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总论及贫血_第1页
血液系统总论及贫血_第2页
血液系统总论及贫血_第3页
血液系统总论及贫血_第4页
血液系统总论及贫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浙江省台州医院血液科 张 丽,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造血干细胞的定义、特征;(二)熟悉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疾病的定义及 分类;(三)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血液学新进展;,血液病学概念 ( hematology) - 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研究对象的医学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和输血医学。,血液系统组成,.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造血器官: 出生前:卵黄囊 肝脾 骨髓 胸腺 淋巴结,出生后:骨髓,胸腺,脾,淋巴结,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造血器官,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骨髓,胸腺,脾,淋巴结,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系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粒单袓,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成熟红,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分叶核,原单,幼单,成单,原巨,幼巨,颗粒巨,产板巨,原淋,幼淋,成熟淋,原浆,幼浆,成熟浆,原酸,原碱,造血干细胞,一、概念*: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可增殖分化成为各种血细胞。二、HSC存在部位:卵黄囊、胎肝、骨髓、外周血、脐带血、胎盘血。,三、 HSC特点* :具有不断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增殖的能力,其数量是稳定的。四、表面抗原特征:CD34+、CD33-(髓系祖细胞)、CD38-(淋系祖细胞)、HLA-DR- (淋系祖细胞) 、Lin- (各系祖细胞) 。 CD34+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1%,外周血0.05%。,五、HSC的生活环境:骨髓造血微环境,由基质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基质细胞:指骨髓中的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吞噬细胞和脂肪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调控造血。 细胞因子:G-CSF、GM-CSF、EPO IL-3。细胞外基质:指骨髓中胶原(形成支架,构造造血空间)、蛋白多糖(选择性结合细胞因子)及糖蛋白(促进细胞粘附,控制细胞移动)。,CFU-GM(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C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Mix(CFU-GEMM,混合集落形成单位 ),六、对HSC研究方法:造血干细胞:细胞培养、人HSC在鼠体内脾集落形成单位、异种移植重建造血,较成熟的袓细胞:观察集落形成细胞(CFC),较早期的袓细胞:观察集落形成细胞(CFC),CFU-Blast cell(原始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HppCFC(high proliferatice potetial-CFC,高度增殖能力的集落形成细胞 )LTCIC(long term culture-initiating cell,长期培养起始细胞 ),iPS技术,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它可以分化成体内所有的细胞,进而形成身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在器官再生、修复和疾病治疗方面极具应用价值。iPS技术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干细胞移植医学上的免疫排斥问题,它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学领域的优势已日趋明显。,淋巴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一、淋巴系统: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与造血系统相通并有一定的重叠。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胎肝及出生后骨髓。 周围淋巴器官:可分为淋巴结、脾及沿消化道、呼吸道分布的淋巴组织。 免疫分类: 淋巴细胞介导,淋巴细胞循环于血液和淋巴系统内。 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胸腺中成熟。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骨髓中成熟。,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皮系统):是血液系统的延伸,起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粒单系袓细胞。 组成:原、幼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 (如淋巴结,脾和结缔组织的固定和游走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的Kupffer细胞,神经系统的小神经胶质细胞)。 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功能特点,是一种细胞在不同组织的不同表现。,指原发(白血病)或主要累及(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定义,一、红细胞疾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症;二、白细胞疾病:如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三、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四、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五、造血干细胞疾病:再障、PNH、MDS、AL、MPD六、脾功能亢进七、出血性疾病: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障碍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方法,病史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一、病史与体格检查,病史: 家族史、毒物药物放射线接触史、工作生活环境地区体格检查:皮肤黏膜颜色、出血 淋巴结、齿龈增生、胸骨压痛、肝脾,常见的临床表现* : 症状:贫血:头昏、乏力、活动后心悸 感染:与感染部位相关 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月经多、皮肤瘀点 其他:黄疸、浸润(骨痛、头痛) 体征:贫血:面色苍白、结膜苍白、心率快、心脏杂音 感染:与感染部位相关 出血:皮肤出血点、血肿、视物模糊 黄疸: 浸润: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牙龈肿胀、 皮肤结节,二、实验室检查:重要手段 最基本: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其它:出凝血试验、溶血试验、 各种红细胞酶测定、 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测定、 血液免疫学检查、染色体检查、流式细胞技术 、PCR、FISH 造血细胞体外培养 电镜、病理学 影像诊断等 CT ECT MRI PET-CT,一、一般治疗二、去除病因三、保持正常血液成分及其功能1、补充造血所需营养2、刺激造血3、切脾4、过继免疫5、成分输血、替代治疗、抗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四、去除异常的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1、化疗和放疗2、诱导分化(ATRA)、诱导凋亡(As2O3)3、治疗性血液成份单采4、免疫抑制5、抗凝及溶栓治疗五、靶向治疗六、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学的进展和重要性,20世纪初发现红细胞血型1948年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淋巴瘤等 MICM诱导分化、凋亡治疗白细胞抗原(HLA)的研究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应用重组DNA技术:细胞因子应用 干细胞技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 IPS技术 生物免疫,思考题?,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保持正常血液成分及其功能的方法。 造血干细胞的定义及生物学特征,贫血概述,1.掌握:贫血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2.熟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诊断步骤3.了解:贫血的治疗原则,目的和要求,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明确病因很重要,定义*,贫血概念(Anemia) 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范围的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HB浓度衡量,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 (4.0 5.5)1012/L 120 160g/L 成年女性 (3.5 5.0) 1012/L 110 150 g/L 新生儿 (6.0 7.0) 1012/L 170 200 g /L,参考值,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 110g/L 妊娠时: Hb 100g/L,我国的贫血标准,最能反映贫血本质的是Hb,因为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由血红蛋白来执行的判断贫血时,注意“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都是相对的,与血容量有关。有脱水或血液浓缩时,Hb相对升高,即使有贫血也难以发现;血容量增加或血液稀释时,Hb相对降低,可使正常人被误诊为贫血婴幼儿、儿童、孕妇Hb较正常人低高原地区居民:Hb高,判断贫血注意,贫血的分级,贫血的分类,按红细胞形态分类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按红细胞形态分类,正细胞性贫血,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增生性不良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AA PRCA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MF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肾性贫血、甲减、慢性病性贫血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PNH、AA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MA; IDA、铁失利用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三、失血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形态学简单、对大、小细胞性贫血价值较大,但对正细胞性贫血无法分类骨髓增生程度分类仅能将AA分出病因分类仅适用于单病因,对于多种病因引起的则无法鉴别,分类的优缺点,贫血的临床表现,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一般表现 呼吸、心血管系统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与免疫系统及其他,贫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的下降 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贫血的程度 贫血的速度 机体对缺氧的适应和代偿能力 机体的活动程度 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最常见和最早期的表现是疲乏、 困倦、软弱无力 皮肤粘膜苍白是最主要的体征 影响因素(肤色、温度、水肿) 严重贫血可有低热,(二)一般表现,症状:活动后心悸、气短最常见; 严重时心绞痛、呼吸困难 体征:心率增快,心搏有力; 部分心脏扩大,有杂音 心电图:ST降低,T波低平 治疗反应:贫血纠正后可恢复,(三)呼吸、心血管系统表现,头昏、头晕、头痛、耳鸣眼花、 嗜睡及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有晕厥VitB12缺乏时有感觉及运动异常,(四)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腹胀、纳差、恶心、食欲减退 IDA可有吞咽异物感、异食癖伴溶血时有黄疸或肝脾肿大 巨幼细胞性贫血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五)消化系统表现,蛋白尿、夜尿增多水肿性欲改变、月经增多,(六)泌尿生殖系统,(七)内分泌系统,孕妇分娩大出血致垂体缺血坏死(席汉)长期贫血致内分泌紊乱(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八)血液、免疫系统及其他,引起贫血的血液病的表现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改变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创口愈合慢,明确是否贫血明确贫血的类型和程度最重要的明确病因,诊断,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贫血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诱因治疗反应情况饮食营养,生活习惯、环境中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失血、月经史家族史及慢性病情况,(一)病史询问,贫血对各系统的表现 皮肤、粘膜颜色、胸骨压痛、 甲床变化及感觉异常等贫血的伴随表现 出血、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二)体格检查,1.血液检查2.骨髓检查3.病因与发病机制检查,(三)实验室检查,诊断贫血及其病因的主要依据,1血液分析 Hb、RBC最常用、最可靠 据MCV、 MCHC 或 MCH进行形态学分类2网织红细胞(Ret) 了解骨髓红系增生情况 作为贫血疗效判断的指标3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为诊断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血液检查,小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IDA巨幼红细胞巨幼细胞贫血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AIHA靶形红细胞海洋性贫血泪滴样红细胞MF缗钱状排列红细胞MM,形态学改变,红细胞大小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正常红细胞,镰形红细胞,畸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缗钱状排列,染色反应异常,红细胞结构异常,任何原因不明的贫血均应进行骨髓检查,包括穿刺涂片、活检印片及病理学检查。必要时作组化染色、免疫学及染色体检查,骨髓检查,溶血可作有关溶血试验 AIHA: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 PNH:酸溶血试验(Hams test)、CD55、CD59 遗传性贫血:G-6PD、PKIDA:铁染色MA:叶酸、维生素B12肾功衰竭:BUN、Cr甲减:T3、T4、TSH 其他检查如尿、粪、生化、放射学、内窥镜检查等,病因与发病机制检查,对症治疗:减轻贫血对机体的影响对因治疗:针对贫血的发病机制,治 疗,除去病因药物治疗输血脾切除骨髓移植(BMT),治疗措施,除去病因,贫血治疗的首要原则,病因不清除,仅对贫血作对症治疗,效果差,易复发,且对部分患者可掩盖原发病,导致严重后果,不同的贫血需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没有一种药物对所有的贫血都有效果,盲目用药会使病情复杂化,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药物治疗,铁剂:治疗IDA 叶酸、VitB12:巨幼细胞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