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doc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9张图/189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82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44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4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输送 驱动 装置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80页。18900字左右。
中期检查表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图纸共9张,如下所示
A0-输送机驱动装置总装图.dwg
A1-减速器装配.dwg
A1-驱动装置机架.dwg
A2-输出轴.dwg
A2-驱动滚筒装配图.dwg
A2-高速级齿轮轴.dwg
A2-齿轮.dwg
A3-托辊图.dwg
A3-端盖.dwg

摘要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是输送机的动力的来源,主要由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减速器、带动传动滚筒转动。
本驱动装置设计中,首先根据输送机的工作要求确定传动方案,然后确定电动机,由电机及工作机进行减速器设计,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架,传动滚筒,滚筒头架设计。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驱动装置 减速器 滚筒 

Abstract
Conveyor belt conveyor drive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source. The main belt conveyor drive motor through a coupling, reducer, driving drum driven rotation. With drum and the friction of the belt, the belt movement, a tilt of the belt conveyor also set up for brakes and stop.
In this dr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conveyor requirements for the work programme identified transmission, and then determine Motors, electrical and machine reducer design work, drive, drive planes, driving drum, drum-head design .

Keywords: Beltconveyor DrivingDevice Reducer Drum 

1概述 1
1.1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1
1.2 输送机的分类 2
1.3 驱动装置 4
2运动方案的拟订 6
3减速器设计 9
3.1 选择电动机 9
3.1.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9
3.1.3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10
3.2 计算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 11
3.3 运动参数的计算 11
3.3.1 计算各轴转速: 11
3.3.2 各轴的功率和转矩 11
3.4 传动零件(齿轮)的设计 13
3.4.1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3
选择材料、齿轮精度等级、类型及齿数 13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4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16
几何尺寸计算 18
3.4.2 低带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9
选择材料、齿轮精度等级、类型及齿数 19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9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22
几何尺寸计算 23
3.5 轴的设计 24
3.5.1 轴的材料 24
3.5.2轴径的初步估算 24
3.5.3 轴的结构设计 25
3.5.4 按弯扭合成进行轴的强度校核 27
3.6.1 轴I上的轴承的选择 37
3.6.3 轴III(输出轴)上的轴承的选择 42
3.7.1 高速级大齿轮与轴的联接 44
3.7.2 低速级大齿轮与轴的联接 45
3.9.1 联轴器的选择设计 48
高速轴联轴器 48
低速级联轴器的选择设计 50
3.9.3 密封 53
3.9.4 公差与配合 54
3.9.5 其他附件的设计 54
4 驱动滚筒设计 58
4.2.2 滚筒轴的校核 65
4.2.3 滚筒的周向定位 65
5 托辊的设计 67
5.1.1 作用 67
5.1.2 托辊的类型 67
5.3.1槽形托辊 69
5.3.2 缓冲托辊 70
5.3.3 回程托辊 71
5.3.4 调心托辊 72
6.机架 75
7.拉紧装置 76
致谢................................................77
参考文献............................................78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KT]















内容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指导教师: 郑建新 职称: 副教授 所在院(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研室(研究室)机制教研室 题 目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 学生姓名 郜卫鹏 专业班级 07 机制 2 班 学号 0720150081 一、 选题质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填写: 1、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能否体现综合训练要求; 2、题目难易程度; 3、题目工作量; 4、题目与生产、科研、经济、社会、文化及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郜卫鹏选的该题目为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 ,主要涉及减速器的设计,滚筒与 联轴器的设计等,该设计与该同学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符合专业培养目 标,题目的难易程度与工作量都比较适中,该题目与日常生产、科研等实际结合程度 非常大,在做该设计时,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完成很多的难题 。 通过 这次设 计的锻炼能够很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在 这方 面的创新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开题报告完成情况: 该同学认真分析了选题,通过调查和亲自去工厂里实习,非常明确自己的课题设 计方向与内容,在实习中通过对输送机的驱动装置认真分析, 开题报告完成的比较好。 2 三、阶段性成果: 1、 本次设计的实习报告与开题报告已经完成,设计方案及内容已经确定。 2、 大部分零件的设计已经完成,个别零件图也已完成局部装配图与设计 说明书正在进行中。 3、 英文文献的 翻译基本完成。 四、存在主要问题: 1、因专业知识薄弱,部分零件 分析部分有困难。 2、因 作水平有限,装配图的绘制困难比较大。 五、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劳动、学习纪律及毕业设计(论文)进展等方面的评语 郜卫鹏同学在这次设计中表现的非常勤奋,认真。实习时遇到的与设计相同或是 相关的内容时都能够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很多问题。平时的设计过程中每当遇到问题 都及时的查阅资料,请教老师,表现的非常认真,毕业设计的进展较快,能够按时完成。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安装有许多对角裂缝零件的一维纵扭振动转换器 21要: 为了提高 一维纵扭振动转换器可得到的振动速度,对旨在减少振动节点部分的最大振动应力水平并且要避免安装在转换器的纵向节点位置的带有许多裂缝的零件的新型的复杂振动转换器进行了研究。转换器的自由端以椭圆 或圆形轨迹振动。带有从椭圆形到圆形或者从长方形到正方形轨迹的复杂振动系统可有效应用于需要大功率的场合,包括金属或者塑料的超声波焊接,超声波焊线的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装置和超声波马达。安装有许多带裂缝部件的转换器比只安装一个带有裂缝零件的转换器在振动应力水平和品质因数方面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 圆形振动轨迹 复杂的振动 复杂振动超声波焊接 纵扭振动转换器 超声波马达 超声波塑料焊接 带有对角裂缝的振动转换器 带有从椭圆形到圆形或者从长方形到正放形位点的复杂振动系统适用于大功率场合的 使用。在纵向振动节点区域安装有一个裂缝零件且由纵向振动系统驱动的一维纵扭振动转换器适用于大规模场合的应用,这些场合包括:各种材料的超声波焊接, 超声波焊线的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装置和超声波马达。为了提高振动的优点和增加转换器的可获得振动速度,对带有许多裂缝零件的新型转换器做了研究。裂缝零件可以安装在许多位置,但是要避免安装在纵向节点位置处以 便减少振动节点部分的最大应力振动数值。使用很多裂缝零件可以使最大振动应力和质量因数增加,同时在相同的驱动电压下最大振动振幅会明显增大。这种转换器由很突出的优点,因为和 只有一个裂缝零件的转换器相比,其最大振动应力较小,而且这种振动器的最大振动振幅会明显增加。沿着转换器分布的振动轨迹,振动速度和相分布可以通过激光多普勒测振仪进行测量。这种新型的转换器用于超声波塑料焊接和超声波马达中。 这种新型转换器可获得的最大振动速度会显著增加。使用复杂的振动转换器可以使塑的焊接优点得以提高。 超声波马达声使用的 15径的新型振动器的纵扭振动幅和以前的转换器相比,在相同的驱动电压 60v,55件下,会从 6加到将近 12安装有多缝隙零件的转换器在提高振动的优点和增加可得 到的复杂振动速度方面是很有效的。 2 振动转换器的构造 两个直径为 20度为 79 所示,而且这两种转换器在除了纵向节点部分外安装有裂缝零件。用铝合金( 造的圆柱形纵扭转换器在圆周的纵向振动节点部分的两端安装有两个裂缝零件。转换器由纵向振动源驱动。在实验中使用了具有相同角度和不同角度对角裂缝零件的各种转换器。振动转换器有 18 个呈 45或 135的对角裂缝,这些 10, 的裂缝是用电火花机床加工出来的。裂缝深度从 间变化。转 换 器的自由端部分以纵扭的方式振动并且轨迹呈椭圆形。 图 1,安装有一对裂缝零件的不同的一维纵扭振动转换器 3 带有两个裂缝零件的转换器的振动特点 对转换器的整个振动系统的自由进入循环进行了测量。具有不同角度裂缝零件( a) 和具有相同角度裂缝零件( b) 的质量因数 890稳定压力条件下焊接,其数值大致是 600 和 30于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共振频率很接近,所以转换器振动系统的进入循环显示出单一的圆形。两个系统的质量因数是很大的。在转换器的自由边沿可以得到椭圆位点。 4 复杂振动超声波塑料焊接 杂振动转换器的振动特点 图 2 显示了驱动频率和带有复杂振动系统的振动转换器的扭转振动速度之间的关系。驱动电压稳定在 20V。扭转振动速度在 近的不同频率处有最大的数值。在转换器的自由边沿会出现椭圆的轨迹。 带有一对裂缝零件的复杂振动转换器,在频率为 ,其扭转径向的振动速度分布如图 3 所示。扭转振动速度的节点部分通常位于左侧的裂缝区域,并且振动速度在自由边沿达到最大数值。 图 2,沿着( a)和( b)复杂振动转换器扭转径向振动速度的分布。驱动电压为 20V。 图 3,带有复杂振动系统的振动转换器( A)驱动频率和纵扭振动速度之间的关系。驱动电压为 20V。 带有一对裂缝零件的复杂振动转换器的径向振动速度分布也可以 用图 3 所示。径向振动速度最大位置处也即纵向振动节点位置,并且纵向节点位置位于两裂缝零件之间。在径向节点位置处转换器的应力分布有一个最大数值,然而两个裂缝区域并不存在于这个位置。 杂振动超声波塑料焊接的焊接特点 焊接时间,焊接部分试件的变形厚度和用频率为 27有复杂振动系统的转换器( a) 和( b) 搭接的聚丙烯板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 4所示。通过转换器( a) 所得到的焊接强度要大于通过转换器( b) 所得到的强度。由于( a) 中振动系统有一个更大的扭转振动元件,相比之下,其所需的焊接时间要短。在焊接部分试件变形厚度的减少通常和所得的强度是一致的。和带有纵向振动系统的转换器相比,带有复杂振动系统的转换器焊接工件的时间要短。复杂振动既对金属材料的焊接有效,又适用于塑料的超声波焊接。 5 带有扭转转换器的超声波马达 声波马达的构造 图 4,焊接时间,变形焊接高度和搭接起来的聚丙烯板的焊接强度之间 的关系(厚度为 使用一个频率为 27杂振动系统的转换器( a)和( b)进行焊接。 超声波马达和直径为 15振动转换器的构造如图 5 所示。图 5( a) 和( b) 分别显示了安装有一个裂缝零件的直径为 15马达和安装有一对裂缝零件的直径为 15马达。拿安装有一个裂缝零件的转换器为例,裂缝零件是沿着圆柱形扭转振动转换器安装在纵向振动的节点位置。相反,安装有一对裂缝零件的转换器,其裂缝零件不安装在纵向振动节点位置。带有对角裂缝的转换器是由两个直径为 15度为 压电陶瓷片的纵向振动 源驱动的。振动转换器裂缝零件有 12 个呈 45或者 135, , 10者 5的对角裂纹。这些裂纹是沿着铝合金制的转换器的圆周用点火花机床加工而成的。直径为 15换器裂纹的深度从 间变化。转换器的自由边沿以纵扭的方式振动,且振动轨迹呈椭圆形。 向振动传感器,它是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马达的凸缘的纵向振动棒和裂缝圆柱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的。转换器的驱动部分和转子部分通过使用弹簧来压紧。使用 1500网抛光粉可以把转换器的驱动表面和转子研磨得光滑平整。 径为 15超声波马达的振动特点 当驱动频率变化的时候,转换器自由边沿的纵扭振动振幅可以由两台激光多普勒测振仪进行测量。这些转换器有和图 2 相近的纵扭共振频率。在频率为 50间不带有转子的单一和一对裂缝零件的转换器的最大纵向振动振幅大约为 6 12频率接近 55, 带有转子转换器的最大纵向振动振幅大致为 3 9只带有一个裂缝零件转换器的振幅相比,带有一对裂缝零件的转换器的最大振幅是其 2。 换器驱动表面的振动位点 图 5,使用安装有单一裂缝零件( a)和一 对裂缝零件( b)的纵扭振动转换器的直径为 15超声波马达的构造 在这些例子中,纵向振动部分转化为裂缝零件的扭转振动,且转换器的圆柱部分纵扭地振动。自由边沿的振动轨迹是由不同的振动阶段决定的。纵扭转换器驱动表面的振动位点是由两台独立工作的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得的。振动轨迹会在数字记忆示波器屏幕上显示李萨如图形。图六显示了带有一对深为 为 5裂缝零件的超声 波马达转换器在驱动频率为 超声波马达旋转时,转换器振动表面的振动轨迹振幅会稍微 减小。 图 6,带有转子零件和不带转子零件在直径为 15换器的驱动部分的振动位点 6 结论 为了增加复杂振动转换器的可获得振动速度,对安装有许多裂缝零件的新型转换器进行了研究。 这种转换器在许多位置上安装有很多裂缝零件,为了减小震动节点部分最大振动应力数值,裂缝零件要避免安装在节点位置。带有复杂振动的超声波塑料的焊接特点得到了研究,并且安装有一对裂缝零件的转换器的直径为 15超声波马达得到了检验。 纵向振动节点部分位于转换器两裂缝零件之间。和只安装有单一裂缝零件的转换器相比,在相同驱动电压下,转换器 的驱动表面和带有 一对裂缝零件的超声波马达的振动速度。 安装有一对裂缝零件的转换器明显的提高了塑料的超声波焊接优点。直径为 15超声波马达和安装有一对裂缝零件的转换器的转速达到 300 安装有许多裂缝零件的转换器在提高振动的优点和增加可获得复杂振动速度方面是很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J. T. T. K. R. M. 1995) 447 450. 2 J. 995 996, 1051 1060. 3 J. T. K. T. T. 4 J. T. K. T. T. 5 J. T. 999 1999, 723 728 8 (2000) 72 21of a in at of in an or to or to be of or C, 2000 is in a to of to A by a by a is of he of C, 14. of by of of a 15 mm of a an in to 2 mm a 0 5 at a be 5. of +81of of +J. 0 mm in 9 mm in 0/$ - 2000 9)00175et (2000) 72764. of a 2 a a). is at at 6.4 is of 6.8 a 1. to a) b) 3. is a at a 1. of on a at by a a) b) in 85 35, 10 mm .5 .0 of 2. a) b). 20 of of 1(a) b) of a a) b) 00 0 mS of .0 mm a 90 of of 3. at of a a A). 20 of . et (2000) 7276(a) is 3 ( A In of is a of is in of of a is by a of of 15 mm in .0 mm 25 35 .5 mm in 0 mm in by an at of of 1.0 mm a 27 5 mm .5 a a) b), is of by in an a) a b)ZT a a a) a a by a in of at to in aa of a a to be is of 000 as 5 mm a of of of of 15 mm in 2. 5. 5(a) b) of of mm a a at 055 of a 5 of a to of at of is to at of at by 4. at of 1.0 mm in a 27 a a) b). 20 et (2000) 72765. 5 mm a a) b)of 5 mm in 5.1 a is on a as a 6 a of at of .3 mm mm 6. at a of a 15 mm a . et (2000) 72766. 5 mm a at 00 of a of he be in at of 15 mm J. T. T. K. R. 1995) 447450.2 J. 995 he 1051of J. T. K. T. T. 1997)of at J. T. K. T. T. a at 997 1998,855 J. T. 999 1999, 723of plastic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 学生姓名 郜卫鹏 专业班级 机制 07 学号 0720150081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研目前市场上的各种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 ,设计出性价比更高更合理的 驱动装置 ,更好的解决目前煤矿运输系统中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为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提供解决依据,同时 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会基本理论和深化理论知识, 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 接受工程 师必须的综合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 如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制订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总结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能使我们把先修的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应用,通过毕业设计之后能够熟练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为以后成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皮带输送机技术的现状国外皮带输送机技术的发展很快,其主要变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皮带输送机的功能 多元化,应用范围夸大化,如高倾角带式输送机,管式带输送机 ,空间转弯皮带输送机等各种机型;另一方面是皮带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皮带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术是开发应用于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 2 三、 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1. 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 在工厂的实践毕业实习。 3. 通过老师和工程师的指导。 4. 通过浏览因特网上的相关资料。 5. 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数据的理论计算和分析 四、 主要参考文献与 资料获得情况: 1 张国辅主编 . 矿山 井下煤仓与矿仓 .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3. 2 张岚 弓海霞 刘宇辉主编 . 新编实用液压技术手册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 王益群 高殿容主编 . 液压工程师技术手册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4 李壮云主编 . 液压气动与液力工程手册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5 雷天觉主编 . 新编液压工程手册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6 辛一行主编 . 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7 徐灏主编 . 机械设计手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8 何庆主编 .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与范例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9 杜文丰主编 . 文版机械制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0 顾崇衔 主编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1孔庆华 刘传绍 主编 .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 .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12 孙桓 陈作 模 葛文杰主编 . 机械原理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3 濮良贵 纪名刚编著 . 机械设计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五、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 56 周:熟悉设计题目,掌握所设计的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网络、图书馆寻找相关的资料,并认真阅读,逐步形成设计思路,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第 710 周:着手开始设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设计手册,设计各个零件的形状、尺寸,统筹兼顾,并不断完善各种尺寸; 第 1113 周: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设计的零件,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合理。然后用 件,绘制各零件图和装配图图; 第 1416 周:整理设计资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3 六、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是输送机的动力的来源,主要由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减速器、带动传动滚筒转动。 本驱动装置设计中,首先根据输送机的工作要求确定传动方案 ,然后确定电动机 ,由电机及工作机进行减速器设计 ,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架,传动滚筒,滚筒头架设计。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驱动装置 减速器 滚筒 is of a of a of up In in of 1概述 . 1 . 1 送机的分类 . 2 动装置 . 4 2运动方案的拟订 . 6 3减速器设计 . 9 择电动机 . 9 择电动机的容量 . 9 定电动机的转速 . 10 算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 . 11 动参数的计算 . 11 算各轴转速 : . 11 轴的功率和转矩 . 11 动零件 (齿轮 )的设计 . 13 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 13 择材料 、 齿轮精度等级 、 类型及齿数 . 13 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 14 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 16 何尺寸计算 . 18 带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 19 择材料 、齿轮精度等级、 类型及齿数 . 19 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 19 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 22 何尺寸计算 . 23 的设计 . 24 的材料 . 24 径的初步估算 . 24 的结构设计 . 25 弯扭合成进行轴的强度校核 . 27 . 37 出轴 )上的轴承的选择 . 42 速级大齿轮与轴的联接 . 44 速级大齿轮与轴的联接 . 45 轴器的选择设计 . 48 速轴联轴器 . 48 速级联轴器的选择设计 . 50 封 . 53 差与配合 . 54 他附件的设计 . 54 4 驱动滚筒设计 . 58 筒轴的校核 . 65 筒的周向定位 . 65 5 托辊的设计 . 67 用 . 67 辊的类型 . 67 形托辊 . 69 冲托辊 . 70 程托辊 . 71 心托辊 . 72 . 75 . 76 致谢 .考文献 .1 1 概述 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及我国带式输送机产品的技术进步,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带式输送机产品研发和制造基地指日可待, 5年后我国带式输送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 50%左右。下游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其配套的橡胶输送带行业更快地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低阻力节能型输送带、加强技术服务,成为下游产业的迫切要求。 带式输送机作为大宗散状物料连续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大型露天煤矿、大型 露天金属矿、港口码头以及火电、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粮食等行业,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装备。上世纪 80年代初,我国带式输送机行业只能生产带式输送机,因而配套棉帆布输送带即可满足要求,但当时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带式输送机产品却都是从国外进口。 80 年代中期,我国带式输送机行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专用制造设备,设计制造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并逐渐替代进口产品。近年来,我国带式输送机总体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满足国内项目建设的需求外,已经开始批量出口,其设计制造能力、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 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而输送带作为承载和牵引构件,是带式输送机中的主要部件之一,因此必须满足国内大型项目及国际更高标准的要求。 目前带式输送机发展的重点产品包括长距离、大运量、2 速带式输送机,水平及空间曲线越野带式输送机,露天矿用移置式带式输送机,大型下运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园管带式输送机,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重点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设计技术,智能化可控驱动系统研发,物料转载点新型耐磨材料研制,钢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以及带式输送系统节能技术、环保技术 和散料输送系统集成及工程设计技术等。 送机的分类 带式输送机 分类方法有多种 ,按运输物料的输送带结构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普通型带式输送机 ,这类带式输送机在 输送带 运输物料的过程中 ,上带呈槽形 ,下带呈平形 ,输送带有 托 辊 托起 ,输送带外表几何形状均为平面 ;另外一类是特种结构的带式输送机 ,各有各的输送特点 各种带式输送机的特点 D 型相比 ,其带较薄、载荷也较轻 ,运距一般不超过 100m,电机容量不超过 22 其输送带的带芯中有平行的细钢绳,一台运输机运距可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 带式输送机它又称为槽形带式输送机 ,其明显特点是将普通带式输送机的槽形托辊角由提高到使输送带成 这样一来输送 带与物料间产生挤压 ,导致物料对胶带的摩擦力增大 ,从而输送机的运输倾角可达 25. 3 . 管形带式输送机 U 形带式输送带进一步的成槽 ,最后形成一个圆管状 ,即为管形带式输送机 ,因为输送带被卷成一个圆管 ,故可以实现闭密输送物料 ,可明显减轻粉状物料对环境的污染 ,并且可以实现弯曲运行 . 而是在空气膜(气垫)上运行 ,省去了托辊 ,用不动的带有气孔的气室盘形槽和气室取代了运行的托辊 , 运动部件的减少 ,总的等效质量减少 ,阻力减小 ,效率提高 ,并且运行平稳 ,可提高带速 也可以改变输送带本身 ,把输送带的运载面做成垂直边的 ,并且带有横隔板 故称为波状带式输送机 ,这种机型适用于大倾角 ,倾角在 30 以上 ,最大可达 90. ( 6) 这种输送机的主要优点是 :输送物料的最大倾角可达 90, 运行速度可达 6m/s,输送能力不随倾角的变化而变化 ,可实现松散物料和有毒物料的密闭输送 送带的磨损增大和 能耗较大 . 既具有钢绳的高强度、牵引灵活的特点 ,又具有带式运输的连续、柔性的优点。 4 动装置 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输送带,并带动它运动。 机器通常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三部分组成。传动装置用来传递 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驱动装置是带式输送机的动力传递机构。一般由电动机、联轴器、 制动器、 减速器及驱动滚筒组成。 电动机:带式输送机用的电动机,有鼠笼 式、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在有防爆要求的场合,就采用矿用隔爆机。使用液力耦合器时,不需要具有高起动力矩的电动机,只要与耦合器匹配得当,就能得到接近电机最大力矩的起动力矩。 联轴器:按传动和结构上的需要,分别采用液力耦合器、柱梢联轴器、棒梢联轴器、齿轮联轴器或十字滑块联轴器。 减速器:带式输送机用的减速器,有圆柱齿轮减速器和圆锥 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效率高,但是它要求电机轴与输送机轴平行,驱动装置占地宽度大,适合于在地面驱动;而井下使用时需要加宽峒室,若把电机布置在输送带下面,会给维护和更换造成困 难。因此,用于采区巷道是,常采用圆锥 5 驱动滚筒:驱动滚筒是依靠它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输送带运行的部件。据挠性牵引构件的摩擦传动理论,输送带与滚筒之间的最大摩擦力,随摩擦系数和围包角的增大面增大。所以提高牵引力必须人这两方面入手。 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工作要求,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方式,可分单电机单滚筒驱动单电机双滚筒驱动 及 多电机驱动多滚筒驱动几种。 6 2 运动方案的拟订 驱动装置是带式输送机的原动力部分、由电动机、减速器以及高(低)速联轴器、制动器和逆止器等组 成。其型式的确定按与传动滚筒和关系,驱动装置可分为分离式、半组合式和组合式三种。其三种组合方式如下表的示: 类型 代号 功率范围/动系统组成 分离式 轴器 - 直交轴硬齿面 Y 电机 - 合器 分离式 电机 平行轴硬齿面 合器 减速器 半组合式 电机 减速滚筒 组合式 电机电动滚筒 分离式驱动装置有两种,在这两种分离式装置中,7 择 电动滚筒 动装置不占空间,适用于短距离及较小功率的带式输送机上。但电动机在滚筒内部,散热条件差,因而电动滚筒不适合长期连续运转,也不适合在环境温度不大 40C 的场合使用。 减速滚筒 动机伸出在滚筒外面的驱动装置。它解决了电动滚筒散热条件差的问题。因而作业率可不受太大的限制。 传动装置的传动方案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8 重量和成本。综合考虑本题设计采用的为第一种分离式传动方案。 众所周知,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滚筒有向上倾斜时还配有制动器、逆止器等部分组成,而减速器又由轴、轴承、齿轮、箱体四部分组成。所以,如果要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必须先合理选择、设计它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一一进行设计及选择。 9 3 减速器设计 择电动机 电动机是常用的原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控制简便和维护容易等优点。电动机的选择主要包括选择其类型和结构形式、容量(功率)和转速、确定具体型号。 择电动机的类型 按工作要求和条件选取 Y 系列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择电动机的容量 工作所需的功率: / F V/( 1000w) 所以: F V/( 1000 w) 式中 动机的工作功率 作机所需功率 (指输入工作轴的功率 ) 工作机的效率 由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 21 . 2 . 43. 24 式中 1 、 2 、3、 4 、分别为齿轮传动、卷筒、轴承、10 效率。 取 1 = 2 = =4 = = 以: = 800 . 8 1 7 0 . 9 6 k w k w 根据 取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查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取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 110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由卷筒轴的转速 5 9 m 按二级斜齿圆柱减速器的传动比的合理范围 i =8: 30 故电动机的转速范围为 : i n =(8 30: ) 1791)r/合计算出的容量 ,由表 1出有两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 , 其技术参数比较情况见下表: 表 3 : 方 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 电动机转速 /电动机重量 步转速 满载转速 1 110 1000 990 1110 2 110 1500 1480 1000 11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以及减速器的传动比,可知方案 2 比较适合。因此选定电动机型号为 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P =110载转速 n=1480r/ 算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 电动机确定后,根据电动机的满载转速和工作装置的转速就可以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算总传动比 /n n =配各级传动比 确定各级的传动比时 ,考虑到润滑条件 ,应使高、低级两个在齿轮的直径相近,所以低速级大齿轮略大些,推荐高带级传动比 121 : 。 1 2 动参数的计算 算各轴转速 : 1 1 4 8 0 / m i n r 2 1 1/n n i =1 4 8 0 / 5 . 4 9 2 6 9 . 5 8 / m i 3 2 2/ 2 6 9 . 5 8 / 4 . 5 1 5 9 . 7 7 / m i nn n i r 轴的功率和转矩 电动机轴输出功率和转矩 12 80kw 9550m 9550 80 5 1 6 . 2 1 轴 1的输入功率和转矩: 1p = 4 = 80 T 955011m 9550 m 轴 2的输入功率和转矩: 2p = 1p 1 3 = T 955022m 9550 m 轴 3的输入功率和转矩: 3p= 2p 1 2 =T 9550 33m 9550 m 卷筒轴的输入功率和转矩: 3p 2 3 4 =13 95503 m 9550 m 将以上各轴的转速,功率及转矩,列成表格 表 3 参 数 轴 名 电 动 机 轴 1 轴 2 轴 3 轴 卷 筒 轴 转 速 r/480 1480 率 10 矩 Ng m 动零件 (齿轮 )的设计 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择材料 、 齿轮精度等级 、 类型及齿数 ( 1)材料及热处理。由表 10齿轮的材料均为 40并调质处理及表面淬火,齿面硬度为 48: 55 ( 2)按运动简图中的传动方案所示,14 动。 ( 3)输送机为一般机器,速度不 高,表面淬火,轮齿变形不大,故精度可选用 7级精 . (4) 选用小齿轮的齿数为 1z =18,大齿轮的齿数为 2z = 1118 取 2 99z 。 ( 5)选取螺旋角。初选螺旋角 14 。 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按机械设计公式( 10算 1 213 21t H u Z ( 1)确定式中的各计算数值 1)T = N )0取区域系数 ). 由图 10查得 = = 则 = + =)d 。因为大小齿轮均为硬齿面,故宜选稍小的齿宽系数。由表 10d = 6)由表 10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 7)由图 10查得大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 =1100 8) 由式( 10算应力循环次数。 15 1N =60 1 hn j l =60 1480 1 (8 300 5)=910 2N = 1810 9)计算接触疲劳选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 ,安全系数 ) 查图 10 12式 (10 = 1H = 1 g =1100/1=1056 2H = 2 g =1100/1=1078 取 H = 122 =1056 10782 1067 2)设计计算 1)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1由计算公式得 1 253 2 1 . 6 5 . 1 1 0 5 1 0 6 . 5 2 . 4 3 1 8 8 . 90 . 8 1 . 6 7 5 . 4 9 1 . 6 7 )计算圆周速度 116 0 1 0 0 0 = 3 . 1 4 6 4 . 4 5 1 4 8 06 0 1 0 0 0 =s 3) 计算齿宽 b= 1 = 11z= 6 4 c o s 1 418=h= =16 b/h=) 计算纵向重合度 = z =18 =) 计算载荷系数 k 由表 10使用系数 1;根据 v=s、 7级精度由图10表 10=表 10K = 故载荷系数 K= AK K =1 )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核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由式( 10311=) 计算模数 11z = 6 6 c o s 1 418=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13 12 c o s F a S an Y Y Ym z (1) 确定式中计算参数 1) 计算载荷系数 由上面的可知 1 表 10K =图10K = AK K =1 17 2) 根据纵向重合度 =图 10 =)计算当量齿数 1 13318c o s c o s 1 4z = 2 23399c o s c o s 1 4z =) 查齿表系数 由表 10得 12)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表 10得 12) 由图 102E =620) 由图 10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1)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 由式 (10 1F = 11 = 1F = 22 =403) 计算大小齿轮的 Fa 并加以比较 1Fa = = 2Fa = 2) 设计计算 18 2322 1 . 6 9 6 5 . 1 1 0 5 1 0 0 . 8 5 c o s 1 4 0 . 0 1 1 40 . 8 1 8 1 . 6 6 =比计算结果 ,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 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相差不大 ,取模数 m=要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要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是由 11 m = 1z =18,则 2z =u 1z =18=取 2z =99 这样设计出来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 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何尺寸计算 ( 1)计算中心距 a= 122 z m = 1 8 9 9 3 . 5 2 1 0 . 0 22 c o s 1 4 将中心矩圆 整为 2102) 按圆速后的中心矩修正螺旋角 = 12a r c c o s 2 nz z =1 8 9 9 ) 3 1 0= 因 值改变不多,故 、 、 数等不必修正。 ( 3)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19 1d = 1 19 =d 2 1 0 4 3 . 5=c o s c o s 1 2 . 8 4= 4)计算齿轮宽度 b= 1d d =整后取 2B =52 1B =57 低带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择材料 、齿轮精度等级、 类型及齿数 1)材料及热处理。由表 10齿轮材料为 40并经调质及表面淬火,齿面硬度为 48: 55 2)按图示方案,低带级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3)因表面淬火,轮齿变形不大,且输送机为一般机器,故精度选用 7级。 4 ) 选 取 小 齿 轮 的 齿 数 1z =21 , 大 齿 轮 的 齿 数 为2 1 2z z i g =21 4 2z =95。 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 213 12 . 3 2 u 1)试选载荷系数 1.3 20 2)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1T = 0 N ) 由表 10d 因大、小齿轮均为硬齿面,故宜选稍小的齿宽系数,取 d =) 由表 10Z =) 由图 10大、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 =1050) 由式 101N =60 1 hn j l = 60 1 (8 300 5)=810 2N = 1=810 7) 由图 10数 12) 计算接触疲劳选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 ,安全系数 ) 由式 (10 = 1H = 1 g =1050/1=945 2H = 2 g =1050/1=2)设计计算 1) 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代入 H 中较小的值 1 213 12 . 3 2 u = 21 53 1 . 2 5 . 1 1 0 5 1 0 5 . 5 1 1 8 9 . 80 . 8 4 . 5 1 9 4 5 =) 计算圆周速度 116 0 1 0 0 0 = 3 . 1 4 7 9 . 9 5 2 6 9 . 5 86 0 1 0 0 0 =s 3) 计算齿宽 b= 1 = 11)计算齿宽与齿高比 b/h h= =b/h=) 计算载荷系数 k 由表 10使用系数 据 v=s、 7级精度由图 10表 10K = =1;由表 10K =载荷系数 K= AK K =1 )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核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由式( 10 311=) 计算模数 1122 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由式( 10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2 13 12 F a S Y Ym z(1) 确定式中各计算参数 1) 计算载荷系数 由上面的可知 =1;由图 10= AK K =1 ) 由图 10 得 齿 轮 的 弯 曲 疲 劳 极 限12E =620) 由图 10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1)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 由式 (10 1F = 11 = = 1F = 22 = =) 查齿表系数 由表 10得 12)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表 10得 12) 计算大、小齿轮的 Fa ,并加以比较 23 1Fa = 3= 2Fa = 4=齿轮的数值大 (2) 设计计算 m 5322 1 . 5 9 4 5 . 1 1 0 5 1 0 0 . 0 1 0 5 6 80 . 8 2 1 =比计算结果 ,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 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相差不大 ,取模数 m=近圆整标准值 要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要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是由 11 dz m = 1z =24,则 2z =u 1z =24 取 2z =108 这样设计出来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何尺寸计算 ( 1)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1d = 1=24 =2d=108 = 2)计算中心距 24 a= 122z z m = 2 4 1 0 8 3 3)计算齿轮宽度 b= 1d d =整后取 2B =70 1B =75的设计 的材料 根据机械设计表 15于小齿轮的直径较小,轴 选材与小齿轮相同为 40调质处理;而轴 0质处理 。 径的初步估算 由公式( 15o 可得各轴直径如下: 查表 15112: 97 取 110 轴 I: 13111103 480= 23221103 25 轴 33331103 截面上开有键槽时 ,应增大轴径以考虑键槽对轴的强度的削弱作用。对于直径 100d 一个键槽时,轴径增大 3 ,有两个键槽时,增大 7;而对于直径 100d 一个键槽增大 5 : 7;有两个键槽增大 10 : 15。 所以,根据以上原则,本题中的中间轴要用单键联接,故增大 5;输入轴的最外端要开键槽联接联轴器,故可增大 7;而输出轴的最外端也开槽联接联轴器,故可增大 5。 所以有: 1d (1+7 )=d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9张图/189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443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