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2012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本节内容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入手,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速度的概念。对速度的公式计算,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但只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对其物理意义、单位不是很理解,往往是感性的认识。教材将以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并通过一道例题来加深巩固理解,利用“动手动脑学物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理念。设计意图:本节课要求学生能理解速度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速度的新知识。学情分析:在运动会上及在体育课上,学生经常接触到运动快慢的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速度这个概念并不困难。本节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用准确、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加深对对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理解,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公式,未免有些茫然,陌生,需加强引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知道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和举例说明,认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教学用具: 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想想议议 运动是有快慢的,那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分析讨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的情况下,比较所花的时间。例如:图中是小猪赛跑过程的一个瞬间,你能判断它们谁跑得快吗?讨论:所用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例如:男子100米决赛成绩表博尔特:9.69秒 汤普森:9.89秒 迪克斯:9.91秒 鲍威尔:9.95秒问题:谁运动的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_) 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_)3、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二、进行新课1、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问: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用什么来表示?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概念问:速度的概念是什么?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公式问: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公式: 变换形式:s=vt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也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问:速度的常用单位是:m/s、km/h,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小轿车的速度是“33m/s”,读作: 33米每秒 它的物理意义:小轿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3米。练习:72km/h m/s 15 m/s km/h介绍汽车的速度表小资料 2、师生讨论课本第22页想想议议有关“车程”的含义。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想想议议”,图1.3-3。问:甲、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分别有什么特点?可见,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是变化的。归纳: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在自然界中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5、介绍平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大都是变速运动,而我们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即: 4、速度公式的应用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是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已知:s=110m t=12.91s答:他的平均速度是。例2、若某汽车以90km/h的速度运动了20min,又以72km/h的速度运动了10min。求汽车在这30min内的平均速度。解: 答:汽车在这3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84km/h。三、课堂练习: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四、课堂小结1、速度的物理意义;2、速度的概念;3、速度的公式;4、速度的单位;5、速度公式的应用;6、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五、作业课本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六、板书设计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的公式 变换形式:s=vt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换算关系:(二)、速度公式的应用例1(三)、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1、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把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四)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1、公式: 3、例2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从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入手,引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彭阳消防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央遴选真题及参考答案(b类)
- 淮安清中开学考试卷及答案
- 母婴护理师考试试卷题库及答案
- 信息技术考试真题分类及答案
- 医学生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东春季高考考试卷子及答案
- 九江编制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法规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高中数学《组合》公开课优秀课件
- 钢铁冶金学(炼钢学)课件
- 历史虚无主义课件
- 转动设备机械对中技术汇编
- 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精选十六篇)
-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公开课课件
- 陶艺制作过程介绍教学课件(共48张)
- 发动机构造第7章 发动机总体结构
-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 四川建龙软件全套表格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