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肺癌_第1页
介入治疗肺癌_第2页
介入治疗肺癌_第3页
介入治疗肺癌_第4页
介入治疗肺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入治疗肺癌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曹喜才 CAO Xica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Tianjin 300052, China.,病理类型,1、鳞状上皮细胞癌: 40-50%,对放化疗中度敏感5年生存率高(周围型50%,中央型30%)2、腺癌:25%,对化疗较敏感,放疗不敏感3、小细胞未分化癌:20%,手术5%,放化疗高度敏感4、细支气管肺泡癌(肺泡癌):25%,特出类型腺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介入治疗,1、1964年,Viamonte 首先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2、1965年,Haller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3、1971年,Miura 应用MMC和5-FU联合提高疗效4、近年来,介入治疗肺癌成为整合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支气管动脉解剖,1、起自胸主动脉(少数升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2、直径1-2mm3、Cauldwell分9型:a、左2右1占40%,b、左右各1占21、3%,c、左右共干,右2左1占20、6%,4、2/3右侧1条,常与肋间动脉共干;1/3除上述共干外,还有一条右支气管动脉或左右共干5、2/3左支气管动脉2条,1/3人一条6、右共干常开口于右侧壁或侧后壁,右支气管动脉右前壁,左支气管动脉前壁(左右前侧壁、右后壁)7、50%开口T56(T4-9),适应症,1、失去手术机会病灶局限胸内2、可手术,有禁忌症或拒绝手术3、手术前局部化疗提高疗效4、术后降低复发率5、术后复发或肺内转移6、介入术后放疗,禁忌症,1、恶液质、心、肝、肺、肾功能衰竭2、高热、严重感染、白细胞明显降低(3000)3、严重出血倾向4、碘过敏、一般插管及造影禁忌症,术前检查,1、胸片、CT、MRI:明确病变大小、范围、临近侵犯、纵隔转移2、心电图、心功能3、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肝、肾功能4、明确病理类型:周围型,经皮穿刺活检;中央型,支气管镜,器械与药品,1、导管:眼镜蛇(Cobra),猎人头(Headhunter),牧羊钩(Shepherd,s hook),万能导管(J型),胃左导管,微导管(SP)2、导管鞘(必要时25cm长鞘)3、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4、化疗药:MMC 10-20mg,DDP 30-100mg,CBP 300-400mg,ADM 30-60mg,5-FU 500-1000mgCTX 300-1000mg,VP-16 100-400mg5、术前用药:安定10mg,地塞米松 10 mg,介入技术,1、插管成功率右侧90%,左侧80%2、右支气管动脉,由右后至右前;左支气管动脉由左前壁至右侧壁3、所选导管头方向应与支气管动脉主干方向一致,导管头在动脉内与动脉壁夹角45度为宜。4、支气管动脉造影后,仔细了解肿瘤供血情况,支气管动脉共干、脊髓动脉显影情况,图26 选择性右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右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支气管动脉增粗,可见增粗、迂曲、走行紊乱的肿瘤血管,5、当共干时,尤其脊髓动脉显影,应用同轴微导管越过肋间动脉开口,支气管动脉造影,原发性肺癌1、支气管动脉增粗、迂曲2、肿瘤内肿瘤血管增多扭曲、粗细不均、不规则呈网格状3、血管受压、移位、僵硬、狭窄等被侵蚀征象4、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27 使用同轴微导管(SP管)经牧羊钩导管越过肋间动脉,超选择插管至支气管动脉远端造影显示: 除可见肿瘤血管外,支气管动脉受压移位,似抱球征,图27 使用同轴微导管(SP管)经牧羊钩导管越过肋间动脉,超选择插管至支气管动脉远端造影显示: 除可见肿瘤血管外,支气管动脉受压移位,似抱球征,图28 使用同轴微导管( SP微导管)经牧羊钩导管越过肋间动脉,超选择插管至支气管动脉远端造影显示:可见肿瘤血管。,图29 经SP管注入超液化碘油与一种化疗药的混悬液,15分钟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和染色减少,图30 应用少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及染色完全消失,支气管动脉主干保持通畅,图5. 经胸主动脉无法选择支气管动脉,经右肱动脉穿刺插管,锁骨下动脉动脉造影:支气管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向肿瘤供血,并可见增粗、迂曲的肿瘤血管。,图6. 支气管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向肿瘤供血实质期(毛细血管期)可见类圆形肿瘤染色,图9. 经锁骨下动脉行BAI治疗后八周造影显示: 支气管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向肿瘤供血 动脉期可见肿瘤供血血管明显减少,图10. 实质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可见肿瘤染色减少(与图9为同一病人),图15. 女,48岁,右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右支气管和肋间动脉共干,动脉期可见肿瘤血管及染色,图16. 女,48岁,右肺癌将导管越过肋间动脉开口,超选择插管至支气管动脉远端,TAI后,弹簧圈栓塞支气管动脉(箭头所示)术后造影:支气管动脉近端主干通畅,肿瘤血管及染色消失,灌注化疗栓塞,化疗药的选择1、根据肿瘤病理类型,细胞生长规律、药物作用原理和药代动力,采用联合用药2、2-4种药联合应用3、将每种化疗药分别溶于50 ml生理盐水(注射用水),15-30分钟(1、5-2ml/s)缓慢注入,栓塞剂选择,肺癌供血丰富、无脊髓动脉共干及交通支,导管进入较深,如有肋间动脉共干,同轴微导管(SP导管)超选择过肋见动脉1、明胶海绵2、超液化碘油3、微囊(微球)4、聚乙烯醇(PVA),疗效评价,1、近期疗效 50%,多血供肿瘤70%2、中央型、多血供、单支支气管动脉供血、体积较小肿瘤,效果较好3、整合治疗,配合手术、放化疗、全身免疫治疗,可取得更好效果。介入治疗(顺 铂)对放疗具有增敏作用4、小细胞癌效果较好,大细胞癌和鳞癌此之,腺癌最差,图31 男,69岁 BAI治疗前CT发现右肺肿物,图32 男,69岁,右肺上叶癌BAI治疗后一年,CT显示:右肺肿物已基本消失(与图31为同一病人),图33 男,66岁,右肺癌BACE治疗前X线胸片示 右肺占位性病变,图34 男,66岁,右肺鳞癌BACE治疗后3个月复查X线胸片示右肺占位性病变明显缩小(与图33为同一病人),并发症及处理,1、脊髓损伤:A、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存在吻合,直径小于0、3mm的小动脉DSA血管造影不显影B、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时,超选择越过肋间动脉C、高浓度造影剂刺激:选用非离子造影剂,脊髓损伤表现术后数小时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降低或消失,尿潴留、甚至截瘫预防方法1、选用非离子造影剂2、支气管动脉造影后,仔细观察有无肋间动脉共干、脊髓动脉显影,必要时微导管超选择3、灌注化疗前,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