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破产根源.docx_第1页
底特律破产根源.docx_第2页
底特律破产根源.docx_第3页
底特律破产根源.docx_第4页
底特律破产根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底特律破产根源:一,经济根源:美国汽车产业衰退 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福特公司发明了机械流水线作业的大规模生产方式(massproduction)提高了生产效率。1916年汽车产量突破百万大关,1920年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1.49%,创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80%产于密歇根州以底特律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 但19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后,大批量生产方式已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国普及,不再支撑美国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领先地位。1955 年后,美国在世界市场中所占份额逐渐下滑,其世界汽车霸主的地位不断受到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日本等国汽车行业的兴起使美国汽车产业受到重挫。尤其是日本汽车以节能低耗的优势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更是对美国汽车业的重创,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1.8美元飙升至每桶十美元以上,使得耗油量大的美式汽车相对成本剧增,进一步丧失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 在此间的20多年时间里,美国汽车在世界汽车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由1955年的66.7%下降到1980年的20.73%。20世纪80年代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进军汽车这一世界市场,加剧了汽车产业间的竞争。美国汽车制造业面临强敌环伺与诸多困境,市场空间急剧减少,已经由当年风光无限的垄断地位衰退至如今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 图1-1数据来源:如图1-1所示,近十年间美国汽车产量逐年下滑,1999至2005年下降幅度较小,变化比较平缓。但2006年以后由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提高了汽车的生产及使用成本,使得汽车供给急剧萎缩,造成2006年后产量下降速度加快。2009年时美国汽车产量跌至最低点573,1397辆,下降幅度达到34.1%,这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09年之后虽然汽车产量有所回升,但仍旧低于原先水平 图1-2图1-2表明,2001-2010年间,美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均为负值,销量逐年递减。由此可知美国汽车产业在供需两方面都遭遇了萎缩,当年世界龙头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 作为长期以来依靠单一制造业生存的工业城市,底特律无疑是美国汽车业衰退的直接受害人。底特律缺乏多元化产业,城市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并且由于传统原因和诸多限制因素底特律很难像其它工业化城市一样向高科技工业或服务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因此城市的兴衰与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故制造业的困境将为底特律带来以下一系列不可避免的恶果,这些后果最终则成为底特律政府破产的重要原因1)制造生产萎缩,居民收入下降 图1-3 图1-3反映了自70年代以来底特律制造商数量逐年递减的趋势,2007年底特律的制造商数量仅为472家,是1972年2398家制造商的1/5不到。这反映出由于美国汽车工业的前景黯淡,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投资者放弃制造这一增值途径,转而进行其它领域的投资。企业数量锐减,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值会迅速下降,利润急剧减少。由于底特律大部分居民都从事汽车制造业的相关工作,因此企业产值的衰退和利润的减少最终会转嫁到城市居民的身上,使得在底特律定居的工作者收入大幅减少。2011年底特律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为25193美元,远低于密歇根州平均水平45981美元。而在2000年的底特律,这一数字为29526美元。 生产总值同居民收入的下降会导致政府征税税基的萎缩,收入与经济是税收的基础。底特律居民收入总额与制造生产的总值受汽车产业的不良影响大为减少,此时即便提高税率,政府税收收入也难有起色。因此制造生产总值与居民收入下降会使得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大幅流失,减少底特律政府的财税收入,是政府破产的重要原因2)房屋价格下跌资料来源:www.city.data 图1-4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报告 图1-5 制造业衰退造成的另一严重后果就是大片的工业用地遭到废弃,闲置土地面积剧增,从而引发房价的下跌。图1-4反映出底特律房价虽有起伏,但总体价格持续波动下降。2011年底特律住房和公寓的中位价格是50200美元,这一数字还不足密歇根州平均水平118100美元的一半。而2000年城市住房中位价格为62800美元,在10年间,底特律的房价下跌了20%。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从一方面反映出制造业萎缩带来的城市经济衰退,而另一方面会对政府财税的征收造成不良的阻碍。 在美国,房屋是一般家庭的重要财产,约占居民家庭资产的30%,因此房产税作为财产税的一种,亦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底特律房产税税率为3.25%,在全美范围内都属于高税率,足见地方政府对这一税种的重视。但事与愿违,尽管政府将房产税税率定的很高,但最终来源于这方面的财政收入却并不尽如人意。如图1-5所示,2003-2012年间政府实际房产税收入远小于预期估值。其根本原因便是房屋价格的逐年下滑。在美国房产税与交易税的征收都与房屋价格直接挂钩,由于底特律房屋价格低廉,房产税税基较少,故征税所得便无法达到政府的高预期。这也是政府难以获得丰富财政收入,最终被迫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3)失业问题严重 资料来源:www.city.data 图1-6数据来源:city of detroit 图1-7除此之外,制造商数量的下降与生产规模的萎缩会使得劳动力需求减少,企业面临困境为节省开支不得不选择裁员,这便会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如图1-5所示,底特律失业率自2000年起便一路走高。2009年失业率达到最大值,此后有所回落,但最近一年又有所上浮。图1-6则反映出底特律就业率的变化情况,自2000年起,城市就业率总体上呈阶段性下降趋势。2009年后趋于稳定,但已远低于原先水平。由于2006年国际油价上涨,三大汽车公司被迫裁员超过10万人。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汽车销售量大幅减少。三大汽车公司也没能避开这一厄运,通用销售量减少45%,福特减少30%,克莱斯勒减少35%,销售量与利润的下降不免附带着就业岗位的减少。2009 年,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裁员量高达14 万人。底特律长期依靠这三大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创造财富与就业岗位,缺乏多元产业,就业结构单一,因此他们便是城市就业的支柱。制造业衰退造成三大企业规模萎缩与利润下降使得他们不得不走上裁员这条道路,因此影响底特律数十万居民就业与否的主要因素便是制造产业的兴衰。 图1-8 上图反映出同2012年相比,底特律的就业增长率在全美12个最大的地区中是最低的,仅为0.5%,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的1.7%,仅仅是最高值休斯敦的1/7。充分说明底特律现今的失业问题极其严重,亟待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会从收支两方面造成政府的财政困难,一方面,失业人口的增长会使得城市有效纳税人数量减少。对于难以获得收入的失业人群,政府不可能同对待一般纳税人一样征纳税款,减免税就成为了必然选择。因此政府的财政收入便会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发挥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保障,增进社会福利,保障失业人群的生活水平。但这样做的代价便是增加政府支出,使本就恶化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最终这一部分支出会直接或间接转嫁到一般纳税人的身上,使得居民税负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二,社会根源:人口流失现象严重20世纪60年代后,汽车工业的衰退拉开了底特律人口流失的帷幕。而人口流失的直接原因与关键性事件则是1967年的大规模城市骚乱。1967年7月23日,由于长期的贫困,失业,种族隔离等种种社会问题,不满的民众同底特律警方产生了冲突,200多人向警方投掷酒瓶,随后骚乱人数增至数千,底特律的警方彻底失去了对城市的控制。骚乱整整持续了3天,直到军队赶来后才得以平息。在这场大规模骚乱中,共有43人死亡,1400栋建筑被烧毁,1700家店铺被抢,7000余人被捕。这场骚乱被视为底特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于骚乱带来的不良影响,促使人们感觉到:文明已经远离了这座工业城市,这种想法加速了中产阶级的外迁,从而导致严重的人口流失现象。由于种族隔离原因,作为当时的城市执政官-市长科尔曼杨并未采取有效措施挽留主要作为中产阶级的白人,这使得底特律的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伴随着财富与人才的外流而急剧下降。随着时间的发展,失去了经济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底特律逐渐陷入萧条。数据来源:www.city-data 图2-1数据来源:city of detroit 图2-2图2-1和图2-2都直接反映了底特律近半个世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如图2-1所示,自1970年起底特律的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较快,幅度较大的两个阶段年份分别为1970-1980,2005-2010,联系历史背景,很可能是由于70年代石油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大量人口外迁。图2-2则以十年为一单位反映出底特律人口的变化,自上世纪中叶始,底特律人口绝对数量便逐年递减,由1950年的185万人下降至2012年的68万人,60年间人口流失近60%。 图2-3图2-3反映出底特律与密歇根州人口数量变化的对比,由图可知底特律自1890年起人口开始递增,至1950年左右达到峰值,占全州人口的一半还多。此后由盛转衰,人口数量开始锐减。但密歇根州全州人口并未出现流失现象,而是在120年间持续增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口流失并不是一个州际普遍现象,而是底特律存在的特有问题。相对于整个密歇根州人口的发展与繁荣,底特律人口却在逐步流失,为今后城市发生的一系列危机埋下了隐患。 数据来源:www.city-data 图2-4另一个能有效间接反应底特律人口变化情况的因素便是城市房屋数量的历史变迁,图2-3反映出1970年-2010年间,城市房屋拥有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房屋保有量的下降从居住的角度说明底特律居民数量的递减,间接反映了持续多年的人口流失现象。就居住而言,住房空置率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实际人口的重要标准。底特律2000年的住房空置率为10.3%,2010年这一数字则高达22.8%,短短十年间空置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而造成空置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便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居民的外迁。通过住房空置率的提高我们不难发现底特律确实存在严重的人口流失现象。 图2-5 图2-6 数据来源 www.city-data 图2-7 人口流失不仅仅反映在数量上,结构的变化也能透露出底特律严重的人口衰减现象。如图2-5所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白人在整个城市的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并且逐年递增,到1950年达到最大值。黑人数量虽有小幅增长,但绝对量仍与白人数量相去甚远,仅占城市总人口中极小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再此期间白人绝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城市人口总量的变化大致相同,由此可知白人是支撑整个城市人口的主要人种,白人数量变化对城市总人口影响极大,权重极高。但在1950年后,城市人口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动,原先作为城市人口主体的白人数量以高速率持续锐减。虽然白人人口与城市人口总量逐年下滑,黑人数量却持续增加。经过60年的此消彼长,2000年以后底特律居民中黑人绝对数量远超白人,在城市人口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图2-6反映了底特律自1820年始各人种相对数量的变动,1920年之前,白人占全市人口90%以上,而黑人仅占极小比重。1920年后,白人占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下降,黑人比重则不断上升。2000年后趋于稳定,但此时黑人占城市人口比重超过80%,远高于白人比重。由此可知黑人群体已成为底特律的主要居住人群。图2-7是2013年底特律居民人种构成,其中黑人数量为575,321人,占城市总人口的81.4%,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白人数量仅为57,010人,占城市总人口的8.1%。综合上述数据分析,底特律人口总量在近60年的时间里确实存在极其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而从人口结构来看,人口流失发生的主体则是作为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白人。黑人群体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反到有所增长,这种现象的发生给城市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人口是决定一个城市兴衰最主要的因素,底特律人口数量上的衰减和结构上的恶化使城市的发展建设受到了遏制,也使政府的财政状况受到负面影响。下文将逐一分析人口流失与结构恶化对城市建设及政府财政的负面影响。1,劳动力锐减人,是生产的决定力量。底特律人口外流导致的直接负面影响便是城市劳动力供给下降,劳动力数量的锐减导致生产规模的下降,从而进一步造成劳动力需求不足,这又会从需求源头遏制劳动力的增长,使整个劳动力市场处于一种螺旋式萎缩的恶性循环。对于城市建设来讲,劳动力代表的是生产力的一方面,一旦劳动力市场出现萎缩,城市经济便很难靠生产拉动实现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劳动力锐减会使得产业前景黯淡,行业投资下降,从而引发经济衰退。对于政府财政,劳动力锐减一方面直接减少了居民工资总额,使政府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总量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下降缩小了城市生产规模,缩减了城市的经济总量与生产总值,间接造成政府课征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萎缩,由此造成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对于一般城市而言,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便是外来劳动力的迁入。外来劳动力作为新鲜血液可以有效弥补本地劳动力供给短缺这一问题,从而使生产扩大,经济增长,实现城市的复兴。但是,底特律却无法通过这一途径进行自我完善。其原因一是底特律自1967年骚乱后社会问题突出,种族隔离,失业,犯罪问题严重,并且生产规模萎缩,城市经济陷入衰退。二是底特律由于长期依靠单一产业自给自足,缺乏产业多元化,同外界交流竞争并不多,这就形成了底特律特有的保守,排外的封闭经济。因此底特律无法效仿其他城市应用人口迁入解决劳动力锐减问题,这一现象才会给曾经的工业巨人带来重创,使底特律最后不得不走上破产的道路。2,中产阶级外流自1967年底特律由盛转衰以来,种族隔离就是困扰底特律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受美国历史传统影响,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冲突存在已久,而在这座汽车城上演的尤为激烈。种族冲突的长期存在与政府的不作为让越来越多的白人认为底特律已不再是一座文明的城市。于是大量属于中产阶级的白人开始迁往郊区甚至他城市,白人数量下降对底特律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局限于人口的流失,还有随白人一起外流的资本与技术。城市资本存量因白人中产阶级的外流而减少,这会造成城市投资减少,经济总量下降。技术外流则会带来城市生产效率的退缩,大量白人熟练工的外流使得制造业的产量大幅下降。由于高收入的白人群体大幅减少,城市总体消费能力减弱,不利于发挥消费的反作用来拉动内需和带动城市再生产。而对政府财政来讲,中产阶级由于收入较高且基数较大,向来是底特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大量中产阶级白人的外流,使得政府市政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税基萎缩。即便政府采用提高税率的方式加大税收的征收力度,由于税基的减少,财政收入规模依然会衰减,从而恶化政府的财政情况,造成政府最终收不抵支,被迫举债的窘境。3,高素质人才外流在当今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年代,创新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一座城市中高素质人才的多寡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底特律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汽车产业装配线对劳动者要求不高,因此大多数汽车工作者学历在高中以下,城市整体人才素质较低。底特律高素质人才大多集中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群体中,而随着白人整体数量的下降,底特律高素质人才储备也在相对减少,造成了城市本就缺乏的高素质人才资源进一步流失。人才外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长期重视制造业的产量与市政工程的建设,却忽视了对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投资和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高素质人才在本地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缺乏研究经费无法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不得不向外地进行迁移,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使得城市科技无法创新,生产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城市经济停滞不前。高素质人才流失还是底特律积重难返,无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原因。人才流失使得底特律缺乏高素质的劳动者与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因此城市在向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城市转型的道路上困境重重。由于缺乏高素质人才,底特律缺乏创新精神,造成单一制造业缺乏竞争,一枝独秀,产业多元化无法实现。由此进一步造成财政收入来源单一性,底特律的财政状况极大程度上受支柱制造业的制约,和其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财政风险大为提高,底特律政府破产便是对这一风险的印证。与之相对,产业多元化带来的税收来源多元化则能有效规避财政风险。因此人才流失是底特律城市经济难以转型和政府财政来源单一,风险居高的重要原因。4,低收入阶层居民增多 数据来源:www.city-data 图2-8底特律自1950年后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变动,黑人群体人口增长,比重提升。众所周知,黑人在美国社会结构各阶层中处于底层地位,大多数黑人处于低收入阶层。因此底特律黑人群体的增加导致了城市低收入阶层居民增多。图2-8是2013年底特律收入分配格局,以一万美元为一阶段进行统计,收入最少三个阶段的人口比重相加为55%,占整个城市人口的大部分。因此,低收入阶层居民在整个城市人口中占比较大,是城市人口的主体对于城市经济建设来说,低收入人群增加会带来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不良影响,从经济方面来看:低收入民众数量增加会使得城市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经济衰退。从社会方面来看:低收入者的数量增加会加剧社会分配不公,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犯罪率与自杀率的提高,贫困等。因此,低收入人群的增加会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加上沉重的包袱,是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低收入人群的增加也会对政府财政状况产生负面效应,从收入角度看,低收入人群虽然基数庞大,但由于其收入较低,政府只能通过减免税的方式为其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这就造成政府应征纳的财政收入于无形之中遭到了流失。从支出角度看:由于低收入人群规模的增加,政府必须增加相关财政支出。例如:为低收入者发放的补贴和救济金,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为保障低收入者相关福利而进行的支出等。由于大量低收入者的存在,政府为获得民众的认可与支持不得不减少收入,增加支出,这种情形必然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出现。为弥补赤字底特律选择了举债,这便造成了最终城市政府破产的恶果。由此观之,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城市低收入人群增多是使底特律财政状况不断恶化的罪魁祸首之一。三,证策根源:政府政策失误,职能失效如果把底特律比喻为一只巨龙,底特律市政府无疑就是这条龙的龙头,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如果政府决策符合城市发展规律,职能实行高效完善,便会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带动作用。例如中国深圳,因为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城市区位优势得到良好的发挥,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社会问题逐步解决。深圳在短短30年间由一个小村镇发展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实现了城市的腾飞,这与政府改革开放的英明政策密不可分。由此观之,政府的决策制定与职能发挥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政策合理,职能完善固然会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体系完善。然而一旦政府决策制定失误,职能发挥失效,城市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引发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成为城市衰退的导火线。底特律便是政府政策失误,职能失效的典型城市。而政策原因也是其最终破产的根源之一。底特律政策的失误是多方面,多种类的,普遍存在于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政府政策的失误与职能失效一起构成了政府为城市提供的负外部性。下文将逐一分析众多底特律政府失策行为对城市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1,以城市建设为主要建设方针底特律的执政者大多认为通过诚市自身的建设可以使城市走出衰退的困境,实现复兴的宏伟蓝图。但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一种典型的宏伟建筑误区 美爱德华.格莱泽 城市的胜利 2012年12月第一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以建设推动城市发展这一方式应用于经济繁荣的城市确实会起到作用,因为城市经济总量的庞大规模会使住房满足大众的消费心理,建筑商为满足消费需求也会扩大生产规模,房地产业便会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底特律人口流失,经济衰退,大量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被空置,建筑逐渐供过于求。由此造成的房价下跌更是使房地产业前景黯淡,建筑商也纷纷退出生产。使得底特律房地产业一落千丈。面对日渐衰退的建筑行情与日益流失的人口规模,底特律政府仍然将城市建设看作城市复兴的希望。执政者认为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与气势宏伟的市政工程代表着城市的繁荣,于是不加节制的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费用高昂的市政建设与房屋补贴,然而这些工程与建筑的表象意义远高于实际意义。20世纪70年代,底特律政府为留住红翼冰球队斥资5700万美元兴建乔伊-路易斯体育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987年底特律耗资2亿美元兴建旅客捷运系统,并且每年需要为这一工程提供850万美元的运营补贴。但是,这个运营系统每天仅能运送6500人,远低于政府预期。公共汽车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政府花费巨额资金却建设了一个毫无实际用途的交通系统。底特律的诸多建设项目改变了城市的外表,但是却对日益衰退的城市毫无内在帮助。政府财政支出大量集中于市政工程与住房建设,但是这样做在一个人口锐减,房产过剩的城市并没有重大的意义。执政者没有认识到决定一座城市成功的因素是人,而非建筑。2,忽视教育建设及人才培养 图3-1 资料来源:www.city-data众所周知,底特律是一座依靠工业崛起的城市,因此当地政府一直将工业扶持与工程建设作为支出的主要方面,教育支出占比过小。一方面由于缺乏财政资金支持,底特律教育质量必然受到负面影响,从而使城市高素质人才数量下降,质量削弱。图3-1反映了2011年底特律市民众受教育程度,与之对照的是密歇根州平均教育水平。底特律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的民众数量较多,占比较大,远高于州平均水平,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比较少,且大都低于州平均水平,尤其缺少硕士学历以上的研究型人员。另一方面缺乏相关研究经费使得城市科技水平长期停滞,底特律逐渐落后于知识经济的大潮流。在政府长期忽视教育研究的前提下,高素质人才得不到系统性培养,缺乏创新实践机会,这便会造成人才的外流,使底特律本就疲弱的人力资本状况雪上加霜。政策的失误使得人才在底特律极为匮乏,而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工业城市向后工业城市转型所需的生力军,因此底特律在转型过程中面临重重困境。丧失技术与人才基础的底特律无法向第三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的稀缺更会造成城市产业创新与竞争的减少,产业多元化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环境,致使底特律深陷单一制造业的泥淖,变革极为困难。人力资本萎缩使得整个城市创造财富的能力迅速衰减,经济总量下降使政府财政收入因课税税基减少而下滑,政府面临此情形不得不削减开支,本就窘迫的教育支出进一步减少,形成底特律教育与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的恶性循环。3,维护社会安全职能失效 图3-2资料来源:www.city-data城市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安全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是政府维护公共安全职能的缺位与失效。图3-2直观的显示了底特律近十年间的犯罪情况,虽有起伏变化,但底特律每年发生的犯罪事件数量都远高于美国平均水平。由此可知底特律城市犯罪率长期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数量水平,社会治安情况恶化,公共安全长期得不到保障。虽然犯罪问题由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但底特律政府安全职能的失效确实是导致城市犯罪率走高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政府人员对治安问题没有太过重视,打击犯罪效率极低,报警1小时后才能得到回应,远高于全国平均标准11分钟,且最终只有8.7%的案件能得到解决,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30.5%的三分之一。 数据来源于中信件投证券 黄文涛 王洋 杨晓磊 底特律破产之:过去、现在和将来 另一方面,政府财政性资金的短缺使得社会治安部门设备陈旧,加大打击犯罪的难度。人员薪酬低廉,缺乏奖惩机制,因而维护治安人员打击犯罪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两方面原因加剧社会动荡,使城市犯罪愈加猖獗。底特律城市犯罪高发的重要诱因之一是城市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与冲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种族冲突就成为了一个困扰城市治安的尖锐问题,以种族歧视为出发点的犯罪行为屡见不鲜。1967年底特律大规模骚乱的爆发原因便是由于黑白人种社会地位不同而引发的种族冲突。面对这一严重社会问题,底特律市政府不仅未采取有效根治措施,非裔市长科尔曼杨反而出台了一系列种族保护主义政策,如提升警察中黑人所占比例,向富裕白人课征重税以资助较为贫困的黑人群体等。这些带有明显偏向性的政策使城市种族隔离现象日益普遍,种族冲突日益严重。最终,种族歧视公开化在底特律大行其道,诱使犯罪高发,加剧社会动荡。底特律社会的动荡与犯罪的高发会给城市提供一种负外部性,使得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受到影响。经济方面:社会治安的恶化使得外部投资下降,其中包括了实物资本与劳务资本。资本量的减少会导致城市生产规模的萎缩与经济总量的下滑,进而影响到政府的财税收入。政府为加强打击犯罪力度而增进安全支出又会加剧财政负担,使地方财政收不抵债的情况持续恶化。社会方面:由于社会动荡,城市给居民带来安全感的程度不免受到影响,政府亦无法在民众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这往往会使得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不断减弱,最终选择迁出底特律。因此政府维护社会安全职能失效是城市人口流失的重要原因。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底特律政府破产对正在城市化道路上渐行渐远的中国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逐步走上轨道,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因为城市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获得了长足的改善与进步,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但是,高速的城镇化也带来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这其中类似的很多城市问题在底特律破产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因此底特律作为前车之鉴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启示作用。一,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和最美好的希望。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拥有更适宜的生产,生活条件。一切城市的发展都要以人作为出发点,而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底特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却忽略了城市真正的核心-居民。由此造成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困,犯罪,种族社会问题突出,居民在失望之下选择离开,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得曾经的工业巨头逐渐变为一座空城,这也成为城市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城市化建设逐渐成为发展的大潮流。但是当今中国的城市化过于倾向于物的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而人的城市化不足。在以北京,上海为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城镇人口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增长。造成这一问题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民向市民这一转变过程极为困难。在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人口的城市化却停滞不前,城镇人口增长缓慢。长此以往便会使城市人力资本供给不足,陷入和底特律一样的困境。户籍制度之所以会成为农村人口城镇化路途上的拦路虎,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中国城乡差异过大,城市居民各方面福利普遍强于农村居民,一旦放开户籍限制,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