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 目目 录录 一 编制依据一 编制依据 4 二 编制原则二 编制原则 5 三 工程概况三 工程概况 5 1 一纵线主线部分 一纵线主线部分 K10 000 K11 000 6 2 A 匝道部分 匝道部分 10 3 特殊路基处理 特殊路基处理 22 4 边坡防护 边坡防护 25 5 挡墙工程 挡墙工程 26 6 路基土石方主要工程量 路基土石方主要工程量 26 四 总体部署四 总体部署 26 五 进度计划五 进度计划 27 六 设备配备及人员安排情况六 设备配备及人员安排情况 28 1 设备配置 设备配置 28 2 人员安排 人员安排 29 七 施工方法七 施工方法 29 一 施工准备 一 施工准备 29 1 施工测量 29 2 调查与试验 30 3 临时设施 30 4 防水 排水 30 5 清理场地 30 6 雨季施工 31 二 路基挖方施工 二 路基挖方施工 31 1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31 2 完善排水系统 32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 3 分层分台阶开挖方法 32 4 土质及软质岩层开挖 33 5 石方浅孔爆破开挖 33 6 轨道保护范围线内的路基处理 37 7 高压线保护性施工 37 三 三 路基填方施工 路基填方施工 38 1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39 2 施工方法 40 四 边坡防护 四 边坡防护 54 1 网格护坡 54 2 菱形格架式锚杆护坡 55 五 挡墙施工 五 挡墙施工 57 1 锚板挡墙 57 2 衡重式 重力式挡土墙 59 3 悬臂挡墙 60 八 质量保证措施八 质量保证措施 61 1 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61 2 关键部位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部位质量保证措施 62 九 安全保证措施九 安全保证措施 63 1 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63 2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63 3 施工人员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安全措施 64 4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64 十 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十 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65 1 文明施工目标 文明施工目标 65 2 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65 3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65 十一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十一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66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3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一 编制依据一 编制依据 1 工程招标文件 施工图设计 合同文件 2 建设部颁发的有关技术规范 规程 标准 1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80 2009 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 2009 3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311 2013 4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 2012 6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50 078 2008 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 2013 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验收技术规程 JGJ160 2008 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T13861 2009 10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T6441 1986 1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 T9002 2006 1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 2011 1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 2001 1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 91 3 重庆市发布实施的相关法令 法规 条例及行政命令 4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4 5 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 机械设备装备情况 施工技术与管理水 平及多年来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及管理经验 二 编制原则二 编制原则 1 严格按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质量 工期的原则要求 结合工 程实际来编制完成 2 严格遵守有关设计 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3 严格遵守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 认真执行建设单位指令和 要求 4 严格遵照 遵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施工安全 工地治安 人员安全 劳动保护 土地使用与管理以及文明施工 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 5 坚持技术先进性 组织科学性 经济适用性相结合及实事求 是的原则 6 实施项目法管理 通过对劳动力 设备 材料 资金 技术 信息的优化配置 实现质量 工期 社会信誉和成本的良好效果 三 工程概况三 工程概况 工程含主线一纵线及 A H 匝道 主线快速路一纵线南起高新大 道南侧 起点桩号 K10 000 北接一纵线北延段 终点桩号 K11 000 道路全长 1000m 标准路幅 54m 双向 8 车道 设计时速 80Km h 全线含一纵线上跨高新大道桥梁一座 桥梁长 70m 规划 路及 L9 路下穿一纵线两座车行地通道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5 A H 匝道总长 2537 12m 除 G H 设计时速分 35km h 外 其余 匝道设计时速均为 40km h 匝道分单向单车道及单向双车道两种 其中 A C 匝道为单向双车道 其余为单向单车道 单向双车道匝道 标准路幅宽度为 10m 或 13 5m 单向单车道匝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8m 或 11 5m 立交匝道含 A 匝道及 C 匝道两座桥梁 其中 A 匝道桥长 242 3m 桥梁起终点桩号为 AK0 352 493 AK0 594 793 C 匝道桥 长 253 8m 桥梁设计起终点桩号为 CK0 337 923 CK0 591 723 1 一纵线主线部分 一纵线主线部分 K10 000 K11 000 拟建一纵线全长 1000m 主要由 K10 000 K10 242 路堤 K10 242 K10 340 路基 K10 340 K10 385 路堤 K10 385 K10 516 013 路堑 桥梁 K10 516 013 K10 586 013 K10 586 013 K10 614 一般路基 K10 614 K10 800 路堑组成 K10 800 K10 850 路基 K10 850 K11 000 路堤 1 1 K10 000K10 000 K10 242K10 242 路堤路堤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将在道路左侧形成最高达 16 95m 的人工填方边坡 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高达 17 46m 的人工 填方边坡 边坡长 242m 边坡主要由未来道路平场时回填的人工 素填土组成 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 厚度 0 90 6 50m 下伏基 岩为泥岩 由横剖面及纵断面可知 沿路线纵向 地面坡角 5 10 局部陡坎处可达 45 沿路线横向 地面坡角 3 6 地形较为平缓 路基填筑后 形成的路基填土不会整体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6 沿现状地面或基岩面产生滑动 填方边坡整体稳定 结合环境条件分阶按 1 1 50 1 1 75 1 2 00 放坡填筑 分阶高度不大于 8m 对形成的坡体及时采取坡面防护 路基填筑 前将地表分布的耕植土层采取清除处理措施 路床底部设置成台阶 状 路堤底部设置护脚挡墙 其中 K10 090 K10 200 段分布水田 表层土体长期受水浸泡 较软 物理力学性质差 承载力低 回填后路面将会产生沉降问题 填筑前应蔬干水田内的地表积水 对上部软塑状土体进行清除 2 2 K10 242K10 242 K10 340K10 340 路基路基 该段为半挖半填段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将在 拟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 13 41m 的人工填方边坡 右侧形成最高 10 15m 的人工挖方边坡 边坡长 98m 左侧填方边坡 边坡长 98 最高 13 41m 地表覆盖第四系全 新统粉质粘土 厚度 0 60 1 40m 下伏基岩为砂岩 泥岩 路段 区现状地形坡度一般 7 20 局部较陡为 28 46 岩土界 面坡度与地形坡度近一致 未来按设计标高整平后 填方路堤可能 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 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结合环境条件分阶按 1 1 50 1 1 75 放坡填筑 分阶高度 不大于 8m 对形成的坡体及时采取坡面防护 路基填筑前将地表 分布的耕植土层采取清除处理措施 路床底部设置成台阶状 路堤 底部设置护脚挡墙 右侧挖方边坡 边坡长 98m 最高 10 15m 边坡坡向 284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7 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 厚约 0 20 0 90m 下部为砂岩 强风化厚 约 1 30 1 70m 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 边坡岩体类型为 类 边 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边坡顶部基岩面较陡 土质边坡整体不稳定 且土体厚度不大 需要清除 3 3 K10 340K10 340 K10 385K10 385 路堤路堤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拟建 A 匝道设 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道路 右侧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后 与环境高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 分布 由于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 厚度 0 90 1 80m 下伏基岩为砂岩 路基填筑前将地表分布的耕植土层采取清除处理 措施 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再选用满足规范的骨料进行分层填筑 分层夯实 同时 应修建好排水系统 填方后 应对上述填方区域 加强监测 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时处理 4 4 K10 385K10 385 K10 516 013K10 516 013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拟建 A 匝道设 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道路 右侧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后 与环境高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 分布 5 5 桥梁 桥梁 K10 516 013K10 516 013 K10 586 013K10 586 013 一纵线 2 桥平面布置起点 K10 516 013 终点 K10 586 013 全长 70m 两边布置桥台 5m 跨径布置 2 30 m 全桥宽度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8 43 00m 采用预应力砼箱梁 桥墩采用单排桩柱式墩 桥台采用重 力式桥台 该桥上跨拟建高新大道 桥位区地形呈南北侧高 中间低 现 状标高 323 87 339 28m 相对高差 15 41m 场地经钻探揭露 表 层土体由上至下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Q4el dl 粉质粘土 粉质 粘土厚 0 40 7 60m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 泥岩 和砂岩 其强风化层厚 1 60 1 80m 粉质粘土分布不均 厚度较小 承载能力低 工程特性差 不 能作为桥位墩 台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基岩厚度小且变化大 承载 力低 岩体破碎 也不宜选作桥位墩 台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基 岩岩体完整 厚度大 承载力高 是桥位墩 台基础理想的持力层 该桥的桥墩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采用桩基础 桥台 采用重力式桥台 采用明挖扩大基础 基础持力层采用中风化基岩 6 6 K10 586 013K10 586 013 K10 614K10 614 一般路基一般路基 该段为一般路基段 道路两侧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后 与环境高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该段路基位于晏家岩堰塘内 修筑前应蔬干塘内的地表积水 对上部软塑状土体进行清除 7 7 K10 614K10 614 K10 800K10 800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拟建 C 匝道设 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道路 右侧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后 与环境高程及拟建 B 匝道设计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9 高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8 8 K10 800 00K10 800 00 K10 850K10 850 该段属于挖方段 总体地形较平缓 纵向地形坡角 3 5 横向较平整 场地内各边坡及斜坡现状稳定 场地土层主要为素填 土 厚度大 现状下的最大土层厚度达 4 2m 该段纵向岩土界面 倾角与地形基本一致 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 路基下主要为填土 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 9 9 K10 850K10 850 K10 900K10 900 该段属挖方段 总体地形较陡 纵向地形坡角 5 16 纵向 地形较平整 纵向为斜坡 场地内斜坡现状稳定 经过场地平整 场地主要为素填土 厚度可达 17 4m 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 路 基下主要为素填土 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 1010 K10 900K10 900 终点 终点 K11 000 000K11 000 000 该段属于填方段 总体地形较平坦 纵向地形坡角 1 15 纵向局部为斜坡 横向地形较平缓 场地内各边坡及斜坡现状稳定 场地内现状下土层主要为填土 现状下的最大土层厚度约为 14 5m 该段纵向岩土界面倾角较平缓 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 路基下主要为填土 以回填土夯实后作为路基 2 A 匝道部分 匝道部分 1 1 A A 匝道匝道 AK0 096 977 AK0 096 977 AK0 980 00 AK0 980 00 A 匝道起点连接高新大道 上跨一纵线 高新大道 终点连接 一纵线 全长 883 023m 主要由 AK0 096 977 AK0 335 595 路堑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0 A 匝道桥 AK0 335 595 AK0 594 795 AK0 594 795 AK0 703 路 堑和 AK0 703 AK0 980 路堤组成 1 1 AK0 096 977AK0 096 977 AK0 335 595AK0 335 595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相邻高新大道 拟建 H 匝道及环境高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 绿化放坡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将在 AK0 096 977 AK0 233 段右侧形成最大高度为 12 65m 的挖方边坡 边坡长 136 023m 边坡坡向 196 225 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 厚 约 0 20 1 20m 下部为砂岩 强风化厚约 1 40 2 20m 边坡主要 为岩质边坡 边坡岩体类型为 类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边坡顶部基岩面较陡 土质边坡整体不稳定 且土体厚度不大 需要清除 道路 AK0 233 AK0 335 595 段右侧与临近拟建 B 匝道及环境高 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2 2 A A 匝道桥 匝道桥 AK0 335 595AK0 335 595 AK0 594 795AK0 594 795 A 匝道桥平面布置起点 AK0 335 595 终点 AK0 594 795 全长 259 20m 两边布置桥台 5m 跨径布置 25 2 32 25 2 2 25 2 30 25 m 全桥宽度 10 00m 拟采用 预应力砼箱梁 桥墩采用单排桩柱式墩 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该桥上跨拟建一纵线 高新大道 桥位区地形呈南北侧高 中 间低 现状标高 323 87 341 59m 相对高差 17 72m 场地经钻探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1 揭露 表层土体由上至下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Q4el dl 粉质粘 土 粉质粘土厚 0 30 4 30m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 泥岩和砂岩 其强风化层厚 1 40 1 90m 粉质粘土分布不均 厚度较小 承载能力低 工程特性差 不 能作为桥位墩 台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基岩厚度小且变化大 承载 力低 岩体破碎 也不宜选作桥位墩 台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基 岩岩体完整 厚度大 承载力高 是桥位墩 台基础理想的持力层 该桥的桥墩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采用桩基础 桥台采 用重力式桥台 采用明挖扩大基础 基础持力层采用中风化基岩 桥位区 5 7 墩位于沟槽中 地势上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富 集 进行基坑开挖前配备一定的抽排水设备 以备大气降雨时使用 在雨季施工应作好地表排水措施 以避免地表水汇入基坑 对施工 产生影响 3 3 AK0 594 795AK0 594 795 AK0 703AK0 703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拟建一纵线设 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道路 右侧与拟建 E 匝道设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需结合环境条 件进行绿化放坡 4 4 AK0 703AK0 703 AK0 980AK0 980 路堤路堤 其中 AK0 703 AK0 762 034 段左侧与拟建一纵线设计标高基本 一致 无边坡分布 需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AK0 703 AK0 762 034 段右侧将形成最高约 13 02m 的填方边坡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2 边坡长 59 034m 边坡主要由未来道路平场时回填的人工素填土组 成 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 厚度 0 90 1 60m 下伏基 岩为砂岩 泥岩 由横剖面及纵断面可知 沿路线纵向 地面坡角 8 16 局部陡坎处可达 45 沿路线横向 地面坡角 3 6 地形较为平缓 路基填筑后 形成的路基填土不会整体 沿现状地面或基岩面产生滑动 填方边坡整体稳定 结合环境条件分阶按 1 1 50 1 1 75 放坡填筑 分阶高度不 大于 8m 对形成的坡体及时采取坡面防护 路基填筑前将地表分布 的耕植土层采取清除处理措施 路床底部设置成台阶状 路堤底部 设置护脚挡墙 由于填土边坡高度大 边坡可能沿填土内部沿其弱面发生圆弧 滑移 应根据具体填料情况 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再选用满足规范 的骨料进行分层填筑 分层夯实 同时 应修建好坡面及地表排水 系统 2 2 B B 匝道 起点匝道 起点 K0 091 482K0 091 482 K0 232 899K0 232 899 该段属于挖方段 总体地形较平缓 纵向地形坡角 3 10 场地内各边坡及斜坡现状稳定 场地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 现状下 的最大土层厚度达 0 9m 该段纵向岩土界面倾角与地形基本一致 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 路基下主要为砂 泥岩 以基岩作为路基 1 1 K0 091 482K0 091 482 K0 255 2K0 255 2 段左侧段左侧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3 岩土质边坡 BP1 坡向 230 坡长约 160m 坡高 10 20m 上 部粉质粘土最厚位置约 0 5m 下部为砂岩 泥岩互层 由于横向岩 土界面倾角较小且土体薄 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移 该 段边坡考虑开挖后 对 BP1 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 该边坡受结构 面的影响较小 该边坡破坏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 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边坡岩体类型属 类 岩体等效内摩 擦角标准值取 55 破裂角取 61 7 该段边坡设计方案为放坡 从坡脚起按每阶 8m 分阶放坡 土层按 1 1 5 放坡 强风化砂岩按 1 1 0 中风化砂岩按 1 0 75 放坡后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 造措施护面 2 2 K0 255 2K0 255 2 K0 292 326K0 292 326 段左侧段左侧 岩土质边坡 BP2 坡向 230 坡长约 40m 坡高 0 8m 上部 粉质粘土最厚位置约 0 5m 下部为砂岩 泥岩互层 由于横向岩土 界面倾角较小且土体薄 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移 该边 坡为顺向坡 但层面倾角较平缓 且岩体较完整砂岩 砂岩层面不 发育 并未见泥岩夹层及其他软弱夹层 故该边坡受结构面影响小 该段边坡考虑开挖后 对 BP2 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 该边坡安全 等级为二级 边坡岩体类型属 类 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 55 破裂角取 61 7 该段边坡设计方案为放坡 从坡脚起按每 阶 8m 分阶放坡 土层按 1 1 5 放坡 强风化砂岩按 1 1 0 中 风化砂岩按 1 0 75 放坡后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4 3 3 C C 匝道匝道 CK0 112 185 CK0 112 185 CK0 846 021 CK0 846 021 C 匝道起点连接一纵线 上跨高新大道 拟建一纵线 终点连 接高新大道 全长 733 836m 主要由 CK0 112 185 CK0 337 923 路堑 C 匝道桥 CK0 337 923 CK0 607 923 CK0 607 923 CK0 708 路堑和 CK0 708 CK0 846 021 路堤组成 1 1 CK0 112 185CK0 112 185 CK0 337 923CK0 337 923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拟建一纵线设 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CK0 112 185 CK0 250 206 段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 5 40m 的 挖方边坡 边坡主要由人工素填土 粉质粘土 强风化基岩组成 边坡坡向 96 岩土界面平缓 局部呈反倾 边坡土体整体稳定 但由于土体自身稳定性差 边坡可能沿土体内部沿其弱面发生圆弧 滑移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分阶放坡 强风化基岩岩取 1 1 粉质粘 土取 1 1 25 素填土取 1 1 50 放坡 对形成的坡面及时采取坡面 防护处理措施 坡顶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采用逆作法施工 确保 工程及施工安全 CK0 250 206 CK0 337 923 段道路右侧与拟建 D 匝道设计标高 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2 2 C C 匝道桥 匝道桥 CK0 337 923CK0 337 923 CK0 607 923CK0 607 923 C 匝道桥平面布置起点 CK0 337 923 终点 CK0 607 923 全长 270m 两边布置桥台 5m 跨径布置 5 25 2 30 25 20 3 25 30 25 5 m 全桥宽度 10 00m 采用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5 预应力砼箱梁 桥墩采用单排桩柱式墩 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该桥上跨高新大道 拟建一纵线 桥位区地形呈南北侧高 中 间低 现状标高 322 78 336 28m 相对高差 13 50m 场地经钻探 揭露 表层土体由上至下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Q4el dl 粉质粘 土 粉质粘土厚 0 50 3 70m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 泥岩和砂岩 其强风化层厚 1 40 4 70m 粉质粘土分布不均 厚度较小 承载能力低 工程特性差 不 能作为桥位墩 台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基岩厚度小且变化大 承载 力低 岩体破碎 也不宜选作桥位墩 台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基 岩岩体完整 厚度大 承载力高 是桥位墩 台基础理想的持力层 该桥的桥墩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采用桩基础 桥台采 用重力式桥台 采用明挖扩大基础 基础持力层采用中风化基岩 桥位区 0 台 1 墩位于沟槽中 地势上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 富集 进行基坑开挖前配备一定的抽排水设备 以备大气降雨时使 用 在雨季施工应作好地表排水措施 以避免地表水汇入基坑 对 施工产生影响 3 3 CK0 607 923CK0 607 923 CK0 708CK0 708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拟建 G 匝道设 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道路 右侧与拟建 F 匝道设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 进行绿化放坡 4 4 CK0 708CK0 708 CK0 846 021CK0 846 021 路堤路堤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6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高新大道设计 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 15 40m 的填方边坡 边坡长 138 021m 边坡主要由未来道路平场时回填的人工素填土组成 边 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 厚度 1 20 5 50m 下伏基 岩为泥岩 局部夹砂岩 由横剖面及纵断面可知 沿路线纵向 地 面坡角一般 6 11 局部陡坎处可达 45 沿路线横向 地面 坡角 3 5 地形较为平缓 路基填筑后 形成的路基填土不会 整体沿现状地面或基岩面产生滑动 填方边坡整体稳定 结合环境 条件分阶按 1 1 50 1 1 75 放坡填筑 分阶高度不大于 8m 对 形成的坡体及时采取坡面防护 路基填筑前将地表分布的耕植土层 采取清除处理措施 路床底部设置成台阶状 路堤底部设置护脚挡 墙 由于填土边坡高度大 边坡可能沿填土内部沿其弱面发生圆弧 滑移 根据具体填料情况 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再选用满足规范的 骨料进行分层填筑 分层夯实 同时 应修建好坡面及地表排水系 统 填方后 对上述填方区域加强监测 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 时处理 4 4 D D 匝道 匝道 K0 103 134K0 103 134 K0 267 00K0 267 00 该段属于挖方段 总体地形平缓 纵向地形坡角 2 8 横向 局部有小田坎 场地内各边坡及斜坡现状稳定 场地土层主要为粉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7 质粘土 现状下的最大土层厚度达 5 3m 该段纵向岩土界面倾角与 地形基本一致 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 路基下主要为砂岩和泥岩 以基岩作为路基 1 1 K0 103 134K0 103 134 K0 200K0 200 段左侧段左侧 坡向 110 坡长约 100m 坡高 4 10m 上部粉质粘土最厚位 置约 4 7m 下部为砂岩 由于横向岩土界面倾角较小 上部土体不 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移 该边坡按 90 直立开挖过后可能产生掉块 现象 故该边坡按 1 0 75 放坡后对其赤平投影分析可知 该边坡受 结构面影响较小 破坏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 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边坡岩体类型属 类 岩体等效内摩 擦角标准值取 55 破裂角取 61 7 该段边坡设计方案为放坡 从坡脚起按每阶 8m 分阶放坡 土层按 1 1 5 放坡 强风化砂岩按 1 0 75 放坡 中风化泥岩按 1 0 5 放坡 放坡后可采用浆砌片 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 2 2 K0 200K0 200 终点 终点 K0 267 00K0 267 00 段左侧段左侧 坡向 144 坡长约 60m 坡高 5 16m 上部粉质粘土最厚位 置约 4 7m 下部为砂岩 泥岩互层 由于横向岩土界面倾角较小 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移 该段边坡考虑开挖后 对 BP3 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 该边坡受结构面的影响较小 该边坡破坏 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 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边坡岩体类型属 类 岩体等效内摩 擦角标准值取 55 破裂角取 61 7 该段边坡设计方案为放坡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8 从坡脚起按每阶 8m 分阶放坡 土层按 1 1 5 放坡 强风化砂岩按 1 0 75 放坡 中风化泥岩按 1 0 75 放坡 强风化泥岩按 1 1 0 放坡 放坡后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 5 5 E E 匝道匝道 EK0 000 EK0 000 EK0 274 395 EK0 274 395 E 匝道起点连接高新大道 终点连接一纵线 全长 274 395m 主要由 EK0 000 EK0 212 路堑和 EK0 212 EK0 274 395 路堤组成 1 1 EK0 000EK0 000 EK0 212EK0 212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相邻高新大道 拟建一纵线及环境高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可以结合环境条件 进行绿化放坡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大高 度为 20 62m 的挖方边坡 边坡长 212m 边坡坡向 0 68 坡体上 部为粉质粘土 厚约 0 20 1 30m 下部为砂岩 强风化厚约 1 30 1 80m 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 边坡岩体类型为 类 边坡工 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边坡顶部基岩面平缓 土质边坡整体稳定 根据裂隙结构面与 边坡组合关系的赤平投影图分析 边坡坡向 0 68 与岩层倾向 285 大角度相交 为切向坡 裂隙91 80 与边坡坡向 1 0 68 以小角度相交 属外倾结构面 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外倾 裂隙的控制 由于外倾裂隙倾角 80 陡于设计放坡坡率 边 1 坡具放坡条件 故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 边坡破坏模式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19 为沿 45 2 滑移 边坡破裂角砂岩取 45 2 63 泥岩取 45 2 62 等效内摩擦角 砂岩取 60 泥岩取 56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分阶 放坡 按设计坡率放坡 中等风化基岩放坡坡率值取 1 0 75 岩质 强风化基岩岩取 1 1 粉质粘土取 1 1 25 放坡 对形成的坡面及 时采取坡面防护处理措施 坡顶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边坡开挖施 工中 应加强对此段边坡结构面产状及其结合程度的核实 采取信 息化动态施工 采用逆作法施工 确保工程及施工安全 该段边坡 为超限高边坡 须进行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 2 2 EK0 212EK0 212 EK0 274 395EK0 274 395 路堤路堤 该段已接入 A 匝道 与 A 匝道重合 详见 A 匝道该段工程地质 情况 6 6 F F 匝道匝道 FK0 000 FK0 000 FK0 355 20 FK0 355 20 F 匝道起点连接一纵线 终点连接高新大道 全长 355 20m 主 要由 FK0 000 FK0 022 路堤 FK0 022 FK0 270 路堑和 FK0 270 FK0 355 20 路堤组成 1 1 FK0 000FK0 000 FK0 022FK0 022 路堤路堤 该段已接入一纵线 与一纵线重合 详见一纵线该段工程地质 情况 2 2 FK0 022FK0 022 FK0 270FK0 270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相邻拟建一纵 线 拟建 C 匝道及环境高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可以结合环境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0 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大高 度为 13 33m 的挖方边坡 边坡长 248m 边坡坡向 284 314 坡 体上部为粉质粘土 厚约 0 30 1 20m 下部为砂岩 强风化厚约 1 30 2 30m 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 边坡岩体类型为 类 边坡工 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边坡顶部基岩面较陡 土质边坡整体不稳定 且土体厚度小 必须清除 根据裂隙结构面与边坡组合关系的赤平投影图分析 边 坡坡向 284 314 与岩层倾向 285 小角度相交 为顺向坡 岩层层面为外倾结构面 因层面倾角仅 13 度 低于层面内摩擦角 故边坡沿层面稳定 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 岩层层面间无泥化夹 层分布 为硬性结构面 且临近已建成的一纵线岩质边坡为顺向坡 边坡最大高度为 17m 其采用 1 0 75 坡率放坡处理 目前边坡稳 定 未产生顺层滑动 而本段边坡形成的最大高度为 10 15m 据以 上分析及工程类比 综合判定不会产生顺层滑动 边坡稳定性主要 受岩体强度控制 边坡破坏模式为沿 45 2 滑移 边坡破裂角取 45 2 63 等效内摩擦角 砂岩取 60 结合环境条件进行分阶放坡 按中等风化基岩放坡坡率值取 1 0 75 岩质 强风化基岩岩取 1 1 粉质粘土取 1 1 25 放坡 对形成的坡面及时采取坡面防护处理措施 坡顶设置完善的排水系 统 边坡开挖施工中 应加强对此段边坡结构面产状及其结合程度 的核实 采取信息化动态施工 采用逆作法施工 确保工程及施工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1 安全 3 3 FFK0 270FFK0 270 FK0 355 20FK0 355 20 路堤路堤 该段已接入 C 匝道 与 C 匝道重合 详见 C 匝道该段工程地质 情况 7 7 G G 匝道匝道 GK0 000 GK0 000 GK0 312 070 GK0 312 070 G 匝道为环形匝道 起点连接高新大道 终点连接一纵线 全 长 312 070m 主要为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高新大道 拟 建 C 匝道 拟建一纵线设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可以结合 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8 8 H H 匝道匝道 HK0 000 HK0 000 HK0 312 044 HK0 312 044 H 匝道为环形匝道 起点连接一纵线 终点连接高新大道 全 长 312 044m 主要由 HK0 000 HK0 032 一般路基 HK0 032 HK0 312 044 路堑组成 1 1 HK0 000HK0 000 HK0 032HK0 032 一般路基一般路基 该段已接入一纵线 与一纵线重合 详见一纵线该段工程地质 情况 2 2 HK0 032HK0 032 HK0 312 044HK0 312 044 路堑路堑 路段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 道路左侧与拟建一纵线 拟建 A 匝道 高新大道设计标高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可以结合 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 道路右侧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绿化放坡后 与环境高程基本一致 无边坡分布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2 3 特殊路基处理 特殊路基处理 1 1 软弱路基处理 软弱路基处理 1 1 抛石挤淤 抛石挤淤 根据地勘报告 本项目施工区域内存在部分软弱路基 根据工 程经验 当稻田 池塘及河沟地段的淤泥深度 2 0m 时 采用抛片 块石挤淤的施工方法 以提高地基的强度 片 块石排淤层应高于 水面或淤泥层 1m 且应碾压密实 片 块石短边尺寸不得小于 30cm 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 向两侧扩展 从高向低处扩展 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以便填石压密 然后在其上铺设碎石反滤 层 厚度 60cm 再进行填土分层碾压 本工程抛石挤淤路段及工程量如下表 序 号 桩号里程 位置 抛石挤淤 面积 m2 平均换填 深度 m 换填 量 m3 1 K10 080 K10 090 一纵 线 55631668 2 K10 590 K10 610 一纵 线 154634638 合 计 6306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3 2 2 清淤换填 清淤换填 当稻田 池塘及河沟地段的淤泥深度小于 2 0m 时 采用先清淤 后填筑的方式处理 即先排干道路区水田及池塘里地表水 清除掉 地表上覆松软土层和地形低洼处水田和池塘里表层流塑 软塑状土 层 并晾干路基 铺筑级配砂砾料垫层 接着逐层回填路基 逐层 碾压 对于稻田 池塘及河沟地段附近的潮湿土情况 先清除掉地 表上覆的潮湿土 换填级配砂砾料垫层 接着逐层回填路基 逐层 碾压 本工程清淤换填路段及工程量如下表 序 号 桩号里程 位置 清淤换填 面积 m2 平均换填 深度 m 换填 量 m3 1 K10 000 K10 0 80 一纵 线 8383216766 2 K10 090 K10 1 80 一纵 线3 K10 260 K10 3 60 一纵 线 309026180 4 AK0 720 AK0 7 30 A 匝 道 4282856 5 CK0 740 CK0 8 25 C 匝 道 402928058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4 6 CK0 320 CK0 3 40 C 匝 道 4052810 合 计 59148 2 2 强夯处理 强夯处理 为降低工后沉降和增加路基的整体强度 对立交范围内填方高 度大于 8m 高填方采用强夯处理 依据地勘报告 本工程一纵线 K10 900 K11 000 段路堤处于抛 填土上 抛填土厚度 5m 14 5m 结合地勘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 本 工程对该段现状抛填土回填至路面 1 5m 处进行强夯 强夯后再层层 碾压回填到路基顶标高 本工程强夯路段及工程量见下表 序号强夯范围位置 强夯面积 m2 1 K10 190 K10 220一纵线 4773 2 K10 300 K10 340一纵线 5245 3 K10 900 K11 000一纵线 6079 4 CK0 740 CK0 846 021C 匝道 5763 合计 21860 4 边坡防护 边坡防护 本工程已对青龙咀立交范围内的永久性边坡考虑了防护 其中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5 永久性填方段边坡采用网格护坡进行防护 永久性挖方边坡采用菱 形格架锚杆护坡进行防护 临时性边坡不考虑防护 对临时性挖方边坡 在人行道外侧设 置 1m 宽碎落台 1 1 永久性填方边坡永久性填方边坡 具体防护路段及工程数量如下表所示 序号里程桩号位置 网格护 坡 m2 1 K10 000 K10 250右侧 6555 2 K10 000 K10 320左侧 8181 3 AK0 720 AK0 762 034右侧 703 4 CK0 720 CK0 846 021右侧 3163 合计 18602 2 2 永久性挖方边坡永久性挖方边坡 具体防护路段及工程数量如下表所示 序号里程桩号位置 菱形格架锚杆 护坡 m2 1 K10 250 K10 290右侧 572 2 EK0 032 875 EK0 160左侧 2198 3 FK0 069 689 FK0 266 114右侧 3763 合计 6533 5 挡墙工程 挡墙工程 青龙咀立交范围内共设计有重力式挡土墙 衡重式挡土墙 锚 板挡墙及悬臂式挡墙四种形式的挡土墙 挡墙编号 1 4 5 8 14 为悬臂式挡墙 2 3 6 7 9 10 为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6 衡重式挡墙 11 12 为锚板挡墙 13 为重力式挡墙 各类挡墙主 要分布于 1 2 车行地通道端部两侧 挡墙设置目的是为修建人行 梯道创造条件 6 路基土石方主要工程量 路基土石方主要工程量 路基土石方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清表 4 42 万 m 挖土方 6 66 万 m3 挖石方 69 29 万 m 清淤换填 5 91 万 m 抛石挤淤 0 63 万 m 强夯处理 2 19m 填方 44 83 万 m 余土外运 35 54 万 m 四 总体部署四 总体部署 土石方工程是结构工程的施工前提 更是路面工程 排水工程 照明工程 绿化工程 交通工程的先决条件 因此 土石方工程必 须先抢抓出来 创造出有效的工作面 要想缩短土石方工期 必须 搞大平行大流水作业 本段道路所在地形地貌为 主线中间路段坡高岩石多 南北两头 地势低洼 软土较多 需要进行路基特殊处理如抛石挤淤 清淤换 填 强夯处理 可将中间段石方运往南北两端头进行回填利用 以 节约时间 合理利用资源 达到土方调配的核心 平衡再平衡 本工程工期紧 总工期 18 个月 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拟采取三 个工区平行施工 一工区 K10 000 K10 400 二工区 K10 400 K10 700 三工区 K10 700 K11 000 由于本工程桥梁 工程占用大量工期 因此二工区拟派精兵强将优先拿下桥下土石方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7 为桥梁早日动工创造条件 五 进度计划五 进度计划 本工程路基施工计划工期为 1 路基开挖回填 2016 年 04 月 1 日 2016 年 12 月 30 日 共 9 个月 2 其中桥下土石方 2016 年 4 月 1 日 2016 年 6 月 30 日 共 3 个月 主线桥 4 月可逐步动工 3 2 地通道土方 含护坡 2016 年 05 月 1 日 2015 年 5 月 30 日 共 1 个月 4 1 地通道土方 2016 年 5 月 1 日 2016 年 5 月 0 日 共 1 个月 5 1 临时排水管 2016 年 5 月 1 日 2016 年 5 月 30 日 共 个月 5 挡墙施工 2016 年 9 月 1 日 2016 年 11 月 30 日 共 3 个 月 6 边坡防护 视土石方开挖进度 陆续分段施工 六 设备配备及人员安排情况六 设备配备及人员安排情况 1 设备配置 设备配置 路基施工配置设备为 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8 1 挖掘机卡特 320C台 16 土石方开挖 2 破碎锤小松 PC360台 4 石方凿打 3 钩头挖掘机沃尔沃 360B台 2 钩散石方 4 空气压缩机 LW22 8 台 1 注 喷 浆机动力 5 电焊机 BX1 500 1 台 2 钢筋连接 6 潜水泵 150QJ15 45 6 台 8 基坑排水 7 水准仪苏州一光 DZS2台 2 监测 放样 8 全站仪拓普康 GPT 3002N台 1 监测 放样 9GPS 南方 S82台 2 监测 放样 10 碘钨灯 220V 盏 12 夜间照明 11 自卸汽车 20t 台 25 土石方运输 12 锚杆钻机 MQT 130 台 4 钻孔 13 钢筋弯曲机 GW60 台 1 钢筋加工 14 钢筋切断机 GQ60 台 1 钢筋加工 15 钢筋调直机 GT4 13 台 1 钢筋加工 16 插入式振捣棒 ZN90 台 3 浇筑砼 17 注浆机 HS 4 台 4 锚杆注浆 18 柴油发电机 THK 50GF 台 2 照明 小型机具电源 19 汽车起重机 QY25 台 1 材料垂直运输 20 压路机 20t 台 1 路基碾压 21 推土机山推 160台 2 路堤回填 22 强夯机宇通 YTQH300台 1 地基强夯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29 2 人员安排 人员安排 根据我项目的工程量 结合施工管理及机械设备情况 组织土 石方开挖组 爆破组 利用方及弃方运输组和路基填筑组 4 个 作业班组 由负责生产的项目副经理统一指挥调动 上场人数 90 人 包括施工负责人 1 名 技术负责人 1 名 安全员 5 名 试 验人员 1 名 施工员 4 名 挖掘机 装载机 压路机 自卸车 司机等 54 名 修理工 4 名 普工 20 名 七 施工方法七 施工方法 一 施工准备 一 施工准备 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 在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 包括导线 中线及高程的复测 水 准点的复查与增设 测量与绘制横断面 施工测量的精度符合 工 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的要求 并将测量方法及成果资料签 字后交送监理工程师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施工前在现场放出路基坡脚 路堑堑顶 截水沟 边沟 护坡 道 取土坑 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 标明其轮廓 提请监理工程师 检查批准 2 调查与试验 调查与试验 路基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 水文 障碍物 及各种管线 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对图纸所示的利用挖方 借土场的路堤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样 路基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 30 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按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0 2007 执行 试验项目按规范进行 3 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 修建办公区 生活区 临时便道 沿线临时用水用电 组织人 员 机械进场 4 防水 排水 防水 排水 施工前做好路基的各种防 排水设施 挖设排水沟 并保持其 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5 清理场地 清理场地 路基工程施工前 拆迁完地上房屋 坟墓 鱼塘 青苗以及地 下管线等 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 灌木 原地面以下 100 300mm 内的草皮 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 且堆放在指定弃土场内 场地清理完成后 全面进行填前碾压 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的 要求 6 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前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可进行雨季施工地段 严 格按照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雨季施工的有关规 定执行 雨季填筑路堤时 随挖 随运 随填 随压 每层填土表面筑 2 3 的横坡 并在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 二 路基挖方施工 二 路基挖方施工 根据地勘报告 立交范围挖方边坡无外倾软弱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