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教师用.doc_第1页
声现象教师用.doc_第2页
声现象教师用.doc_第3页
声现象教师用.doc_第4页
声现象教师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2.理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3.难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转化法:借助其他工具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放大为易于直接观察的现象的方法。 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习题1 声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说话时_在振动敲锣时锣面在_2 在扬声器纸盒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1-1-1所示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而发生的,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蝈蝈和蝉发声时,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C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发声停止,振动也停止 D液体振动时不能发声5.图l-l-5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_作用我们根据两个对象(水波和声波)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都是一种波动),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法考点二:声音的传播1.定义: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2.理解: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真空不能传声3.难点: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类似的,声从声源发出后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习题1. 声音可以靠_、_、_介质传播出去,_不能传声。2. 如图1-1-2所示,鱼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鱼网,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表明_3.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回收,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4.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叮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B C D5.如图1-1-4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如图1-1-4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 6、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 是 。图2考点三:声速和回声1.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 理解: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难点: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2s=vt习题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2.甲同学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_次响声,其中第一次响声是通过钢管传过来的,第二次响声是通过_传来的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1.43270079001l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考点四: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一:音调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也可以说声音的粗细是不同的。例如: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粗壮,女高音歌唱家声音尖细;狮子的吼声粗壮,羔羊的叫声尖细。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实验证明: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20000Hz。4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理解: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3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例题: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二:响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面鼓,我们听到声音的大小会不同1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响度也叫音量)。2。 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实验证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与声源到人耳过程中的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与声源到人耳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调是指声音的尖细,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如,小孩的窃窃私语声,音调高,但响度小;而大人的厉声斥吓声,音调低,但响度大。三: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难点:音色是由发声体本生决定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便不同。习题1.如图12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_ ,比较图12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 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2、在学校的联欢会上,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传播的。能区分是小提琴发出声音是利用_这个特性。 3、发声体在振动,音调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_决定.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不同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_来判定的。 6、每一首乐曲都有一部乐谱,演奏家们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他们的_相同。通常人们说:“这个人说话嗓门大”。你觉得这个人嗓门大是说话时的_大. 7、如图所示,用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相同速度不等的力滑过,可以用来研究发声体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以上都可以8、声音在传播过程中()A音调会逐渐降低B响度会逐渐减小 C音色会逐渐改变 D音调、响度、音色都会改变 9、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0、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11、夏天,挑选西瓜时,有经验的人会拍拍西瓜,判断它的好坏,这做法的依据的是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频率C声音的音色D音乐的节奏12、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小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 C.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D.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13、下面的几项措施中,哪项不能使声音的响度变大?( ) A.使声源振动的频率变大 B.使声源振动的振幅变大 C.使声源离人耳更近些 D.拿一根空气塑料套管,一端紧贴人耳,另一端靠近声源 14、决定音调的是( ) A.声源的振幅 B.声音的响度 C.声源的频率 D.是由声源频率与振幅共同决定的 15、在正拉二胡的一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16、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有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考点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难点: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1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2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3.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消声(从声源处);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习题知识点一:噪声的定义、危害、与乐音的区别、危害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令人烦躁不安,危害人的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D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叫噪声2下列所给出的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剧院里悠扬的乐声 B公园里人们的轻声交谈C教室里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 D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知识点二:噪声的控制3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在公路上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 D戴上防噪声耳塞4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起透明板墙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