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doc_第1页
期中综合检测.doc_第2页
期中综合检测.doc_第3页
期中综合检测.doc_第4页
期中综合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期中综合检测(第一三章)(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放寒假在家的王蕊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后不冒“白气”,王蕊有些疑问,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了,倒了一杯尝了尝感觉很“烫”。又想到可能是房间内温度较高,于是她把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了很多“白气”。王蕊倒了一杯尝了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2.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流水C.船夫D.行驶的船3.课间做广播操时,站在队伍前面两位领操的同学动作优美、整齐划一。他们之间及他们与操场边上飞起的小鸟的相对运动状态分别是()A.运动、静止B.静止、运动C.运动、运动D.静止、静止4.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 dmB.一名中学生走路的速度约为0.18 km/hC.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9 mD.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A.声音越来越大B.声音越来越小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D.音调越来越低6.如图是测量圆锥体高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对错误的分析,正确的是()A.刻度尺放颠倒了B.直角三角板没有刻度C.刻度尺的准确程度不高D.圆锥体未移到桌边,刻度尺没有将零刻线对齐桌面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 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 m处B.甲在乙前面1.2 m处C.乙在甲前面0.6 m处D.乙在甲前面1.2 m处8.(2012怀化中考)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发出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它发出的声音是由它的振动产生的C.它发出的音色与其他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9.(2011包头中考)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10.(2012黄冈中考)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11.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12.(2012眉山中考)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原理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一定是340 m/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 km用了10 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km/h。14.(2012广东中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宽度是cm。15.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6.(2012遵义中考)在我市“双创巩固”活动中,许多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同学和家长们利用周末在人行横道处争当“文明监督员”。若行人闯红灯就吹哨笛提醒,那么哨笛声传到闯红灯的行人耳中的传声介质是;某人行横道宽25 m,亮绿灯的时间为25 s,则行人至少要以m/s的速度才能安全穿过该人行横道。17.(2012三明中考)永安桃源洞的景色酷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小船漫游在桃源洞的山水间,以山为参照物,船上的游客是的;若游客向对面崖壁呼喊,经0.4 s听到回声,则崖壁与游客的距离大约为m(声速取340 m/s)。18.(2012龙东中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19.(2012河北中考)如图所示,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20.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处减弱噪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21.(4分)如图所示,有几只喜鹊在树上欢叫,听觉良好的张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的窗户能听到室外喜鹊的欢叫声;此时王丽正站在对面房内的窗前,此房间的窗户也是紧闭的,她靠近的窗户是双层玻璃做的(双层玻璃的夹层内被抽成了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喜鹊的欢叫声。(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王丽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喜鹊的欢叫声,而张倩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喜鹊的欢叫声?(2)张倩和王丽在两个房间内都能看到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张倩的房间听到室外的鸟叫声,对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2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如果用蜡封住其耳朵,即使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它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会把内脏震坏而丧生。请回答:(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和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亚声具有_。(4)从短文B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与有关,关系是_。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3.(10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请你帮助小明完成表格。线圈长度/cm线圈圈数铁丝直径/cm小明想测量某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他是这样做的: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记为1.78 cm,然后翻到书的最后一页,记下页码为356,于是他算得每张纸的厚度为:1.78 cm356=0.005 cm。请指出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24.(6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25.(12分)如图所示,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往北京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26.(10分)一轿车行驶至某处发现前方有一段50m长的道路部分损坏,车辆只能单道行驶,如图所示。轿车停了下来,等待10 m长的货车经过单道路段后再行车。已知轿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20 m/s,轿车在此等候了5 s。问:(1)若轿车正常行驶可行驶多远?(2)货车经过单道路段的速度是多大?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了属于猜想与假设,倒了一杯尝了尝属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2.【解析】选A。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取。剑落水的位置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不变,故能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3.【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两位领操的同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两位领操的同学与操场边上飞起的小鸟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们相对小鸟是运动的。4.【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活中关于长度、速度、响度等常见数据的估测。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8 cm,一定不会是18 dm,A错;0.18 km/h=0.05 m/s,中学生步行速度大约是1.2 m/s,B错;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9 cm,C错;声音超过70 dB,则环境很喧嚣,影响学习和工作,故D正确。5.【解析】选B。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播声音的介质越来越少,则传声效果越来越差,即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空气全部抽出,则玻璃罩内形成真空,真空不能传声。6.【解析】选D。本题考查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诊误。从题图中装置可以看出,这是用直尺和直角三角板共同来测量一个圆锥体的高度的实验装置,图中的刻度尺的放法并没有错,直角三角板不需要刻度,只是用来让圆锥体的高度与刻度尺对齐而已,刻度尺的准确度要看所需要的用途,在精确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题图中选用的刻度尺可能是合格的。题图中的刻度尺要将零刻线对齐圆锥体的边缘。所以D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7.【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物体运动图像的分析。由题图可以看出:经过6 s,甲车运动了1.2 m,乙车运动了0.6 m,所以甲在乙前面0.6 m处。8.【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每个发声体发出的音色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判定不同的物体,故C错误;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D错误。9.【解析】选B。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B选项中的单位换算过程为v=50 km/h=50103m3 600 s=13.89 m/s;C选项中求出速度为v=st=100 m10 s=10 m/s;同理可以求出D选项中的速度为12 m/s。所以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故B选项正确。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声音特性。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选项A正确;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在空气中传播,传播到玻璃杯上,由于能量很大而震碎玻璃杯;分贝是描述声音响度大小的单位。综合可知B、C、D错误。11.【解析】选C。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知识。分贝是声音强度的单位,“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12.【解析】选B。本题考查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A错误;B超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的原理,选项B正确;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调太低,选项C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选项D错误。13.【解析】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和速度的计算。小树向后运动,说明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小树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参照物为自行车;小明骑车的速度v=st=3 km16h=18 km/h。答案:自行车1814.【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该刻度尺的一个大格是1 cm,每个大格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即分度值为1 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那么物体的宽度是1.40 cm。答案:1 mm1.4015.【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根据音色的不同可以判断出是哪位熟人;增大音量,也就是增大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大小就是响度。答案:音色响度16.【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和速度的计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哨笛声传到闯红灯的行人耳中是依靠空气传播的;由公式v=st=25 m25 s=1 m/s。答案:空气117.【解析】本题考查了运动的判断和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路程的计算。以山为参照物,船上的游客是运动的;声音的速度是v=340 m/s,声音到达崖壁的时间是t=0.2 s,所以游客与崖壁的距离大约是s=vt=340 m/s0.2 s=68 m。答案:运动6818.【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和声音的特性。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答案:信息响度19.【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声音的特性。题图中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响,说明响度和振幅有关。答案:响度和振幅有关20.【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区别声音主要依据他们的音色不同;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振动音色声源(噪声产生)21.【解析】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旨在使同学们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真空不能传声”。答案:(1)王丽所在房间被双层玻璃隔开,中间抽成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张倩所在的房间只有单层玻璃,声音可以通过玻璃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知识的能力,本阅读材料介绍了声音的特征、超声波以及次声波。答案:(1)超声音调(2)次声波(3)20 Hz能量(4)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23.【解析】本题考查了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到一个物体的长度,这种方法是累积法。由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线圈的长度L=5.00 cm,数出线圈的圈数n=32圈,则铁丝的直径d=5.00 cm320.16 cm;测量纸张厚度时,要注意的是:书的页码数不是纸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答案:表格如下:线圈长度/cm线圈圈数铁丝直径/cm5.00320.16他把书的页码数当成了纸的张数,而一张纸有两页24.【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探究。气泡上升过程中,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运动的;气泡的平均速度可用v=st=56 cm7 s=8 cm/s算得;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一些,如果运动太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