达一年时进行全面检验。拌和及养护用水抽检项目指标项 目钢筋混凝土PH 值6.5不溶物(mg/L)2000可溶物(mg/L)5000氯化物(以Cl-计)(mg/L)200硫酸盐(以SO42-计)(mg/L)2000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1500生产总任务为440730根,单根混凝土用量0.089方,每套模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