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哆来咪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教学准备:玻璃杯7个,颜料等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二、分组制作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三、装饰美化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四、即兴表演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第二课时一、欣赏导入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二、认识现象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三、掌握规律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四、尝试作业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五、作业反馈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第2课 家乡古建筑教学目标: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古建筑图片和资料)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了解。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但也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共同分享知识,揭示课题二、欣赏展示家乡古建筑图片师生共同小结: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三、分析1、教师引导: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是不是这样?请两名学生上台对展示的古建筑图片用几何形概括并用粉笔表现出来。2、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师生共同讨论。四、教师示范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五、布置作业:按古建筑照片线描一幅古建筑速写。六、展示评价1、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2、你觉得它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3、这一部分你还可以怎样表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2.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教学难点:采用刻画、搓条、镂空、压板、手捏等制作方法捏造小亭。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展示建筑陶艺小工艺品)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二、引导分析1.师: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黑板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搓条 亭柱刻画 塔窗手捏 桥面压板 屋顶镂空2指导答题: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对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进行连线。教师揭示答案: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捏)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三、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板书课题:家乡古建筑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同桌相互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4.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四、展示评价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2分组观摩。第3课 小记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美术小记者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美术小记者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教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美术小记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看的报纸、杂志,看来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关心社会的学生。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你的理由。 2同学们能不能将你带来的图片新闻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分享你带来的信息,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3同学们带来的图片新闻很多来自你们订阅的儿童报及家人订阅的杂志,有的图片新闻报道反映了我们少年儿童关注的事,有的报道了我们生活中感动人的事,有的是社会上的新鲜事,还有的揭露了我们生活中的丑陋现象等等。由于这些新闻来源于生活,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丰富我们的生活,很多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所以,好的新闻能吸引读者的眼光,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也正是图片新闻的魅力所在。 4、引导学生围绕每_张图片的主题展开讨论,老师讲解。 我们的记者是如何拍到这些好新闻的呢?有的同学也许对新闻工作、记者的工作很好奇,让我们走进一家报社,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吧! 二、情境设置,明确任务 1、我们学校的校报和宣传橱窗一直在收集和传播同学们关心的各方面的新闻信息。这节课让我们来做一做小记者,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大家关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不平的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语言图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 三、策划采访活动 1、那么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在采访活动中你们有哪些问题或困难需要解决呢? 2、学生提出问题(预见性的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3、采访前制定好周密的采访计划书,能获得很好的采访效果。 (1)采访人员的工作形式及合理分工(个人、双人、小组合作)。 (2)采访的内容、对象的选择,校内或校外,人物或事件。 (3)图片新闻的表现形式,摄影或绘画。 (4)采访的程序。 粉笔演示 四、自主表现,分工合作 1、学生策划采访计划书,交流采访计划书。 2、课后拓展 五、学习延伸 查阅报刊的图片新闻,上网查阅有关“小记者网站”的信息,建立信息交流。 报刊、网络等 第二课时一、导入: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二、组织采访活动:1、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2、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三、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1、用文字形式表达。2、照片(待冲洗)。美术小记者3、用绘画或综合方法。四、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五、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六、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第4课 搭建框架教学目标1、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准备:棍、筷子、绳、502胶等教学重点难点: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第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欣赏架子1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 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二、分析方法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 三、教师小结: 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 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四、教师示范来看老师用筷子搭建一个架子,一边搭,一边介绍捆扎、粘贴等制作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架子,也可以不固定,直接搭建起来就可以了。 (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 五、自主制作 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的展示台上来。 六、布置展示台 (博览会展厅) 七、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八、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一、欣赏分析 1欣赏教师制作的果篮实物,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 (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果篮实物或者多媒体课件 展示果篮图片。 二、分组制作比赛 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 2、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3、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粘贴在篮身下。 4、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 (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 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 5比赛 分组(四人一组),比赛搭建三角形果篮,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 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1在3分钟之内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果篮。 2制作得精致平稳的小组获胜。 3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三、反馈评价 1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果篮,教师把精致的和粗糙的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美观。 2说说刚才制作中有些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 用于比较的所有的果篮样本 四、 深入欣赏 了解做法 1欣赏其他形状、其他材料的果篮,分析制作的方法。如教材上放杂物的方形篮子,就是用四根吸管互相穿插组成正方形。十个这样的正方形交叉摆放,再做上底就可以了。 如放苹果的大果篮每层由8根较长的筷子组成,两层形成16个角。筷子的摆放都采取了渐渐朝下收缩的做法,所以大果篮上大下小。放红枣的果篮以及红色的杂物篮将筷子进行了切割,造型别致,颜色漂亮。 2巩固制作步骤。 四、课件出示制作步骤。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 2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组制作的作品。介绍的时候要突出制作的特色。教师带领学生评一评各组制作的果篮。 布置展示台 总结 :我们今天做的果篮和杂物篮,可以放在家中,又实用又美观。这说明,只要有心,生活会通过我们的手变得更加美好。 第5课 深浅变化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光和影的现象并运用于简单的绘画作业2、发展学生立体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3、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教学难点:光源方向的区分和立体感的表现教学准备:照明器、苹果实物、示范用纸,铅笔、范图等导入课题教学过程:一、玩一玩1播放课件沙漠之鸽等描绘建筑物的画,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体形构成。2每小组分发积木玩具,分小组自由活动,用积木建房子,教师提出要求:(1)建筑物要美观,有特色;(2)建筑物要有稳定性;(3)给建筑物取一个名字;(4)观察建筑物各个方面的明暗变化。3请小组派代表介绍“建筑物”。播放课件沙漠之鸽,积木玩具、话筒。二、看一看1教师出示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3课件播放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石膏立方体课件板书成角透视、明暗变化。三、画一画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面上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3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立方体、铅笔、纸。四、说一说1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验。2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幻。录音机、话筒。五、想一想1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2课件:用三维动画演示,用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一个圆球,观察其明暗变亿。课件演示圆球在不同角度光照下的明暗变化。第6课 水墨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3、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的魅力。4、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喜爱的动物的同时,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尝试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自由抒发感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描绘动物的动作与神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墨工具、范作若干,多媒体课件,音乐春江花月夜等。学生准备:宣纸、毛笔、凋色盘、洗笔的工具,毛毡或报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作画,在此过程中,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工具。2、小练笔、大感受。学生尝试用深浅不同,干湿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画一些随意的点、线、面,看谁的最丰富,让学生感受水墨的变化。3导入课题。请出动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马、奶牛、喜鹊等。二、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国画艺术。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的表现力。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你看到的水墨画动物的共同特点。三、铺墨添画,练笔成图。1、让学生随意用自己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纸上涂抹,然后开展想像,添画成动物。2、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动物在做什么。四、教师演示,讲解方法。(1)用笔尖蘸墨,在纸上以淡墨铺色,让学生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方法。(2)再用枯笔(渴笔)擦出动物的皮毛,让学生掌握方法。(3)完成一种动物造型。五、学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成动物造型。六、互相评价,评选“今日之最”。(1)学生作业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画的小动物。(2)评选“最佳造型奖”、佳创意奖”、“最佳用墨奖”。七、拓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第7课 布艺温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2、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3、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教学准备: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针线,剪刀,课件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一、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二、玩一玩,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2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3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三、评一评,说一说 1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2学习引申: (1)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制作。 第二课时教学程序 一、导入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二、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3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 (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三、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四、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五、学生作业 第8课 飞行梦工厂教学目标:1、收集飞机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飞机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飞机的历史与文化。2、能抓住飞机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飞机。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个直升飞机模型。4、掌握用纸张折纸飞机的方法,折一架纸飞机。5、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飞机的表现形式、方法及构想。教学难点:飞机的制作。教学准备:各种飞机的图片、照片、模型等。蔬菜、纸张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当五星红旗在香港、澳门飘扬的一刻,“飞豹”的飞机的雄姿在祖国蓝天翱翔的时候,你心中涌现出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是啊,爱我中华,强我国防,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画一张想象的飞机。二、讲授新课。1、欣赏各种的飞机的图片、照片、模型等。2、讲解直升飞机的特点、性能等。3、讲解直升飞机的画法与步骤。4、指导学生在纸上构图,先画机身、再添画机翼等部分。5、抽选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全班同学欣赏学习,同时也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装加以改正。五、讲解纸飞机模型的折法与步骤。(1)说一说飞机的由哪些部分组成。(2)不同类型的飞机的造型有什么不同。(3)按课文的步骤图进行,折出自己喜欢的纸飞机。六、试折纸飞机。七、评价,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讲授新课。讲解直升飞机模型的制作方法与步骤。(1)可以采用切削、插接、雕刻等方法进行制作。(2)采用分工又合作的方法(3)把制作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三、巡回指导。全班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四、作品展示。举办直升飞机模型的小展览,让全班同学学习、欣赏共同提高,同时也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要求学生加以改正五、总结谈话。第9课 快乐陶吧教学目标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3、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教学难点: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基本制作方法归纳:团块成形、泥条盘筑、泥片辅以点线面成形、泥板拼接成形 二、探究方法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小组间交流,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刮划法、粘贴法、压印; (4)烧制。三、欣赏陶艺作品四、尝试制作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合作完成一件陶艺作品。 五、作业展评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第10课 水墨画风景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风景的画法。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石头的造型。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风景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风景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二、 欣赏教师出示几幅风景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c.构图以及风景的造型。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三、示范探究1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讲解归纳风景的大形体。2、讲述调墨、调色。3、分步作画,讲解画风景的先后顺序。4、修改调整完成。四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风景石头,树。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造型。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五、课后拓展收集李可染,石涛等画家的资料,了解各种关于风景的画法。第11课 皮影教学目标1、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卡纸等坚实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难点: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很喜欢看电影动画片,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的?(欣赏教师准备的图片。皮影戏资料)导入本课多姿多彩的皮影。二、讲授新课1、介绍什么是皮影:课本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是用皮革作出来的,叫皮影。皮影俗称灯影戏成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2简单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3、我国著名几个皮影戏产地: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山东皮影、北京皮影。二、欣赏。1、欣赏2、讲述。学生说说自己对皮影及皮影戏表演的整体印象。三、制作。1、学习方法:(1)用对着的方法剪图形纹样(2)比较阴刻的脸 阳刻的脸(3)两种制作步骤勾画外轮廓镂刻 折剪浸染 点染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进行创作;注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四、总结。对学生的创作优缺点及努力的方向进行点评。第二课时一、讲评。讲述上节课作品的优缺点,本节课要改进的地方。二、交流。1、要求学生说说如何更好地表现皮影人物。2、观察、探讨。(1)传统皮影人物一般有哪些部件组成?头部、上肢、上身、下身、下肢(2)说说皮影中的人物、动物是怎样动起来的?哪些地方可以动起来?裁剪、打孔、预留肢体连接部分、用细线或铁丝固定在操纵杆上(3)技巧:阴刻、阳刻绘画染色三、制作 用硬卡纸或其他材料模拟皮影制作工艺设计一个人物造型 将分解图个部分连接后装上操纵杆四、表演(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表演和观看)。 1、学生自由组合表演队,协商好角色分配、表演内容、台词安排等。2、表演队上台表演。五、评价。(1)让观看表演的小观众评价哪支表演队最出色,讲明原因。(2)评出“最佳表演队”。六、拓展。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皮影艺术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向同学、父母讲讲你所了解的皮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栗子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B(3a-Self Check)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爱科学》说课稿 辽师大版
- 道法专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质量专业能力考试题及答案
- DB65T 4469-2021 伊犁鹅种用品质评定技术规范
- 电石厂应急预案(3篇)
- 电力抗震应急预案(3篇)
- 电缆接续应急预案(3篇)
- 数字化技术在零售门店智能顾客数据分析与营销策略的应用研究报告
- 湘潭大学人工智能课件机器学习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城市规划依法行政案例
- 控制论与维纳
- 《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 GB/T 12718-2001矿用高强度圆环链
- 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机械专业知识试题
- 承德避暑山庄
- 舞蹈教学课件第五单元-中外舞蹈名作赏析
- 2023年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及治疗课件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