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教学大纲(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系)目 录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2第一章 绪 论2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3第三章 血 液4第四章 血液循环4第五章 呼 吸6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7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8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8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9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0第十一章 内分泌11第十二章 生 殖12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8第三章血液6第四章血液循环12第五章呼吸6第六章消化与吸收6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2第八章尿生成和排出6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含感觉器官)14第十章内分泌6第十一章生殖2总计70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学意义;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反馈调节。2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3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讲授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任务 重点阐述生理学概念。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般介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2内环境与稳态 重点阐述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重点阐述神经调节的概念、体液调节的概念,自身调节。4体内的控制系统详细讲解非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反馈控制。重点阐述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详细讲解前馈的概念和意义。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兴奋的引起和传导机制,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分析。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骨骼肌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肌肉收缩的机制,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3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讲授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概述:一般介绍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的蛋白;细胞膜的糖类。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详细讲解单纯扩散的概念。重点阐述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的概念;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的概念。一般介绍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详细讲解静息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重点阐述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的传导。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详细讲解兴奋和可兴奋细胞;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阈电位的概念。重点阐述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局部电位:详细讲解局部电位的概念、特点。3肌细胞的收缩重点阐述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机制;横纹肌(骨骼肌和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以及过程;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一般介绍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详细讲解横纹肌的收缩机制。自学内容:1.在进行十一章激素作用原理的教学的基础上自学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受体-G蛋白-AC途径、受体-G蛋白-PLC途径)。G蛋白的信号转导机制。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2平滑肌的微细结构、收缩机制、分类和活动的神经调控。第三章 血 液目的要求: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以及生成调节,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2熟悉生理性止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3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血浆的化学成分,造血过程的调节,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讲授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一般介绍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般介绍血液的比重;血液的粘度。重点阐述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血细胞比容的概念。一般介绍血浆的pH值。2血细胞生理一般介绍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红细胞生理:一般介绍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详细讲解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血沉(ESR)的概念。重点阐述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及调节。一般介绍红细胞的破坏。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重点阐述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一般介绍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3生理性止血详细讲解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重点阐述凝血因子的特征;凝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的控制。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概念。纤维蛋白的溶解:重点阐述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抑制物。4血型与输血原则详细讲解血型与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血型 重点阐述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的分型,ABO血型系统的抗原,ABO血型系统的抗体,ABO血型的遗传,ABO血型的鉴定原理;Rh血型系统:Rh血型的发现和分布,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重点阐述输血的原则。自学内容:在学习免疫学基础上自学的白细胞生理,掌握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熟悉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白细胞的破坏。第四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1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掌握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形成机制,以及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熟悉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肺循环的特点和调节,了解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2.掌握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3.熟悉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讲授时数: 12学时教学内容: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收缩特点:详细讲解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全或无”式收缩。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重点阐述心动周期的概念以及过程。 重点阐述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详细讲解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一般介绍心音的产生。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重点阐述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的概念;每分心输出量和心指数的概念。详细讲解心脏做功量。心泵功能的贮备:重点阐述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心率贮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重点阐述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重点阐述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重点阐述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和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Ik、If、ICa-T)。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重点阐述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重点阐述心脏的起搏点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重点阐述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特点和影响传导的因素。体表心电图:一般介绍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和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3血管生理一般介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一般介绍泊肃叶定律,层流和湍流,影响血液粘滞性的因素。重点阐述血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重点阐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一般介绍动脉脉搏的波形和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重点阐述中心静脉压。一般介绍外周静脉压。详细讲解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重点阐述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一般介绍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壁的结构、通透性、数量和交换面积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一般介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组织液的生成:重点阐述组织液的生成,详细讲解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一般介绍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重点阐述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和功能。 重点阐述延髓心血管中枢。重点阐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详细讲解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重点阐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点阐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详细讲解血管升压素和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详细讲解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一般介绍心房钠肽素、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肾上腺髄质素的作用。局部血流调节:一般介绍代谢性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一般介绍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器官循环:详细讲解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重点阐述冠脉血流的特点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自学内容: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和调节;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和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第五章 呼 吸目的要求:1.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2.熟悉: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3.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讲授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 1肺通气肺通气原理:一般介绍呼吸运动。重点阐述肺内压;胸膜腔负压的概念以及意义、弹性阻力、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以及意义,一般介绍气道阻力的周期性变化。肺通气功能的指标:重点阐述肺容积和肺容量、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一般介绍呼吸功。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肺换气:一般介绍肺换气过程。重点阐述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肺通气量/血流比值概念以及变化意义。一般介绍肺扩散容量。组织换气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般介绍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的运输:一般介绍Hb的分子结构。详细讲解Hb与O2结合的特征。重点阐述氧离曲线和影响因素。波尔效应的概念和意义。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二氧化碳的运输:重点阐述碳酸氢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详细讲解CO2解离曲线。重点阐述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4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重点阐述呼吸中枢。详细讲解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重点阐述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和肺牵张反射。血液中CO2浓度增高,缺O2,H+浓度增高和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目的要求:1.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3.了解:消化的两种方式,大肠内消化,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讲授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介绍一般生理特性。详细讲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静息电位;慢波或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一般介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详细讲解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详细讲解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一般介绍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2胃内消化胃液及其分泌:重点阐述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内因子的作用,刺激胃液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及其控制:一般介绍胃的运动形式,详细讲解胃排空及其控制,容受性舒张、蠕动的概念。一般介绍呕吐。3小肠内消化胰液的分泌:重点阐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出:重点阐述成分和作用。一般介绍胆汁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详细讲解胆汁分泌与排放的调节,胆汁的肠-肝循环的概念。小肠液的分泌:一般介绍小肠液的分泌调节小肠的运动:详细讲解小肠的运动形式,分节运动的概念,一般介绍回盲瓣的功能和小肠运动的调节。4吸收吸收过程概述:一般介绍吸收的部位。详细讲解吸收的途径。小肠的吸收功能:一般介绍糖、蛋白质、脂类、水、钠、;Cl-和HCO3-、铁、钙和维生素的吸收。自学内容:1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2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活动。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2.熟悉体温调节机制。3.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讲授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能量代谢食物的能量转化:一般介绍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重点阐述糖;脂肪;蛋白质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的测定: 重点阐述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一般介绍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重点阐述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和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的概念。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一般介绍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重点阐述体温的昼夜变化;性别的影响;年龄的影响。一般介绍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 体温的概念。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重点阐述主要的产热器官;机体的产热形式 ;散热的方式和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体温调节:详细讲解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和温度调定点学说。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目的要求:1.掌握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清除率的概念。2.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利用清除率的概念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以及推测肾小管的功能。3.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排尿反射。讲授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的功能解剖:一般介绍肾单位的构成、球旁器、滤过膜的构成和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详细讲解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的概念,肌源性机制;一般介绍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重点阐述有效滤过压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详细讲解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重点阐述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Na+、HCO3-。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详细讲解尿液的稀释和尿液浓缩的机制。肾髓质高渗梯度环境的形成机制。详细讲解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髄质高渗中的作用。5尿生成的调节:一般介绍肾交感神经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重点阐述血管升压素的作用、体液渗透压、血容量对其分泌的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一般介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成分。重点阐述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功能。重点阐述肾素分泌的调节。心房钠尿肽:一般介绍心房钠尿肽对尿量的影响和机制。6清除率详细讲解清除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详细讲解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的功能方面的作用。7尿的排放:一般介绍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和排尿异常。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第八版书归入神经一章)目的要求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 2.熟悉眼震颤及其生理意义。3.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感受原理,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讲授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一般介绍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重点阐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眼的视觉功能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一般介绍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详细讲解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重点阐述眼的调节。详细讲解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一般介绍视网膜的结构特点。重点阐述视网膜的两种换能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一般介绍视网膜的信息处理。详细讲解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视觉的三色元学说。明适应、暗适应的概念以及机制。3耳的听觉功能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般介绍外耳的功能,重点阐述中耳的功能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内耳(耳蜗)的功能:一般介绍耳蜗的结构要点,重点阐述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详细讲解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耳蜗内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一般介绍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4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一般介绍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详细讲解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详细讲解前庭姿势调节反射、自主神经反应和眼震颤。自学内容:其他感受器的功能: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和的一般性质,触、压觉;温度感觉;痛觉。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突触传递的特征,神经递质和受体的概念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兴奋在中枢传布的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睡眠的时相。2.熟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脑的高级功能。3.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的机制。讲授时数: 10学时教学内容: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神经元:一般介绍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胶质细胞:一般介绍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突触传递:一般介绍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概念以及分类;重点阐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产生机制以及意义;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一般介绍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一般介绍非定向性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单向、综合、突触延搁、对环境变化敏感)。神经递质和受体:一般介绍递质的鉴定;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存;递质的代谢。重点阐述受体的概念。一般介绍受体的分类;突触前受体。详细讲解受体的调节。重点阐述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一般介绍多巴胺及其受体;5-羟色胺及其受体;组胺及其受体;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神经肽及其受体;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其他可能的递质。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一般介绍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和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重点阐述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中枢抑制;突触前抑制的概念和机制,突触后抑制的类型和意义。详细讲解中枢易化。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详细讲解丘脑前的传入系统;丘脑的核团。重点阐述感觉投射系统。一般介绍大脑皮层代表区。内脏感觉的中枢分区:一般介绍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一般介绍内脏痛的特点;体腔壁痛。重点阐述牵涉痛。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一般介绍视觉、听觉、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般介绍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姿势的中枢调节:重点阐述脊休克;脊髓对姿态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腱反射和肌紧张的感念和机制;去大脑僵直的类型、概念和产生机制;详细讲解脑干对姿势的调节。一般介绍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重点阐述大脑皮层运动区;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一般介绍新纹状体的功能结构与细胞;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详细讲解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疾病。一般介绍小脑的分区与纤维投射;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回路。详细讲解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详细讲解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重点阐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点阐述紧张性支配;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一般介绍脊髓、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详细讲解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般介绍边缘叶和边缘系统;新皮层。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详细讲解摄食行为的调节;饮水行为的调节;性行为的调节。详细讲解恐惧和发怒;愉快和痛苦。一般介绍情绪生理反应。6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脑电活动:一般介绍脑电图的波形;脑电波形成的机制和皮层诱发电位。觉醒与睡眠:一般介绍觉醒状态的维持。重点阐述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7脑的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详细讲解非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详细讲解人类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详细讲解记忆的形式、人类的记忆过程、遗忘。一般介绍学习和记忆在脑的功能定位;神经生理学机制;神经生物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