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苏联改革》PPT课件.ppt_第1页
《战后的苏联改革》PPT课件.ppt_第2页
《战后的苏联改革》PPT课件.ppt_第3页
《战后的苏联改革》PPT课件.ppt_第4页
《战后的苏联改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单一公有计划经济专断作风 跛足 跛足巨人 斯大林模式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苏联进行了多次自身改革 但不仅没有变得更加强大 反而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走向解体 这是为什么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53 1964 1982 1991 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农业改革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50年代 垦荒运动玉米运动扩大集体农庄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 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 从1955年到1960年 已有几百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 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 刮走了 1964年 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五年间 第一批到达的垦荒者开垦了4200多万公顷土地 1958年农民的实际收入为1950年的184 5年间 农业生产增长了34 俄国现代史 第92 93页 材料一垦荒运动 垦荒面积 效果 强行推广玉米种植面积 减少草地面积 1953年全苏玉米面积仅350万公顷 赫鲁晓夫竟要求到1960年增加到2 800万公顷 从而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由于它不适合苏联各地的实情 从而造成大幅度减产 农民拒播 到1965年仅为320万公顷 俄罗斯现代史 第95页 材料二玉米运动 推行地区 不顾气候条件 推行方式 长官意志 推行效果 先有成效 后遇挫折 集体农庄主席和党的地主工作人员搞破坏 他们 自己待着不动 使得玉米枯死了 在寻找合理方法摆脱危机的过程中 赫鲁晓夫认为 应该更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想以此建立实力强大的 集体农庄联盟 的组成 并使之对农业实行真正工业化管理的开端 紧接着 向农民个体经济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 个人副业几乎被消灭 这给城市 特别是城郊食品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 俄国斯现代史 第100 101页 扩大集体农庄 扩大集体农庄 取消个人副业 问题1 赫鲁晓夫力图通过上述措施解决什么问题 提高产量 发展农业 问题2 为解决这个问题 他先后采用了什么方式 增加耕地面积 种植高产作物 加强集体农庄 问题3 改革解决了农业问题吗 你认为制约苏联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集体农庄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束缚农民生产积极性 问题4 你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问题4 你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从改革的初衷来看 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改革的内容来看 抓住了农业这个关键的问题 从改革的方式来看 用斯大林模式的方法 思维和作风来推行改革 从改革的效果来看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改革的结局来讲 不可能从根本上获得突破 由于他 赫鲁晓夫 是自己那个时代的儿子 他完全采用斯大林的方法同斯大林遗产作斗争 俄罗斯现代史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改革的重点 重工业 军工企业改革的内容 推行新经济体制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农业方面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 改革管理体制 改进管理方法 扩大企业自主权 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 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 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以行政手段为主 辅之以经济手段 这个改革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使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都达到了鼎盛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 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 常规武装力量 2 评价 1 积极 经济增长加快 军备力量大为增长 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 消极 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社会矛盾丛生 经济发展停滞 3 改革失败原因 1 没有冲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2 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3 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 重 轻工业与农业比重为74 26 22 80年代初苏联95 的物资仍由国家调拨 95 的产品价格仍由国家规定 商品短缺 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要多 博尔金 戈尔巴乔夫沉浮录 我们请求增加合作社商店的商品品种 尽快改变生产物美价廉商品方面的落后状况 生活必需品什么时候停止涨价 我们要求公平分配肉制品 凭票 1987年公选中人们的诉求 戈尔巴乔夫改革 提出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在苏联实行议会制 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 垄断地位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取消指令性计划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所有制结构变化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结构失调 什么都没了 何时轮到我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效果如何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内容上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有重大突破 为何仍然未能取得成功 戈尔巴乔夫改革 提出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在苏联实行议会制 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 垄断地位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取消指令性计划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所有制结构变化 经济突破旧体制 进行根本性变革 缺乏配套措施 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导致苏联解体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结构失调 改革的失控 由于经济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中阻力重重 经济继续滑坡 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 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1991年12月26日 苏联正式解体 最关键的是不能失去人民的支持 这对我 对你们 都是一种教训或启示 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 就会出现政治冒险家和投机家 这是我犯的错误 主要的错误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高明的政治家善于不但善于发现问题 而且善于解决问题 戈尔巴乔夫善于发现问题 却不善于解决问题 甚至制造新的问题 如何使得社会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改革 如何把握住全局不使其失控 让社会的演变按照一个稳定的轨道进行 这是任何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所必备的素质 然而 戈尔巴乔夫显然不具备这些素质 论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农业 重工业 经济政治 改革的内容要切中时弊 其方式要尊重客观现实 一定要争取广泛的支持 改革成果惠及民众 回顾改革历程 小结 从苏联改革历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突破传统的束缚是改革创新的前提体制改革要有全盘考虑和逐步实施改革需要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 农轻重比例协调 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乡镇企业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所有制 改革管理体制 改革分配体制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的改革为何能够成功 政治体制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