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 开题报告.doc

拉线操纵式离合器电子线控系统设计【2张图/22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33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42.7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3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拉线 操纵 离合器 电子线 系统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52页。220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答辩相关材料。

图纸共2张,如下所示
A0-装配图.dwg
A1-电路图.dwg

摘 要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汽车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线控技术也逐步得到青睐和深入研究是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汽车线控技术就是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经过传感器变成电信号,通过电缆直接传输到执行机构的一种系统。目前包括线控换档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线控悬架系统、线控增压系统、线控油门系统及线控转向系统。其中线控转向系统在高级轿车、跑车及概念车上有广泛的应用,它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汽车离合器操纵形式有液压和拉线式两种。其中拉线式布置方便,摩擦损失大机械式受车架、车身变形影响大,两种机械式操纵机构的比较杆系传动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寿命长;可靠性高;缺点:关节点多,摩擦损失大,不适合远距离操纵,受车身或车架的变形影响。拉线传动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克服了杆系传动的不适合远距离操纵,受车身或车架的变形影响缺点;可采用吊挂式的踏板;缺点:寿命短,拉伸刚度小;拉伸变形导致增加踏板行程。
本设计针对拉线操纵式离合器设计线控操纵系统,可与原系统的功能进行切换工作。

关键词:线控离合器;H桥;PWM控制;控制策略;传感器

ABSTRACT

As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gradually mature and ca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 Automotive wire control technology is also gradually gain favour is car further research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Automotive wire control technology is the driver through sensor into electrical signal manipulation of action, Through the cable directly transmission to the actuator a system. Currently include wire control shift system, line control servo system, line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 Wire control the pressurization system, line oil-control door system and wire control steering system. Including wire control steering system in limousines, sports car And concept car, it is widely used for automated driving to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Clutch manipulations hydraulic and farrowed type two kinds. Including farrowed type decorates convenient, Friction loss is big, By frame, body spurt type deformation great influence, Two kinds of mechanical control mechanisms of comparative bar transmission advantages: simple structure; Cost is low; Long life. High reliability; Faults: jointing, friction loss more big, do not suitable for long-distance manipulation, The body or frame by deformation. Farrowed transmission advantages: simple structure; Cost is low; Overcome the rod is not suitable for long-distance manipulation of transmission of, The body or frame by deformation faults. Can use hanging pedal; Faults: short life, stretching stiffness is small; Tensile deformation to lead to a rise in pedal stroke. 
This design for farrowed manipulate type clutch design control systems, can wire with the original system function shifts.

Keywords: wire control clutch; H bridge; PWM control; Control strategies; sensor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 线控技术现状分析 7
1.3 线控技术发展前景 2
1.4 研究内容和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3
第2章 线控离合器系统 4
2.1线控离合器控制系统 4
2.2线控离合器控制系统结构 4
2.2.1 机械式离合器结构、原理 4
2.2.2 线控离合器结构、原理 5
2.3 线控离合器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7
2.3.1 线控离合器的优点 7
2.3.2 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8
2.4 本章小结 8
第3章 线控离合器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 10
3.1 系统建模 10
3.1.1 线控离合器机构 10
3.1.2 工作过程分析 10
3.1.3 齿轮传动及齿隙影响 10
3.2 控制策略分析 11
3.3 本章小结 12

第4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3
4.1 控制系统结构 13
4.2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14
4.2.1 单片机的选择 14
4.2.2 飞思卡尔单片机的简介及优点 15
4.2.3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17
4.3 驱动电路设计 18
4.3.1 H桥驱动电路 18
4.3.2 PWM模块及工作原理 20
4.3.3 使能控制和方向逻辑 22
4.4 直流电机控制原理 23
4.4.1直流电机控制原理 23
4.4.2 直流电机的可逆 PWM控制电路 24
4.4.3 PID控制原理 25
4.5 本章小结 27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9
5.1 软件系统总体分析 29
5.2 控制功能软件设计 30
5.2.1 功能子程序设计 30
5.2.2 控制功能程序编写 31
5.3 本章小结 35
结论 36
参考文献 37
致谢 38
附录 39
附录 A1 39
附录 A2 43

题目名称 拉线操纵式离合器电子线控系统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汽车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线控技术也逐步得到青睐和深入研究是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汽车线控技术就是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经过传感器变成电信号,通过电缆直接传输到执行机构的一种系统。目前包括线控换档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线控悬架系统、线控增压系统、线控油门系统及线控转向系统。其中线控转向系统在高级轿车、跑车及概念车上有广泛的应用,它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汽车离合器操纵形式有液压和拉线式两种。其中拉线式:布置方便,摩擦损失大机械式受车架、车身变形影响大两种机械式操纵机构的比较杆系传动: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寿命长;可靠性高;缺点:关节点多,摩擦损失大,不适合远距离操纵,受车身或车架的变形影响。拉线传动: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克服了杆系传动的不适合远距离操纵,受车身或车架的变形影响缺点;可采用吊挂式的踏板;缺点:绳索的寿命短,拉伸刚度小;拉伸变形导致增加踏板行程。
本设计针对拉线操纵式离合器设计线控操纵系统,可与原系统的功能进行切换工作。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基本参数
参考捷达轿车动力系统
驱动型式:发动机前横置前轮驱动
总质量:1.5t
驱动桥满载:0.8T;
最大爬坡:30%
设计线控离合器
设计的主要内容:
(1)研究汽车离合器的组成、结构与设计;
(2)分析离合器接合过程;
(3)分析计算离合器的操纵力变化规律建立离合器的力学模型;
(4)选择驱动装置,设计传动机构,设计布置形式。
(5)设计控制系统。

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1)响应速度优于0.2秒;
(2)动作无冲;
(3)结构尺寸小,便于安装;

三、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设计图纸(合0号图纸1张布置图及传动机构);
设计说明书(2万字左右);
相关外文翻译(1篇2千字左右);
控制系统硬件软件(执行机构可模拟);
四、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第2周
(2)整体方案设计,完成系统示意图(手绘)第3周
(3)传动机构设计计算,系统布置,4-5周
(4)控制系统设计6-12周
(5)编写设计说明书13周
(6)毕业设计(论文)审核、修改 第14、15周
(7)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准备及答辩 第16周
五、主要参考资料
[1]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第3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吉忠.尹宁霞.王泽鹏,车用单片机系统[M],实验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孙同景.陈桂友,Freescale9S12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开发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李涵武.赵雨旸,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任桂周.侯树展.曲金玉,汽车电子新兴技术—线控技术[J].山东理工大学,2007.
[6]卢静.陈非凡.张高飞,基于单片机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J],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
[7]王鉴光,电动机控制系统[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8]储爱华.张植保.朱磊,无刷直流电动机在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离合器系统中的应用 [J],电控离合器,2009.
[9]徐石安.江发潮,汽车离合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0]陶永华,新型PID控制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拉线操纵式离合器电子线控系统设计[汽车]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 拉线操纵式离合器 电子线控系统设计 院 系 名 称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 车辆工程 学 生 姓 名 : 李 程 导 师 姓 名 : 崔 宏 耀 开 题 时 间 : 2011 年 2 月 28 日 指导委员会 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李 程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 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2 班 指导教师姓名 崔宏耀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拉线操纵式离合器电子线控系统设计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一)线控技术的 现状 目前, 线控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航空业,用线控制系统来取代传统的液压和机械系统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采用线控技术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有望在未来汽车 上率先获得应用 ,不久的将来线控离合器也将会出现在汽车上。 国外 公司已运用线控技术开发了概念车。 汽车 的各种操纵系统正向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未来十年内,传统的汽车机械操纵系统将变成通过高速容错 通信 总线与高性能 连的电气系统。如汽车将采用电气马达和电控信号来实现线控驾驶 ( 如线控制动( 线控转向( 线控油门( 线控悬架( ,线控离合器 等正在加紧研究开发。当线控这一目标实现时,汽车将是一种完全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转向机全都不见了, 线控系统将完全取代现有系统中的液压和机械控制 ,汽车可以说是一台装在轮子上的计算机。 例:线控技术在 可驾驶燃料电池汽车 上的应用 通用 Y 线控汽车一改传统机械连杆的传动方式,采用 电子信号来操纵油门、制动和转向机构。取消了传统的转向盘、油门、制动踏板,所有的操作都集中在一个手柄上,驾驶员可以用一只手完成所有的操作。当驾驶员要加速或减速时,可以向左或者向右推动手柄;制动按钮也安装在这个手柄上,要制动时按一下制动按钮;当转弯时,驾驶员只需向上或者向下推动手柄。 电子线控装置构成了一套操作灵活方便的控制单元,这一套控制单元被称为“X 。它取代了传统的转向盘等,使得驾驶员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加速、减速(制动)、转弯等操作。 传统的汽车是通过一套机械装置,比如转向杆等,通过操纵 转向盘转动而使车轮转动。线控技术是将驾驶员要转向的指令转化为电子脉冲信号,传感器捕捉电子脉冲信号,这个电子脉冲信号驱动由电子控制的电机来使得车轮转向架转动。线控系统就是将驾驶员的指令转化成电信号,用这个电信号去驱动电机。由于软件决定了汽车行驶特征,比如加速、减速(制动)、转弯等,所有的工作只是转载、执行相应的软件程序。 ( 二 ) 研究 线控技术的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汽车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线控技术也逐步得到青睐和深入研究 是 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汽车线控技术 就是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经过传感器变成电信号,通过电缆直接传输到执行机构的一种系统。目前包括线控换档系统、线控 制动系统 、线控悬架系统、线控增压系统、线控油门系统及线控转向系统。其中线控转向系统在高级轿车、跑车及概念车上有广泛的应用,它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 汽车离合器操纵形式有液压和拉线式两种 。其中 拉线式:布置方便,摩擦损失大机械式受车架、车身变形影响大两种机械式操纵机构的比较杆系传动: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寿命长;可靠性高;缺点:关节点多,摩擦损失大,不适合远距离操纵,受车身或车架的变形影响。拉线传动: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克服了杆系传动的不适合远距离操纵,受车身或车架的变形影响缺点;可采用吊挂式的踏板;缺点:绳索的寿命短,拉伸刚度小;拉伸变形导致增加踏板行程。 本设计针对拉线操纵式离合器设计线控操纵系统,可与原系统的功能进行切换工作。 意义: 由于操纵控制通过驾驶员的手完成,不需要转向盘、转 向柱和脚踏板,这样就减少了正面碰撞时的潜在危险性,改善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为汽车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 便于实现个性化设计 。 由于驾驶特性如制动、转向、加速等过程都是程序设定的,设计师可设计不同的程序供用户选择。 同时汽车 比质量 变 轻,性能高(响应快)。线控系统取消了许多机械连接装置、液压装置和气压装置,简化了结构和生产工艺并简化维护工作 , 可能磨损的部件更少了 , 维护用品 也 可大大减小,减少维护费用 。若 使用线控制动无需制动液,使汽车更为环保,减少维护。汽车的车内娱乐装置也集成到网络之中,使得汽车导航和自动驾驶 成为可能,整个汽车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整体。安装测试简单快捷,更稳固的电子接口(模块结构),隔板间无机械连接,简单布置就能增加电子控制功能。 线控技术将会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划时代的飞跃。 当然,目前线控技术还有很多的不足,如 电子设备还相当的不可靠 电磁干扰、器件失效、软件程序的设计、网络攻击等等。一旦电路失效而没有机械冗余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转向失灵、油门难以控制和不能制动 !所以线控技术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三 )线控技术的 发展前景 在国内,除了同济大学研究完成的线 控转向系统外,由北京理工大学完成的 “ 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产品及其应用 ” 获得了 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其中的一项技术就是利用线控同步换档和行星传动技术,取消了主离合器,简化了换档机构,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匹配优良的线控行星变速器。国内的一些高校也正在进行线控技术的研 究。 线控技术研究的难点在于高性能控制器的研制,要求在整个系统中有精确高速的通讯协议网络,使控制中心和执行器之间能完全协调、匹配工作;而且需要高效的容错技术,使得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保障一定的安全,即系统有好的可靠性。 目前线控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但随着汽车各系统的电子化、集成化的发展需要,线控技术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汽车高新电子技术,线控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电子化不可能完全取代机械化,机械系统的损坏通常都是有过程的,而线控制系统的失效是瞬间的。如果线控制系统失效那一刻汽车的速度行驶过高,造成的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电子控制要完全取代机械操作还需要时间。 二、 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参数 参考捷达轿车动力系统 驱动型式:发动机前横置前轮驱动 总质量: 动桥满载: 最大爬坡: 30% 设计线控离合器 设计的主要内容: ( 1)研究汽车离合器的组成、结构与设计; ( 2)分析离合器接合过程; ( 3)分析计算离合器的操纵力变化规律建立离合器的力学模型; ( 4)选择驱动装置,设计传动机构,设计布置形式。 ( 5)设计控制系统。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机构响应速度优于 ; ( 2)动作无缓冲; ( 3)结构尺寸小,便于安装 ( 4)完成设计图纸(合 0 号图纸 1 张布置图及传动机构); ( 5)编写设计说明书( 2 万字左右); ( 6)相关外文翻译 ( 1 篇 2 千字左右); ( 7)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软件(执行机构可模拟)。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四、进度安排 第 2 周 (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第 3 周 ( 2)整体方案设计,完成系统示意图(手绘) 第 4- 5 周 ( 3)传动机构设计计算,系统布置, 第 6 ( 4)控制系统设计 第 13 周 ( 5)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 15 周 ( 6)毕业设计(论文)审核、修改 第 16 周 ( 7)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准备及答辩 资料采集、分析、整理,市场调研,了解实物特征及工作太原理 合理的选择零部件及尺寸参数,合理布局 各种参数的计算,修改优化,对运动部件运动仿真的研究 编出正确工作控制程序 画出装配图,工作原理图,工作电路图 完成设计 调查研究 五、 参考文献 1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第 3 版)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2011 2王吉忠 王泽鹏,车用单片机系统 M,实验教程 2009. 3孙同景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李涵武 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5任桂周 曲金玉 , 汽车电子新兴技术 线控技术 J 2007. 6卢静 张高飞,基于单片机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 J, 北京: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2 7王鉴光,电动机控制系统 M, 北京: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4. 8储爱华 朱磊,无刷直流电动机在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离合器系统中的应用 J,电控离合器, 2009. 9徐石安 车离合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0陶永华,新型 制及其应用 M,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2 11谢世杰 楼顺天,数字 法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J, 汽车电子技术 . 2004 12席军强 丁华荣,电机驱动自动离合器可行性研究 J, 车辆动力与技术 2001 13胡波 温诗铸,电控摩擦离合器的初步实验研究 J, 北京: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报, 2004 14潘新民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M子工业出版社 , 2003. 15胡寿松 , 自动控制原理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4. 16王田苗机电控 制基础理论及应用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7胡跃明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18 a , 1992 19 Q. H of u C, 1998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拉线操纵式离合器电子线控系统设计【2张图/22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330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