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下_第1页
解表药下_第2页
解表药下_第3页
解表药下_第4页
解表药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辛凉解表药,药性特点: 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二)辛凉解表药,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教学内容】,掌握:菊花、柴胡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 熟悉:薄荷的功效、主治,薄荷 新修本草,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薄荷 新修本草,薄荷 新修本草,【适应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应 用: 1、辛凉解表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寒、头痛者,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 2、清利头目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用治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口苦咽干者,常与菊花、白芷、栀子等配伍。,3、利咽透疹 用治热邪壅滞于上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金银花、牛蒡子等配伍。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于治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常与蝉蜕、防风、僵蚕等同用。 4、疏肝解郁 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 ,常与柴胡、白芍等同用。,薄荷 新修本草,【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菊花 本经,菊花 本经,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菊花 本经,【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菊花 本经,【适应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目赤肿痛、头痛目眩。 3. 疔疮肿毒。,菊花 本经,【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表证及温热犯肺之卫分证。 本品性味辛苦微寒,能外散风邪,内清肺热,然发散表邪之力和缓。主要用于风热或温热犯肺,发热、头痛而有咳嗽者,如桑菊饮。,菊花 本经,【临床应用】 2.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目眩 用于肝热或肝虚目疾。可用以治疗肝经实热上炎的肝热目赤、红肿、涩痛、流泪等证,以及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视物昏暗,常配枸杞子,如杞菊地黄丸。 用于肝阳或肝热上攻之眩晕、头痛等症。治阴虚肝阳上亢而眩晕头痛者,可与生地、白芍、羚羊角、钩藤等滋阴药及平肝潜阳药同用。治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者,可与夏枯草、蔓荆子等清肝热药或疏风止痛药同用。,菊花 本经,【临床应用】 3. 疔疮肿毒。 本品还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痈肿疔毒,内服与外敷均宜。因其清热解毒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较为少用。,菊花,【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滁菊花)。,菊花十大养生功用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用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柴胡 本经,柴胡 本经,来源为伞形科(Umberlliferae)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柴胡 本经,【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 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 和解、疏肝、升举),柴胡 本经,【适应证】 1. 表证发热,少阳证。 2.肝郁气滞。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 1.表证发热 本品辛散升浮,其性微寒,能祛邪解表退热。治外感表证发热,不论偏寒偏热,皆可使用。 风寒表证,可与羌活、荆芥、防风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风热表证,可与葛根、薄荷等发散风热药或清热药同用。,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 2.少阳证 本品还善入少阳,以辛散入于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伤寒少阳证的要药。且常与黄芩配伍,共收和解少阳之效,如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 3.用于肝郁气滞。 本品辛散气滞,能疏肝解郁,为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等肝郁气滞证的要药。常与香附、川芎等行气药和活血药同用,以行气疏肝,活血止痛,如柴胡疏肝散。,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本品入于脾胃,能升举其清阳之气。治疗脾气亏虚,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久泻不止,甚至脱肛、子宫下垂等证。常配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柴胡 本经,【用法用量】 煎服,315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原植物,药材,紫 苏,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茎。,采制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生用 。,原植物,药材,生 姜,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采制 :冬季采挖,鲜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为干姜。,原植物,荆芥/饮片/荆芥穗,荆 芥,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 。,采制 :秋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晒干。,原植物,饮片/蚕羌/大头羌/条羌,羌 活,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或川羌活的根茎 。,采制 :春秋采收,干燥,切片生用 。,原植物,白 芷,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的根 。,采制 :秋季采挖,去杂质,洗净,拌石灰,置一周,晒干切片。,药材,原植物,细 辛,来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 。,采制 :夏秋季采挖,阴干生用。,药材,原植物,藁 本,善达巅顶,为治巅顶痛之要药。,药材,原植物,苍耳子,善通鼻窍:治鼻渊之鼻塞、不闻香臭、时流浊涕或外感风寒鼻塞。,药材,原植物,辛 夷,芳香通窍,有散风邪、通鼻窍之功,为鼻渊头痛要药 。,药材,原植物,牛蒡子,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序,晒干,打下果实。生用或炒黄用 。,药材,蝉 蜕,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药材,原植物,桑 叶,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采制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药材,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