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管理封皮.doc

H3-A1型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6张图/162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61264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2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h3 a1 节油 竞赛 比赛 动力 总成 量化 改制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44页。162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图纸共6张,如下所示
A0-箱体.dwg
A0-装配图.dwg
A2-零件图【4张】.dwg

摘  要
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汽车的动力总成在汽车庞大的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汽车上广泛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其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较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动力总成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以及主减速器。
本文以本田WH125-6型发动机的一些参数为依据,进行变速器的轻量化改制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的确定,变速器主要参数如挡数、传动比范围、中心距、各挡传动比、外形尺寸、齿轮参数、各挡齿轮齿数的选择,齿轮、轴、轴承的设计校核操纵机构及箱体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本文根据摩托车变速器的设计要求和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自身的特点,参考多篇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设计图册,从经济性和实用性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将动力总成轻量化。

关键词:摩托车;变速器;箱体;齿轮;轴;设计

ABSTRACT
The lightweight car, the car is to ensure strength and security of the premise,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car's curb weight, therby enhancing the car's power, reducing fuel consumption and reduce exhaust pollu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if 10% of automobile weight reduction, fuel effictiency can be increased of by 6% -8%; vehicle curb weight is reduced by 100 kg hunded kilometer can be reduced 0.3-0.6 liters; 1% of vehicle weight reduction, fuel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0.7 %. At present,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lightweight car has become the world trend of automobile development. 
Vehicle powertrain system in the car huge play a vital role. Widly used in modern car engine as a power source, the less torqu and speed range, and complex condition require
the use of the car's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fuel economy to a large range. Powertrain including the engine, transmission, clutch and final drive. 
In this paper, Honda WH125-6 engine of some parameters as the basis for restruc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weight design. Design of the main transmission gear box layout 
the program include the determination of key parameters such as the transmission block number, the transission ratio range, the center distance, the gear transmission ratio, size, gear parameters, choice of the block of gear teeth, gear, shaft, bearings The design check box control mechanism and design.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is motorcycle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powertrain itself, many articles refers literature, as well 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sign books, from 
an econom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for analysis, the total power into a lightweight.

Key words: Motorcycle;Transmission;Shell;Gear;Shaft; Design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现状…………………………………………………………………………. 2
1.2轻量化的意义…………………………………………………………………………. 2
1.3研究的目的…………………………………………………………………………….. 3
1.4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4
第2章 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5
2.1变速器主要参数计算………………………………………………………………… 5
2.1.1档数……………………………………………………………………………… 5
2.1.2传动比范围…………………………………………………………………….. 5
2.1.3各档传动比确定………………………………………………………………. 6
2.1.4中心距的选择…………………………………………………………………..7
2.1.5变速器的外形尺寸…………………………………………………………….7
2.1.6齿轮参数的选择 7
2.1.7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及传动比的计算…………………………………… 9
2.2 变速器齿轮强度校核……………………………………………………………….12
2.2.1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12
2.2.2齿轮损坏的原因及形式…………………………………………………….. 12
2.3变速器齿轮弯曲强度计算.........................................................................................13
2.3.1变速器齿轮强度弯曲计算..............................................................................15
2.3.2轮齿接触应力校核............................................................................................18
2.4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18
2.4.1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19
2.4.2变速器齿轮轮齿表面渗碳度…………………………………………………….19
2.5本章小结……………………………………………………………………………....19
第3章 轴的结构设计与校核………………………………………………………20
3.1轴的结构和尺寸设计………………………………………………………………... 19
3.1.1轴径的选择…………………….………………………………………..……..20
3.2 轴的强度验算………………………………………………………………………... 21
3.2.1轴的刚度计算与校核………………………………………………………..22
3.2.2轴的强度计算与校核………………………………………………………..26
3.3输出轴的实体建模及有限元分析………………………………………….27
3.4轴承选择与寿命计算………………………..……………………………….……..33
3.4.1输入轴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33 
3.5本章小结……………………………………………………………………………... 33
第4章 箱体的设计及离合器的选择…………………………………………...…34
4.1 离合器的功能及选择……………………………………………………………… 34
4.1.1离合器的功能及分类……………………………………………………… 34
4.1.2离合器的选择………………………………………………………………. 35
4.2变速器壳体的设计…………………………………………………………………..35
4.3本章小结……………………………………………………………………………….35
第5章 总体优化及结果………………………………………………………………..36
5.1变速器的优化及结果…………………………………………………………….…36
5.2启动离合器飞轮的优化及结果…………………………………………...………37
5.3本章小结……………………………………………………………………………....39
结论.…………..…………………………………..…………………………………..........40
参考文献…………………………………………………………………….……….………...41
致谢……………………………………………………………………….……….………..……42
附录……………………….………………………………………………………….….…….43

题目名称 H3-A1型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与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在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节能、环保、安全”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对提高车辆动力性、减少能源消耗与降低污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设计为全国大学生节能车比赛用车,在详细分析节能车动力总成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完成轻量化方案设计,利用完成节油车二维结构测绘与并进行校核计算。进行轻量化和质量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随着汽车对安全、节能、环保的不断重视,汽车动力总成一个关键部件,其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40%对整车经济性的影响非常巨大的,因而对动力总成行有效的轻量化设计计算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基本参数
驱动型式:3*1
总质量:0.12t
最高车速55km/h
最大爬坡:20%
动力总成质量25kg
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1)要求研究汽车优化设计基本理论,并将其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材料力学、计算机软件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熟练运用;
(2)要求运用CAD/CAM/CAE软件进行建模;
(3)实现动力总成的优化设计,目标在保证强度刚度的条件下总成质量减少10%。

三、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1)主要包括节能车动力总成测绘、二维结构设计及校核计算及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详细设计说明书1套(1.5万字以上);
(2)节能车二维动力总体结构图1张(A0)、二维零件图共折合A0图纸2.5张。


H3-A1型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汽车]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迄今已进行 周剩余 周 学生姓名 史晨博 院系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07 指导教师姓名 崔宏耀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与设计 指 导 教 师 填 写 毕业 设计 (论文)工作 进度 已完成主要内容 待完成主要内容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史晨博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 专业、班级 车辆 07导教师姓名 崔宏耀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与设计 一、设计(论文) 目的、意义 在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 节能、环保、安全 ” 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对提高车辆动力性、减少能源消耗与降低污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设 计为全国大学生节能车比赛用车,在详细分析节能车 动力总成 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完成 轻量化 方案设计,利用完成节油车二维结构 测绘与 并进行校核计算 。 进行 轻量化和质量 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 随着汽车对安全、节能、环保的不断重视,汽车 动力总成 一个关键部件,其质量 占 整车 整备质量的 40%对整车 经济性的影响 非常 巨大 的,因而对 动力总成 行有效的 轻量化 设计计算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论文)内容、 技术 要求 (研究方法) 基本参数 驱动型式: 3*1 总 质量: 高车速 55km/h 最大爬坡: 20% 动力总成质量 25术 要求 (研究方法): ( 1) 要求 研究 汽车优化设计 基本 理论 ,并将其与 机械制 图、机械设计、材料力学、计算机软件 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熟练运用; ( 2) 要求 运 用 件 进行建模 ; ( 3) 实现 动力总成的 优化设计 ,目标在保证 强度 刚度的条件下 总成 质量减少 10%。 、设计 (论文) 完成后应提交的 成果 ( 1)主要包括节能车 动力总成测绘 、二维结构设计及校核计算 及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详细 设计说明书 1 套( 字以上); ( 2) 节能车 二维 动力 总体结构图 1 张( 、二维零件图共折合 纸 。 四、设计 (论文) 进度安排 (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第 2 周 ( 2)整体方案设计,完成结构示意图(手绘)第 3 周 ( 3)结构设计计算,有限元分析, 4 ( 4)绘制设计图 9 ( 5)编写设计说明书 13 周 ( 6)毕业设计(论文)审核、修改 第 14、 15 周 ( 7)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准备及答辩 第 16 周 五、主要参考资料 1赵志军 汽车节油途径及节能技术的探 讨 J. 应用能源技术 ,2010,(8). 2朱敏慧 应对未来汽车设计的挑战 J. 汽车与配件 ,2010,(27). 3王桂姣 , 周建美 节能车车架选型和轻量化设计 J. 汽车科技 ,2008,(5).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0 附录 A of to on of of is to of as as to s s 0% of % is 00 kg be 1% of be . At to of is to to of to of of of as or as of of of of s to to is to In to of of To 973 by of 980 997 it in is of of of / 3 is of 976 is 91982 2998 it (1) be as i, Li in of Of in is 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 a of to a is of 76% of 7% of in so be a in of is On be to (2) of to of in on As is is 990 as a in 00kg to as in 000 052-0 182-0 of of to g i of 036 008 980s, 0% of of is of in a of to a to (3) of in by a in of or as 0% on %; iC %) of 0% to of 0%; 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 of / 3, in of is of is it is of in of in 0% 0%. no be in is In on or so of to 5%; 5 of 0% to of 0%, is iC as is of In by 5% 3% 7%, 2%. so is in a of of in a of + of 5 be 0%; of by of up 000be to 100of 0% to of a to of in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3 附录 B 轻量化的意义 汽车轻量化 主要指导思想:在确保稳定提升性能的基础上,节能化设计各总成零部件,持续优化车型谱。 汽车 的 轻量化 ,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 动力性 ,减少燃料消耗,降低 排气污染 。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 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 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汽车重量降低 1%,油耗可降低 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 汽车主流规格车型持续优化,规格主参数尺寸保留的前提下,提升整车结构强度,降低耗材用量; 采用轻质材料。如铝、镁、 陶瓷 、塑料、 玻璃纤维 或 碳纤维复合材料 等; 采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如采用有限元分析、局部加强设计等; 采用承载式车身,减薄车身板料厚度等。 其中,当前的主要汽车轻量化措施主要是采用轻质材料。 可用于汽车轻量化设计的金属材料 车用材料主要通过汽车的轻量化来对燃料经济性改善作出贡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都表明,轻量化是改善汽车燃料经济性的有效途径。为了适应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一些新材料应运而生并扩大了应用范围。 有色合金 以乘用车来说 , 1973 980 年增至 而 1997 年则达到了 有色合金在汽车上应用量的快速增长是汽车材料发展的大趋势。 铝合金 铝的密度约为钢的 1/3,是应用最广泛的轻量化材料。以美国生产的汽车产品为例, 1976 年每车用铝合金仅 391982 年达到 62 1998 年则达到了100 ( 1) 铸造铝合金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许多种元素都可以作为铸造铝合金的合金元素,但只有 n、 大量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的并不是上述简单的二元合金而是多种元素同时添加以获得好的综合性能。 汽车工业是铝铸件的主要市场,例如日本,铝铸件的 76%、铝压铸件的 77%为汽车铸件。铝合金铸件主要应用于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活塞、进气歧管、摇臂、发动机悬置支架 、空压机连杆、传动器壳体、离合器壳体、车轮、制动器零件、把手及罩盖壳体类零件等。 铝铸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压铸件还不能热处理,因此在用铝合金来生产要求较高强度铸件时受到限制。为此在铸件生产工艺上作了改进,铸造锻造法和半固态成型法将是未来较多用的工艺。 ( 2) 变形铝合金 变形铝合金指铝合金板带材、挤压型材和锻造材,在汽车上主要用于车身面板车身骨架、发动机散 热器、空调冷凝器、蒸发器、车轮、装饰件和悬架系统零件等。 由于轻量化效果明显,铝合金在车身上的应用正在扩大。如 1990 年 9 月开始销售的日本本田 采用了全铝承载式车身,比用冷轧钢板制造的同样车身轻 200起全世界的瞩目。 车用铝材达到 如在全铝车身上,外板使用 6000 系列合金,内板使用 5052 0 合金,骨架大部使用 5182 0 合金;由于侧门框对强度和刚度要求很高,使用以 6金为基础、适当调整了 量的合金。在欧美也有用 2036 和 2008 合金作车身内外板的。 铝散热器发源于欧洲而后遍及全世界。在欧洲,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铝散热器已占领市场的 90%。随 ?车用空调、油冷却器等的大量使用,铝热交换器的市场迅速扩大。从材料的角度看,铝在热交换器上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包覆料覆层铝板和铝带的成功开发。 ( 3) 铝基复合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热疲劳性能好,但在汽车上的应用受到价格及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目前,铝基复合材料在连杆、活塞、气缸体内孔、制动盘、制动钳和传动轴管等零件上的试验或使用显示出了卓越的性 能,如本田公司开发成功的由不 ?钢丝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连杆比钢制连杆降重 30%,对 汽油发动机可提高燃料经济性 5%;采用激冷铝合金粉末与 末(重量百分数 2%)混合并挤压成棒材,用此棒材经锻造成型的活塞因强度高可降重 20%,发动机功率大幅度提高;用铝基复合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5 材料强化活塞头部而取消第一道环槽的奥氏体铸铁镶块可降重 20%;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比铸铁制动盘降重 50%。 镁合金 镁的密度约为铝的 2/3,在实际应用的金属中是最轻的。镁合金的吸振能力强切削性能好、金属模铸造性能好,很适合制造汽车零件。 镁合金大部分以压铸件的形式在汽车上应用,镁压铸件的生产效率比铝30%50%。新开发的无孔压铸法( 生产出没有气孔且可热处理的镁压铸件。 镁铸件在汽车上使用最早的实例是车轮轮辋。在汽车上试用或应用镁合金的实例还有离合器壳体、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固定支架、仪表板骨架、座椅、转向柱部件、转向盘轮芯、变速箱壳体、发动机悬置、气缸盖和气缸 盖罩盖等。与传统的锌制转向柱上支架相比,镁制件降重 65%;与传统的钢制转向轮芯相比,镁制件降重 45%;与全铝气缸盖相比,镁制件降重 30%;与传统的钢制冲压焊接结构制动踏板支架相比,整体的镁铸件降重 40%,同时其刚性也得以改善。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有进展,以 粒为增强体 ,采用液态搅拌技术得到的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且生产成本较低。在 金中加入 25%的粒增强的复合材料比基体合金拉伸强度提高 23%,屈服强度提高 47%,弹性模量提高 72%。 钛合金 钛的密度为 有比强度高、高温强度高和耐腐蚀等优点。由于钛的价格昂贵,至今只见在赛车和个别豪华车上少量应用。尽管如此,对钛合金在汽车上应用的试验研究工作却不少。例如用 + 系钛合金制造的发动机连杆,强度相当于 45 钢调质的水平,而重量可以降低 30%; 系钛合金( )经强冷加工和时效处理,强度可达 2000用来制造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和气门等,与拉伸 强度为 2100高强度钢相比,钛弹簧可降重 20%。 钛合金应用的最大阻力来自其高价格,丰田中央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成本较低的钛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以 金为基体,以 增强体,用粉末冶金法生产,已在发动机连杆上应用。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 化改制设计 系部名称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 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 : 史晨博 指导教师 : 崔宏耀 职 称 : 副教授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二一一年六月 s of 011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 节油竞赛车 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 院 系 名 称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 车辆 工程 07 学 生 姓 名 : 史晨博 导 师 姓 名 : 崔宏耀 开 题 时 间 : 指导委员会 审查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一、“开题报告”参考提纲 1. 课题研究 目的 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 现状 及分析 ) ; 3. 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4. 技术路线 或研究方法 ; 5. 进度安排 ; 6. 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 撰写规范 请参照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及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要求 。 字数 应在 4000 字 以上 , 文字要精练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要工整清楚。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史晨博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 崔宏耀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与设计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1、 课题研究 现状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会有着更为强劲的势头。然而汽车在给人们迅捷与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由汽车引来的全球能源短缺和尾气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 污染问题。 当代世界汽车技术正朝着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节能和环保因其关系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需要着重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汽车的燃油消耗与汽车自身总质量成正比,要想减少燃油消耗,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在保证足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汽车自身质量。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若汽车整车质量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 8;若滚动阻力减少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3;若车桥、变速器等机构的传动效率提高 燃油效率可提高 7。由此可见,伴随轻量化而来的突出优点就是油耗显著降低。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 30,空载 情况下,约 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车身的轻量化对减轻汽车自重,提高整车燃料经济性至关重要。同时,轻量化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车辆操控稳定性和一定意义上碰撞安全性的提升。车辆行驶时颠簸会因底盘重量减轻而减轻,整个车身会更加稳定;轻量化材料对冲撞能量的吸收,又可以有效提高碰撞安全性。因此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性研究课题。汽车轻量化的技术内涵是: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有效手段对汽车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或使用新材料在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产品自身重量,以达到减重、降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 汽车轻量化技术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 轻质材料的比重不断攀升,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塑料、粉末冶金、生态复合材料及陶瓷等的应用越来越多; 结构优化和零部件的模块化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如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超轻 悬架结构等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计算机辅助集成技术( 包括 结构分析等技术也有所发展: 汽车轻量化促使汽车制造业在成形方法和联接技术上不断创新。 2、意义: 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 汽车 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汽车质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会降低将近一半。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车用材料主要通过汽车的轻量化来对燃料经济性改善作出贡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都表明,轻量化是改善汽车燃料经济性的有效途径。为了适应汽车轻量化 的要求,一些新材料应运而生并扩大了应用范围 。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 在一辆车中发动机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如何在降低重量的同时提升效能也是工程师们面临的难题。之前奥迪公司曾成功地将一台升功率达到 67的 5气门 铸铁汽缸体改成了镁铝混合材料汽缸体,结果发动机整机质量从 14522油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而马自达 6睿翼所采用的 08重量却是同级车中最轻的,是目前公认的轻量化、高效能发动 机之一。众所周知,汽车减肥后,加速性能就会相应提高,车辆的噪音、振动方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最为重要的是,车辆每减重 100g/此,汽车轻量化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 缩小汽车的尺寸。在内部空间尺寸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缩小外形尺寸,可减少材料消耗,减小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占路面积和停车面积; 采用轻质材料。如铝、镁、陶瓷、塑料、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采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如采用有限元分析、局部加强设计等; 采用承 载式车身,减薄车身板料厚度等。 其中,当前的主要汽车轻量化措施主要是采用轻质材料 。 在近期结束的 第四届中国本田节能竞技大赛上,我学院睿龙科技协会“龙图腾”节油车队代表我校 首次 参加了比赛 。 该节油汽车的车身由玻璃钢制成,虽然这种材质并非最轻,但综合各方面因素,还是较为合适的选择。由于耗油低,该节油汽车的油箱 “浓缩 ”成了一个矿泉水瓶,加油时需要用带有刻度的针管注入。它的轮胎较普通汽车细很多, 更像是自行车的轮胎。轮胎的磨损程度可以检验车量设计是否合理,磨损得越轻意味着汽车设计越合理。这辆节油汽车,长 3 米、 宽 、高 ,车轮比普通汽车少 1个。车身与地面贴得很近,驾驶员需要躺着驾驶。这辆车 “喝 ”1 升汽油能跑 321 公里。克服了 发动机改制优化、车辆架轻量化、传动系优化、优化前轮定位、降低车辆风阻等多项技术难题 。 为达到节油的目的,对节油汽车的材料、设备,甚至驾驶员的体重均 “斤斤计较 ”,算上驾驶员的体重,整车重量还不到 100 公斤。 用 1 升 汽油能跑 321 公里 。真正的体现了汽车轻量化带来的节油效果。 节能竞技大赛,是使用本田低油耗摩托车的四冲程发动机,选手们根据自己想法的动手设计、制作赛车,分别造出表达环保主 题的车身,限用 1 升汽油行驶最远的距离,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废气排放,是挑战节能极限的一项竞技赛事。 节能大赛是一项以注重能源,创造节约型社会为主体的活动,希望所有参赛者能够共享这种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挑战精神。 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变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节能竞技大赛 ,选手们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能源,开拓思路,为创造全新的节能低碳生活,争相展示他们的智慧与信念 。 体验比赛过程,培养人们丰富的创意和动手能力,体验学习和创造带来的乐趣。 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 地球,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每一成员贡献力量,而这恰好契合了节能竞技大赛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的初衷,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在超越职业、地域、年龄各种限制,每年都有来自学校、企业以及来自社会上共约 500 多支代表队参赛。在提高节能环保意识的同时,更能培养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 3、选题目的: ( 1)汽车总体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精简、整体化和轻质化。 针对不同轻质材料的不同性能,进行多材料混合结构设计,即同一部件的组成零件可由不同材料制造,以实现所用的材料与零件功能达成最佳组合。最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用新型材料等方法,以达到减轻重量、降低油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 ( 2)通过课程设计,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汽车结构、原理、组成部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 e、 到学以致用。 二、设计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 ( 1)本田 托车发动机、变速器结构的总体布置及工 作原理。 ( 2)。变速器的结构方案设置、各档齿轮的设计及其校核,确定各档传动比 ( 3)。改制发动机、变速器各机构,使其达到轻量化。 ( 4)有限元分析,整体优化设计。 ( 5)利用 等软件绘制工程图、建立实体。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 1)掌握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结构。 ( 2)掌握汽车变速器各零件的设计方法。 ( 3)变速器各档齿轮的校核,有限元分析。 ( 4)对变速器内部,合理布局。 ( 5)掌握 等软件的操作方法,并进行零件图测绘、实体图装配等。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查找信息 变速器整体结构分析 有限元分析 优化后齿轮参数确定及各挡齿轮齿数分配,传动比确定 变速器传动机构的优化改制 整体优化 进行发动机轻量化改制 总体轻量化改制,有限元分析 轴的设计及校核 轮齿设计及强度计算,校核 制装配图、零件图 完成设计说明书 优化后实体建模 质量评估, 总成质量减少 10% 撰写开题报告 完成设计说明书 四、进度安排 ( 1) 第 1 周 ( 3 月 1 日 3 月 7 日 ): 查阅参考资料, 收集相关技术资料, 了解 本田动机、变速器 主要结构形式 和工作原理。 ( 2) 第 2 周 ( 3 月 8 日 3 月 14 日 ): 结合任务书制定设计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 3) 第 3 周 (3 月 15 日 3 月 21 日 ): 查找相关设计资料或手册,分析并确定 分析变速器 的具 体结构形式,主要零部件及相互位置关系 。 ( 4) 第 4 周 ( 3 月 22 日 3 月 28 日 ): 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按照有关的设计要求和顺序进行具体结构尺寸参数计算及其他有关参数的选配 ,有限元分析,系统 优化 。 ( 5) 第 5 周 (3 月 29 日 4 月 4 日 ): 绘制 二维装配图 。 ( 6) 第 6 周 (4 月 5 日 4 月 11 日 ): 继续 绘制 二维装配图。 要求设计完整正确,图纸能够完整表达所设计总成或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 ( 7) 第 7 周 (4 月 12 日 4 月 18 日 ); 绘制 二维 部分零件图 。 ( 8) 第 8 周 (4 月 19 日 4 月 25 日 ): 接受 中期检查。 ( 9) 第 9 周 (4 月 26 日 5 月 2 日 ): 对中期检查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 10) 第 10 周 (5 月 3 日 5 月 9 日 ): 对设计草图进行修改 ,绘制三维零件图并进行装配 ( 11) 第 11 周 (5 月 10 日 5 月 16 日 ): 进行相关校核 。 ( 12) 第 12 周 ( 5 月 17 日 5 月 23 日 ): 完成设计图纸及说明书初稿 。 ( 13) 第 13 周 ( 5 月 24 日 5 月 30 日 ): 说明书及图纸送审,根据审阅老师意见进行修改。 ( 14) 第 14 周 ( 5 月 31 日 6 月 6 日 ): 预答辩 。 ( 15) 第 15 周 ( 6 月 7 日 6 月 13 日 ): 修改预答辩中发现的问题准备答辩 。 ( 16) 第 16 周 ( 6 月 14 日 6 月 20 日 ): 修改预答辩中发现的问题准备答辩 。 ( 17) 第 17 周 ( 6 月 21 日 6 月 27 日 ):答辩。 五、 参考文献 1刘惟信 M2001.(7) 2臧杰,阎岩 M械工业出版社, 2006.(7) 3王望予 4 版) M械工业出版社, 2007.(9) 4余志生 4 版) M械工业出版社, 2008.(1) 5王宝玺,贾庆祥 3 版) M械工业出版社, 2008.(1) 6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 五版) M等教育出版社,2006.(5) 7殷玉枫 M械工业出版社, 2006.(6) 8 赵志军 汽车节油途径及节能技术的探讨 J. 应用能源技术 ,2010,(8). 9 朱敏慧 应对未来汽车设计的挑战 J. 汽车与配件 ,2010, 10 王桂姣 , 周建美 节能车车架选型和轻量化设计 J. 汽车科技 ,2008,(5). 11 杨忠敏 M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2 陈力禾 计算基础与构件结构 M2010 13 杨沿平 唐杰 . 中国汽车节能思考 M业出版社, 2010. 14 et AE 006(7):6015 et WD of of 008(2);27、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目 录 摘要 . . . . 第 1 章 绪论 1 题研究现状 . 2 量化的意义 . 2 究的目的 . 3 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4 第 2 章 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 5 速器主要参数计算 5 数 5 动比范围 . 5 档传动比确定 . 6 心距的选择 . 变速器的外形尺寸 齿轮参数的选择 . 7 档齿轮齿数的分配及传动比的计算 9 速器齿轮强度校核 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 齿轮损坏的原因及形式 .速器齿轮弯曲强度计算 . 变速器齿轮强度弯曲计算 . 轮齿接触应力校核 .料的选择及热处理 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变速器齿轮轮齿表面渗碳度 章小结 . 3 章 轴的结构设计与校核 20 的结构和尺寸设计 .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径的选择 . . .的强度验算 . 轴的刚度计算 与校核 . 轴 的强度计算 与校核 .出轴的实体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承选择与寿命计算 . . . 输入轴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33 章小结 . 33 第 4 章 箱体的设计及离合器的选择 . 34 合器的功能及选择 34 合器的功能及分类 34 合器的选择 . 35 速器壳体的设计 .章小结 5 章 总体优化及结果 .速器的优化及结 果 . 36 动离合器飞轮的优化及结果 . 37 章小结 .论 . . . .考文献 . . .谢 . . . 42 附录 . . .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史晨博 院 系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07导教师姓名 崔宏耀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 工程实践 、 社会实际 、 科研与 实验室建设等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 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0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8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工作态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研究能力或设计能力: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很弱 工作量: 大 较大 适中 较少 很少 说明书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图纸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成果质量(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正确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其他: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注: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可以采用 2 名评阅教师评阅或集体评阅或预答辩等形式。 毕业 设计 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史晨博 专业 班级 车连工程 07导教 师姓名 崔宏耀 职称 副教授 题目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 评阅组或预 答辩组成员姓名 李涵武 、 齐晓杰 、 王永梅 、 田芳 、 王国田、林明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 题目与工程实践、 社会实际、科研与实验室建设等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5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得 分 Y= 评 语: ( 参照上述 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 回答问题: 正确 基本正确 基本不正确 不能回答所提问题 研究能力或设计能力: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很弱 工作量: 大 较大 适中 较少 很少 说明书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图纸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成果质量(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正确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其他: 评阅人 或预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 设计 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史晨博 专业 班级 车辆工程 07导 教师 崔宏耀 职 称 副教授 题目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李涵武、齐晓杰、王永梅、田芳、王国田、林明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工作量、与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2 设计(实验)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0 3 应用文献资料、计算机、外文的能力 10 4 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图纸质量, 设计 的规范化程度 (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实用性、科学性和创 新 性 15 5 毕业 设计 答辩准备情况 5 6 毕业 设计 自述情况 20 7 毕业 设计 答辩回答问题情况 30 总 分 Z= 答辩过程记录 、评语 : 自述思路与表达能力: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回答问题: 正确 基本正确 基本不正确 不能回答所提问题 研究能力或设计能力: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很弱 工作量: 大 较大 适中 较少 很少 说明书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图纸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 差 很差 成果质量(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正确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其他: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生 姓名 史晨博 性别 男 院系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车辆工程 班级 计(论文)题目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 平时成绩评分( 开题、中检、出勤 )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指导教师 评分( X)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评阅教师 评分( Y) 答辩组组长 职称 答辩组 评分( Z)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五级分制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院系 公章: 年 月 日 注: 1、 平时成绩(开题、中检、出勤) 评分按 十 分制填写 ,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组评分按百分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W+、评语中应当包括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能力水平、设计(论文)水平、设计(论文)撰写质量、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或写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答辩情况等内容的评价。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 题 目 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 类别 毕业设计 学生姓名 史晨博 院( 系 ) 、专业、班级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 07导教师 崔宏耀 职 称 副教授 设计成果明细: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院 、 系 公章: 年 月 日 备 注: 注:“类别”栏填写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I 摘 要 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 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 100 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汽车重量降低 1%,油耗可降低 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汽车 的 动力总成 在汽车 庞大的系统 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汽车上广泛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其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较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 求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 动力总成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以及主减速器。 本文以 本田 发动机 的一些参数为依据,进行变速器的 轻量化改制 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的确定,变速器 主要参数如挡数、传动比范围、中心距、各挡传动比、外形尺寸、齿轮参数、各挡齿轮齿数的选择,齿轮、轴、轴承的设计校核操纵机构及箱体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本文 根据 摩托车变速器的设计要求和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自身的特点, 参考多篇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设计图册,从经济性和实用性方面着手进行 分析 ,将动力总成轻量化 。 关键词: 摩托车 ;变速器; 箱体 ; 齿轮; 轴;设计 he is to of as as to s s 0% of be of % is 00 kg be 1% of be . At to of in a in as a of s to a In of as of of of as of of he In to of as as an a 1 第 1 章 绪 论 题研究现状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会有着更为强劲的势头。然而汽车在给人们迅捷与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由汽车引来的全球能源短缺和尾气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问题。 当代世界汽车技术正 朝着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节能和环保因其关系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需要着重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汽车的燃油消耗与汽车自身总质量成正比,要想减少燃油消耗,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在保证足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汽车自身质量。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若汽车整车质量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 8;若滚动阻力减少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3;若车桥、变速器等机构的传动效率提高 燃油效率可提高 7。由此可见,伴随轻量化而来的突出优点就是油耗显著降低。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 30,空载情况下,约 70的油耗用在车身 质量上,因此车身的轻量化对减轻汽车自重,提高整车燃料经济性至关重要。同时,轻量化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车辆操控稳定性和一定意义上碰撞安全性的提升。车辆行驶时颠簸会因底盘重量减轻而减轻,整个车身会更加稳定;轻量化材料对冲撞能量的吸收,又可以有效提高碰撞安全性。因此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性研究课题。汽车轻量化的技术内涵是: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有效手段对汽车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或使用新材料在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产品自身重量,以达到减重、降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 汽车轻量化技 术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 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塑料、粉末冶金、生态复合材料及陶瓷等的应用越来越多; 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超轻悬架结构等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计算机辅助集成技术( 包括结构分析等技术也有所发展: 2 轻量化的意义: 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 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汽车质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会降低将近一半。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车用材料主要通过汽车的轻量化来对燃料经济性改善作出贡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都表明,轻量化是改善汽车燃料经济性的有效途径。为了适应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一 些新材料应运而生并扩大了应用范围 。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 在一辆车中发动机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如何在降低重量的同时提升效能也是工程师们面临的难题。之前奥迪公司曾成功地将一台升功率达到 67的 5气门 铸铁汽缸体改成了镁铝混合材料汽缸体,结果发动机整机质量从 14522油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而马自达 6睿翼所采用的 重量却是同级车中最轻的,是目前公认的轻量化、高效能发动机之一。众所周知,汽车减肥后,加速性能就会相应提高,车辆的噪音、振动方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最为重要的是,车辆每减重 100g/此,汽车轻量化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 内部空间尺寸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缩小外形尺寸,可减少材料消耗,减小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占路面积和停车面积; 铝、镁、陶瓷、塑料、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采用有限元分析、局部加强设计等; 车身,减薄车身板料厚度等。 其中,当前的主要汽车轻量化措施主要是采用轻质材料 。 在近期结束的 第四届中国本田节能竞技大赛上,我学院睿龙科技协会“龙图腾”节油车队代表我校 首次 参加了比赛 。 该节油汽车的车身由玻璃钢制成,虽然这种材质并非最轻,但综合各方面因素,还是较为合适的选择。由于耗油低,该节油汽车的油箱 “浓缩 ”成了一个矿泉水瓶,加油时需要用带有刻度的针管注入。它的轮胎较普通汽车细很多,更像是自行车的轮胎。轮胎的磨损程度可以检验车量设计是否合理,磨损得越轻意味着汽车设计越合理。这辆节油汽车,长 3 米、宽 、高 ,车轮比普通汽车少 1 个。车身与地面贴得很近,驾驶员需要躺着驾驶。这辆车 “喝 ”1 升汽油能跑 321 公里。 克服了 发动机改制优化、车辆架轻量化、传动系优化、优化前轮定位、降低车辆风阻等多项技术难题 。 为达到节油的目的,对节油汽车的材料、设备,3 甚至驾驶员的体重均 “斤斤计较 ”,算上驾驶员的体重,整车重量还不到 100 公斤。 用1 升 汽油能跑 321 公里 。真正的体现了汽车轻量化带来的节油效果。 节能竞技大赛,是使用本田低油耗摩托车的四冲程发动机,选手们根据自己想法的动手设计、制作赛车,分别造出表达环保主题的车身, 限用 1 升汽油行驶最远的距离,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废气排放,是挑战节能极限的一项竞技赛事。 节能大赛是一项以注重能源,创造节约型社会为主体的活动,希望所有参赛者能够共享这种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挑战精神。 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变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节能竞技大赛 ,选手们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能源,开拓思路,为创造全新的节能低碳生活,争相展示他们的智慧与信念 。 体验比赛过程,培养人们丰富的创意和动手能力,体验学习和创造带来的乐趣。 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目 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每一成员贡献力量,而这恰好契合了节能竞技大赛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的初衷,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在超越职业、地域、年龄各种限制,每年都有来自学校、企业以及来自社会上共约 500 多支代表队参赛。在提高节能环保意识的同时,更能培养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 题目的 现对汽车零部件的精简、整体化和轻质化。针对不同轻质材料的不同性能,进行多材料混合结构设计,即同一部件的组成零件可由不同材料制造,以实现所用的材料与零件功能达成最佳组合。最终通 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用新型材料等方法,以达到减轻重量、降低油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 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汽车结构、原理、组成部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 e、 到学以致用。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究内容 设计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 ( 1)本田 速器结构的总体布置及工作原理。 ( 2)变速器的结构方案设置、各档齿轮的设计及其校核,确定各档传动比 ( 3)改制发动机、变速器各机构 ,使其达到轻量化。 ( 4)有限元分析,整体优化设计。 4 ( 5)利用 等软件绘制工程图、建立实体。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 1)掌握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结构。 ( 2)掌握汽车变速器各零件的设计方法。 ( 3)变速器各档齿轮的校核,有限元分析。 收集相关资料,查找信息 变速器整体结构分析 有限元分析 优化后齿轮参数确定及各挡齿轮齿数分配,传动比确定 变速器传动机构的优化改制 整体优化 进行发动机轻量化改制 总体轻量化 改制,有限元分析 轴的设计及校核 轮齿设计及强度计算,校核 制装配图、零件图 完成设计说明书 优化后实体建模 质量评估, 总成质量减少 10% 撰写开题报告 5 第 2章 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本次毕业设计是在给定主要整车参数的情况下进行设计, 整车主要 示: 表 动机 主要技术参数 发动机最大功率 轮 半径 动机最大转矩 m 最大 功率 时转速 6600 r/大转矩时转速 5500r/高车速 55km/h 总质量 50 数 近年来,为了降低油耗,变速器的档数有增加的趋势。目前,乘用车一般用 4 5个档位的变速器。发动机排量大的乘用车变速器多用 5个档。商用车变速器采用 4 5个档或多档。载质量在 质量在 而本次的毕业设计有别于汽车,因为节油竞赛车以节油著称,所有轻量化改制设计的意义在于把多余的档位去掉。 因为经济转速为 4500通过实验得出 的节油性最好,但是选择两个档并不是最佳的节油方案,原因有三点: ( 1) 车身空间小 ( 2) 由于车身空间小使得选择驾驶员时比较困难,选择的驾驶员不一定很熟练掌握换挡机构。 ( 3) 因为滑行速度差小,所以选择 2个档 因此, 综上所述,加之与老师的沟通,确定 本次 设计的 本田 发动机的变速器为 2 档变速器。 动比范围 变速器传动比 范围是指变速器最高档与最低档传动比的比值。最高档通常是直接档,传动比为 的变速器最高档是超速档,传动比为 响最低档传动比选取的因素有: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和最低稳定转速所要求的汽车最大爬坡能力、6 动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主减速比和驱动轮的滚动半径以及所要求达到的最低稳定行驶车速等。 根据本田维修手册上的说明 : 初选转速为 3500按等比级数原则, 一般汽车各挡传动比大致符合如下关系: 54433221 式中: q 常数,也就是各挡之间的公比;因此,各挡的传动比为: m a xm a x q 5600/3500=(伪公比) 速器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1、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0377.0 ( 式中: 汽车行驶速度( km/h); n 发动机转速( r/ r 车轮滚动半径( m); 初i变速器初级传动比 ; 变i 变速器传动比 链i 链传动 传动比 已知: 因为节油车的为了最求更高的节油性,取得较小的滑行速度差所以选择 车速5 km/h;传动比初i=轮滚动半径由所选用的轮胎规格得到r =316(发动机转速 n = 4700( r/由公式( 到主减速器传动比计算公式: 7 变 以传动比分配: 链i =变i =符合传动比的范围。 心距的选择 初选中心距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 31m a x ( 式中: A 变速器中心距( 中心距系数,乘用车 9.3 发动机最大输出转距为 Nm); 1i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为 g变速器传动效率,取 96%。 A =47取 A=47 速器的外形尺寸 变速器的横向外形尺寸,可以根据齿轮直径 以及倒档中间齿轮和换档机构的布置初步确定。影响变速器壳体轴向尺寸的因素有档数、换档机构形式以及齿轮形式。 乘用车变速器壳体的轴向尺寸可参考下列 公式 选用: 1 8 81 4 147) AL 选长度为 160因为本次设计为轻量化改制,所以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有误差。 轮参数的选择 1、模数 选取齿轮模数时一般要遵守的原则是:为了减少噪声应合理减小模数,同时增加齿宽;为使质量小些,应该增加模数,同时减少齿宽;从工艺方面考虑,各档齿轮应该选用一种模数;从强度方面考虑,各档齿轮应有不 同的模数。对于轿车,8 噪声较为重要,因此模数应选得小些;对于货车,减小质量比减小噪声更重要,因此模数应选得大些。 作为本次设计的为摩托车变速器,所以只能通过汽车的计算得出。 表 车变速器齿轮的模数 表 车变 速器 常用的 齿轮模数 轿车模数的选取以发动机排量作为依据,由表 取各档模数为 2 各档均采用 直 齿轮。 2、压力角 压力角较小时,重合度较大,传动平稳,噪声较低;压力角较大时,可提高轮齿的抗弯强度和表面接触强度。 对于 汽车 ,为了降低噪声,应选用 15、 16、 小些的压力角。对货车,为提高齿轮强度,应选用 25等大些的压力角 15。 国家规定的标准压力角为 20,所以普遍采用的压力角为 20。啮合套或同步器的压力角有 20、 25、 30等,普遍采用 30压力角。 本变速器为了加工方便,故全部选用标准压力角 20。 3、齿宽 b 齿宽对变速器的轴向尺寸、质量、齿轮工作平稳性、齿轮强度和齿轮工作时的受力均匀程度等均有影响。 考虑到尽可能缩短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和减小质量,应该选用较小的齿宽。另一方面,齿宽减小使斜齿轮传动平稳的优点被削弱,此时虽然可以用增加齿轮螺旋角的方车 型 乘用车的发动机排量 V/L 数nm/系列 系列 9 法给予补偿,但这时轴承承受的轴向力增大,使其寿命降低。齿宽较小又会使齿轮的工作应力增加。选用较大的齿宽,工作中会因轴的变形导致齿轮倾斜,使齿轮沿齿宽方向受力不均匀造成偏载,导致承载能力降低,并在齿宽方向磨损不均匀。 通常根据齿轮模数 直尺 齿 10 4、齿顶高系数 齿顶高系数对重合度、轮齿强度、工作噪声、轮齿相对滑动速度、轮齿根切和齿顶厚度等有影响。若齿顶高系数小,则齿轮重合度小、工作噪声大;但因轮齿受到的弯矩减少,轮齿的弯曲应力也减少。因此,从前因齿轮加工精度不高,并认为轮齿上受到的载荷集中作用到齿顶上,所以曾采用过齿顶高系数为 在齿轮加工精度提高 以后,短齿制齿轮不再被采用,包括我国在内,规定齿顶高系数为 为了增加齿轮啮合的重合度,降低噪声和提高齿根强度,有些变速器采用齿顶高系数大于 细高齿制。采用细高齿制时,齿轮没有根切和齿顶干涉。目前,对于细高齿制的齿顶高系数,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由各企业自行确定,从小至 大至 都有,且许多变速器的一对主、从动齿轮的齿顶高系数不同 。 档齿轮齿数的分配及传动比的计算 在初选 中心距、齿轮模数和螺旋角以后,可根据变速器的档数、传 动比和传动 案来分配各档齿轮的齿数。应该注意的是,各档齿轮的齿数比应该尽可能不是整数,以使齿面磨损均匀。 由于所作题目为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所以齿轮选择均为原有齿轮,经实际测量得出: 4 5; 0 4. 1、 一档齿数及传动比的确定 一档传动比为: 121 ( 14351 i 10 2、二档齿数及传动比的确定 342 ( 在初选中心距、齿轮模数和螺旋角以后,可根据变速器的挡数、传动比和传动方案来分配各挡齿轮的齿数。应该注意的是,各挡齿轮的齿数比应该尽可能不是整数,以使齿面磨损均匀。如图,是本次设计的变速器的传动方案。 12 3轮 4图 为改制后 变速器传动方案简图 11 3、对中心距 A 进行修正 因为计算齿数和过取整数使中心距有了变化,所以应根据取定的 ,再以修正后的中心距 A 作为各挡齿轮齿数分配的依据。 经算得取中心距为 A=49、 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分度圆直径 1n1 m =2 14=28n2 m =2 35=70m3 n =2 20=40m4 n =2 31=62顶高 *1 =21* 齿根高 ( *1 =2 (1+ *全高 1h=顶圆直 径 1 =32mm 2 =74mm 3 =44mm 4 =66根圆直径 ff 11 =23mm ff 22 =65mm ff 33 =35mm ff 44 =57准中心距: a=z + 2z )/2=49 12 本 节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包括确定挡数、传动比范围进而确定其它各挡传动比,选择中心距、外形尺寸以及齿轮参数,根据变速器的传动示意图确定各挡齿轮齿数,进行各挡齿 轮变位系数的分配。最后列出了各挡齿轮的几何尺寸。这些为之后齿轮、轴的设计计算做好了准备。 速器齿轮强度校核 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 1)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不同的工作条件,对齿轮传动有不同的要求,故对齿轮材料亦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对于一般动力传输齿轮,要求其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而且齿面硬,齿芯软。 ( 2)合理选择材料配对。如对硬度 350使两轮寿命接近,小齿轮材料硬度应略高于大齿轮,且使两轮硬度差在 30 50右。为提高抗胶合性能,大、小轮应采用不同钢号材料 。 ( 3)考虑加工工艺及热处理工艺。大尺寸的齿轮一般采用铸造毛坯,可选用铸钢或铸铁;中等或中等以下尺寸要求较高的齿轮常采用锻造毛坯,可选择锻钢制作。尺寸较小而又要求不高时,可选用圆钢作毛坯。软齿面齿轮常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经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再进行切削加工即可;硬齿面齿轮(硬度 350采用低碳合金钢切齿后再表面渗碳淬火或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切齿后表面淬火,以获得齿面、齿芯韧的金相组织,为消除热处理对已切轮齿造成的齿面变形需进行磨齿。但若采用渗氮处理,其齿面变形小,可不磨齿,故可适用于内齿轮等无 法磨齿的齿轮 18。 由于一对齿轮一直参与传动,磨损较大,齿轮所受冲击载荷作用也大,抗弯强度要求比较高。应选用硬齿面齿轮组合, 所有 齿轮 均选 用 20碳后 表面 淬火 处理 ,硬度为 58 62 轮损坏的原因及形式 变速器齿轮的损坏形式主要有:轮齿折断、齿面疲劳剥落(点蚀)、齿面胶合以及移动换挡齿轮端部破坏。 齿轮在啮合过程中,轮齿根部产生弯曲应力,过渡圆角处又有应力集中,故当齿轮受到足够大的载荷作用,其根部的弯曲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轮齿就会断裂。这种由于强度不够而产生的断裂,其断 面为一次性断裂所呈现的粗粒状表面。在汽车变速器中这种破坏情况很少发生。13 面的最大应力区出现疲劳裂缝而逐渐扩展到一定深度后产生的折断,其破坏断面在疲劳裂缝部分呈光滑表面,而突然断裂部分呈粗粒状表面。变速器低档小齿轮由于载荷大而齿数少、齿根较弱,其主要的破坏形式就是这种弯曲疲劳断裂。 齿面点蚀是常用的高档齿轮齿面接触疲劳的破坏形式。齿面长期在脉动的接触应力作用下,会逐渐产生大量与齿面成尖角的小裂缝。啮合时由于齿面的相互挤压,使充满了润滑油的裂缝处油压增高,导致裂缝的扩展 ,最后产生剥落,使齿面上形成大量的扇形小麻点,即所谓点蚀。点蚀使齿形误差加大而产生载荷,甚至可能引起轮齿折断。通常是靠近节圆根部齿面处的点蚀较靠近节圆顶部齿面处的点蚀严重;主动小齿轮较被动大齿轮严重。 对于高速重载齿轮,由于齿面相对滑动速度高、接触压力大且接触区产生高温而使齿面间的润滑油膜破坏,使齿面直接接触。在局部高温、高压下齿面互相熔焊粘连,齿面沿滑动方向形成撕伤痕迹的损坏形式称为齿面胶合。在一般的汽车变速器中,产生胶合损坏的情况较少。 增大轮齿根部齿厚,加大齿根圆角半径,采用高齿,提高重合度,增多同时 啮合的轮齿对数,提高轮齿柔度,采用优质材料等,都是提高轮齿弯曲强度的措施。合理选择齿轮参数及变位系数,增大齿廓曲率半径,降低接触应力,提高齿面硬度等,可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采用黏度大、耐高温、耐高压的润滑油,提高油膜强度,选择适当的齿面表面处理和镀层等,是防止齿面胶合的措施。 用移动齿轮的方法完成换挡的低档和倒挡齿轮,由于换挡时两个进入啮合的齿轮存在角速度差,换挡瞬间在轮齿端部产生冲击载荷,并造成损坏 13。 速器齿轮弯曲强度 计算 发动机最大扭矩为 m,最高转速 5500r/轮传 动效率 99%,离合器传动效率 99%,轴承传动效率 96%。 输入轴 1T =承离 9%96%=出 轴 一挡1111 承 =挡2112 承 =m 14 速器齿轮弯曲强度 计算 ( 直尺) ( 式中: w弯曲应力( 1F 圆周力( N), d TF ; 计算载荷( N K应力集中系数,K=摩擦力影响系数,主、从动齿轮在啮合点上的摩擦力方向不同,对弯曲应力的影响也不同;主动齿轮动齿轮 齿面宽 10( m 模数 y 齿形系数,在齿形系数图 查得; 当计算载荷乘用车常啮合齿轮和高档齿轮,许用应力在 180 350 w=180 350挡、倒挡直齿轮许用应力在 400 850 w=400 850 15 图 形系数图 将上述有关参 数据代入 公式( ,整理得到 o (( 1)一档齿轮校核 主动齿轮: 3311 动齿轮: 已知: K ;2nm 10c K ; 35查齿形系数图 : y=以上数据代入式, 得: 2 3332 2)二档齿轮校核 主动齿轮: 已知: 31021 K ; 2nm mm;0 20查齿形系数图 : y=上数据代入 (,得: 1021232 3333 动齿轮: 已知: K ; 2nm 10 9.01查齿形系数图 : y=上数据代入 (,得: 3344 16 齿接触应力校核 )11( ( 式中: j轮齿接触应力( F 齿面上的法向力( N), ; 1F 圆周力( N), d TF ; 计算载荷( N d 为节圆直径( 节点处压力角 ; E 齿轮材料的弹性模量 ( b 齿轮接触的实际宽度( z , b 主从动齿轮节点处的曲率半径( 直齿轮 r , r 斜齿轮 2r , 2; 主从动齿轮节圆半径( 表 速器齿轮许用接触应力 齿轮 j/碳齿轮 液体碳氮共渗齿轮 一档和倒档 190050啮合齿轮和高档齿轮 130050作用在变速器第一轴上的载荷2速器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 j见表 1、一档齿轮接触应力校核 已知: 20 ; E 17 计算一档的轮齿接触应力 28114354921/21 m 7028143512 2s 1 zz r 31s bb r 接触应力 j11( 11c o sc o 311121(20co i =j 由于作用在两齿轮上的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只计算一个齿轮的接触应力即可,将作用在变速器第一轴上的载荷以上数据代入( 得: 1112 1(20co i n 20co 2521 ,j 、 二档齿轮接触应力校核 已知: 20 ; 21 ; E 38120314921/21 mm 18 5938203112 8s 1 zz r 27s bb r j 9 118 1(20co i n 0 543 料的选择及热处理 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1、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 不同的工作条件,对齿轮传动有不同的要求,故对齿轮材料亦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对于一般动力传输齿轮,要求其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而且齿面硬,齿芯软。 2、合理选择 材料配对 如对硬度 350使两轮寿命接近,小齿轮材料硬度应略高于大齿轮,且使两轮硬度差在 30 50右。为提高抗胶合性能,大、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H3-A1型节油竞赛车动力总成轻量化改制设计【6张图/162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264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