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期末测试题.doc_第1页
现代文学史期末测试题.doc_第2页
现代文学史期末测试题.doc_第3页
现代文学史期末测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现代文学史期末测试题1、 名词解释。(本题共20分,4小题,每小题5分)1、 双百方针2、 第一次文代会3、 反思文学4、 朦胧诗2、 简答题。(本题共30分,3小题,每小题10分)1、 分析尚义街六号的思想艺术特点。2、 分析80年代散文创作的特色与价值。3、 当代话剧的改革和探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3、 论诉题。(本题共20分,1小题)1、 分析老舍茶馆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4、 作品分析题。(本题共30分,1小题)1、分析莫言小说红高粱与以往战争小说百合花等在处理战争题材上的差异。20102011第一学期现代文学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1956年由毛泽东提出,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陆定一阐述:“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权威地位的确立,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方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缓解了时代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紧张关系。2、第一次文代会:即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此次大会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的大会师,确立了文艺应为人民、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新任务,并选举文联主席郭沫若,成立作协,选举茅盾为主席。3、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之后,19791980年在中国文坛上用涌起的又一股新的文学思潮,在历史内容上作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具有纵深感,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文革以来、建国以前的历史进行反省。对“文革”的性质、产生的社会根源及“责任”做了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代表作品是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贤亮绿化树等。4、朦胧诗: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朦胧诗”又称新思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是对旧时代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已成颓势的传统艺术规范的反抗和革新。因其“朦胧”而“含蓄”、“深远”,所以被冠以“朦胧诗”。代表诗人舒婷、北岛、顾城。二、简答题。1、分析尚义街六号的思想艺术特点。答:(1)、对俗世生活的肯定,表达了一种全民意识与生命意识的觉醒和人性的关注。所有的大人物都是从小人物开始的;所有的大事件都是从小事件演变的。如作品“智慧的年代/许多谈话如果没有录音/也可以出一本名著”,在诗人的诗中,琐碎尴尬的日常的平民生活本身就是有趣的,有价值的,也是深刻的,它不再需要陌生化和审美化。(2)、采用了冷静的叙事方式。表现人最本色最平凡的生活,追求纯感觉的、客观的、卑微的生活方式作为写作的视角,作者在这里隐藏了自己的主观抒情,把一切感觉表现在自然的语言之上。在这里似乎成了感觉追求的自然主义者,同时显得毫不动容,及其冷米。(3)、有意回避了全部的书面语词,用生活化的口头语言来写诗。如“尚义街六号/法国式的黄房子/老吴的裤子晾在一楼”。2、分析80年代散文创作的特色与价值。答:(1)、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80年代,散文作家开始注意按照散文本体的规律,进行审美性的写作,创作的视域得到了拓展。(2)、找回了失落已久的散文精神。散文作家既关注重要的人物事料,又更多的叙写与日常生活场景或私人化的故事,既关照外在的人事物象,又表现主体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3)、作家本体意识的觉醒。优秀的散文善于将自我与外在沟通,将琐事与时代串联,发挥散文文体的优势。(4)、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在80年代显示出卓越可观的集团优势,她们以她们对社会、对人生独特的观察与对生命本体的独特感悟显示了独具特色的女性世界。3、当代话剧的改革和探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答:(1)、追求话剧的哲理化。话剧不再停留在“动情”的目的上,而注重激发观众的想象和思考。有很多无场话剧,都是以哲理意念来重新组合各种生活片段,如我为什么死了的情节倒置法。(2)、追求话剧结构的多样化。探索话剧打破了在“三一律”规范下的传统团块式分幕分场的结构,追求自然流畅的叙述性结构,总的趋向开放多样。有“蒙太奇”式的结构,如血,总是热的。(3)、追求人物心灵的具象化。如何将人类神秘的心灵世界外化、具象化,新时期探索剧作家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如绝对信号、车站、野人等。(4)、追求剧场艺术的综合化。如从影视艺术中引入心理片段具象化的手法;从小说、诗歌中引入意识流、象征等现代手法;从传统戏曲中学习大幅度夸张、虚拟、变形的表演方式等。(5)、舞台和剧场的构筑,呈现小型多样的风貌。常见的小剧场演出形式有伸出式舞台、中心舞台、圆形舞台等,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目的都是为了缩短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戏剧氛围,增加观众的参与感。三、论诉题。1、分析老舍茶馆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答:老舍的茶馆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其在思想和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1)、主题思想:茶馆在解放前30年的变迁,来体现社会的变化,在特定的三个历史时期:戊戌变法、北洋军阀混战、国民党政府垮台前,由茶馆的兴衰来看社会的兴衰,从而揭示黑暗社会的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诞生。(2)、艺术特色:茶馆采用非常巧妙的视角擦面透露法。老舍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茶馆作为他戏剧展开的环境。不仅可以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按他的意愿集合起来,让他们各自亮相,而且丝毫没有生硬勉强之情。如庞太监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康六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巨大反差。小小的茶馆成了大中国的一个装口。或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结构独特,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陋现象都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其次,作者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具有史与事结合,虚与实结合的优点。此外,茶馆中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意见怪异的事。如第一幕,老舍在众多事件中,突出穿插描写了庞太监取来破。老舍采用极富个性化,幽默的人物语言,这些语言“开口就响”,表现性格“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任务形象的轮廓来”。使茶馆拥有了一大批像“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这样人性鲜活的人物。戏味很浓。A京味十足,许多北方方言被收纳其中。B生活味很浓。许多情节的发生就如我们周围的生活一样贴切。C在对比和铺垫中展示人物性格,揭示生活本质。四、作品分析题。1、分析莫言小说红高粱与以往战争小说百合花等在处理战争题材上的差异。答:(1)、从内容上看,百合花显然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从小说的整个艺术运思与话语操作来看,这又是一篇完全被非战争化了的小说。但红高粱与以往革命历史战争小说的不同在于: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土匪司令于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2)、从人物形象上看,百合花中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他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但红高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抛弃了传统意识形态中二元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人物不是单色的英雄或孬种,而是真真切切的那片长满了红高粱土地上爱着、恨着、痛苦着、欢欣着的极具民间色彩的本色人。如“我奶奶”具有那种温热、丰腴、泼辣、果断的女性的美,罗汉大爷的忠诚、坚韧、不屈不挠的农民秉性,都有一种民间的放纵和生气充盈其中。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亲和方面,都非常鲜明的表达了一种真正向民间价值尺度认同的倾向。(3)、从小说情节上看,百合花正是要表现战争中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单纯的关系,通过这种人际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心灵之美,小说留给读者的是那种如同纯洁的百合花一样圣洁的人际情感。红高粱小说的情节是由两条故事线索交织而成,适中凸现出来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以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为其根本。(4)、从取材上看,百合花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而是以战争为背景通过生活的侧面写生活中的普通人,写出了生活的本真之美,从而体现人性美和人情美。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小说讲述的其实并非是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