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研究生考试笔试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建筑设计原理:1 名词解释:1广义建筑学: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先生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它的目的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要点整合为一,对建筑的本真进行综合性地追寻。(为学界流行话题,考察知识面)2袋形走道:指只有一个安全疏散出口、类似于一个布袋的走道。走廊尽头没有出路,想出来得原路返回。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对袋形走道的疏散距离要求不一样。袋形走道防火间距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和疗养院是20米,学校和其他民用建筑是22米。(来自防火规范,考察设计基础理论)3. 建筑红线: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用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标注。也称建筑控制线。(来自建筑方案设计规范,考察设计基础理论)4. 后现代主义: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它既出现在西方世界开始对现代主义提出广泛质疑的时代背景中,又有其自身发展的提点。80年代后,它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种乐于吸收各种历史建筑元素、并运用讽喻手法的折中风格,一因此也被称之为后现代古典主义或后现代形成主义。文图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作。(答案出自近现代外建史P336,在公建原理笔记中有提到,包括文图里的两本著作。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知识面)5. 博物馆设计中的“三线:指的是视线、(人流)流线,光线。视线设计上,常采取流动空间、围与透相穿插结合的处理手法,让参观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不同的画面。人流流线上,严格区分参观流线和后勤人员流线,中型以上展馆还要单独设置展品入库流线。光线处理上,为防止出现反射光、炫目光、虚像等影响观赏展品,以及直射光可能对藏品造成的伤害,一般采用人工照明为主,以高侧窗或天窗来保证光线照度均匀。(本题出自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单选题,具体各项内容在公建原理笔记上也都有,但笔记中未明确总结“三线”。)2 默图题1包豪斯校舍总平面 (见外建史 近现代部分 P69,格罗皮乌斯)2.理查德医学研究楼透视 (见外建史 近现代部分P317,路易斯康)3.贝律铭的东馆鸟瞰 (见外建史 近现代部分P313,贝律铭)三简答题(要求辅以简图说明)1.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答:空间组织的功能要求:应根据空间的使用特点,空间的使用程序,平面布局:遵循使用流程,功能关系图,合理的功能分区: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序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全,还应对其中的主与辅、内与外、闹与静、清与污等方面加以分析,使不。同的功能要求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简图略,本题出自公建原理题库。)2.群体空间组合的原则及主要手段:答:建筑空间有内、外部,以及过渡空间之分。内部群体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有:(1)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高大与低矮的对比;开敞与封闭的对比;不同形状对比;不同方向对比。(2) 空间的重复与再现:同一种空间形式,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可以形成韵律节奏感。重复运用同一种空间形式,但并非以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大空间,而是与其他形式空间互相交替、穿插地组合成为整体,人们只有在行进的连续过程中,通过回忆才能感受到由于某一形式空间的重复出现或交替变化而产生出的一种节奏感,这种现象称为空间的再现。(3) 空间的衔接与过渡:内外部空间之间需设置过渡空间,以免感觉突兀;两个大空间之间适当插入过渡空间,可以使人产生节奏感。从结构上说,两个大空间之间玩玩在柱网的排列上需要保留适当的间隙来作伸缩缝或沉降缝,巧妙地利用这些间隙而设置过渡性空间,可使结构体系的段落更加分明。(4)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两个相邻空间,在分隔的时候,不采用的实体的墙面把二者完全隔绝,而是有意识地使之互相连通,将可使两个空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从而增强空间的层次感。(5) 空间的引导与暗示:以弯曲的墙面把人流引入某个确定方向,并暗示另一空间的存在;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特意设置的踏步,暗示出上一层空间的存在;利用天花、地面处理,暗示前进方向;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暗示出另一些空间的存在。(6) 空间的序列与节奏。外部群体空间组合: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制约因素:一。必须正确反映建筑物之间的功能联系;二。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原则:1.个建筑物的体形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制约;2.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3.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与一体。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特点是:一类是对称的形式,获得装也的气氛;另一类是不对称的形式,较易于取得亲切的气氛。(本题出自空间组合论,其中内部空间部分在第五章P49-55,外部空间组合在第七章P72-73)3. 居住建筑立面设计的主要构图手法。答:主要构图手法有:(1) 水平构图,水平线条划分立面容易达到给个人以舒展、宁静、安定的感觉。水平线条的处理很容易取得比较完整的、合理的、协调的效果。(2) 垂直构图,有规律的垂直线条和体量可组成建筑物的节奏和韵律,如高层主旨啊的垂直体量以及楼梯间、阳台和凹廊两侧的垂直线条等能组成垂直构图。(3) 成组构图,住宅常采取单元拼接组成整栋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外形上的要素:窗、窗间墙面、阳台、门廊等往往多次重复出现。这既是自然形成的住宅外型上的成组构图。这些重复出现的种种要素并无单一集中的轴线,而是由若干均匀的、有规律的轴线形成成组构图的韵律。(4) 网格式构图,利用长廊、遮阳板或连续的阳台与柱子组成垂直水平交织的网格。特点是没有成组构图那样节奏分明的立面,而是以均匀分布的网格表现生动的立面。(5) 散点式构图,利用色彩变化或适当地利用一些线条与散点布局相结合,即可打破固有的单调立面。在一些错接或阶梯式住宅中,由于不便把整栋住宅的阳台、窗、墙或其它组成部分组织在一起,只有在其复杂的分散的体量上进行这种散点处理。(见住宅原理P275-276)四论述题:1.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请结合自己在设计中的体会,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答:此话论述了建筑中实体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建筑设计中,空间是主角,空间是实现功能的基本条件,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空间是建筑的目的。 本文的字面意思是:抟揉粘土做器皿,由于虚处和实体的结合,才起到器皿盛物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屋,由于四壁的虚处和实体的结台,才起到房屋住人的作用。所以,实体以一定形态为人们提供的便利,只是由于形成了一定形式的空虚才会产生作用。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组成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虚无的空间本身。实体是手段空间才是目的通过对物质形式的安排而获得某种有目的的空间。自然空间、虚空间经过围合变为人造空间、实空间。空间是“外感所有一切现象之方式”。一座建筑是通过实体的墙和屋顶拼接而成,它可以延伸,可以收缩。建筑师的作品都只是把若干个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成为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使用是被实体所围合的虚的部分即“内部空间”,而这才是建筑的真正“实体”在建筑创作中,空间重于实体;空间是建筑创作的目的,实体是创造空间的手段。2.结合徽派传统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范例,谈谈你对地域建筑创作思想的认识。答:建筑的地域性,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我觉得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源泉。 传统徽派建筑特色:1规整的平面布局: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基本方整,绝大多数都以围绕扁平长方形天井为基本单元,单元之中的房屋呈三面或四面围合,轴线取中,两厢对称。正房一般面阔三间,明间临天井。两侧辟有厢房,可住人或起到调节起居的作用。2丰富的体形轮廓:徽州地区民居的屋面几乎都是双向坡顶,覆以青瓦,在附属房屋部分也间以宽窄不同的单向坡屋顶。山墙多数作成硬山封火山墙,墙头部分的造型丰富。从侧面或正面望去,高低起伏,长短相间,轮廓清晰。3. 简约的色彩:徽州民居粉墙黛瓦,色质简淡,仅存白与黑。白黑不偏不倚的中性和广大的包容性使它们与每一种颜色保持等距关系,和谐共处。白黑的介入能使参与复杂、纷繁以至激烈冲突的色彩组合的诸方抑制自己的色性,建立和谐、理性和秩序。这种黑白色彩,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产生一种宁静、和谐的效果。4. 精巧的雕饰装修:徽州民居在装修雕饰上突出的地方性特色,是将架梁斧砍略带弧形,做成月梁。一般梁断面粗大,梁头部浅刻一条凹槽曲线,形似新月。另外窗扇的形式规整美观,窗下的木雕镂刻栏板刻工精细。连续的排窗衬托在大片木墙之间,相互对比,显得格外精巧细致。外部的砖雕,无论是出现在门罩窗媚上,还是庭院隔墙上,刻工磨工都堪称艺术佳作。5结构构造模式:徽州民居混合运用了干栏巢居的穿斗式与北方四合院的抬梁式结构,各取其长。这种混合木构架既满足了住宅使用空间功能划分又发挥了两种木构架的材料力学性能。室内隔墙用木板镶嵌在柱间。一般不作吊顶,楼层用搁栅楼板。新徽派建筑举例: 黄山云谷山庄:该建筑位于黄山云谷寺索道附近,自然环境优美宁静。建筑充分结合山区地形,依山就势,错落起伏,与自然环境取得良好的协调。建筑群分为五个区域,围绕着数个庭院展开,其间松竹环抱,溪回九曲,层层跌落。建筑以传统的皖南民居风格为主,借鉴江南园林的一些形式,在周围自然环境的映衬下越发显出清新淡雅、朴素含蓄的地方特色。建筑室内外空间尺度亲切宜人,以二、三层为主,具有民居气氛,内敛而不张扬。在材料及色彩的运用上,延续皖南民居的粉墙青瓦,并运用地方性的竹、石、木与预制装饰构件相结合,对于徽派建筑的材料创新作了一些尝试。云谷山庄的创作力求使建筑布局、在建筑布局上,以低、散、小为基本构思,化集中为分散,使建筑水平延伸,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以自身生动灵巧的造型,宜人的尺度去衬托山势之雄奇。汪国瑜先生将“地方的习性色彩、民居建筑的风韵格调、园林空间的含蓄情趣以及山野朴实的自然气息”在这一建筑中融为一体。体量、造型与环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徽州传统的地域建筑文化是在其特殊的地理坏境与人文坏境背景中发生、发展的,因而表现出对于地域内自然因素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良好适应性。事实上,它体现了一种不同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在建筑这一物质形态上的外在表达。伴随着地域性的更新,传统地域的消失是无法挽留的现实。地域传统延续过程中的那种表面化倾向只能让地域一记忆变得肤浅、僵化。新徽派建筑应当从对地域性的关注中找到支撑,而这正是它得以坚实构筑的重要出发点。历史的发展表明:建筑文化以地域性为根,以时代性为本,它们相辅相成地为建筑文化的发展从不同方面提供营养。随着时代的跃迁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地域建筑文化是最有生命力的,这是地域更新中徽州建筑文化的出路和未来。以此为背景,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必然与文化的创新息息相关。(本文摘自工大硕士生毕业论文新徽派建筑研究)规划原理部分:1 名词解释:1.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引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出自城规原理)2.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来自规范)2 简述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及主要类型答:城市公共空间的狭义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的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想公众开放的开敞性的共享空间,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城市绿地和休憩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窗口,是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最能为城市带来活力的空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主要特征:1. 地域性与可识别性:每个城市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样,城市公共空间也应结合城市的特点来思考、设计和建造。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其空间布局往往完整有序、结构清晰,其物质空间形态具有体现地域历史文化的特征,已经成为集体记忆。越是有个性、有秩序和容易被了解的城市公共空问,越易于使人识别并印象深刻。2. 整体性:城市公共空问是实体与空间构成的时空连续体,它所表现的在一定时间跨度内的物质与文化的多样性,正可以使人感受到它跳动的脉搏和生气。从空间而言,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整体环境,不应把建筑和城市空间当作一系列孤立的部分。从时间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也要求注重城市和历史的文脉关系,全方位的营造愉悦、舒适、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3. 生态性:公共空间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更多的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多一些生机和活力。绿色是公共空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营建具有空伺层次的绿色空间,可以增强公共空间的趣味性、实用性。4. 气候性:气候也能决定公共空间的形式与功能。在我国,南北气候的不同决定了公共空间不同的处理方式。北方寒冷,公共空间则不宜过大,应多结合建筑群之间的室内空间来建造。南方夏天炎热,所以设计公共空问时需特别考虑蔽日和乘凉功能。5. 文化性:文化是一个空问的精神所在,仅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够的。有文化内涵的作品能使所在公共空问成为吸引人的好去处,寓教于乐是人们历来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任何带有人文主题的公共空间总是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的。6. 尺度感:所谓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通常包括人与实体、空间的尺度关系,实体与实体的尺度关系,空间与实体的尺度关系等等。尺度的处理适当与否,是城市公共空问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及其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问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街道的城市公共空间则让人觉得冷漠无情。3 叙述用地分类包含的大类,及用地评价的主要内容。答:我国城市用地分类的大类有:10大类。分别是: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城规原理P84)用地评价:根据可能作为城市发展用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对其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城市用地的不同等级和适用程度,为合理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供依据。城市用地评价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矿藏行业供需态势及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浙财经济统计学课件
- 泰山学院《人机工程研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SARS-CoV-2-Mpro-IN-44-生命科学试剂-MCE
- 武汉纺织大学《物联网感知、传输与控制系统实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惠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统计软件SAS及其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服务区超市应急预案演练(3篇)
- Anti-CD200R1-OX2R-Antibody-I-4P-生命科学试剂-MCE
- 河北东方学院《数字短视频策划》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SX-22163-QR345工装维护保养记录
- JJF 2025-2023高动态精密离心机校准规范
- 2023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候机楼服务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医院腹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
-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课件
- GB/T 748-200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教案
-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
- 专升本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 既有重载铁路无缝线路改造及运维技术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