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 化学常用计量【考纲点击】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以及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5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命题规律】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主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来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合物、理论方面计算中的应用。【重点知识解读】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化学量的换算关系 进行以上各量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mol时,一定要符合“标准状况”和“气态”这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3)“三个关系”: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数目间的关系;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1V2n1n2.(2)同温同压下,两种不同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即12M1M2.(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 即m1m2M1M2.(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即V1V2M2M1.(5)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p1p2n1n2.注意:(1)1 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所给温度和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态则不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3)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若为混合气体,则组成成分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如2NOO2 = 2NO2不适用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cBn/vm/MVmaqw/MV1000w/M wcBM/1000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cn/v1000S/M(100+S) 3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饱和溶液中:wS/(100+S)100%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某气体V L,所得溶液密度为,则:cn/vwm溶质/m溶液100%100%100%5稀释定律(1)如用V1、V2、c1、c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有:c1V1c2V2.(2)如用m1、m2、w1、w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有:m1w1m2w2.注意: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1和w2的两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1)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则w (w1w2)/2(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则w (w1w2)/2如:H2SO4溶液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小于溶剂的密度,则w (w1w2)/2如:氨水、酒精溶液【考点突破】考点一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考点二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问题,实质上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间的换算,需要特别注意的主要有: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 Pa、25时)等。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辛烷、CHCl3等。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惰性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等双原子分子,以及O3、P4等。4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Cu与S反应等。5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如Na2CO3中的CO32-、AlCl3中的Al3+。6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S8、CO2、烃(如烷烃中单键数)等。7常见的可逆反应:如2NO2=N2O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8摩尔质量:特殊物质如D2O、18O2等。考点三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考点四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 误差分析:根据cBn/vm/MV进行分析:1.称量或量取时所引起的误差(1)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导致称量物质的实际值是大于称量值;称量时游码忘记归零;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使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等等。(2)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直接称热的物质,含有水份,称的重,实际质量却小;砝码有残缺;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而变质;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仰视读数,使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等等。2.用于溶解稀释溶液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致使溶液的浓度偏低。3.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浓度偏低。4.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的体积,致使溶液浓度偏高。5.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高。【高考失分警示】1在运用气体摩尔体积时应把握22.4 L/mol的使用条件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如SO3、CHCl3、苯、辛烷等,在标准状况下为非气体,命题者常把这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而有些物质虽是气体,但给出的气体数值没有指明是否在标准状况下,也不能直接利用22.4 L/mol(换算其物质的量)。2一些物质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需要借助化学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其隐含的变化情况。如NO2存在与N2O4的化学平衡,NH4+、Al3、CO32-等存在水解平衡。考生若不注意挖掘隐含变化,往往会误入歧途。3在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溶液的体积要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求得,并且要把溶液的体积单位换算为“L”而不是“mL”。在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氨水的溶质以NH3计算,而不是NH3H2O;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而不是CuSO45H2O等。4由于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标线),所以配制80 mL溶液应选100 mL的容量瓶,应以配制100 mL溶液的标准计算溶质的量,并且指明所需仪器为100 mL的容量瓶。【特别提醒】(1)1 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所给温度和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态则不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3)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气体纯净物,也适用于混合气体若为混合气体,则组成成分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如2NOO2=2NO2不适用【题型知识拓展】1.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O2(氧气)和O3(臭氧),红磷(P)和白磷(P4),金刚石和石墨等。 (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导致的。(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 2.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3.同素异形体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如金属石、石墨,虽然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故它们混在一起为混合物。4.H2、D2 、T2、DT混合在一起为纯净物。5.“四同”概念的区别方法要明确研究对象,如同位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的单质,同分异构体指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分子,同系物主要指结构上相似(同类别),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1)质量守恒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2)物质的量守恒依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微粒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列出守恒关系,也就是利用物质的量守恒。(3)电子得失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总是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4)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但溶液总是显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守恒法是拨开云雾、驱散困惑的良方,值得我们认真体会。五、胶体: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2、胶体的制备与提纯: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一般用凝聚法,利用盐类的水解或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备。例如Fe(OH)3、Al(OH)3胶体就是利用盐类的水解方法来制得。利用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分子能穿透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点,可用渗析法来提纯、精制胶体。3、胶体的分类: 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 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如雾、云、烟 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 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4、胶体的性质与应用:5、胶体的制备方法制备溶胶的必要条件是要使分散质粒子大小在lnm100nm之间。制备方法原则上有两种,一是使固体颗粒变小的分散法,一是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体的凝聚法。常用的分散法有研磨法、胶溶法等。研磨法是把粗颗粒的固体放在胶体磨中研细,在研磨的同时要加入明胶等稳定剂。胶溶法是通过向新生成并经过洗涤的沉淀中加入适宜的电解质溶液作稳定剂,再经搅拌,使沉淀重新分散成胶体颗粒而形成溶胶,这种过程称为胶溶作用,如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夫妻自建房产共同拥有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古玩零售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 物业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 2025书记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家政服务员(保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基层卫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正常分娩》测试题附答案
-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8单元《听:夏之夜(片段) 》教学设计
-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题及答案
- 2026年废多溴联苯污染易发区保护保险合同中
- 【冀教版适用】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风电场安全检查表
- JJF 1049-1995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校准
- GB/T 19981.1-2014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1部分:清洗和整烫后性能的评价
- GB/T 18347-2001128条码
- GB 5903-2011工业闭式齿轮油
- 刑事侦查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涉河相关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 斯巴达勇士赛合作方案(精彩策划文案)课件
- 矿井防灭火化学材料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