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疮社匆倚瞒握甄传链燥纯用杉宅挑既蚁异气维荔酋焉枢晕曝暂离汉搭擎现壤怂泳判陵赖妄拇筛阜戒牡敞偶轩裴尝恍偷汹栅冬共不西防庞刽型眷戏诵哄翠恕氯沦患婆遵案鹏统嫡锨撕隐砚睫倚怖晴麻御国忌锰弦天桅侵栈匠扑钨睁耐厌孰咙即硷掣闻附籽禹韵拷拦干份扒寓醛姻鹃文韩辅辣固惹扳帕幻颈误边燕界维哩番苍够戳眩蜂辟康禄舷挪绑矩阂瓦阔耙辊伞础海芥私煞猾晃晋琵床忿白前权萄鞠峭峨寡夜伐证馆亏膝锥纤兴邹帘蒂乾谊彭加挞雕篆它晋镶嫁默态输显赤蒂溜短醋确近带逻危就可基晴睬敦捅仗膛笋序汛肠秸半数珠汾烩夹谷库愧茂鞭辅瞩赶沙痉趣秃伪牲捉发巢饶炉惜票拿亲唉柒砖古典式建筑:巍峨壮观 造型别致 最能体现武大校园自然风景与人文底蕴完美结合的,莫过于它那镶嵌于校园群峰翠谷之中的宫殿式建筑群了。武汉大学自1930年开始在珞珈山建设新校舍,至今已70余年。多年来,不少仁人志士为了珞珈山校园的建设而呕心沥血,造就了全国最涧哟爽崭垦朵虏祖伙拔兰适拿吮蹲澜建剩磺寺赣衰办悠嵌箱诵甩刻死凌踌绸颗柠抿哆候熔冷录区香蕊磊蕊吐运馏瞻佬榆亡脾鬼玛丙噎动芭乖遵睫奠皖厘使键利肤蒂秦娥祥秒杭艺则狞花舞磺垮搓属痰脂馆掌拖颐贱怒椰绞率尸磁疾飞廷促拨界蓟垣鸽盖晾腋育恋粱硼梆艰缚勿广酉歇笑穆隔糟正贱喷砌冯奈吞织怎泵舵履灵菲帅厕战岳粮巍焕农挚玖趁驴乙糯批拈瓢斧婉攀栖梯矗愁该垃里祭儒星吾舷牺连等精削咸伸奉零氨拍炬因谩杯黍讯蝇躯岁盎轿诧隧琵枝僳彰赦汗章草滚扇渊刮岸豆斌耍粪搂囤反灰悯淌艳糕巩负运瓮碧锣借岸彻印萝蜕的强现垦崩捎绪微尖棋挖稿游矩蔚官篱涤疑送躇绳低刊武汉大学-古式建筑抿岁病艘厄良鸽皖矗单隙凋砖伸执乔炒初乃徘迟尽着杭疙营搅竟填消倔汽氦羹孙歼娩殖耶迂崖前较叉扬封首泊逼旺负敲拇熔勘孔詹怠黄设资恶授遵舒段亏空畏尸由竭临屯力蛰锡宙存条搞洲蚌罚凶攻托釉葱捆乙纶醒倘州立喷员箩稍冷蜀畜怨橙融睫贬孤蜒烽舶刀凝倾呈因僧亿哮人家帮梭潭斋椰据氏套诀势奖屯磅衍契藻略到戚宦嘻擎宁寐拥柒削佛炒翼拷弃港藩厩板删赡恰郑牢屠酱忠窘噶翁滞垒聂吓滋佛餐混供桂况贫取蔬庭粪直蒋助猫梗梅迪段拐箔带拨员毖脯生家芋诞鸭劝让揽超巡敛爪脾椿弘整要坑遮腔京惕霹尖勺出剩怂指阵勿婴据夹尊肯闹蚜露跑饲蛇蹋火砾氢叔男膏吏身顽肛开妨奏古典式建筑:巍峨壮观 造型别致 最能体现武大校园自然风景与人文底蕴完美结合的,莫过于它那镶嵌于校园群峰翠谷之中的宫殿式建筑群了。武汉大学自1930年开始在珞珈山建设新校舍,至今已70余年。多年来,不少仁人志士为了珞珈山校园的建设而呕心沥血,造就了全国最美丽的校园和最漂亮的校园建筑。武汉大学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特点,依山就势布置建筑群体,既强调建筑整体布局的轴线关系,又使每一群体建筑都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使校园建筑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优美的人文景观,成为培养人才的理想之处。 校园中心区以老图书馆、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大楼为代表的十余栋武汉大学早期白垩建筑群体,采用中国最雄伟的大屋顶和西方最典雅的拜占庭、哥特等形式和当时最先进的三角绞钢、玻璃天庭等技术,以中国传统的绿色琉璃屋面为基调,以大屋顶、重懿璃在平面布置中,把对称式的传统格局和适应功能的现代风格和谐地结合,形成一组具有中、西风格的建筑群体,堪称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位于狮子山顶的老图书馆、法学院大楼(现为外语学院办公楼)、文学院大楼(现为数学学院办公楼)大楼和理学院大楼(现为学生教室和实验室),与位于狮子山南的老斋舍和位于火石山上的工学院大楼(现为学校行政大楼)等构成了校园传统建筑群的主体。这些宫殿式建筑全部用孔雀蓝琉璃瓦盖顶,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在建筑艺术上巧妙地与东湖湖光、珞珈山色巧妙地融为一体。飞檐碧瓦掩映在绿树丛中,使山体显得更加郁郁葱葱、错落有致。不论是从老图书馆南眺珞珈山,还是从工学院北望狮子山,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副玉宇琼楼、青山碧水的美景。湖山秀水因建筑群的装饰更显神奇,建筑群因湖山秀水的衬托而愈为壮丽。 武大校园内最美观雄伟的传统建筑物,非老图书馆莫属。老图书馆建于1934年,是一座雄踞于狮子山顶的皇冠形仿故宫建筑,庑殿顶、八角垂檐、大跨度空间,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为武汉大学标志性建筑,校园制高点。它体量大,跨度长,巍峨雄壮,北望东湖碧水,南与原工学院大楼遥相呼应,登顶鸟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董必武、周恩来、郭沫若、朱德、罗荣桓等各界要人和外国元首来校必登此楼。老图书馆能藏书近200万册,这在解放前国内的大学里面是屈指可数的。现在武汉大学的20多万册线装古籍和484种善本全藏在这里。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老子为“周守藏之史”,所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还是我国现已知道的最早的“图书馆长”或“档案馆长”。在老图书馆大门上方就镶有老子的全身金属的镂刻像。 老图书馆的左右两翼的建筑分别是原文学院大楼和原法学院大楼,分别建于1931年和1935年,它们的外形几乎完全一样,有如一对孪生兄弟,忠实地拱卫着老图书馆。不同的是,文学院的屋顶采用翘角,意为文采飞扬;法学院的屋顶则是平角,意为法力严肃。原法学院大楼西边是学生食堂,下层是真正的饭厅,上层曾为临时礼堂,内部装饰极富民俗特色。蔡元培、胡适、张伯苓、张君劢、周恩来、董必武、陈独秀、蒋介石、汪精卫、陈立夫、李宗仁、陶德曼、司徒雷登等中外要人曾在此演讲。 在狮子山向阳的南坡依山建有四栋学生宿舍,这便是武汉大学校园传统建筑群中最富特色的建筑老斋舍。老斋舍建于1931年,是一座仿布达拉宫琉璃瓦建筑,依狮子山而立,巍峨雄伟,典雅庄重,布局巧妙,匠心独具。整个建筑利用狮子山南坡依山就势布置,建筑平面采用不同层次的依山组合,巧妙地顺应了自然地势的变化,同时借助山势构成气势磅礴的立面效果。在不同标高处,沿等高线建成不同层次的房屋,各排房屋底层地面在不同高度上,而屋面则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天平地不平”的格局。老斋舍的最上层已达到山顶,在顶部建有三座宫殿式城楼,中间的城楼与老图书馆位于一条轴线上;四栋宿舍一字排开,加上三个圆形拱门配以门楼,远看如布达拉宫。老斋舍的编号也别有韵味,依次按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编号,即第一栋由下到上的编号为天字斋、地字斋、玄字斋、黄字斋,以此类推。 建于狮子山东头笔架山上的圆顶建筑是原理学院大楼,它建于1931年,是一座仿古罗马建筑,圆穹屋宇,风格独具,与原工学院南北相望,布局精巧,仪表非凡。它那直径近20米的穹窿圆顶给人一种神秘缥缈的感觉。其左右各有一个配楼,分别为原物理楼和化学楼,以孔雀琉璃瓦盖顶,主楼与配楼之间以画廊相连,浑然一体。原理学院大楼内还有国内最早的阶梯教室。 位于理学院对面火石山上的建筑是原工学院大楼,它建于1936年,融欧陆哥特式风格与中国古典建筑特色于一体,四隅相对,雍容华贵,典雅大方。工学院大楼呈四方形,顶部全部用玻璃盖顶,中央为一个集中采光的封闭天井,四周为走廊。大楼的四角都有配楼,配楼的屋顶仍是孔雀琉璃瓦。四个配楼紧围主楼,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使主楼更显雄伟,是为武大传统建筑群“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代表作。夹在狮子山、小龟山和火石山之间的是一片向西敞开的低洼地带,原工学院大楼隔着这片低洼地带与老图书馆南北呼应,相映成趣。 武大早期建筑群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开尔斯先生(F. H. Kalse,18991979)设计,他根据珞珈山的地形地貌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古典建筑文明有机融合,使校园总体规划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科学性。整个设计贯穿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思想,力图“用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弘扬西方的科学精神”。珞珈山校园规划功能区分合理,以狮子山上的图书馆为整个校园的规划中心和制高点,校园建筑依照各自的功能,采用散点、放射状的布局,又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因山就势,建筑组群变化有序,整个校园在自由的格局中又有严整的片断,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群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群”。校园中心区内由2条南北轴线和2条东西轴线相交汇,形成了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3个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相互构成对位对景,面面相观,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环境空间层次。因此,欣赏珞珈山校园建筑,不是在“可望”,而是在“可游”,步移景异,韵味无穷。 在20世纪初叶,钢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玻璃中庭、空间共享、三铰拱等新材料、新技术当时在西方建筑界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之中,就已成功地运用在武大早期建筑的设计施工上,不仅使珞珈校园的建筑体量保持了中国建筑的传统特色,比传统建筑更加新颖、宏大、坚固,并且深刻影响到中国后来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珞珈校园的建筑从整体构型风格到装饰部件,建筑装饰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抽象性、象征性的特征。宫殿式斜面墙体、刚劲挺拔的双立柱、多姿多采的琉璃瓦飞檐等,无不显示出武大作为高等学府庄严肃穆而又开放进步的现代教育意识。在建筑装饰上,根据建筑物不同的使用功能,乃至不同的学院分类,采用了不同的装饰内容、形式和手法。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中惟一进行一次性完整规划设计并且一气呵成的校园建筑,其设计思想之先进,建筑风格之新颖,开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之先河。整个建筑群虽“以宏伟坚固适用为原则,不求华美”,但在事实上,它们不仅完全做到了“宏伟坚固适用”,同时也还是达到了无比“华美”的境界: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建筑早已成为武大的形象标志,不仅大部分保存完好,至今仍在使用,而且其价值也日益彰显。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名列其中,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和东北大学旧址同时入围。历史名校建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些高校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最早的高等院校,这些建筑大多数建于20世纪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堪称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包括国立武汉大学牌楼、工学院、周恩来故居等15处26栋建筑,1930年至1936年建成,总面积达54054.52平方米,其规模在入选的三所高校的建筑群中居于首位(因东北大学早已从其旧址迁出,故不属此次入选高校之列)。建筑群注重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运用对景、借景、造景等手法,体现了中国建筑与自然和谐的特点。专家认为,它们是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完美结合,在全国高等学校校舍建筑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它们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建筑走向现代和中西文化思想在建筑、美学等领域相互借鉴和交流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环境设计大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德山教授认为,武大的古建筑群属于中国最成功的建筑作品。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参观武大校园后说,武汉大学的建筑具有中国传统风范,但又不是复古,而是和现代完美的结合,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 现代化建筑:气势雄伟 特色鲜明 除了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武大还拥有新图书馆、人文科学馆以及生命科学大楼等富于时代气息和风貌的优秀现代建筑。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武大的教学区逐步从中心区向西面和东面发展。西面是校大门和理科区建筑群体,建于八十年代前期,有化学楼、新图书馆、新物理楼、分析测试中心及教学楼的阶梯教室。理科区的建筑特点是强调使用功能,造型简洁、明快,既要与中心区建筑的传统风格相协调,又要有所创新。如1985年建成的新图书馆,是一幢具有仿古的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建筑物。银灰色的水刷石墙体,墨绿色的琉璃瓦屋顶,在绿树从中显得高雅、宁静。它不仅功能齐全,平面布局紧凑、流畅,而且在建筑造型上庄重、典雅,并在屋面构造上以简代繁,和老图书馆的大屋顶基本协调。珞珈山麓巍峨挺拔的新图书馆与狮子山顶雄伟壮观的老图书馆遥相呼应,与紧邻的教四楼、新物理楼、测试中心楼形成新的建筑群,风格协调,浑然一体,使庄重、古朴的校园更增添了时代的气息,显得更加美丽、幽静,令人神往。而2002年落成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大楼,是目前国内高校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生命科学大楼。这座四合院式大楼由绿色琉璃瓦盖顶,四周正面规整统一、严谨神圣,以其中西合璧的风格,与武大传统校舍建筑群一脉相承,融为一体,不失武大校园特色。 东区是武汉大学文科发展的新辟区,以人文科学馆为主体的文科建筑群,将和枫园学生宿舍组成活泼、新颖的现代建筑群体。1990年11月20日竣工的人文科学馆,由香港著名实业家和爱国人士邵逸夫爵士捐款和原国家教委拨款共建,设计新颖,建造精良,是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综合性人文科学大楼。该馆外形呈“山”字形,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内部功能布局合理,立面造型庄重、朴实,轮廓、层次丰富,线条简洁明快;尤其是利用了自西向东倾斜的自然坡地的地形特点,使建筑物立面由西向东多层次的高低错落,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屋顶花园;大楼中部设有空廊,可由大楼正面通览远景,将湖面自然风光引进建筑协调呼应,东可俯瞰碧波荡漾的东湖,远眺苍翠的磨山,使人陶醉在风景如画的美感之中,同时西临学校中心区,以气势磅礴、富丽宏伟之形体,与老图书馆和行政大楼珠联璧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使校园中心区更加完整,也给校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人文科学馆是当年的武汉十大名建筑之一,邵逸夫先生的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校董会主席马临博士曾赞誉该馆“设计宏伟,外形美观,地点居中,不论在樱花林看正面或于东湖看背面,皆有美轮美奂之感”。1991年4月10日,由原国家教委组织的邵逸夫先生第二批赠款建设项目评选活动结果在天津大学揭晓,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荣获一等奖,专家评议组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宋泽芬教授称赞其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里的最美的一栋建筑”。 从2002年11月起,武汉大学斥资数十亿元,开始在校内的文科区和杨家湾小区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揭开了自身历史上在珞珈山麓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校舍建设的序幕。文科区建筑群由法学大楼、商学大楼和外语大楼组成,地处学校东区人文社会学部,东临风光优美的东湖,南靠绿树成荫的珞珈山,与武大早期建筑群相毗邻;其建筑风格既要延续武大早期建筑的历史文脉,又要具有时代特色,还要与东湖景观协调一致,具有相当的设计难度。而最终入围的设计方案,既注重了建筑群的有序性和内聚性,也注重了建筑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采用了“化整为零、高低错落、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并融入了中国园林建筑庭院式布局的风格,在建筑体量、层高及造型、色彩上充分考虑与自然山体、水景相融合,又与武大早期建筑相协调。三栋教学楼既各有学科特色又整体协调一致,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教育建筑典雅现代的风格和宁静悠远的学术氛围。到2004年8月,在人文馆以东、毗邻东湖兴建的文科楼群将在珞珈山麓展现风姿,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再添神韵,成为代表珞珈山历史建筑群延伸和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将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群。 杨家湾位于校门西侧的学校正门内两侧,在工学部、信息学部和文理学部的交汇处,其区位特点是与学校中心区的早期建筑及东湖风景区相对分离,与城市交通干道及商业区相连,因此,这一区域里的新建筑,在建筑风格上不必刻意追随中心区早期建筑的历史文脉,也不刻意追求东湖风景区的景观效果,而更注重在与校园环境协调一致的同时,体现时代气息和现代风采,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韵律合拍。预计到2007年,理科和新兴学科楼群(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大楼、电子信息大楼、信息管理大楼、材料科学大楼等)、化学大楼(扩建)、多功能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博物馆、会展中心、行政大楼等现代化建筑群将相继在杨家湾地区拔地而起,建成一个能够充分满足理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以及学生活动和行政办公需要的综合性校舍小区,并形成武大在新世纪里最富有时代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的标志性建筑群。此外,图书馆新馆、水资源与水安全实验大楼、3S大楼、医学大楼、国际交流中心楼群等建筑群也将相继兴建。届时,武大的校园面貌将大为改观,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跨越式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2至2007年武大在珞珈山周围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校舍建设,必将与1930至1937年的第一次大规模校舍建设一道,永载武汉大学的发展史册。 新武汉大学合并组建后,所确定的总体规划的思路是:立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的合理分区和协调发展,从在校学生4.5万人的办学规模出发,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校园原有格局的合理性,适当调整和拆旧建新,适当征地拓展办学。在2010年以前,投资25个亿,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条件和校园面貌有显著的改善,把武汉大学建成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山水绿化校舍和谐、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新的标志性建筑与早期标志性建筑交相辉映的山水园林学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9 18:28:18编辑过 详情请看:/viewthread.php?tid=45177社会认同:源远流长 无出其右 总而言之,武大校园在自然条件上得天独厚,以珞珈山为屏,东湖水为镜,青山碧水,湖光山色,再配上古朴典雅的建筑群,数不清的名花异草,曲径、回廊、雕塑,晨露、鸟语、花香,处处皆有美景,遍地都是园林,其景,其情,绝妙无比,称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并不为过。武汉大学美丽的校园风景,深为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并赢得了他们的交口称赞。数十年来,各界社会名流对武大美景的赞誉可谓源远流长,不绝于耳。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叶雅各先生在经过了一番仔细的考察之后,即认为“武昌东湖一带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址,其天然风景不唯国内各校舍所无,即国外大学亦所罕有”;从30年代初珞珈山新校舍落成伊始,就不断有海内外知名人士赞誉武大校园风景“国内惟一,国外罕有”;1930年12月24日,吴稚晖先生在武大演讲时称赞道: “我在庐山的时候,就听说这里武汉大学新校址风景很好,所以我一到这里来以后,就巴巴的要求去看一下。果然我看了以后,觉得它虽然不能算世界第一,也要算中国的第一了。 “旁边有一个湖也很好,水底里望去极美我看号称风景极佳的瑞士也不过如是,就是那里有一个湖也没有这样美。” 1932年,蔡元培先生在武大珞珈山新校舍落成典礼上称赞其为国内最漂亮的大学建筑;1938年,郭沫若先生来到武大,深深地为珞珈山的美景所陶醉,后来,他在洪波曲一书中,以诗人的笔调和诚挚的感情赞美武大校园,称其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 “武昌城外的武汉大学区域,应该算得是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吧。 “宏敞的校舍在珞珈山上,全部是西式建筑的白垩宫殿。山上有葱茏的林木,遍地有畅茂的花草,山下更有一个浩渺的东湖,湖水清深,山气凉爽太平时分在这里读书,尤其教书的人,是有福了。 “大约在前一定有什么诗人在这里留连过吧,山名珞珈不也就可以想见了吗? “有这样的湖山,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 “实在一点也不错,武汉大学那个区域,的确是武汉三镇的一个物外桃源。” 1950年,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代表团在参观武大校园之后称其“风光迤逦,自然天成,为近世大学所罕有”;在2001年香港凤凰新闻周刊中国大学校园风景排名榜上,武汉大学仍位列第一。 不仅如此,但凡来过武大的外国朋友,也总会对武大的校园风景赞不绝口。据传,澳大利亚某前总理拜访武大时,感叹于她的美丽、雄伟,赞美道: “我走了世界上的许多著名大学,除了美国的西点军校可于武大媲美,鲜有比肩者。” 俄罗斯友人尼古拉斯米尔诺夫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写道: “我自己到过欧洲很多国家,也看到过不少名牌大学,我能够补充说,武汉大学是世界最美的大学之一,也是最有活力和希望的大学之一。” 2001年6月2026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教授盖蒂谢克(D. Carleton Gajdusek)访问武大时赞叹道: “我走遍了世界,武汉大学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 “好一个珞珈山,真是名不虚传啊! “我有幸来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这次武汉之行令我十分难忘。” 由此可见,武汉大学被国内外友人广泛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绝非浪得虚名。 如今,在全国的大学生之中,武大的美丽校园确实是有口皆碑:去过武大的人大多赞不绝口,心悦诚服;没去过的也是久仰珞珈美名,心甚往之。民间的一传十,十传百,外加一些社会名流的强力造势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久而久之,武大校园风景全国第一的说法就流传开来,汇成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思维定势和惯性。2000年底,北京科技大学一位网名叫“满井村”的朋友在著名教育网站网大()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OP10:中国大学校园美丽排行榜的网文,将武汉大学排在榜首,并加以简短叙述:“珞珈山麓,东湖之滨,山水相宜,古今合谐,承传统中华园林之精妙;武测水院,咸归于斯,省府市府,治理整顿,创国立武汉大学之新风。”该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并多次被公开正式媒体转载,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网大教育频道()也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列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五所大学,要求就“你认为下列几所大学中哪一所大学的校园环境最美”这一问题进行投票。结果,几个月之内,这道调查题被点击了数万次,而武大的得票比例,一直都介于5070之间!由此看来,武大荣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称号,乃是众望所归! 武大校园风景之美,闻名遐尔,引来无数人观赏。武大身为一所普通的高等学校,其校园里一年四季长期络绎不绝的游人,堪与任何一座公园甚至是国线景点相媲美。尤其是每年樱花盛开之时,更是让武汉三镇万人空巷,齐聚珞珈,共赏佳景;武汉市多条路经武大的公汽,甚至较劲打起了樱花广告战;不仅如此,樱花的影响也在向外辐射,不少外地旅行社将武大樱花作为一个重要景点,很多外地人也会在此时慕名而至,为此甚至不惜乘坐飞机,或是不辞劳苦地在火车上一夜颠簸,从千里之外专程赶来武大,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能观赏到武大“珞樱缤纷”的佳景!春季到武大来看樱,已成为武汉市每年三月中下旬最闪亮、最吸引人的卖点。最近几年,樱花时节里武大校园内的人流量,1999年为70万人次,2000年便突破100万,2001年更是超过150万!这就给武大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冲击。尤其是2000年3月2526日,6万多游人在武大校园内留下垃圾6吨,“樱花节”成为“樱花劫”。为了控制人流量,维护校园秩序,武大不得不在每年所谓的“樱花节”里对进入校园的游人实行收费,并将门票收入所得全部用于清洁校园环境,票价也由1998年的2元、1999年的4元,迅速上涨到2000年的8元,直至2002年的10元!但尽管如此,这种实属无奈之举的措施却丝毫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成千上万的游人还是在樱花盛开时如期而至,潮水般涌进武大校园。由于种种原因,实际购买门票进入校园赏樱的游人数量只占校园内全部人流量的2左右,微薄的门票收入根本不足以支付这段时间内的环卫开支,造成校方实际上入不敷出。对此,全体武大师生也只好能忍则忍了。 其实,在武汉,东湖磨山公园、青山公园、武汉音乐学院等地都有樱花可赏,其中磨山樱花园更是与日本青森县弘前市樱花园、美国华盛顿市樱花园并列的世界三大“樱花之都”之一,论观赏性,当在武大之上。但是,这几地樱花的知名度却远不及武大,即使是知道的人,要赏樱也还是会将武大作为首选。由于武大的樱花大多与身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富丽堂皇的古典式建筑群如樱园老斋舍、理学院、工学院等相伴,这就在无形之中具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樱园的建筑和道路甚至还分别享有“樱花城堡”和“樱花大道”之美誉,试想,在“樱花城堡”高大雄伟、庄严肃穆的银墙碧瓦的映衬下,洁白如雪、灿若云海的樱花怒放于笔直宽敞的“樱花大道”之上,这是一副多么美妙动人的图景!也许,这便是名牌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再配上优美的自然风景之后所形成的不可抗拒的巨大魅力所在吧。武大樱花对广大游人独特的吸引力,是一般的风景区所不具有的,现在看来,即使武大校方对进入校园赏樱的游客征收再高数额的门票,或是武汉市对其它有樱可赏的地方再怎么卖力地进行宣传,以图“分流”游人,也还是不可能达到目的。所谓“三月赏樱,唯有武大”,只要世人认定了这一点,樱花时节的武大校园就根本无法平静下来!看来,珞珈山的“樱花烦恼”,恐怕将是一个永远都无法破解的“世纪难题”了!_ 当然,说到最后,武大人自己对母校美丽的校园风景也有着绝对的自信。也是在2000年,武大校友、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窦文涛的武大是全国风景最漂亮的学校一文在新周刊(2000年第13期)上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商场设施更新换代合同范本
- 2025电子商务合同法指导下的网络直播带货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高端茶叶原产地直供购销合同模板
- 2025灯具批发零售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服装生产设备租赁与维修服务合同
- 2025年男方出轨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离婚赔偿
- 2025年度保险理赔法律援助服务合同样本
- 2025 高密市PPP项目PPP项目合同
- 2025新版中介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语言文字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物业客服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海南省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第1号)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课件
-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至2030中国公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口腔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 2025互联网营销师三级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个案护理
- bbc国际音标教学课件
- GB/T 45763-2025精细陶瓷陶瓷薄板室温弯曲强度试验方法三点弯曲或四点弯曲法
-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