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c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8张图/18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rar
论文.doc---(点击预览)
答辩PPT.ppt---(点击预览)
任务书+开题报告等.doc---(点击预览)
SW图纸
装配体
关节装配.SLDASM
装配体.SLDASM
零件图
关节
中关节.SLDPRT
关节装配.SLDPRT
大关节.SLDPRT
小关节.SLDPRT
勾1.SLDPRT
勾2.SLDPRT
勾3.SLDPRT
完整扣.SLDPRT
弯扣.SLDPRT
直扣.SLDPRT
钢丝绳
钢丝绳1.SLDPRT
钢丝绳2.SLDPRT
钢丝绳3.SLDPRT
钢丝绳4.SLDPRT
吸棉口.SLDPRT
圆柱销.SLDPRT
带钩弹簧.SLDPRT
弹簧.SLDPRT
手套.SLDPRT
滑环.SLDPRT
球面.SLDPRT
英文翻译
A3-中关节.DWG
A3-吸棉口.DWG
A3-大关节.DWG
A3-小关节.DWG
A3-带钩弹簧.DWG
A3-滑环.DWG
A3-球面.DWG
A3-装配体.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165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1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1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棉花 纤维 分拣 机器人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44页。180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答辩PPT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SW三维图一份。

图纸共8张,如下所示
A3-装配体.dwg
A3-大关节.dwg
A3-带钩弹簧.dwg
A3-滑环.dwg
A3-球面.dwg
A3-吸棉口.dwg
A3-小关节.dwg
A3-中关节.dwg

摘 要

目前,由于棉花色纤维分拣作业的复杂性,分拣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国内棉花色纤维分拣作业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完成。进入21世纪,劳动力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不容易得到。因此,发展机械化分拣技术,研究开发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对于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仍处于研究开发试验阶段,其实用化、商品化的进程仍很艰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机器人具体的结构设计与分析存在不足。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支持下,进行了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提出了一种三自由度串联关节型棉花色纤维分拣机械手,开发了几种末端执行器结构形式,并确定了最佳结构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研究现状,针对现有主要机型结构设计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棉花色纤维分拣机械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棉花色纤维分拣工作的调研,分析了机器人分拣色纤维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三自由度串联关节型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基于作业要求,利用CAD技术对本棉花色纤维分拣机械手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随后建立了优化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得到了机械手结构参数的优化解。从实用化角度考虑,提出了机器人整体的结构方案和控制方案,具体设计了末端执行器的结构。
其次,采用笛卡尔坐标系,通过D-H齐次坐标变换建立了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并对正运动学进行了求解。利用矢量积法求解了机械手的雅可比矩阵,建立了机械手关节位置与末端执行器位移的瞬时对应关系。由前面的具体结构设计出发,利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机械手的实体样机模型。
再次,通过MATLAB编程对本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工作空间进行了数值解的描绘;用前述的CAD模拟方法结合机械手结构参数的优化解做出了工作空间的主剖面图。在保证零件刚度和强度的要求下,标准零件用45号钢,而其它非标零件采用铸造形式制成故选用HT200。
最后,利用11.0版Analysis对所设计的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进行力、模态等分析,总结出其在所加力下个方向的变形及在所给模态下的模态振型图。

关键词:色纤维分拣,机械手,末端执行器,运动学,轨迹规划,有限元分析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utomation Cotton color fiber sorting is still very low,because Cotton color fiber sortin is a complex work. In the 21 st century, not only the high cost of labor, and not readily availabl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zed sor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obot Cotton color fiber sorting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Robots for Cotton color fiber sorting are still in the phas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process is still very difficult,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 the robot's specific structure are weak in design and analysis.Previous studies support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cotton color fiber sorting robot manipulator, a three-DOF serial articulated manipulator of cotton color fiber sorting, and developed several end of the actuator structureform, and to determine the best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The detailed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tton color fiber picking robot, shortcomings in the exist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main model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or cotton fiber sorting robot structure design, and on this basis, throughcolor fiber sorting work in cotton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bot sorting color fiber, a three degree of freedom serial joint cotton color fiber sorting robot manipulator. Based on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fiber of this cotton color sorting robot using CAD technology, follow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ptimization model,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robot using MATLAB programming. Considered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structure of the robot as a whole program and control program, the specific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end of the actuator.
Second,the use of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the robot’s kinematic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DH homogeneous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and Forward Kinematics is solved.Vector product method for solving the manipulator Jacobian matrix,the establishment of a joint position of the robot and the end of the actuator displacement instantaneous correspondence between.Starting from the front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the use of 3D solid modeling software solidworks entity robot prototype model.
Third,the color of this cotton fiber sorting robot manipulator work space through MATLAB programming depiction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 the aforementioned CAD simul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robot optimal solution is to make the main section of the work space. To ensure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 stiffness and strength, standard parts, 45 steel, and other non-standard parts made of cast in the form so the selection HT200.
At last,the use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11.0 Analysis on cotton color fiber picking robot designed robot, its force, modal analysis, summed up its deformat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afterburner and to modal, modal shape map.

KEY WORDS: Color fiber picking, robot end effector, kinematics, trajectory plann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目 录

第1章 概 述 1
1.1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
1.1.1 早期的自动机 1
1.1.2 近似与机器人有关的装置 3
1.1.3 机器人的创始 3
1.1.4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情况 4
1.2 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8
1.2.1 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及应用现状 8
1.2.2 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 9
1.2.3 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扩大 9
第2章 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整体机构设计 10
2.1 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的主要研究内容 10
2.2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主要技术性能与指标 10
2.3 分拣机器人机构选型原则 10
2.4 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的型综合 12
2.5 棉花分拣机器人机械手的尺寸综合 12
2.5.1 机械手尺寸综合方法概述 12
2.5.2 基于棉包分布空间的棉花分拣机械手结构参数的CAD模拟 13
2.5.3 棉花分拣机械手结构参数MATLAB优化解 16
第3章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18
3.1 机械手的结构及各部分尺寸设计 18
3.2 机器人运动学概述 20
3.3 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运动学分析 22
3.4 运动学正解 22
第4章 机械手关节的有限元分析 25
4.1 有限元分析简介 25
4.1.1 有限运分析 25
4.1.2 有限元模型 25
4.1.3 自由度(DOFS) 25
4.1.4 节点和单元 26
4.1.5 单元形函数 26
4.2 机械手关节的有限元分析 27
4.2.1 关节的网格划分 27
4.2.2 关节力的分析 29
4.2.3 模态分析 30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32
参 考 文 献 33
致 谢 34
附 录 35
附录1: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优化程序 35
附录2:机械手运动学正解程序 37

题目 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的设计——机械手设计
设计(论文)任务和要求 
一.主要研究内容
棉包中的异性纤维尤其是色纤维的机器筛检较为困难,现在基本上是采用人工分拣的方法完成,采用智能机器人抓取、判别、分放是发展趋势。机器人设计是当前机械设计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课题依据棉包尺寸大小,进行总体结构规划,并根据棉包尺寸设计合理的机械手,满足抓取对象的空间轨迹覆盖。
二.主要技术性能与指标
① 开松棉包尺寸2*2*1m3;
② 机器人可以移动、转向、升降,机械手能够对棉包分布空间全覆盖;
③ 机械手抓取负载小于500g。
三. 任务与要求
1) 通过阅读参考资料,学习并掌握机器人学的相关知识;现场参考调研,了解棉花色纤维分拣工作的工作方式并撰写开题报告;
2) 机器人结构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查阅的资料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讨论;
3) 进行机械手(末端抓取机构)部分的设计,做出必要的计算与说明。(①机械手指的结构设计;②色检系统的结构设计);
4) 完成零件图(机械手、手指张闭升降螺杆等零件不少于6张)、装配图1张;
5)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字数不少于1.5万字,并要求计算机打印;
6) 翻译一篇英文资料,译文应不少于三千汉字。
四.实施进度安排
1) 收集分析相关技术文献,翻译外文翻译,确定设计方案; 3 周
2) 理论研究与分析; 6 周
3) 完成设计图纸绘制; 5 周
4) 完成论文说明书撰写。 4 周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设计)题目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设计——机械手设计
选题的意义:
棉花中夹带的异性纤维比例虽小,但危害却很大. 
1、在纺纱加工过程中难以清除,在除杂工序中会被拉断或分梳成更短、更细的纤维,形成大量纤维状细小疵点。 
2、纺纱时,这些疵点极易造成细纱断头,降低工作效率。 
3、织布染色后,会在布面出现各种色点,严重影响布面外观质量。
异性纤维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和清除棉花中的异性纤维,能有效克服手工挑拣效率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等一系列缺点.在轧花工艺中采用异性纤维检测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但由于国外产品价格高,又不适合国内的生产状况,所以如何高效率地剔除棉花中的杂质越来越受到纺织厂家的关注。
研究综述(前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为了解决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的问题,于1947年研制了遥控机械手;1984年又开发了电气驱动的机械式主从机械手,解决了对放射性材料的远距离操作问题。
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功开发了第一代数控机床 ,并进行了与NC机床相关的控制技术及机械零部件的研究,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方案,设计并研制了第一台可编程序电气工业机器人样机,并于1961年申请了该项机器人专利。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Consolidated Control公司与Devol合并成立了Unimation公司。1962年定型生产了Unimate工业机器人。同时,美国“机床与铸造公司”设计制造了另一种可编程的工业机器人Versation。这两种型号的机器人以“视教在现”的方式在汽车生产线上成功地代替工人进行传送、焊接、喷漆等作业,他们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经济效益、可靠性、灵活性,令其他发达国家工业界为之倾倒。于是,Unimate和Versation作为商品开始在世界市场上销售。
1970年,第一次国际工业机器人会议在美国举行,工业机器人多种卓有成效的实用范例促进了机器人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同时,基于不同应用场合的各种坐标系统、各种结构机器人相继出现。
西德Kuka公司生产了一种电焊机器人,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瑞士RETAB公司生产了一种涂漆用机器人;日本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1967年,日本丰田纺织自动化公司购买了第一台Versation机器人,1968年,川崎重工业公司从美国引进Unimate机器人生产技术,开始了日本机器人发展的时代。
在我国,1985年先后在几个国家级学会内设立了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以组织和开展机器人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机器人技术的发展。1987年,在北京首届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我国展示了10余台自行研制的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1)提高运动速度和动作精度,减少质量和占用空间,加速机器人功能部件的标准化和模块组合化;将机器人的回转、伸缩、俯仰和摆动等各种功能的机械模块、控制模块和检测模块组合成不同结构和用途的机器人。(2)开发新型结构,如微动机构保证动作精度;开发多关节、多自由度的手臂和灵巧手;研制新型的行走结构,以适应各种作业需要。(3)研制各种传感器检测装置,如视觉、触觉、听觉和接近觉,用传感器获取有关工作对象和外部环境信息来完成模式识别,并采用专家系统进行问题求解、动作规划,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使机器人能够准确抓住方位在变化的物体能自动避开障碍物,也可根据不同对象自主决定夹持力的大小,并能判断抓取工件的质量。
1993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学会成立,成功地举办了几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机器人专业刊物,如机器人、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也陆续出版发行。现代化机器人还将应用许多最新的智能技术,如临场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智能体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仿生技术、多传感器集成与融合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21世纪的机器人智能水平将会更高。
论文(设计)写作提纲:
第 1章 绪论
第2章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整体结构设计
第3章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第4章 机械手关节的有限元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诚信声明

特色与创新之处:
1、优化设计对棉花色纤维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及尺寸进行设计;
2、设计带有关节的机械手来实现棉花色纤维的分拣;
3、对机械手列D—H方程并进行运动学分析;
4、利用Analysis对机械手进行有限元分析。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利用优化设计对机器人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其中采用auto CAD、solidworks 以及matlab软件进行设计。
2、对机械手进行机构及尺寸的设计。
3、对所设计的机械手列D—H方程并求解。
4、利用Analysis对所设计的机械手的关节进行有限元分析。
技术路线:
1.机器人主体机构的运动分析
2.机器人各部件及外形尺寸的确定;
3.机械手的运动分析及运动轨迹的确定;
4.机械手各部件的尺寸确定;
5.机械手三维组装分析。
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1) 收集分析相关技术文献,翻译外文翻译,确定设计方案; 3 周
2) 理论研究与分析; 6 周
3) 完成设计图纸绘制; 5 周
4) 完成论文说明书撰写。 4 周
参考文献目录:
书籍 《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机械设计》——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八版)
《solidworks机械设计教程》——王贯超、蒋娟娜(中国纺织出版社)
《MATLAB7.0使用指南》——苏金明、王永利(电子工业出版社)
《画法几何》——陈翔鹤(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结构设计》——卢耀祖 郑惠强 张氢(同济大学出版社)
《机器人灵巧手—建模、规划与仿真》——张玉茹 李继婷 李剑锋(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器人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控制》——宋伟刚(科学出版社)
《自动化机械设计》——尚久浩 张淳 李思益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期刊 《 喷浆机器人手臂结构设计》-----《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9年05期
《机器人手臂运动精度综合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 1998年02期 
《 棉花中异性纤维的多光谱检测》----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站 /view/0a4d6803eff9aef8941e067a.html 英文网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SW][PPT]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SW][PPT]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SW][PPT]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 机械手设计 学 院 :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08 级 6 班 指导教师: 沈丹峰 职称: 工程师 学生姓名: 何彩绒 学 号: 40802010639 I 摘 要 目前,由于棉花色纤维分拣作业的复杂性,分拣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国内棉花色纤维分拣作业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完成。进入 21 世纪,劳动力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不容易得到。因此,发展机械化分拣技术,研究开发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对于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仍处于研究开发试验阶段,其实用化、商品化的进程仍很艰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机器人具体的结构设计与分析存在不足。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支持下,进行了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提出了一种三自由度串联关节型棉花色纤维分拣机械 手,开发了几种末端执行器结构形式,并确定了最佳结构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 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研究现状,针对现有主要机型结构设计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棉花色纤维分拣机械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棉花色纤维分拣工作的调研,分析了机器人分拣色纤维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三自由度串联关节型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基于作业要求,利用 术对本棉花色纤维分拣机械手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随后建立了优化模型,利用程得到了机械手结构参数的优化解。从实用化角度考虑,提出了 机器人整体的结构方案和控制方案,具体设计了末端执行器的结构。 其次,采用笛卡尔坐标系,通过 次坐标变换建立了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并对正运动学进行了求解。利用矢量积法求解了机械手的雅可比矩阵,建立了机械手关节位置与末端执行器位移的瞬时对应关系。由前面的具体结构设计出发,利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 立机械手的实体样机模型。 再次,通过 程对本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工作空间进行了数值解的描绘 ;用前述的 拟方法结合机械手结构参数的优化解做出了工作空间的主剖面图。在保证零件 刚度和强度的要求下,标准零件用 45 号钢,而其它非标零件采用铸造形式制成故选用 最后,利用 所设计的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进行力、模态等分析,总结出其在所加力下个方向的变形及在所给模态下的模态振型图。 关键词 :色纤维分拣,机械手,末端执行器,运动学,轨迹规划,有限元分析 t is is a In 1 st of of of of in of of is of is s in of a of of to of as of of in of of on in of of a of on of of of AD by of of of a of of as a of of of s by H is of a of of of 3D of of AD of is to of To of II 45 of in so At of on up of to 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I 目 录 第 1 章 概 述 . 1 器人的发展历史 . 1 期的自动机 . 1 似与机器人有关的装置 . 3 器人的创始 . 3 器人技术的发展情况 . 4 器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 8 国的机器人研究及应用现状 . 8 器人的智能化发展 . 9 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扩大 . 9 第 2 章 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整体机构设计 . 10 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的主要研究内容 . 10 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主要技术性能与指标 . 10 拣机器人机构选型原则 . 10 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的型综合 . 12 花分拣机器人机械手的尺寸综合 . 12 械手尺寸综合方法概述 . 12 于棉包分布空间的棉花分拣机 械手结构参数的 拟 . 13 花分拣机械手结构参数 化解 . 16 第 3 章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 18 械手的结构及各部分尺寸设计 . 18 器人运动学概述 . 20 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运动学分析 . 22 动学正解 . 22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4 章 机械手关节的有限元分析 . 25 限元分析简介 . 25 限运分析 . 25 限元模型 . 25 由度( . 25 点和单元 . 26 元形函数 . 26 械手关节的有限元分析 . 27 节的网格划分 . 27 节力的分析 . 29 态分析 . 30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 . 32 参 考 文 献 . 33 致 谢 . 34 附 录 . 35 附录 1: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优化程序 . 35 附录 2:机械手运动学正解程序 . 37 诚 信 声 明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1 第 1 章 概 述 机器人学是近 40 年来 迅速 发 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综合了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工程、 人 工智能、仿生学等多个学 科 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 发 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正受到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是一个国家利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近十几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纷纷面世,并广泛应用。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由于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灵活性、快速的反应能力 以 及巨大的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赢得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它能够连续地、不知疲倦地完成艰苦繁重的劳动,减 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能够在水下、太空、真空、辐射以 及 剧毒等危险环境中工作,使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机器人能够适应现代的中小批量生产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机器人,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人形的机械装置。但 实 际并非如此。机器人的外表并不一定 像 人,有的根本不像人。人们制造机器 人 是为了让机器人代替人的工作,因此希望机器人具有人的劳动机能。既然要求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的劳动,人们就希望它有一般像人一祥灵巧的手、能行走的双脚,具有人类的感官功能(视觉 、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痛觉等),具有理解 人类 语言、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思考、学习和决 策 的能力。 机器人在社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正在对 人 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心理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本书作为工业机器人学方面的教材,主要介绍机器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同时对机器人学所涵盖的各个领域,包括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方法、计算机硬件、机器人语言以及传感系统等作一定深度的阐述 1。 器人的发展历史 期的自动机 早在 1770 年,美国科学家就 发 明了一种报时鸟,一到整点,这只鸟的翅膀、头和喙便开始运动,同时 发 出叫声。图 1报时鸟的机械结构简图,它的主弹簧驱动齿轮转动,使活塞压缩空气而发出叫声,同时齿轮转动时带动凸轮转动,从而驱动翅膀、头运动。 1738 年, de 巴黎展示了一十能 吹 口哨的机械。它的桉心结构是一个滚轮,就像现在的音乐盘一样,其示意图见图 1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2 机器人 (诃由一位名叫 原捷克斯洛伐克剧作家首先使用。在捷克语中, 个词是指个赋役的奴隶。 1921 年 了出戏剧,名叫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 (s 在这出剧中,机器人是洛桑和他的儿子研制的类人生物,用来作为人类的奴仆。随后,以为名叫 科学幻想小说家首先使用了机器人学( 个词来描述与机器人有关的科学。他还提出了 “机器人学 ”的三个原则,值得今天的机器人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注意。这三个原则的原话如下: ( 1) A a or to ( 2) A is ( 3) A is in or 图 1报时鸟简图 图 1吹口哨的机械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3 似与机器人有关的装置 1、 操作机 (它是目前仍然大量使用的、由机械控制的操作机。它的各个关节由机械直接控制。它具有和人类手臂相似的功能,可在空间抓放物体或进行其他操作。 2、 远程操作手( 远程操作手又称主从操作手,它是在操作机之后发展起来的。 1966 年, 先使用了这种装置,远程操作手的本质是由非直接相连的伺服控制的操作机,通过控制杆、轮子、控制键盘或其他装置进行遥控。它们通常被用于危险的工作环境,例如海底、有辐射物质的场合或宇宙空间,由无线电天线、光学天 线甚至卫星通讯提供控制信号。远程操作手上般配备有录像机以提供视觉。 器人的创始 1958 年,被誉为 “工业机器人之父 ”的 e rS: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公司 司,并参与设计了第一台 是一台用于压铸的五轴液压驱动机器人手臂的控制由一台专用计算机完成。它采用分离式固体数控元件,并装有存储信息的磁鼓,能够记忆完成 180 个工作步骤。与此同时,另一家美国公司 司也开始 研制工业机器人,即器人。它主要用于机器之间的物料运输,采用驱动。该机器人的手臂可以绕底座回转,沿垂直方向升降,也可以沿半径方向伸缩。一般认为 器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机器 人 (参见图 1图 1 图 1器人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4 图 1器人 1 2, 3,4,5,6器人技术 的发展情况 (一) 机器人技术发展编年表 表 1器人技术发展编年表 年代 领域 事 件 1955 理论 展了齐次变换( 阵) 1961 工业 美国专利 2,998,237, “编程技术 ”, “传输 ”(基于器人) 1961 工业 第一台 器人安装,用于压铸 1961 技术 有传感器的机械手 麻省理工学院发明 1961 工业 柱坐标机器人商业化 1965 理论 七次变换矩阵应用于机器人 1968 技术 斯坦福研究院发明带视觉的由计算机控制的行走机器人 969 技术 其助手发明斯坦福臂 1969 理论 用于行走机器人导向的机器人视觉在斯坦福研究院展开 1970 技术 司发明带视觉的自适应机器人 1971 工业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 立 1972 理论 阵计算轨迹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5 1972 理论 明操作及的协调控制方式 1975 工业 美国机器人研究院成立 1975 工业 司公布其第一次利润 1976 技术 在斯坦福研究院完成用机器人的编程装配 1978 工业 其同事成立了机器人智能公司,生产第一个 商业视觉系统 ( 二) 美国机器人发展 “ 三起三落 ” 的曲折道路 美国的机器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从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呈现出 “三起三落 ”的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见表 表 美国机器人发展的五个阶段 时 间 发 展 过 程 19 世纪初 技术储备阶段 1955 产生阶段 1961 缓慢阶段 1975 高潮阶段 1985 低潮阶段 1、 第一阶段:技术储备 机器人作为自动化领域的高级综合技术,经历了长达 150 多年的技术储备阶段。1801 年, 明了一台由穿孔机操纵的 “可编程序织布机 ”,并很快投入批量生产。 1830 年, 计了凸轮机构的可编程序自动机。 1892 年, 制成第一台机械手,它实际上是电力传动的吊车 ,上有一个机械手爪,用来在炼钢过程中搬运钢锭,这是美国机器人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 2、第二阶段:机器人诞生 经过长时间的技术储备,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机器人 器人于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机器人在美国产生,有它的社会经济原因。 (1) 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需要。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 人 口 达 2 亿,但适龄劳动力 人数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尤其是劳动力高龄化问题严重。据统计,从 1920 年到1960 年的 40 年间,美国劳动力高龄化率从 20%上 升 到 34%。为了解决劳动力的不足,需要一种能部分地代 替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工具。 (2) 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在美国, 各 大工厂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生产率,而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影响劳动力增长的各种固素中技术因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6 (3) 工业 机 器 人 比 人 力劳动便宜。自 1960 年起,美国 人 力劳动每小时的费用已增长 4 倍以上,而使用机器人的费用仍然保持在原来的价格。从经济角度而言,使用机器人更合算。 (4)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80%的机械产品中属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原有的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即刚性自动化不能适 应这种需要。因此美国极力 发 展柔性生产线,即以数控机床、机器 人 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柔性 加工系统,这种系统改变产品品种和批量都比较容易,市场竞争能力强。 (5) 机器进化的结果。人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出人工自然力,于是有了机器,人在与机器的相互作用中叉不断改进机器和发明新的机器,使机器不断进化,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机器 人 的诞生是技术 发展 的内在规律 2。 3、第三阶段:缓慢发展 从 1967的几年时间里,美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进入了缓慢时期,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生产和使用机器人。 1969 年, 销售额才选 15000 万美元,共 375 台。到1974 年美国工业机器 应用台数为 1200 台,机器 人 总数为 2500 台。 美国机器 人发展 缓慢的原因如下: (1) 美国政府对机器 人 发展的重视不够,战略失误。由于美国政府担心发展机器人会造成更严重的失业,因此政府不予投资,更不组织研制机器人,从而造成 了 战略性的错误。 (2) 美国各大厂商目光短浅,错过良机。由于他们长期使用刚性自动化加工方式,其工时成本低,可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他们不愿意投八大量资金使用机器人,这对机器 人 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3) 机器 人发 展 初 期,售价昂贵。现在售价为 4 万 美元台的机器人,当时售价一般为 12 万 美元。 (4) 美国工业机器人结构复杂,功能多,适用性不强,不易被厂商接受。 (5) 当时没有利用分级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手臂、视觉、工作站和装配,因而早期机器人的可靠性低,企业投资兴趣下高。 4、第四阶段:高潮时期 这一时期,美国机器人技术速度发展,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1) 1962,美国产品在知识密集型产品的世界总产量中所占比重从 31%降至 21%。 1967 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机器人,几年后,美国反而要从日本 进口机器人。 1983 年,美国从日本进口的机器 人 占美国进口机器 人 总数的 78%。这些情况使美国政府和厂商意识到自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受到的成胁,在高技术领域受到的挑战,迫使美国东山再起,使美国机器人得到迅速 发 展。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7 (2) 20 世纪 70 年代,大量的企业由于经济危机关门破产,剩下的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就必须高效生产,适应市场多变的需要,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恰好具有这样的优点。 (3) 在美国,通货膨胀长期存在,人工工时成倍增长。 (4) 美国机器人协会、制造工程师协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机器人技术推广工作。 5、第 五阶段:低潮时期 1985 1987 年,世界机器人的发展出现低潮,美国电未能幸免,而且首当其冲,这是美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的第二个低潮阶段。第一次低潮主要是由于美国主观上忽视了机器人的发展,没有认识到发展机器人的重要性,而第二次低潮主要在于美国现实的客观上的原因:首先,美国机器 人市场的需求量下降,销售额减少,积压严重; 其次,由于客户需求量下降,机器人总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年增长率下降;第三,美国一些机器人制造公司产量下降或转产。 通过 以 上对机器 人 发展历史的回顾,可 以 看出美国机器 人 发展历史的特点是: (1) 道路曲 折。曲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美国机器 人 技术不先进,而在于技术性能和社会需求结合不好。 (2) 政府对工业机器人支持较少,机器人研制生产的计划制订和投资主要依靠企业。由于各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技,忽视机器 人 的长期战略 发 展,从而造成缺乏组织性和统一性。 (3) 重视基础研究,忽视应用。作为机器 人 技术的诞生地,美国的机器人基础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美国忽视了机器 的应用研究,其机器凡产量屈居第二, (4) 机器人性能复杂、价格高。由于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先进,所 以 设计得很复杂,研制、生产时间长,价格昂贵,难 以 被用户接 受。 (5) 重视军用机器 人 。当时美苏军备竞赛促使两国大量投资支持军用机器人的研制,从而提高了美国机器人技术水平。 (三)日本机器人发展的 “ 实用型 ” 模式 日本机器人的发展,经过了 20 世纪 60 年代的摇篮期、 70 年代的实用化时期以及80 年代的普及、提高期三个基本阶殷。 1967 年,日本东京机械贸易公司首敬从美国 司引进 器人。 1968 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与美国 司缔结国际技术合作 协 议,引进 (1970 年实现国产化 )。从此,日本进入了开 发 和应用机器 人 技术的时期 。 日本发 展机器 人 的主要动力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 ; 防止劳动事故和 职 业病,提高劳动福利 ; 解决技术 工人的不足; 稳定和提高产品质; : 降低废品率,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资源和能源,改善生产管理等。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8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日车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工业机器 很快受到了日本政府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日本政府对机器人产业采取了特殊的税收政策,并对机器人研制单位和使用单位给予财政补 贴,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和生产。日本的机器人技术人员积极引进 美国的机器人先进技术,并在日本迅速将其宴用化,研制出受用户欢迎的经济实用的工业机器人,为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厦应用奠定了坚宴的基础。 20世纪 70 年代是日本工业机器的迅速发展时期,日本的工业机器人拥有了飞跃,超过了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一的 “机器人王国 ”。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工业机器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由于机器人产值大幅度上升,而且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工业机器人的普 及 ,给予 了一 系列的政策支持 3。 器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 1993 年末,全世界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总数为 61 万台 ,其中日本占 60%,美国占 8%,欧洲占 17%,俄罗斯和东欧占 12%,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各国 1993 年末工业机器人安装量 国 别 安装量(台) 国 别 安装量(台) 日本 368054 瑞典 4802 美国 50000 瑞士 2500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3000 英国 8189 法国 11795 西班牙 3974 德国 43715 俄国 65000 意大利 19568 捷克斯洛伐克 6700 总数 610705 国的机器人研究及应用现状 我国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 1986 年,我国开展了 “七五 ”机器人攻关计划, 1987 年,我国的 “863”高技术计划将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开发列入其中。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主要是高校及有关科研院所等。最初我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跟踪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技术,随后,我国在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研究成果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两足步行机器人,北京自动化研究所 1993 年研制的喷涂机器人, 1995 年完成的高压水切割机器人,国家开放实验和研究单位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完成的 有缆 深潜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9 300m 机器人、无缆 深潜 机器人、遥控移动作业机器人, 2000 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两足娄人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三指灵巧手,华南理工大学研制的点焊、弧焊机器 人及 各种机器人装配系统等等。 截止至 1999 年,全世界的机器 人 保有量为 83 万台,其中绝大部分为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所有。我国目前拥有机器 人 4000 台左右,主要在工业 发 达地区应用。在机器人的应用方面,与 发达 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器人的智能化发展 通常可将机器人 分 为三代。第 一 代是可编程机器人。这类机器 人一 般可以根据操作员所编的程序 ,完成一些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这代机器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开始投入使用,目前它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二代是感知机器人,即自适应机器 人 ,它是在第一代机器 人 的基础上 发 展起来的,具有不同程度的 “感知 ”能力。这类机器 人 在工业界已有应用。第三代机器 人 将具有识别、推理、规划和学习等智能机制,它可以把感知和行动智能化结合起来,因此能在非特定的环境下作业,故称之为智能机器人。目前,这类机器人处于试验阶段,将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机器 人 具有感知功能与识别、判断及 规划功能。感知本身 就是 人 类和动物所具有的低级智能,所 以 可将第二代机器人看作是第一代智能机器 人 。智能机器人所具有的触觉和视觉传感是它们的两 个 重要传感系统。 目前,随着控制系统等其他学科的 迅 速 发 展,具有感知、思维和 决 策功能, 对 环境有较强的自适应性的机器人也得到了充分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艘展还包括人机交互技术等的 发 展。近年来,遥控自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智能机器 人 技术的 发展 另辟蹊径 4。 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扩大 机器人的应用以前仅仅限于工业方面,而且具有初级智能的机器人主要是装配机器人,它们都带有视觉系统 ,能够识别零件的种类、位置、姿态,并按要求装配。 实际上,第一、第二产业才是智能机器人的主要用武之地。因为第一产业工作于自然环境中,不能向第二产业那样按预先要求准备好工作条件 ,工作对象是自然界的物品,形状、大小往往不能保持一致。第三产业要同人密切交往,服务对象因人而异。所以,随着智能机器人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将不断地扩大其应用领域 5。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10 第 2 章 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 整体 机构设计 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的 主要研究内容 棉包中的异 性纤维尤其是色纤维的筛检较为困难,现在基本上是采用人工分拣的 方法 完成, 采用智能机器人抓取、判别、分放是发展趋势。机器人设计是当前机械设计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课题依据棉包尺寸大小,进行总体结构规划,并根据棉包尺寸设计合理的机械手,满足抓取对象的空间归集覆盖。 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的主要技术性能与指标 1) 开松棉包尺寸 2*2*1 ;规定开松的棉花堆放在木质平台上(堆棉台),设定小车上平台离地面高度为 2) 机器人可以移动、转向、升降,机械手能够对棉包分布空间全覆盖; 3) 机械手抓取负载小于 500g。 拣机器人机构选 型原则 棉包中的异性纤维尤其是色纤维的机器筛检较为困难,现在基本上是采用人工分拣的方法完成,采用智能机器人抓取、判别、分放是发展趋势。归纳分拣机器人机构选型原则为: 1) 遵循工业机械臂的基本选型原则。工业机械臂主要为四种形式 (图 其具体功能特点如下 。 (1) 直角坐标型 :该型机械臂前三个关节为移动关节,运动方向垂直,其控制方案与数控机床类似,各关节之间没有藕合,不会产生奇异位形,刚性好、精度高。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工作空间小。 (2) 圆柱坐标型 :该型机械臂前三个关节为两个移动关节和一个转动关节, 这种形式的机器人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 (3) 极坐标型 :具有两个转动关节和一个移动关节。该型机器人的优点是灵活性好,占地面积小,但刚度、精度较差。 (4) 关节坐标型 :前三个关节都是回转关节,特点是动作灵活,工作空间大,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刚度和精度较差 6。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11 图 业机械臂形式 就工业机器人而言,机械臂的机构型式的选择取决于对机器人的活动范围、灵活性、重复定位精度、持重能力和控制的难易的要求。通常以直角坐标型至圆柱坐标型、极坐标型、关节坐标型的顺序来看,同一手臂尺寸综合的机器人,其活动范围和灵活度由小到大,控制难易的程度由易到难,而位置精度由高到低,负荷能力由大到小。 2) 基于具体的抓棉要求,机械手要具有较好的抓棉能力。包括 : (1) 最优的工作空间。抓棉机要能够覆盖整个棉包。 (2) 具有较好的抓棉能力。抓棉过程中,机械手能简洁顺利的抓取棉花。 (3) 机构设计合理。若机构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出现运动干涉或驱动装置无法设置,机构不能运动等问题。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特殊结构的机械手机构,使相邻运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或正交。 (4) 工业机器人要求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尽量采用冗余度少、机构 简单的形式。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 12 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机械手的型综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于棉花分拣机器人机械手形式而言得到 以 下选型结论 : 1) 机械手基体选择关节型机械臂形式最为合适,其包括腰部、大臂,小臂共三个部分。其动作灵活,工作空间大、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很适合棉花分拣机作业。 2) 以关节坐标型机械臂为基体,为扩大机械臂的工作空间和增强机械手多路径抓棉的能力,在腰部添加了升降结构,此结构为连杆折叠机构,在垂直方向上增加了机器人的作业空间,使得机器人拥有了全面抓棉的能力。 3) 对于通用机器人,手腕应具有三个自由 度,通常是三个转动副,决定着末端执行器的作业姿态,当目标物体有一条对称轴时,可减少一个自由度 7。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棉花分拣机器人机械手拥有了腰部升降、腰部转动、大臂仰俯、小臂仰俯,四个自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棉花色纤维分拣机器人【8张图/18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165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