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一般检查第八版_第1页
血液的一般检查第八版_第2页
血液的一般检查第八版_第3页
血液的一般检查第八版_第4页
血液的一般检查第八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一般检验,包括血液常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测。,P244,血液的组成,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红细胞的功能主要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每克Hb可携氧1.34ml。在红细胞成熟进入血液循环后,其细胞核和所有的细胞器全部退化消失,而只留下了血红蛋白、质膜和能维持质膜完整性及气体转运功能的少数酶类。,参考值: 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 (4.0 5.5)1012/L 120 160g/L (3.5 5.0) 1012/L 110 150 g/L 新生儿 (6.0 7.0) 1012/L 170 200 g /L,要同时记住数值和单位,临床意义(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及Hb高于正常参考值高限。具体为(需多次检查)男性 RBC6.01012/L, Hb170g/L;女性 RBC5.51012/L, Hb160g/L。,血浆中水分浓缩呕吐腹泻,烧伤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红细胞增多”的鉴别诊断,1. 相对性增多2. 绝对性增多,原发性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增多:EPO增加EPO代偿性增加:组织缺氧,新生儿 高原地区。EPO非代偿性增加:肿瘤,肾脏疾病,(二)RBC及Hb减少(贫血):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Hb及红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按WHO标准,以Hb作参考,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妊娠期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贫血的程度:,“红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1. 生理性减少2. 病理性减少,妊娠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红细胞生成较少红细胞破坏增多失血,骨髓造血障碍:AA,慢性病性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贫血红素合成障碍:缺铁贫,铁粒幼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红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病理性减少 生成不足 破坏过多 失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球PNH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外来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性损伤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引起溶贫,急性失血慢性失血,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正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畸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缗钱状排列,红细胞结构异常:,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中,部分新生儿外周血可以见到,成人外周血中出现即为病理现象,见于: 溶血性贫血:以晚幼红细胞及中幼红细胞为主。 红白血病:以原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为主,是骨髓中幼稚 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 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时肝、脾、淋巴结等组织恢复胚胎 时期的造血功能,由于无血液屏障,幼稚细 胞被释放入血。 其他: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转移癌细胞(100倍),转移癌细胞(1000倍),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功能: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可通过趋化作用、变形功能、粘附作用、吞噬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的组成 中性粒细胞 N 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E白细胞 嗜碱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L 单核细胞 M白细胞计数: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血涂片上计数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数及质 量。,WBC,参考值: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 109/L, 6个月2岁(1112) 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粒细胞:(0.55%) 嗜碱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白细胞分类,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WBC10109/L 白 细 胞 减 少:WBC4 .0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N1.5109/L 中性粒细胞缺乏:N0.5109/L(一)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N),生理性增多:下午、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妊娠后期、 分娩时及月经期、高温、严寒等,为暂时性、无质量异常。 1.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的原因,以化脓性球 菌最明显。 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外 伤、烧伤、冻伤、心梗、及严重血管内溶血后 1236h。 3.急性中毒: 4.急性失血:特别是内出血,12h内升高,是 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6.其他:严重缺氧、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G细菌、寄生虫(如疟 疾,黑热病)严重感染、抵抗力低下(WBC 百分数高,预后差)。 血液系统疾病:AA、粒细胞缺乏症、巨幼贫、 PNH、骨髓转移癌。 理化因素:放射性核素、化学物品、药物等。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 其他:SLE、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疟原虫,疟原虫,黑热病 利士曼原虫,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概念: 核象:是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情 况,其变化可以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正常核象:中性粒细胞以3叶居多,杆核与分叶的比值为1:13。 核左移:外周血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 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超过5%。 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超过3%。,临床意义核左移 见于急性感染、中毒、失血、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等。 核右移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减退和抗代谢药物应用后。 在感染的恢复期亦可出现。 如在疾病的进展期出现则表示预后不良。,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中毒颗粒:细胞浆中出现的粗大的、大小不一的深 紫红色或紫黑色颗粒。 空泡形成:细胞受损后,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制致。 核变性:包括核溶解、核固缩、和核碎裂。 细胞大小不均:细胞大小悬殊,相差1倍以上。 杜勒小体:胞浆中局限的圆形或梨形云雾状天蓝色或蓝 黑色区域。以上五种情况称为中毒性中性粒细胞。可单独或同时出现,与细胞受损的程度有关。和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相似。棒状小体(Auer body):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中出现的长度约16m紫红色细棒状物,只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发现棒状小体可肯定ANLL的诊断。,中性粒细胞中毒性变,中毒颗粒,形态异常,空泡粒细胞,中毒颗粒及杜勒小体,奥尔(Auer)氏体,附:类白血病反应1定义: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液学反应。中性粒细胞型最常见。,Ph染色体 t(9,22) (q34,q11),三、网织红细胞计数(一)定义: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Ret)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此类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作活体染色时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蓝色点网状结构,因此称网织红细胞,比成熟红细胞大。 Ret由骨髓进入血液后,经24-48小时碱性物质完全消失,变为成熟红细胞。,(二)参考值: 百分数: 成人:0.0050.015(0.5%1.5%,平均1%) 新生儿:0.020.06(2%6%) 绝对值:(2484)109/L,(三)网织红细胞的形态:活体染色见下图,100,1000,(四)临床意义1反映骨髓(红系)的造血功能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主要见于溶血性贫 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红系造血功能低下,主要见于再生障碍 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Ret仅轻度升高,用铁剂或叶酸后35天Ret,710天达高峰,2周后RetRBC及Hb开始上升。称网织红细胞反应。3作为病情观察指标:用于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治疗时。,正常值:(100300)109/L,危险,血小板检测,正常值:(100300)109/L, 100109/L为减少 400109/L为增加,意 义1血小板减少 生成障碍:再障、白血病等。 破坏过多或消耗过多:ITP、SLE、脾亢、DIC、TTP。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血液被稀释。,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意 义 2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慢粒、 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反应性增多:炎症、急性大出血、溶血或脾切除术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定义: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二)原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三)影响血沉的因素 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 红细胞量和形态1使ESR增快的因素:血浆中不对称大分子物质,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贫血。2使ESR减慢的因素: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