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种群增长的Gompertz模型摘要 本文根据题目要求,在渔场鱼量的自然生长服从种族增长规律Gompertz模型的情况下,建立捕捞情况下渔场产量模型。根据模型,对渔场鱼量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进行讨论,并且在稳定的前提下,使用图解法讨论如何控制捕捞使持续产量达到最大。最后,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关键词:Gompertz模型 稳定性模型 图解法 正文1 问题复述已知某渔场鱼量的自然生长服从种族增长规律Gompertz模型:,其中是固有增长率,是环境容许的最大鱼量。并且单位时间捕捞量为,其中比例常数表示单位时间捕捞率,又称捕捞强度。现要求:(1)建立在捕捞情况下渔场鱼量的数学模型,讨论渔场鱼量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2)在鱼量稳定的前提下,求最大持续产量及获得最大产量的捕捞强度和渔场鱼量水平。2 模型假设(1)捕捞过程视为连续性过程;(2)忽略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及环境突变对渔场鱼量变造成的影响。3 符号说明表示时刻时渔场中的鱼量;表示渔场鱼量平衡点;表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的渔场鱼量水平;表示种群的固有增长率;表示环境容许的最大鱼量;表示单位时间渔场鱼量的增长量;表示单位时间的捕捞量;表示单位时间的最大持续产量;表示在捕捞情况下渔场的鱼量;表示的导数;表示单位时间捕捞率,即捕捞强度;表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时的捕捞强度;4 模型建立(1)在无捕捞条件下,的增长服从Gompertz规律,即 (2)单位时间的捕捞量(即产量)与渔场鱼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于是单位时间的捕捞量为 (3)由式与式可以得到捕捞情况下渔场鱼量满足的方程 5 模型求解5.1 渔场鱼量平衡点及其稳定性讨论根据上面得到的在捕捞情况下渔场的鱼量所满足的方程式,令得到两个平衡点 由于,因此有,故点稳定(与,的大小无关);同时,可证点不稳定。5.2 渔场鱼量稳定前提下持续产量最大问题的讨论根据,式作曲线和直线,如图1所示。由于稳定点与,的大小无关,因此应用图解法,由图1可知,当与在顶点相交时可获得最大持续产量,此时的稳定平衡点为 且单位时间的最大持续产量为 由易算出获得最大产量的捕捞强度为 图1 最大持续产量的图解法根据式可知,将捕捞强度控制在固有增长率与环境容许的最大鱼量的比值时,能够获得最大持续产量。6模型优缺点分析及改进方向 根据上述模型所建立的捕捞情况下渔场产量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如何控制捕捞使持续产量达到最大的问题。然而,建模过程中,简化了许多因素,因而与实际情况有偏差。要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8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 五 画美丽的早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冀教版
- 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课件
-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3单元 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7课 面对公共生活 第1框 理解公共生活说课稿 北师大版
- 安全督导队培训总结课件
- 12.3 水能和风能教学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教科版
- 任务一 建立图表 说课稿 -桂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5.4.2 细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自律的申请书
- 什么是课题申请书
- 建设工程各方安全管理制度清单及法规依据
- 医疗设备备品备件保障方案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题(含答案)
- 零工市场(驿站)运营管理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新《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农村建房的邻居协议书模板
- 水杨酸软膏剂的制备
- 《铁皮石斛的介绍》课件
- JCT478.2-2013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 第2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
- 大数据、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