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_第1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_第2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_第3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_第4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 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崇高作为一种庄严的美和雄浑的美,与优美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崇高与优美一样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的感性显现,其区别在于,优美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在对象世界中的和谐统一,崇高则体现了这种本质力量与客体在对象世界中的矛盾冲突的统一。崇高是以力量、气势见胜的,属于阳刚美、动态美;优美则以静态的气韵见长,属于阴柔美、静态美。如自然界中的暴风骤雨、崇山峻岭等,都给人以崇高感;而春光明媚、山清水秀则给人以优美感。前者以力量、气势见胜,后者以神采、气韵见胜。而且优美的事物都具有较强的形式美,它常表现为光滑、清秀、匀称。而崇高的事物往往不拘泥于形式美,它常常表现为凹凸不平、不匀称,甚至在形式上有时还表现出几分怪、几分丑。 除了在形式上优美与崇高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外,在美感方面崇高感与优美感也是有区别的。优美感侧重于平静和谐的愉悦,得到的是赏心悦目的快乐,即在感受优美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是通体愉快的,我们的心境是单纯一致的,我们的感情是松弛舒畅的。而崇高感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反应。如在奇峰突兀的悬崖峭壁之间,看到百尺飞瀑伴着雷鸣般的声响奔腾而下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紧张兴奋,有意无意地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觉得对象不可抵挡,不敢贸然地接近它。这就是康德所说的“霎时的抗拒”。但这种惊惧的态度只维持一瞬间,我们立刻会发现它让人敬仰、钦佩。因而当我们惊魂甫定时,欣喜会伴随而来,这就是崇高事物所带来的崇高感。可见崇高感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感受,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顺受的愉快,而是有惊奇的恐惧的心理因素的加入,中间又会有转折过程。朱光潜在谈到崇高感时曾指出: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紧接着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伟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所以崇高感是一个由不愉快转到极愉快的过程。 我国先秦美学思想把崇高、壮美称之为“大”,如孔子用“大”来概括尧舜的功业,这“大”就是伟大、崇高的意思,他把美的形态分为美、大、圣、神四个逐一递升的等级。他所说的“大”,比“美”在程度上和范围上更为鲜明,广泛,强烈,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后来庄子也对“美”和“大”作了区别。他认为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他所追求的不应只是有限的事物,更应当是无限的事物。他认为,一般所说的“美”只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是有限的。而“大”则体现了天地之道,是无限的。庄子把无限美称之为“大”或“大美”,实际上他所指的也是一种壮美或崇高美。可见,中国美学从一开始就对优美、崇高美的不同本质有所认识了。 (摘编自肖旭美学中的崇高)1下列关于“崇高”和“优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优美属于阴柔静态的美,崇高属于阳刚动态的美,根据这一标准,“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优美,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则是崇高。 B崇高以力量、气势见胜,优美以神采、气韵见胜;崇高体现的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矛盾冲突,优美体现的则是二者的和谐统一。 C在形式上,优美大都具有光滑、清秀、匀称的特点,而崇高却常常是凹凸不平、不匀称,甚至可能带着几分怪异和丑陋。 D尽管崇高与优美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的感性显现,也都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优美带给人们的主要是平静和谐的愉悦、赏心悦目的快乐、通体愉快的精神与单纯一致的心境,这与崇高带给人们的感受大不相同。 B康德所说的“霎时的抗拒”,是指人们对崇高事物不敢贸然接近的态度只维持一瞬间。当人们惊魂甫定时,欣喜就会油然而生。 C庄子认为,通常所说的美只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而“大”则体现了天地之道,是无限的,统治者所追求的就应该是无限的事物。 D朱光潜认为,面对体积巨大或气魄雄伟的崇高对象时,人们首先会感到惊惧,继而自卑感会激起自尊感,渴望提升自我而鼓舞振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高感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感受,它并不是自始至终的愉快,而是带有惊奇恐惧的因素,是一个由不愉快转变为极愉快的心理过程。 B优美能带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却不能像崇高那样激发人超越自身的卑微渺小。相比之下,崇高是一种更高层次、更能净化心灵的美。 C孔子将美的形态分为美、大、圣、神四个逐一递升的等级,“大”指伟大、崇高,比“美”在程度上和范围上更鲜明,广泛,强烈。 D中国美学一开始就对优美、崇高美的不同本质有所认识,先秦美学思想把崇高称之为“大”,孔子就曾经用“大”来概括尧舜的功业。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B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C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D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B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平民百姓交往的礼仪。C “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D “窃”,私下、私自,表示对自己的谦称,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孤”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孙登礼贤下士。他对待下属幕僚十分亲切随和,与下属同行有时同乘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床。B孙登体恤百姓。他外出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C孙登孝顺感恩。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徐氏遭废,但她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D孙登忧国忧民。临终前他上奏章陈述政事,认为有些地方奸乱萌生,应加重刑罚,还认为应减轻赋税。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2)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野 步 (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 步 (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8. 两首诗的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 9. 两首诗中呈现的野步者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转入抒情且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2)“ , ”两句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通过写莺燕的动态中,将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3)秦国统治者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两句对其行为提出严厉的质问并予以抨击。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题中选定其中一个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1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侯琢玉 叶 孤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宝,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称呼他侯七。由于爹妈死得早,加之六个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侯七便如孤儿一般在泗州城游荡。侯七虽识字不多,倒也读过几天私塾。侯七在泗州城晃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侯七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一品轩老板董玉轩对他甚是喜欢、看重,数年间将他的工钱涨了几倍。而侯七也没有辜负董玉轩的栽培,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老板常擦拭着玉,自言自语:“嗯,是块好玉”有时也微微皱眉。侯七在一品轩一干就是十多年,从一个晃荡的毛头小子干成了三十多岁的大青年。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踏实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董玉轩何等聪明,知道一品轩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数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对古董行业几十年侵淫的专业判断。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真传,势必到哪都有立足之地。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轩也想过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找个传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轩衣钵的考虑对象。但董玉轩精明如斯,想到自己一旦倾囊相授,侯七艺满必会离开一品轩,另谋高就,或是另起炉灶,这样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了。因此,侯七只学到了些皮毛。侯七也明白董玉轩不会轻而易举地把技艺传给自己,十几年来,他也攒了一笔钱,时刻准备着自己当老板。一日,店里来一老妇要卖一块玉璧,这玉璧呈椭圆形,头大尾小,通体圆润,光泽明亮。侯七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问价,老太太竟要价不菲,说这玉璧是明末长平公主之物,要五百块大洋,侯七虽吓了一跳,但想到这玉璧有几百年历史,又是宫廷之物,如果将之买下然后再伺机出手,说不定可以大赚一把,那时自己另起炉灶就大有希望了。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侯七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老板董玉轩自是瞒住不说。趁一日得闲,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萧老一见玉璧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能让古董界泰斗两眼发出光芒的自然不会是差的玩意了,这回自己多半赚大了。萧老双眼光芒放完,方道:“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是明末之玉。”侯七听毕又是心中一喜,自己这个三脚猫竟没有看走眼,这玉璧果然是一块明代的好玉。其实侯七当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靠多年的感觉,想不到这老妇竟没有说谎。侯七正要问这块玉璧价值几何之时,突见萧老将玉璧贴在唇鼻之间,仔细闻了起来,嗅吮再三,萧老兴奋道:“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侯七连忙兴奋道:“卖的人说此玉璧乃长平公主贴身玉璧。”同时也对萧老佩服不已,连这华贵之气也能闻出来,不愧是古董界的泰山北斗。萧老一听,恍然大悟道:“难怪,难怪!”继而又叹道:“不过,可惜的是此玉乃长平公主死后下葬时用来覆盖身体某部位的,虽玉质名贵,但裹污秽之气,已经不值钱了。”侯七大惊。他不甘心地问道:“那这玉璧到底能值几个钱?”萧老叹道:“最多三十大洋。”不可能不可能我花三百大洋买的玉怎么可能呢侯七神情恍惚地出了萧宅。萧老在后面又道一句:“如若不信,回去后你用温热毛巾覆于玉璧上,片刻后再闻闻你就明白了”心灰意冷的侯七回到泗州城一品轩,悄悄拿来热毛巾裹住玉璧,一会儿侯七再拿起玉璧一闻,果然闻到一股臭味。侯七又怒又恼,一把将玉璧摔了个稀巴烂。侯七后悔已晚,但更后悔自己十几年来学得不专心,假如出去开店,迟早得倒闭。侯七下定决心要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二十年后,管理一品轩数年的侯七已是泗州城数一数二的古董行家。董玉轩的两个儿子,老大留洋娶了个洋妞定居法兰西再也不回来了,这可把董玉轩气得够呛。而更让董玉轩伤心欲绝的是,老二当兵参加了革命党,被砍了头。董玉轩一病不起。董玉轩临死的时候告诉侯七,二十年前,那个老妇卖玉,是自己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侯七留在一品轩。还说:“一个古董行家没有几十年成不了行家。这人啊,就跟这玉一样”侯七也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不经过几番磨砺,又怎么能成为今日开了几间分店的侯琢玉呢!(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侯七偷买玉壁前后行事的变化,正表现了他的成熟过程,而写董玉轩的两个儿则反衬侯七的虚心好学。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如“侯七见了心中一喜”“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生动表现了侯七对玉的喜爱。C.董玉轩喜欢、看重侯七,但又十分精明,不肯轻易地倾囊相授,怕他离开一品轩,这里表现出了董玉轩自私和猜疑的一面。D.小说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中董玉轩对玉的感慨,既前后照应,又富于丰富深刻的象征意蕴,有力地表现了主题。E.小说结尾处使用陡转手法,让师傅董玉轩在临终时说出玉壁的真相,出人意料 ,有引人深思、震撼人心的作用。(2)小说为什么详写萧老鉴玉这一情节?请简要分析。(6分)(3)结合文本,分点概括侯七的形象特点。(6分)(4)小说中侯七的人生经历能给予我们丰富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条陈述。(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聂绀弩:放浪形骸第一林天宏 聂绀弩(19031986)湖北京山人,诗人,散文家。聂绀弩现传于世的照片中,有一张和妻子的合影:他歪头咧嘴笑着,眼神中流露出几许狡黠,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与聂绀弩相识的人都说,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作为知交,作家冯雪峰对聂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他有着儿童似的天真,也有着儿童似的狡猾。”上世纪50年代初,冯雪峰奉命组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商榷古代文学编辑室的负责人选时,冯力排众议,点将聂绀弩。从此,古代文学编辑室里,便有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与那个时代极不相称的精神氛围”。由于习惯夜里看稿,同事们都已上班多时,聂绀驽才着一袭睡衣,在走廊里慢慢悠悠地刷牙漱口,满嘴白沫。然后,又趿着拖鞋踱进编辑室,和大家一起东拉西扯,国家大事,马路新闻,谈笑风生,无所不及。好友黄苗子日记里提及聂绀弩,形容他:“放浪形骸第一,自由散漫无双。”正如其同事回忆,他的屋里,到处堆放着书籍、报刊、稿件等,烟缸里积满了抽了半截的烟头,桌上叠着没来得及洗的碗筷盘碟之类,有时,还摆着一盘未下完的残棋。聂绀弩好下围棋,在朋友圈子里极为出名。“文革”中,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身陷囹圄,却念念不忘下棋。他将一件格子布衬衫撕成“棋盘”,将平素“打牙祭”才能吃到的米饭省下来,搓成“棋子”,又设法弄来墨水,染成蓝白两色。谁知这副“饭棋”瞒过了看守,却没能瞒过饥饿的老鼠。为此,聂懊丧许久。随后,他和牢友又捏制了一副“土棋”。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突击搜查牢房中,“土棋”被搜查者们踩得粉碎,聂本人还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多年后,聂谈及此事,仍不失诙谐:“数番挨打,唯此次不冤也!”诙谐归诙谐。据说这个“湖北佬”一旦发起脾气来,足以令人瞠目结舌。有一次,他和妻子的几个女友下棋,对方七嘴八舌地对付他,他输了棋,竟气急败坏,大发雷霆,连棋带盘扣到了妻子女友的头上。不仅妻子的女友领教过聂绀弩的脾气。上世纪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出版了聂的诗作合集,请了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一个高级官员作序。一位名作家前去拜访聂绀弩,问起此事。聂绀弩却倚案而立,厉声切齿道:“妈的个,我的书本来是好好的,就叫那篇序搞坏了!”在聂绀弩的字典里,似乎完全没有“纪律”、“权力”、“等级”这类名词概念。对于所谓人情世故,他也同样不屑一顾。1949年后的第一次文代会上,当时主管文艺工作的周扬,要在北京饭店接见聂绀弩和楼适夷。到了出发时间,聂绀弩仍高卧在床,楼三番五次叫他也无结果,只得动手掀他的被子。他坐起来,睁开睡眼说:“周扬?他来听我的报告还差不多。”说罢,又钻进被窝大睡去了,楼只得一人前往。“文革”后,许多朋友为聂绀弩的冤案奔走,有人帮忙拿到了上级批示的平反文件,送到聂眼前,他不但不感激,还“带着冷笑”讥刺道:“见到几张纸,就欣喜若狂;等真平反的时候,你们该要感激涕零了吧?”来回踱了几步,他又抛出一句名言:“你们这些没划右派的,可耻!”孩童多半贪嘴,聂绀弩也不例外。他时常呼朋唤友,吃遍北京有名的饭店餐馆。有一次,他突然间馋虫大动,便拖上楼适夷,走进一家高级餐馆。大快朵颐之后,聂绀弩突然站起来说:“吃饱了,我走了,你付钱。”便头也不回,扬长而去。聂绀弩晚年卧病在床,依旧念念不忘美食。一个朋友从远方来探望,他已虚弱得说不出话。友人告辞,他突然开口道:“下次带点好吃的东西来。”即使是离世,他也表现得与常人不同。1986年3月26日,病床上的聂绀弩想吃蜜橘,妻子剥了一个给他。他吃得高兴,连核儿都没吐,连声说着:“很甜,很甜。”便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相关链接: 聂绀弩,当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因言论和诗词被加“现行反革命罪”服刑九年多。他的旧体诗形类打油,旨同庄骚,自成一格,人称“聂体”,是“异端诗”的高峰,读来令人欲笑而哭。(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一家出版社出版了聂绀弩的诗作合集,请了一位官员作序,当别人问起这件事时,他厉声切齿,口出骂语,这表现了他为人的尖刻。B. “文革”后,聂绀弩面对为他的冤案奔走的朋友,不但不感激,还带着冷笑讥刺,认为他们见到平反文件就欣喜若狂的行为是可耻的。C.文章围绕标题中的“放浪形骸第一”,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代学者聂绀弩的精神风貌。D.本文并没有借助宏大事件刻画人物,而是通过点滴追忆来表现聂绀弩多方面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与缅怀之情。E.聂绀弩才高八斗,享誉文坛,日常生活中却口无遮拦,甚至因小事气急败坏,大发雷霆,他妻子的女友就领教过他的暴脾气。(2)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聂绀弩的个性特点。(6分)(3)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了他人对聂绀弩的评价,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分)(4)文中说“在聂绀弩的字典里,似乎完全没有纪律、权力、等级这类名词概念。对于所谓人情世故,他也同样不屑一顾。”,对聂绀弩这种“放浪形骸”的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些官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人民公仆,可行为却并非如此,既然是人民的公仆,为什么对群众的疾苦总是 ? 当地村民一再提醒驴友,夏季雨水较多,山区容易发生塌方事故,可是他们 ,在没有较多防护的情况下就进了山。 当年科研机构都有不少科研成果出现,但因为重重条件限制,很多成果都被 ,所以目前急需解决的就是知识到生产力的转化问题。A.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 熟视无睹 B.熟视无睹 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C.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D.置若罔闻 熟视无睹 束之高阁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是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B文艺评论家要紧跟时代,努力跟踪和研究当前文艺创作的态势,弥补文艺创作的成就和不足,推动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C在媒体的帮助下,张大妈终于从老板手中拿到了自己的工资和奖金5000元,面对记者,她显得无比激动,连声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