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练习第一章绪 论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刺激 3兴奋 4抑制 5阈值/阈强度 6内环境 7稳态 8反射 9反射弧 10神经调节 11体液调节 12自身调节 13负反馈 14正反馈二、单选题 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2探索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属于哪类研究? .整体水平 .局部水平 .组织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 .器官、系统水平3内环境是指 .细胞内液 .血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4能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血浆 脑脊液 淋巴液 尿液 细胞内液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反应 适应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6机体机能活动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与其他调节相比,其特点是 负反馈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有生物节律 有前瞻性7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自身调节 .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8皮肤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9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血糖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多 .体温维持相对稳定10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 .血液凝固 .减压反射 .分娩11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人体血压稳定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人体活动按固定程序加强、加速、达到某一特定目标.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体温维持稳定三、思考题 1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有何生理意义?2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3何谓负反馈和正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 6阈电位 7等长收缩 8. 等张收缩9.前负荷 10.后负荷 11. 极化状态 12.去极化13.超极化 14.终板电位 15.兴奋-收缩耦联 二、单选题 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局部电位 B.阈电位 C.锋电位 D.后电位 E.动作电位2.人体内O、CO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入胞作用 .出胞作用3.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胞纳作用 .胞吐作用4.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 紧密连接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G-蛋白5.兴奋性降低时 A.阈强度增大 B.阈强度减小C.静息电位上移 D.阈电位下移 E.局部电位减小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A.终板膜 B.肌细胞膜 C.肌小节 D.三联管 E.粗细肌丝7.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K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Ca2通道大量开放8.单个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B.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D. 阈上刺激比阈刺激,出现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E.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大9.Na跨膜转运的方式有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10.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胞纳作用 .胞吐作用11.Na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是 .单纯扩散 .通道介导转运 .载体介导转运 .主动转运 .出胞作用12.安静时细胞内K向膜外转运的方式是 单纯扩散 通道介导扩散 载体介导扩散 .主动转运 出胞作用13.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膜上Na-K泵的作用 .膜上ATP的作用14.当达到K 平衡电位时,细胞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电位梯度为零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膜内侧K净外流为零15.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是mV级电位 接近K平衡电位 .膜内电位趋向正时称超极化.在多数细胞是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膜外为正极,膜内为负极1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Na平衡电位 .K平衡电位 .Cl-平衡电位.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 .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差.17大多数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18静息电位的实测值略小于K 平衡电位的理论值(按绝对值考虑)主要是因为安静时细胞膜 .Na-K泵的作用 .对Ca2有一定通透性,少量Ca2内流 .对葡萄糖的主动转运 .对Cl-有一定通透性,少量Cl-内流 .对Na有一定通透性,少量Na内流.19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是 .阈电位 .局部电位 .锋电位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20当连续刺激的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骨骼肌出现 .一次单收缩 .一连串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无收缩反应21肌肉在最适初长条件下进行收缩,可产生的张力最大,是因为 .起作用的横桥数量最多 .每个横桥释放的能量最多.Ca2通道开放的数目最多 .横桥循环的速度最快 .ATP酶的活性最高22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向零电位变化称为 .极化 .去极化 .复极化 .超极化 .反极化2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的幅值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Na平衡电位之和.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24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加大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动作电位一旦产生,便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大而变小.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的瞬间,膜外电位反而比膜内低25有关阈电位的描述,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它是指引起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它约比静息电位去极mV .它是指引起钠通道开始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它是指引起膜对Na通透性突然加大而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它是指引起对K通透性突然加大的临界膜电位26. 电紧张性扩布的特点是 A.跳跃传导 B.通过局部电流传递 C.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D.不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E.不出现Na平衡电位27. 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阈强度相比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 A.增加一倍 B.增加二倍C.减小一倍 D.保持不变 E.增加三倍28局部反应的特点是 .全或无现象 .不应期极短可以总和 .不衰减式扩布 .有膜电位和离子流的改变 .没有兴奋性的改变29.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强度-时间变化率 E.动作电位30下列关于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跳跃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以相邻郎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不衰减式传导. .双向传导31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32组织兴奋性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刺激阈值为 .零 .无限大 .大于正常 .小于正常 .等于正常33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相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34蛙有髓神经纤维锋电位持续时间为2.0ms,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 值不可能超过 .50次 .100次 .200次 .400次 .500次35相邻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的结构基础是 .缝隙连接 .紧密连接 .突触连接 .终板连接 .非突触连接36神经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氨基丁酸 .乙酰胆碱 .5-羟色胺37神经-肌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河豚毒 .胆碱酯酶 .箭毒 .六烃季铵 .四乙基铵38箭毒作为骨胳肌松弛剂是由于 .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它可直接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它直接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它可直接抑制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 .它可加速乙酰胆碱的水解39兴奋通过神经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对Cl-、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40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出现肌痉挛是由于何种酶被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单胺氧化酶 .胆碱脂酶 .ATP酶 .氨基肽酶41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肌丝 .肌小节 .肌原纤维 .肌纤蛋白 .肌纤维42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肌原纤维的数量 .前负荷 .后负荷 .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主动张力 43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兴奋性 .抑制 .兴奋 .反射 .反应44.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 B.Na C.Ca2 D.Cl-E.Mg245. 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A. 正后电位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极化46阈刺激的概念是 .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作用时间.时间为无限长的刺激 .强度为阈值的刺激 .引起组织抑制的最小刺激47.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产生动作电位 B.产生电位变化 C.产生慢波电位 D.产生局部电位 E.产生终板电位48.固体物质团块被摄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A.主动转运 B.出胞作用 C.吞饮作用 D.吞噬作用 E.易化扩散49.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K B.Na C.Ca2 D.Cl- E.Mg250.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称作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复极化 E.正后电位51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比关系 ACa2+ BMg2+ CNa+ DK+ ECl- 52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A.2个Na+移出膜外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53.终板电位的特点是 A.具有全或无性质 B.有不应期 C.不易受药物影响D.其幅度与递质释放量成正比 E.不衰减扩布54. 物质在特殊细胞膜蛋白质帮助下顺电化学递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55. 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B.K、Na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C.作为载体的膜蛋白质与被转动物质之间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D.通道蛋白质对被转动的物质没有特异性E.易化扩散是被动转运的一种56. 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 A.Na B.K C.Ca2 D.Mg2 E.Cl-57. 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 A.不发生叠加 B.发生叠加 C.幅值变大 D.幅值变小 E.完全融合三、思考题 1试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机制。2试述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3试述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4简述局部电位及其特点。5试述组织细胞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6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第三章 血 液一、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 2等渗溶液 3等张溶液 4红细胞沉降率 5生理性止血 6血液凝固 7血清 8红细胞渗透脆性9. 血型 二、单选题1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8% .10% .12% .14% .16%2体液约占人体重的.40% .50% .60% .70% .80%3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细胞内液 .组织间液 .血浆 .脑脊液 .淋巴液4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量分别为 40L与5L 30L与4L 20L与3L 30L与2.5L 20L与2.5L5血细胞(红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与血浆容积之比 与血管容积之比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在血液中占的容积百分比6下列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最合适指标是A.血液的比重 B. 血细胞比容 C.红细胞沉降率 D.血红蛋白量 E. 血液的粘滞度7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蛋白含量低 不含血细胞 Na+含量高 K+含量高 Cl-含量高8机体细胞内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总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Na+浓度 K+浓度 Cl-浓度9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血浆蛋白含量 .渗透压的高低 .红细胞数量 .白细胞数量 .NaCl浓度10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血浆蛋白含量 .红细胞数量 .红细胞叠连 .白细胞数量 .NaCl浓度1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纤维蛋白原 球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 白蛋白1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 .溶血 .血栓形成 .红细胞叠连加速 .红细胞脆性增加 .红细胞聚集13红细胞沉降率变大,多数是由于 血液粘滞性下降 红细胞比容变小 血浆的白蛋白含量增多血浆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14在血浆中,红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持主要依赖于A.红细胞脆性 B.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C.红细胞的变形性D.血浆晶体渗透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15人体主要造血原料是 铁、维生素B12 铁、维生素B12和叶酸 蛋白质和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和叶酸 铁和蛋白质16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少 .铁 .维生素B12或叶酸 .维生素B6 .促红细胞生成素 .铁和蛋白质17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肾上腺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提取物 .雌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18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A.Na+ B.K+ C.Cl- D.Ca2+ E.HCO3-19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导致皮肤呈现出血斑点,主要是由于 .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 .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 .血液不能凝固 .血块回缩障碍 .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20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21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开始于 .组织释放因子 .血小板聚集 .因子的激活 .磷脂胶粒反应 .Ca2+的参与22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因子 .PF3 .因子 .Ca2+ .凝血酶原23凝血过程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激活的区别在于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过程 .凝血酶形成过程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血小板第因子是否参与 .Ca2+是否参与作用24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激活因子 .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加速因子复合物的形成 .催化纤维蛋白原的分解 .使因子的作用加强25血凝块回缩是由于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 .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发生收缩 .红细胞发生聚集而压缩26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抑制因子的激活 .去除Ca2+27枸橼酸钠常用作抗凝剂是由于 .能与血浆中的Ca2+结合成不易解离的络合物.能溶解纤维蛋白 .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能抑制因子的激活 .能增加抗凝血酶的活力28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血浆中特异凝集元的类型29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的.糖原 .蛋白质 .磷脂 .脂蛋白 .糖脂或糖蛋白30关于ABO血型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AB型血的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和B抗原 .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 .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抗原31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血浆成分主要是A.CaCl2 B.NaCl C.KCl D.球蛋白 E.白蛋白32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红细胞不发生叠连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33输血时下列哪一种血型的人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 O型、Rh阳性 A型、Rh阴性 B型、Rh阳性AB型、Rh阴性 AB型、Rh阳性34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型 B型 O型 AB型 O型、Rh阳性35. 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他可能是 A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B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C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D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EB和C都可能36.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肾和肝 B脾和骨髓 C胸腺 D肺 E淋巴结37. 不属红细胞特性的A.通透性 B.可塑变形性 C.趋化性 D.渗透脆性 E.悬浮稳定性38.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 B肺 C.肾脏 D.骨髓 E.脾脏39. 血液的组成是A.血清+红细胞 B.血浆+红细胞 C.血浆+血细胞 D.血清+血细胞 E.血清+血浆三、问答题1临床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同型输血前还要进行交叉配血?2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为何不凝?3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4何谓生理性止血?简述生理性止血机制。5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各有何特点?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血液循环 2自律性 3窦性心率 4有效不应期 5期前收缩 6代偿间歇 7房室延搁 8心动周期 9心输出量 10. 心指数 11射血分数 12搏出量 13心室功能曲线 14心力储备 15心电图16血压 17收缩压 18舒张压 19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二、单选题 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数值相同的是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外周阻力 心输出量2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左心室 射血速度较快 每搏输出量较大 心指数大于右心室射出的血液所流经的管道较狭窄 比右心室做更大的搏出功3心动周期是指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心音活动周期 .心率变化周期 .室内压变化周期4. 心率100次/分,心动周期为A.1.0 B.0.8 C.0.7 D.0.6 E.1.25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房、室有共同的收缩的时间.房、室有共同的舒张的时间 .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6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心房收缩期末 .等容收缩期末 .心室收缩期末.快速充盈期末 .快速射血期末7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心房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8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9. 心动周期中的心室等容收缩期的瓣膜开关变化是A.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C.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开放 D.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关闭10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 .23升分 .46升分 .78升分 .910升分11. 射血分数是指 A.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B.每分输出量和心室容积之比 C.搏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 D.搏出量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比 12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每分输出量 .心指数 .射血分数 .心脏做功量 .心力贮备13. 心指数等于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 D.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 14心室功能曲线反映下列哪两者的关系? .搏出量与心输出量 .搏功与心率 .搏出量与心率 .搏出量与心肌纤维长度 1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心室的收缩末期容积 舒张末期压力 等容收缩期压力等容舒张期压力 16. 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 B.心室收缩末期的容积或压力 C.心室等容收缩期的容积或压力 D.大动脉血压17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为功能合胞体 有自律性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呈“全或无”收缩 有效不应期长18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充盈期缩短 等容舒张期缩短 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期缩短 心房收缩期缩短19心迷走神经对心肌效应的主要机制是 通过乙酰胆碱普遍提高K+通道的通透性,促进K+外流通过乙酰胆碱普遍提高Ca2+通道的通透性,促进Ca2+内流通过乙酰胆碱普遍提高Na+通道的通透性,促进Na+内流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普遍提高Ca2+通道的通透性,促进Ca2+内流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普遍提高K+通道的通透性,促进K+外流20阻断一侧颈总动脉可使 动脉血压升高 心率减慢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血管运动中枢活动减弱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21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降低动脉血压 升高动脉血压 减弱心血管活动加强心血管活动 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22在快反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哪个时相中,膜电位接近于钠平衡电位 最大复极电位 平台期电位 阈电位 动作电位超射值静息电位23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静息电位和最大复极电位数值 动作电位时程长短0期去极化速度 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 4期有无自动去极24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对心脏有紧张性支配作用 使心率加快 使舒张过程加速产生负性变力性作用 使房室传导加快25. 心室肌动作电位l期复极是由于K+外流 K+内流 Na+内流 Ca2+内流 Cl-内流2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Na+内流,Cl-外流 Na+内流,K+外流 Na+内流,Cl-内流Ca2+内流,K+外流 K+内流,Ca2+外流27. 心肌动作电位3期复极是由于膜对哪种离子通透性增高所致 A、K+ B、Na+ C、Cl- D、Ca2+ E、Mg2+28.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期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靠 A.细胞膜渗漏 B.单纯扩散 C.通道易化扩散 D.载体易化扩散E.钠-钾泵主动转运29. 对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产生局部兴奋 B、阈上刺激能产生动作电位 C、Na+通道失活D、此期相当于心室全收缩期舒张早期 E、此期时间较长30. 浦肯野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区别是 A.4期自动除极化 B.3期复极速度不同 C. 0期除极速度不同D.1期形成的机制不同 E. 平台期持续时间相差特别悬殊31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Na+快速内流 .Ca2+缓慢内流 .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而Na+内流逐渐增强.Cl-内流 .Ca2+恒定内流超过K+外流32心脏兴奋传导速度最慢处是在 房室束 心房 房室结区 浦肯野纤维 心室33. 自律细胞区别于非自律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主要特征是 A、0期除极速度快 B、平台期较明显 C、1期复极速度慢D、3欺复极速度慢 E、4期自动除极34心室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直延续到 收缩期初段 收缩期中间 舒张期初段舒张期结束时 舒张期结束以后35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和有关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动作电位复极末段的长短 钠-钾泵功能3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 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使心房、心室相继进行收缩 . 使心室肌不可能产生完全强直收缩37房室交界区传导减慢可致.P波增宽 .QRS波群增宽 .T波增宽 .P-R间期延长 .ST段延长38心电图的QRS波反映 左右心房去极过程的电变化 左右心房复极过程的电变化 左右心室去极过程的电变化左右心室复极过程的电变化 房室交界去极过程的电变化39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 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 T波代表两心房复极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阻滞 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间没有电位差存在40容量血管主要指 .动脉 .微动脉 .毛细血管 .微静脉 .静脉41. 血流阻力主要来自A.毛细血管 B.微静脉 C.微动脉 D.动脉 E.大动脉的弹性42下列关于各类血管机能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属于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基本上没有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主动脉和大动脉有弹性贮器的作用,使血液能在血管系统内匀速流动微静脉口径不变时,微动脉舒张有利于组织液进入血液静脉的舒缩活动是促使静脉血回流入心脏的主要动力毛细血管分支多,总截面积大,容纳了循环血量的60%以上43. 总截面积最大的血管 A.毛细血管 B.小动脉 C.小静脉 D.大静脉 E.大动脉44静脉系统成为外周的血液贮存库,主要是由于 .静脉管壁弹性弱 .静脉管壁平滑肌少 .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 .静脉系统容积大,可扩张性大 45主动脉在维持心舒张期动脉血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 .口径大 .管壁厚 .管壁有可扩性和弹性 .血流速度快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46.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可以反映 A.血管容积和循环血量之间的关系 B.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容量之间的关系 C.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之间的关系 D.静脉压与动脉压之间的关系 47调节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 .血管长度 .血管壁弹性 .血管半径 .血液粘滞度48. 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淋巴回流 49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率 .外周阻力 .循环血量 .心脏每搏输出量 50. 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每搏输出量增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是A.收缩压升高 B.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51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大动脉管壁弹性 外周阻力 循环血量52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主要是由于 .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 .老年人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降低 .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 53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其正常值变动范围为4-12mmHg.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 .可以作为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参考指标.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54人体足背静脉压直立时高于平卧时是由于 .血液重力的影响 .心输出量的增多 .外周阻力加大 .静脉顺应性下降 5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的关系 .血管容量和血量 .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56.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 A.血流速度加快 B.心输出量增多 C.心舒期室内压较低 D.动脉血压升高 57. 下列哪种体位变化使回心血量增多 A.立位变卧位 B.立位变坐位 C.卧位变坐位 D.卧位变立位58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出现血压降低的原因是 .微动脉舒张 .静脉潴留较多血液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降低 .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升高 59. 交换血管是指 A.微动脉 B.毛细血管网 C.通血毛细血管 D.真毛细血管60微循环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是 .迂回通路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动-静脉短路 .直捷通路 61生理情况下,对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62. 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一(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63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毛细血管血压 .有效滤过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淋巴回流三、思考题 1.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容积、心瓣膜及血流的变化如何?2. 试分析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3. 在正常情况下,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反射是什么?简述该反射的主要过程。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哪几期?各期是如何形成的?5. 试述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6.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7. 与骨骼肌比较,心肌的收缩活动有何特点?8.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心率有何变化?为什么? 第五章 呼 吸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呼吸运动 3.肺通气 4.顺应性 5.氧解离曲线 6.潮气量 7.肺活量 8.每分通气量 9.肺泡通气量 10.用力呼气量 11.残气量 12.功能残气量 13血氧饱和度 14.通气血流比值二、单选题 1肺通气是指.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外界O2入肺的过程.机体CO2出肺的过程。2内呼吸是指 .细胞内线粒体内外的气体交换.细胞内耗O2与产生CO2的过程 .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3外呼吸是指 .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过程 .血液运输气体的过程 .肺泡和肺毛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试氟化工艺专家技术深度与项目管理问题
- 广东省高中双休通知书
- 广州养殖场整改通知书
- 广州餐厅拆除公告通知书
- 广电网络停业整顿通知书
- 庐阳敲墙拆除公告通知书
- 店铺破产减员通知书
- 延吉冬天复课通知书
- 延寿刮风停电通知书
- 开封13中初中部通知书
- 低碳景观设计策略-洞察及研究
- 产品标签打印管理办法
- 局工作秘密管理暂行办法
- 《“1+X”无人机摄影测量》课件-项目三 像控点采集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CFD在航空航天和国防中的应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农贸市场物业服务管理规定
- 护士职业淡妆化妆课件
- 购买安全带合同范本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副省级)
- DB45-T2736-2023-木瓜酱菜加工技术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
- 车辆评估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