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评价分析.doc

兼容残疾轮椅的中型客车造型设计【2张图/171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61675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6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兼容 残疾 轮椅 中型 客车 造型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27页,17100字。
开题报告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图纸共2张,如下所示
A0-外形尺寸.dwg
A3-仪表台方案.dwg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造型设计的重要性……………………………………………………………1
1.2国外客车造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
1.2.1具有东方风格的日本式…………………………………………………3
1.2.2 欧式豪华大客车的几种典型风格………………………………………3
1.2.3美洲大客车………………………………………………………………4
1.3国内客车造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
1.3.1长途,旅游客车………………………………………………………4
1.3.2城市客车 ………………………………………………………………5
1.3.3高档豪华客车……………………………………………………………6
第二章 造型设计的特点,基本原则及要求……………………………………………7
2.1造型设计的特点…………………………………………………………………7
2.2造型设计的原则…………………………………………………………………7
2.3造型设计的要求和方法………………………………………………………9
2.3.1外型……………………………………………………………………9
2.3.2车内布局………………………………………………………………9
第三章 客车造型的特点以及形式的确定……………………………………………11
3.1客车造型的特点………………………………………………………………11
3.1.1中型客车,适用于城市之间的中短途运输…………………………11
3.1.2发动机前置……………………………………………………………11
3.1.3前悬短,乘客门中置…………………………………………………11
3.1.4兼容残疾人座椅………………………………………………………11
3.2整车造型设计方案以及CAD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12
3.2.1造型设计的重点部分……………………………………………………12
3.2.2本车造型特点……………………………………………………………14
3.2.3 造型的表达以及CAD模型的建立………………………………15
第四章 内饰,保险杠及附件的设计……………………………………………………20
4.1内饰……………………………………………………………………………20
4.2保险杠…………………………………………………………………………20
4.2.1单一式保险杠……………………………………………………20
4.2.2 整体组合式保险杠……………………………………………20
4.2.3复合式保险杠………………………………………………21
4.3附件……………………………………………………………………………21
4.4安全装置………………………………………………………………………22
第五章 材料选用与工艺特点…………………………………………………………23
5.1材料选用………………………………………………………………………23
5.2工艺特点………………………………………………………………………23
第六章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途径……………………………………………………24
6.1本车的造型设计存在的不足…………………………………………………24
6.2改进的途径……………………………………………………………………24
设计评价分析……………………………………………………………………………25
致谢………………………………………………………………………………………26
参考文献…………………………………………………………………………………27 

摘 要

汽车造型相当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整车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市场表现。研究不同档次客车的造型风格和时代流行趋势,寻找其内在关系,对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简要介绍我国客车造型的发展和现状,较详细的说明了客车整体、局部造型及内饰技术和在造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客车造型设计的含义和评价标准。简述了构思草图、效果图、模型在客车造型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在本车的造型设计过程中,结合兼容残疾人座椅的造型特点,在客车外观,内饰设计和一些细节问题上都有所创新,并通过CAD软件在三维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对客车造型特点的研究,把握市场对客车造型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客车,造型,设计,CAD,残疾人

ABSTRACT
Automobile styling is important, it will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vehicle's visual effects, they have also greatly affected the product's market performance. Study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380 modeling style and the era fashion trends, finding its intrinsic relationship For enterpris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China Bus modeling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quo, a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whole bus, Interior and Local modeling and modeling technolog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Passenger train on the meaning of Desig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Plan outlines the concept, the effect map, model passenger ca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modeling role.
In the shape of the car design process, compatible with the disabled seating modeling features, the Bus appearance, Interior design and some of the details on both innovation and the adoption of 3D CAD software in the design process demonstrated. By modeling features of the bus, the bus market grasp the shape of demand, improve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on the market.

KEY WORD: automobile, styling, design, CAD, disabled

课题名称 兼容残疾轮椅的中型客车造型设计
课题来源 自选项目 课题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课题的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高速公路、汽车专用线、汽车快速道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使得以城市间客车运输和旅游运输为主要对象的客车迅猛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159.1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2.5%。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2.5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6.9%。按公路技术等级分组,各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高速公路41005公里、一级公路38381公里、二级公路246442公里。公路条件的改善以及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为汽车家族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型客车,近年来同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尽管经过国家政策的调控,我国的客车整车生产企业在总量上有所减少,但企业个体竞争力明显增加,产生了诸如宇通,苏州金龙(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大金龙(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小金龙(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安徽安凯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这就使得各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快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和提升产品质量,而作为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方面之一的客车外形的变化更是明显地加快。
现就国内外大型客车造型的风格、特点及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等作简要分析:
一,客车造型的整体风格与特点
1.整体风格 客车造型最初是从货车演变而来。早期客车采用货车的发动机和底盘改装而成,从20世纪40年代起,客车的设计逐渐脱离货车的范畴而走上独立设计的道路,开始生产专用非承载式车架,进一步发展为半承载式,并形成特殊的设计风格。
欧洲的Setra、MAN、BENZ、NEOPLAN、VOLVO、SCANIA、、IVECO、BOVA和日本的HINO、ISUZU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客车生产企业,其中有些作为专业的客车公司,其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客车绝大多数采用直角六面体的平头式造型,基本的风格有两种:一是直线条方基调的意大利型;另一是大曲面流线形的德国型。前者线条挺拔、洗练,能增加车厢的空间、扩大通透感,视野开阔,给人刚建的感觉;后者突出空气动力学特性,给人饱满、圆润、耐看的感觉。
我国自80 年代以来, 各企业纷纷推出了方基调、小圆角、大弧面、流线感较强的车型。因为小圆角和大弧面相结合, 具有柔和、圆润、饱满的特征, 能使客车产生刚柔结合、刚中有柔的效果, 增加其艺术感染力。
2客车造型的特点 客车以前、后围为重点, 尤其前围更为重要。我们可以把前围比着人的脸, 那么车灯、进气格栅、标徽等就成了五官, 整车的神态尽显于其上。前围采用超大双曲面的全景挡风玻璃, 加上较小的A 柱结构, 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乘员的视野。客车的侧围与顶部的设计与之相呼应, 加上一些装饰件的运用, 与之形成统一的整体。现代客车一般都配置了空调, 侧窗采用全封闭粘接玻璃, 有时也在尾部和司机玻璃上再开小的活动窗。而进、排气口的确定则要依赖于空气动力学实验或相关经验。
二,客车造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大型客车造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1历史回顾 我国大中型客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交通部组织开发的JT663型客车(见图1),车身表面为大曲率圆基调。该车代表了当时国内客车产品的最高水平,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大型客车外形基本上以JT663这种大曲率圆基调的车身外形为主,JT663的生产一直维持到20世纪80年。

20世纪80年代末,交通部又组织行业的有关专家及骨干企业先后开发了JT1118及JT6120两款大型后置发动机客车,其中JT6120大型客车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初我国客车的造型设计影响较大。JT6120大型客车是我国首次开发的后置全承载式车身的客车,它的外形风格与JT663迥然不同,侧围从裙部到侧窗上缘为样条曲线,整车的顶盖与侧围及前后围与侧围的过度采用了小圆角(R40)过渡。该车的前风挡造型设计一改以往的大曲率,而采用边界小曲率表面略带球形的外形设计,比较新颖。因此JT6120一诞生便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谓引领时代潮流。JT6120由于当时底盘总成不过关,没有形成批量生产,但该车新颖美观的外形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客车的外形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厂家采用该车外形经过适当的变化,先后开发了多种畅销产品。
1.2国内长途旅、游客车造型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以及旅游业的发展,长途、旅游客车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国内客车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或者引进技术,提升了自己的产品开发水平,而且产品外形变化速度加快,部分产品的外形设计水平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图2为我国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客车造型,苏州金龙的KLQ6129Q型客车。

目前长途、旅游客车外形造型的主要特点是:
※采用了电动兔耳式倒车镜,使整车显得华贵;
※ 侧窗有加大的趋势,目前侧窗设计高度达到或接近1 200 mm,约为整个侧围高度的2/5; 
※ 前后保险的"保险"作用逐渐弱化,其外形和整个前后围纵向特性线成为连续光滑曲线,使整车造型更加和谐 ; 
※ 侧窗造型一改过去的直立柱,多采用曲线立柱,使整车富于变化;
※ 外形各异的灯具对整车外形"画龙点睛"的作用;
※ 重视细部造型,如轮罩,一改过去呆板的圆形形状,轮罩的设计更注重和整车的协调统一,同时也更富于变化; 
※ 一些新的外饰件的采用,对整车的造型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如侧仓门采用铝合金合页或橡胶合页,豪华客车多采用粘接式前后风挡玻璃及侧窗,也有的采用推拉式侧窗;
※ 其它外饰件的采用,如侧标志灯、侧反射器、高位制动灯、示廓灯的布置以及车门的型式和布置都对整车的外形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
1.3国内长途旅、游客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 随着全承载式大行李仓车身结构的不断推广采用,长途旅游车高度也有增加的趋势,逐步3.7 m高左右;
※ 整车造型更富于变化,注重流线型,以减少空气阻力,降低油耗;
※ 随着公路条件的改善以及整车高度的增加,长途、旅游客车的前后风挡玻璃及侧窗将继续变大,侧窗将达到或者接近整车侧围高度的一半,前风挡玻璃高度则可能达到1.55m左右;
※ 随着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在客车车身上的应用范围的增大,解决了过去金属薄板冲压成型的困难,使得整车的前后围细部造型更加富于变化。
2.国外大型客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图3为欧洲比较典型三轴车造型。

图3 Setra 416GT-HD型客车

※ 前后围及整车的造型更加注重流线型,外形更加活泼;
※ 采用各种形状的组合灯具,富于变化;
※ 车身高度增加,整车造型以小圆角过渡为主,各主要表面如前后围等局部造型更富有于变化;
※ 前后保险杠逐步消失,不再起"保险"作用;
※ 粘接侧窗的采用使整车外表更加平整。
三,内饰的设计 
客车内部装饰的豪华化已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装配空调的基础上,采用全封闭式侧窗成为80年代客车的标准式样,先进的空调系统由电脑控制温度,使车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依靠空气动力性试验确定排气及进气口。
采用粗呢作车内装饰贴面,地板上铺设地毯都有助于降低噪声,同时软化内饰也有助于在发生事故时对成员的保护。对导线及导管的出入孔、车门、踏板处等严加密封,防止车外噪声的传入,在顶盖及侧壁的内外蒙皮之间充填硬质聚苯泡沫塑料,以消除和降低车身构件之间的撞击噪声。
综上所述,客车的外形造型和许多因素有关系。目前,不论是长途旅游车还是城市公交车的造形设计都越来越注重细部的处理对整个外形的影响,如何能够对造型的细部处理做到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既不画蛇添足又能和整车造型相协调呼应,仍是体现造型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常常会发现为什么两种或几种外形造型虽然截然不同,但是都给人们以美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各自的造型协调一致的原因
因此,在本设计中,将采用国际流行的方基调,圆角造型;前围利用大型双曲面前挡风玻璃,以表现整车的犀利感,辅助表达简约风格;后围采用平面后风窗玻璃,以节约材料,降低工艺成本,同时与车身侧围的平面结构相呼应;平面间采用小圆角过渡,在刚烈中隐约表达出阴柔之美;后视镜仍采用较为常规的兔耳式电动后视镜,以节约车主的后期维修保养成本。
四,毕业设计阶段设计任务将会分以下阶段完成:
(1)分析国内外同类车型的造型现状及发展趋势;
(2)画出设计草图,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
(3)与总布置人员一起确定车身造型曲线;
(4)造型附件的确定与选择,外部及室内造型,仪表台及保险杠造型设计;
(5)绘制彩色效果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兼容残疾轮椅的中型客车造型设计







内容简介:
机动车轮椅固定及其使用者的约束系统 前言 为了那些使用机动车旅行却没有能力从轮椅中移动出来的人,轮椅必须像汽车座椅一样来使用。这就通常意味着由车辆制造商提供的成员约束系统在某些紧急状况下不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另外,轮椅必须被固定在车上以便不会强加载荷给它的使用者,并且在 碰撞或突然的车 辆 回旋 情况下不会对其他车上人员造成伤害。因此,要为轮椅及其使用者提供约束性的保护,使用一些零部件以及相关的设备来固定轮椅并对其使用者进行约束。 这篇设计和机动车性能表现方面的文章论述的就是轮椅的固定及其使用者的约束系统,简称 为 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设计,测试和实施。使用 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表现是可以与制造商提供的乘坐安全性和轮椅使用者的约束相比较的。我们关心的主要是机动车在发生正面碰撞的情况下轮椅使用者所能受到的潜在伤害,也希望在成功保护轮椅使用者的同时,在正常的旅行期间可以增加驾驶员及其他成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篇文章不应该被用来鼓励那些没有能力驾驶或者限制对轮椅进行运输的情况。 因为 制造商们不能控制和指定他们产品的最终用途,所以 48,20G 的冲击测试被指定在附录 A 中,用来限制 统在总重量小于 7000更大的车辆中,也可以使用 统来保证运输的安全性,但是不会依照这篇文章所提到的使用标准。 和任何一个座椅相比,轮椅是成员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会在正常旅行期间为使用者提供稳定性和舒适性。轮椅的设计和表现在机动车的乘坐中是被单独谈论的,但相应的 准正在发展中。 设计要求: 1 完成 a. 以一个轮椅和一个乘员为使用对象; b. 不要求用来固定轮椅和实施成员 约束的零件穿过轮椅的轮子; c. 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在在 60 秒内可以对轮椅及其使用者进行脱离; d. 不需要拆除轮椅的材料, 钻探轮椅架 , 变形轮椅 , 焊接 , 或者使用粘合剂 ,安装期间 , 除非是为 统使用的特殊轮椅或轮椅制造商允许的造型变革; e. 一旦安装,可不使用工具操作; f. 硬件设备 , 只包括永久连接的 g. 设计要 防止无意中将所有螺纹紧固件松动 ; h. 包括一个人工代用装置,在电源故障的情况下解除固定和约束; i. 包括锚地紧固件 , 硬件和 符合 规格 的类似 硬件 ,下面是 基于 材料, 大小 和紧固件 的 使用量模拟试验附录 A; 2轮椅的固定及固定的组件应: a. 不需要依靠轮椅进行制动; b. 轮椅的安全性能实现是依靠固定件的设计,而不是依靠成员约束来实现; c. 提供一个不使用工具来消除轮椅自由移动的方法; d. 如果 统采用了四点皮带固定方式,那么每条皮带都可以不使用工具来进行长度调节,这类的调整幅度,前带后带所能达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包含在表格 1中,包括一个至少有 25 表格 1-四点皮带固定方式的扩展调整幅度: 皮带交汇点 最小长度( 最大长度( 后排 485( 19) 740( 29) 前排 410( 16) 710( 28) 长度定义为从轮椅安全点相对应的固定交点到沿着皮带的长度方向与轮椅接地平面线的交点的直线距离 e. 计算说明安全点与其他四个固定点在几何学上的关系,在附录 说明了在结构上安全点与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 f. 包含一个通过视觉或听觉来引起注意的设备,在相接处准确衔接后会予以显示; 3成员约束 可以被设计成通过乘 客或驾驶员进行约束,包含的成员约束应满足以下要求: 3 1 成员约束应包含两个部分 3 2 成员约束可以被设计成直接与车辆相固定,和轮椅的组成部件相固定,或者直接通过部件来和轮椅相连接。成员约束系统不能被设计成依 靠轮椅传播载荷 的约束 结构 ,除非是专为 和轮椅组合以后 要求。通过附录 1可以看到 测试结果; 3 3上部躯干和骨盆 的 约束长度 可以不通过使用工具来进行调节; 3 4 当 附录 果适合的话,骨盆的约束,其固定点和过渡点的设计应: a. 实现如图 4 b 实现如图 4 c 提供足够的皮带长度来对骨盆进行调节,测量固定点到固定点的距离,通过可以增加或减少的 200度及至少 25自由长度调节来实现全时的约束; 3 5当 附录 躯干应提供足够的约束长度 , 较长的调整增 量为 200 毫米,并且可以缩短到 300 毫米,有至少25 毫米的自由延伸长度可以全时对成员进行约束; 4( a) 4(b) 附录四 注意 注意骨盆约束的突出角和轮椅参考侧平面之间的角度,以及成员背部与轮椅参考背平面之间的角度; 3 6 对于 统,应该通过躯干固定点和躯干过渡点的计算来实现肩部和胳膊的约束并对其进行支持,这些位置定位点和支持结构应: a. 使用者乘坐的高度和肩部的水平线以上应该有足够的可调节长度; b 1100 毫米以上 , 至少应设轮椅机 , 以接近地面以上的肩膀 部分, 来实现在轮椅的乘坐中肩部以上部分的约束; 注意 1 如果上面的过渡点确定的话,那么固定点应在下 面 1100之就在上面 1100 注意 2 虽然 10 允许躯干的固定点应被固定在成员肩部水平以下一个明显的距离上,这样的位置考虑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这篇文章,可能导致向下方向的载荷对脊柱造成伤害。 3 7 从安装时所指定 的 附录 B 中 的 辅助中心线来看,与 骨盆交界的肩膀三点约束应不低于 150 3 8 依照这篇文章的要求,在主要依靠轮椅固定和皮带固定来实现约束的情况下,气带只产生辅助的约束性能; 3 9 4 试验报告 制造商 应具有文件和档案资料 , 其中包括 : 4 1 依据 设计要求和相关的报表, 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 a. 依据表格 1 的要求,表明四点式安全皮带的最大和最小固定长度; b. 最终装配 的 几何 学固定四点要 符合 附录 c. 骨盆约束的确定要符合附录 B; d. 建立和测量骨盆约束的长度调整要符合附录 e. 建立和测量躯干约束的长度调整要符合附录 f. 依据 供的躯干固定点和其他相关的点,长度以及长度的调整要符合 要 求 ; g. 建立和测量依据辅助中心线制定的骨盆和肩部约束距离要符合附录 守国家 相 关规定 : a. 表格 2中的 09; b. 02; 4 3 遵守国家 相 关正面碰撞试验附录 A, 包括 : a. 描述测试设备 , 包括 使用 模拟式冲击 试验, 仪器与信号处理技术 , 帧速度为制作每部影片或录像 的 速度 ,测试减速度等方法 用以衡量和检验 辅助中心线和测试轮椅,并增加测量的精度; b. 关于减速度的跳动计算说明是否满足 附录 其中包括跳动的持续时间,减速度在毫秒数量上的累积时间超出 15g 到 20g; c. d. 面鉴定 , 锚地紧固件 , 试验轮椅 ,辅助中心线; e. 所有 试验轮椅的相关 f. 所有固定皮带和骨盆相对应的横纵向约束确定以后,与之相关的侧面视野,正面视野,背面视野可以 酌情 处理; g. 试验建立起来后,应该对那些非 f. 试验轮椅是否停留在试验平台上; h. 如果 测量的话 , 相比 于 初步测试定位 ,试验轮椅的参考测试平面将会改变; k. 任何 统承载部分的鉴定,如果 显示部分 有 撕裂 , 破碎 , 断裂 ,或彻底失败 等现象的发生,是设计上的漏洞或者制造上的问题; l. 在 指明了短途旅行的水平线最高点,是否有任何短途旅行超过了限制会在这篇文章的表格 3中表明; m. 一份说明书,关于是否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将成员和试验轮椅释放出来; n. 一份说明书,依据 4 4 依据在附录 3中的部分试验数据, 的测试和规格应该包括: a . 锚地组件 的 测试 ,安全性; b. 全面的 描述 , 包括必要的照片 , 每部分的 测试结果; c. 分离阻力的步骤描述; d. 每个测试的结果,换句话说,安全组件或固定组件是否分离或仍然接合; 4 5 依据附录 延误调整器 和任何有关的其他方面规定,包括: a. 皮 带类 , 每一 个 调整装置 的 测试 ; b. 测试仪器和程序 的描述; c. 每次 调整器测试 的皮带延误量; d. 一项声明 ,说明 25整器测试 ; e. 一项声明 ,说明是否在 统中所有的轮椅固定调整器都会通过测试。 5 定义与概念 供下面的概念说明 : 5 1 锚 硬件和装置的组合件,用来传递从一直由轮椅固定到车辆或从一个约束力到轮椅固定或车座底板的力; 5 2 锚铰接点 一个在车辆,轮椅或轮椅固定件或车座底板上的力,锚便铰接于此; 5 3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振动等级; 5 4 人机工程学测试设备( 一个模拟的人体模型,用来模拟机动车在碰 撞环境下的情形; 5 5 自动锁紧装置 一个装置通过一套主动自锁机构,当机构锁紧时用之来承受约束力来实现调节; 5 6 后约束 一套装置或系统实现限制车厢的后倾运动从而提供背后的支持力; 5 7 皮带 一条用网格材料做成的吸能带子,用来做成员的约束; 5 8 对接式固定 一套轮椅安全装置,其设置被初始化为轮椅倾向一个恰当的位置; 5 9 应急锁紧执行器 将通过调整硬件锁定机制,激活了汽车的加速度,皮带相对于汽车运动,在紧急时刻可以进行自动锁紧; 5 10 边缘装置 锚地硬件和成员约束的直接固定部 分,用来固定成员约束带,直接连接在主锚点和轮椅上的安全点; 5 11 紧固件 器材保障,用机械设备,零部件和其他零件实现, (这些不包括 :螺丝,螺母,螺丝钉,铆钉,夹具等) 5 12 前方视野 轮椅坐在最前排的成员脸部与汽车之间的参考平面; 5 13 四点固定 轮椅固定系统,以四个不同的点系在轮椅框架上,轮椅固定在汽车上的四个独立支柱点,文中所给的是典型的四点固定系统,采用四个固定皮带,两个属于前轮,两个属于后轮; 5 14 底部约束 一个至少由一名成员的皮带用来提供成员 的骨盆约束和两个肩膀以及躯干部分的约束; 5 15 头部约束 用来限制成员头部的移动; 5 16 冲击模拟器 加速装置,加速与减速的组合,汽车部分或模拟汽车结构,包括测量仪器的相关资料; 5 17 冲击滑板 在模拟器上的部分,对其产生影响,可以展开进行冲击测试; 5 18 独立成员约束 直接进行的约束或与铆接的车辆部分分开,进行轮椅的固定; 5 19 综合成员约束 成员约束中的骨盆约束,两个肩膀的约束,躯干的约束,要固定在轮椅上; 5 20 成员约束 锚地 硬件组装和配件其中将载荷直接由汽车,轮椅和轮椅约束系统分担; 5 21 成员约束 成员约束系统或装置,用来防止或减少车辆接触,防止在车辆中发生危险情况; 5 22 设备制造商; 5 23 骨盆克制 在极限运动范围内限制骨盆的运动,降低躯干克制; 5 24 点 参考点,从地面接地处距离为 100向的轮椅约束位置,曲面与坐椅和靠背的面想接点; 5 25 姿势支持 用于支持一个人在预期位置的零部件,但不会通常用于在车辆碰撞时对成员产生约束; 5 26 安全硬件 轮椅固定系统 的后端设备,连接在轮椅上; 5 27 安全点 位于轮椅上的点,连接在轮椅接触点的末端单元; 5 28 托盘 一个网状材料带,用于轮椅的固定; 5 29轮椅分析 用仪器来模拟轮椅的固定情况; 5 30 轮椅分析的缩写; 5 31 实验轮椅 试坐轮椅的样品,用来代替实际的轮椅来进行实验; 5 32 轮椅固定锚地 硬件组装和配件,载荷直接分配在轮椅上; 5 33 轮椅固定约束系统的缩写。 参考文献 1黄余平 . 百年汽车图集 M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987, 232陈士俊 . 产品造型设计原理与设计 M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1994, 783黄天泽 , 黄金陵 .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8, 564吴兴敏 . 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6, 605黄向东 . 汽车空气动力学与车身造型 M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995, 456余志生 . 汽车理论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6, 897张洪欣 . 汽车设计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88, 178李卓森 . 汽车造型艺术 M . 吉林工业大学, 1983, 509王望予 . 汽车设计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5, 5710梁子安 . 工业产品艺术造型设计 M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 7611任开明 . 汽车车身制图 M . 吉林工业大学, 1983, 6712黄天泽 . 大客车车身 M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1988, 1513李卓森 . 汽车造型基本技法 M . 吉林工业大学 , 1983, 3914941 . s J . 15 J . 长安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兼容残疾 轮 椅的中型客车造型设计 课题来源 自选项目 课题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课题的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高速公路、汽车专用线、汽车快速道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使得以城市间客车运输和旅游运输为主要对象的客车迅猛发展。 截至 2005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 公路总里程的 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 公路总里 程的 按公路技术等级分组,各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高速公路 41005公里、一级公路 38381公里、二级公路 246442公里 。 公路条件的改善以及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为汽车家族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型客车,近年来同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尽管经过国家政策的调控,我国的客车整车生产企业在总量上有所减少,但企业个体竞争力明显增加,产生了诸如宇通,苏州金龙(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大金龙(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小金龙(厦门金龙 旅行车有限公司),安徽安凯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这就使得各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快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和提升产品质量,而作为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方面之一的客车外形的变化更是明显地加快。 现就国内外大型客车造型的风格、特点及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等作简要分析: 一,客车造型的整体风格与特点 客车造型最初是从货车演变而来。早期客车采用货车的发动机和底盘改装而成,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客车的设计逐渐脱离货车的范畴而走上独立设计的道路,开始生产专用非承载式车架,进一步发展为半承载式,并形成特殊的设计风格。 欧洲的 日本的 都是世界著名的客车生产企业,其中有些作为专业的客车公司,其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客车绝大多数采用直角六面体的平头式造型,基本的风格有两种:一是直线条方基调的意大利型;另一是大曲面流线形的德国型。前者线条挺拔、洗练,能增加车厢的空间、扩大通透感,视野开阔,给人刚建的感觉;后者突出空气动力学特性,给人饱满、圆润、耐看的感觉。 我国自 80 年代以来 , 各企业纷 纷推出了方基调、小圆角、大弧面、流线感较强的车型。因为小圆角和大弧面相结合 , 具有柔和、圆润、饱满的特征 , 能使客车产生刚柔结合、刚中有柔的效果 , 增加其艺术感染力。 2客车造型的特点 客车以前、后围为重点 , 尤其前围更为重要。我们可以把前围比着人的脸 , 那么车灯、进气格栅、标徽等就成了五官 , 整车的神态尽显于其上。前围采用超大双曲面的全景挡风玻璃 , 加上较小的 A 柱结构 , 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乘员的视野。客车的侧围与顶部的设计与之相呼应 , 加上一些装饰件的运用 , 与之形成统一的整体。现代客车一般都配置了空调 , 侧窗采用全封闭粘接玻璃 , 有时也在尾部和司机玻璃上再开小的活动窗。而进、排气口的确定则要依赖于空气动力学实验或相关经验。 二,客车造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大中型客车的发展,始于 20世纪 60年代,由交通部组织开发的 图 1),车身表面为大曲率圆基调。该车代表了当时国内客车产品的最高水平, 20世纪 60 70年代我国大型客车外形基本上以 0世纪 80年。 图 1 20 世纪 80 年代末,交通部又组织行业的有关专家及骨干企业先后开发了 款大型后置发动机客车,其中 型客车对 20 世纪 80年代末以及 90 年代初我国客车的造型设计影响较大。 型客车是我国首次开发的后置全承载式车身的客车,它的外形风格与 然不同,侧围从裙部到侧窗上缘为样条曲线,整车的顶盖与侧围及前后围与侧围的过度采用了小圆角 (渡。该车的前风挡造型设计一改以往的大曲率,而采用边界小曲率表面略带球形的外形设计,比较新颖。 因此 谓引领时代潮流。 有形成批量生产,但该车新颖美观的外形对我国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国内客车的外形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厂家采用该车外形经过适当的变化,先后开发了多种畅销产品。 客车造型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以及旅游业的发展,长途、旅游客车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国内客车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或者引进技术,提升了自己的产品开发水平,而且产品外形变化速度加快 ,部分产品的外形设计水平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图 2 为我国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客车造型,苏州金龙的 图 2 苏州金龙 目前长途、旅游客车外形造型的主要特点是: 采用了电动兔耳式倒车镜,使整车显得华贵; 侧窗有加大的趋势,目前侧窗设计高度达到或接近 1 200 为整个侧围高度的 2/5; 前后保险的 保险 作用逐渐弱化,其外形和整个前后围纵向特性线成为连续光滑曲线,使整车造型更加和谐 ; 侧窗造型一改过 去的直立柱,多采用曲线立柱,使整车富于变化; 外形各异的灯具对整车外形 画龙点睛 的作用; 重视细部造型,如轮罩,一改过去呆板的圆形形状,轮罩的设计更注重和整车的协调统一,同时也更富于变化; 一些新的外饰件的采用,对整车的造型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如侧仓门采用铝合金合页或橡胶合页,豪华客车多采用粘接式前后风挡玻璃及侧窗,也有的采用推拉式侧窗; 其它外饰件的采用,如侧标志灯、侧反射器、高位制动灯、示廓灯的布置以及车门的型式和布置都对整车的外形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和影响。 客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承载式大行李仓车身结构的不断推广采用,长途旅游车高度也有增加的趋势,逐步 3.7 整车造型更富于变化,注重流线型,以减少空气阻力,降低油耗; 随着公路条件的改善以及整车高度的增加,长途、旅游客车的前后风挡玻璃及侧窗将继续变大,侧窗将达到或者接近整车侧围高度的一半,前风挡玻璃高度则可能达到 随着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在客车车身上的应用范围的增大,解决了过去金属薄板冲压成型的困难,使得整车的前后 围细部造型更加富于变化。 图 3为欧洲比较典型三轴车造型。 图 3 416 前后围及整车的造型更加注重流线型,外形更加活泼; 采用各种形状的组合灯具,富于变化; 车身高度增加,整车造型以小圆角过渡为主,各主要表面如前后围等局部造型更富有于变化; 前后保险杠逐步消失,不再起 保险 作用; 粘接侧窗的采用使整车外表更加平整。 三,内饰的设计 客车内部装饰的豪华化已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之一。在装配空调的基础上,采用全封闭式侧窗成为 80 年代客车的标准式样,先进的空调系统由电脑控制温度,使车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依靠空气动力性试验确定排气及进气口。 采用粗呢作车内装饰贴面,地板上铺设地毯都有助于降低噪声,同时软化内饰也有助于在发生事故时对成员的保护。对导线及导管的出入孔、车门、踏板处等严加密封,防止车外噪声的传入,在顶盖及侧壁的内外蒙皮之间充填硬质聚苯泡沫塑料,以消除和降低车身构件之间的撞击噪声。 综上所述,客车的外形造型和许多因素有关系。目前,不论是长途旅游车还是城市公交车的造形设计都越来越 注重细部的处理对整个外形的影响,如何能够对造型的细部处理做到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既不画蛇添足又能和整车造型相协调呼应,仍是体现造型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常常会发现为什么两种或几种外形造型虽然截然不同,但是都给人们以美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各自的造型协调一致的原因 因此,在本设计中,将采用国际流行的方基调,圆角造型;前围利用大型双曲面前挡风玻璃,以表现整车的犀利感,辅助表达简约风格;后围采用平面后风窗玻璃,以节约材料,降低工艺成本,同时与车身侧围的平面结构相呼应;平面间采用小圆角过渡,在刚烈中隐约表达出阴柔之 美;后视镜仍采用较为常规的兔耳式电动后视镜,以节约车主的后期维修保养成本。 四,毕业设计阶段设计任务将会分以下阶段完成: (1)分析国内外同类车型的造型现状及发展趋势; (2)画出设计草图,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 (3)与总布置人员一起确定车身造型曲线; (4)造型附件的确定与选择,外部及室内造型,仪表台及保险杠造型设计; (5)绘制彩色效果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 1、课题来源分为:国家重点、省部级重点、学校科研、校外协作、实验室建设和自选项目;课题类型分为:工程设计、专题研究、文献综述、综合实验。 2、此表由学生填写,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开题。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 页 第 1 页 装 订 线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型设计的重要性 1 外客车造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有东方风格的日本式 3 式豪华大客车的几种典型风格 3 洲大客车 4 内客车造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 途,旅游客车 4 市客车 5 档豪华客车 6 第二章 造型设计的特点,基本原则及要求 7 型设计的特点 7 型设计的原则 7 型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9 型 9 内布局 9 第三章 客车造型的特点以及形式的确定 11 车造型的特点 11 型客车,适用于城市之间的中短途运输 11 动机前置 11 悬短,乘客门中置 11 容残疾人座椅 11 车造型设计方案以及 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12 型设计的重点部分 12 车造型特点 14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 页 第 2 页 装 订 线 型的表达以及 15 第四章 内饰,保险杠及附件的设计 20 饰 20 险杠 20 一式保险杠 20 体组合式保险杠 20 合式保险杠 21 件 21 全装置 22 第五章 材料选用与工艺特点 23 料选用 23 艺特点 23 第六章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途径 24 车的造型设计存在的不足 24 进的途径 24 设计评价分析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 页 第 1 页 装 订 线 摘 要 汽车造型相当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整车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市场表现。研究不同档次客车的造型风格和时代流行趋势,寻找其内在关系,对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简要介绍我国客车造型的发展和现状,较详细的说明了客车整体、局部造型及内饰技术和在造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客车造型设计的含义和评价标准。简述了构思草图、效果图、模型在客车造型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在本车的造型设计过程中,结合兼容残疾人座椅的造型特点,在客车外观,内饰设计和一些细节问题上都有所创新,并通过 件在三维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对客车造型特点的研究,把握市场对客车造型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客车,造型,设计, 疾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 页 第 2 页 装 订 线 is it s s of 80 or is of us a of to on in In of us of on D in By of of on to in as by be to in a In be to so it on or a to in a or be to to of to as It is of to in a be in to by is to to in a it is of in of be to or to to to or of 8h, 20-g is to in a of 000In it be to do of in As is an of to of of as in is in a 1. a. Be at a b. of to of a c. of 0s by a of d. of of or of an is a by e. be f. to or a g. Be to of h. a in of or i. or on of in . 2. a. on b. Be so of is by by c. a to of of d. If a in of of , at 5 mm of 485(19) 740(29) 410(16) 710(28) e. of of 4 . f. a to by or a 3. be to EM or an of be to to to of or to to be on of is a .2 of is . he of be of is up as , if or a. b . b. a . c. to to to be 00 mm at 5 mm of at is up as , to an 00 00 at 5 mm of at 4( a) 4(b) by of a to or a is to . or or of or a. Be in to be at or of b. Be at 100 mm so as to be or of he be 100 mm if an is at or 100 10 to be a s to be in in on he of of be 50 mm TD as . n be as a in a of of on an to 4. on of .2 .3 a. of in to . b. of is 4 . c. of . d. of in up as . e. of in up as . f. or of a of . g. of of TD up . a. 09 as . b. 02 , a. A of of or to TD of b. A of 1, of of 5 g 0 g . c. or of . d. A of TD e. of to of f. of to or as g. A of a or ih by h. TD in i. on j. in of if in k. of of or to or in l. .of of m. A as to TD be of n. A as to TD by on of . of , a. of b. A if of of c. A of to d. of or or of of , a. of of b. A of c. of at d. A as to 5 mm e. A as to of 5. or of n of by to or to or on a or to an is An of to a in a by of a is of 1834) . or to of by to of of as of an is as a of by of a is by to or an is of 1834) . to is to on or to by or in to: in of 0 of of to at to at he to of to n of at to or to to of s or a of a of a or 850) . of an on be n to or is as a n or on or on to n of by to or or in a to or to a 2094) . of a to of A at of a 100 mm to of of to a in a is to in a nd of a to on to a of as a of a to a of a or to in n of by to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 页 装 订 线 绪论 国内外客车造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型设计的 重要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总会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人难忘。 (见图 1 图 1宇通客车 造型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并受其制约而创造设计并加工出来的特定形式,主要包括形态、质地与色彩、人机关系等内涵。造型款式不仅本身是评价汽车产品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还和汽车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的指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车身的造型设计在汽车产品设计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汽车造型设计是 指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基本确立之后进一步使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它包括外型设计和室内造型设计。汽车造型设计师的工作是:参与汽车总布置设计和车身总布置设计,绘制效果图,塑制模型,将外形形体上的曲线表达在主图版上,制定室内造型和覆饰,最后协同结构设计师将造型形象的体现在具体的车身结构上。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要考虑多方面的要求,包括空气动力学、机械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安全法规、美学等要素。其中机械工程学和人机工程学要素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发展阶段,对车身内、外造型的要求与约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规范。从这个意 义上讲,现代汽车车身造型(尤其是外部造型)的演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汽车空气动力学和造型美学两大变数的影响甚至支配。 汽车造型设计不是那种附属的简单的美化工作,而是独特的综合创作。因为汽车不仅是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和交通工具,而且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是科学技术与艺术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2 页 装 订 线 技巧的高度融会交织的结晶。汽车的造型既包含结构、性能、工艺等科学技术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为了承担这项工作,汽车造型设计师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较高的艺术素质。 在国外,各厂商还把汽车造型设计视为占领市场、打开销路的竞争手段,对造型工作倍加重视。为了与瞬息万 变的市场相适应,各厂商都制定较多的车型方案,以便从中选择适合市场销售形势的方案投产,因而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和庞大的技术班子。由于对造型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精心培养和训练,他们有时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外国名师带行造型设计 。 外客车造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旅游客车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前后围及整车的造型更加注重流线型,外形更加活泼;采用各种形状的组合灯具,富于变化;车身高度增加,整车造型以小圆角过渡为主,各主要表面如前后围等局部造型更富于变化;前后保险杠逐步消失,不再起 “ 保险 ” 作用;粘接侧窗的采用,使整车外 表更加平整。 国外城市客车造型的主要特点是:超低地板使得整车高度逐步降低;侧窗高度进一步变大,逐步达到侧围的 3/5;普遍采用电子倒车镜;外饰件趋于简化,使得整车外形显得平整;通过采用形状各异的灯具,以不同布置和排列形式,塑造整车的整体外形。 一些外饰件对客车车身外形有较大作用和影响: 灯具 , 就像是人的眼睛,对整车造型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大 。(见图 1 图 1车灯,后视镜造型 首先是灯具的形状,其次是灯具布置。目前灯具的形状多种多样,既有方形的、圆形的,还有其他各种异形的 组合灯或混合灯,圆形及异形的灯具选用较多。又如倒车镜,目前豪华旅游车大部分已采用电子倒车镜,使整车外形显得雍容华贵,但一些中低档客车仍使用手动倒车镜,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势。 国外豪华客车多以两轴 4长 12m 车型为主,也有三轴 64 ,型及四轴 84 、总长 15m 的超长车型。最高车速在 115 130km/h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3 页 装 订 线 之间,发动机最大功率 230 280有装用 309至更高功率发动机的车型。均采用空气弹簧,前轮为独立悬架,变速器为液力机械式自动或半自动变速器,车内设施齐全。 对大 客车造型,各国都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代表的欧美式风格和日本为代表的亚洲风格。 有东方风格的日本式 日本大客车在外型设计制造上,将较平淡的前围大曲面与侧围相接。 (见图1而小直径曲率转角则形成了方基调。从而形成了客车造型的基本风格。近年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利用薄顶壳、整体 感 极强的大块面侧风窗及侧围,使车体外表线条明晰、色彩对比鲜明。如五十铃 P 超级巡洋舰 , 高地板游览客车就是这种风格。 图 1东方风格的日本式 为了改善空气动力特性,车身外表需要光滑平整,因此便使用非铆接结构,将车门外廓与车身轮廓曲线做成一致。另外保险杠的外型与车身自然衔接,似为一体。 式豪华大客车的几种典型风格 德国的客车工业领导着世界客车的新潮流,近年来,无论是车身造型、内饰、色彩设计以及舒适性方面,其精湛的技艺都表现得尽善尽美。其产品以各自不同的风格主导着国内外的市场。 (见图 1 图 1 416客车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4 页 装 订 线 奔驰公司拥有强大的设计、生产、实验力量,产品以其超高的造型风格独占鳌头。其主要 风格为三维大曲面设计,所有车身外露线条,除侧围的侧窗下部窗外。整车的造型风格均以曲面连接,大圆弧面过渡,其侧窗具有独特的上部弯曲至顶盖,既突出了整车大曲面的造型风格,又给乘客带来了良好的视野。其深色玻璃,增加了内饰的舒适感和透明度,加之高潮的制造工艺和外型设计,体现了整车的豪华、协调、优美的柔中带刚的造型精髓。内饰、外型、色彩等恰到好处,极为协调。他代表着欧洲典型的豪华型大客车风格,吸引着大量的用户。 洲大客车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美洲的客车工业总是有些模糊。我们可以很容易在身边发现一辆“通用”轿 车,也可以轻而易举找到美洲轿车企业在我国的合作伙伴,但是在客车业合资合作的大潮中,我们却一直没有寻找到美洲客车工业的身影。然而,当我们认真研究美洲的汽车工业时会发现,美洲客车工业同样有着其骄人的一面。除了拥有 大型客车企业之外,还涌现出了 样客车年产量突破14000 辆的客车业巨人。美洲客车企业正在以其自己的方式成长。 内客车造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经济在近些年呈持续稳定增长,高等级公路已相当普及,京津、沈大、沪宁、成渝等线高速公路开通,相应的高速 豪华客车也已开始成批投入营运。其所用车型均为国内合资企业以进口总成组装生产的车型,也有少量整车进口的车型。一批客车生产厂家,通过自身努力,或引进技术,或合资生产,设备工艺能力及设计研制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已开发出多种型号的豪华客车。 途,旅游客车 侧窗有加大的趋势,目前侧窗设计高度达到或接近 1200为整个侧围高度的 2/5;侧窗造型一改过去的直立柱,多采用曲线立柱,使整车富于变化;前后保险杠逐渐失去 “ 保险 ” 作用,其外形和整个前后围纵向特性线成为连续光滑曲线,使整车更显得 “ 干净利索 ” ;重视细部 造型,如轮罩,一改过去呆板的圆形状,轮罩的设计更注重和整车的协调统一,同时也更富于变化;一些新的外饰件的采用,对整车的造型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如侧仓门采用铝合金合页或橡胶合页,豪华客车多采用粘接式前后风窗玻璃及侧窗,也有的采用推拉式侧窗;采用了电子倒车镜,使整车显得雍容华贵。随着全承载式大行李舱车身结构的不断推广采用,长途、旅游客车高度也有增加的趋势,逐步接近 ;整车造型更富于变化,注重流线型,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5 页 装 订 线 以减少空气阻力,降低油耗;随着公路条件的改善以及整车高度的增加,长途、旅游客车的前后风窗玻璃及 侧窗将继续变大。 (见图 1 图 1苏州金龙 客车 市客车 由于城市客车车速较低 (一般最高车速不超过 80km/h),所以城市客车目前较少考虑空气阻力,前后围及侧围顶盖曲线通常为小曲率大半径;前风窗玻璃柱大都为直立柱,工艺性好;侧窗较高,提高了车内的通透性及观光性;造型各异的灯具采用,对整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部分车辆采用的电子倒车镜,提升了整车的档次;前后围蒙皮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的使用,实现造型细部化;部分车型顶盖采用玻璃钢材料,使整车的外形更平整;双内摆及单内 摆门的采用,减少了车门所占空间。 采用国际流行款式大曲面流线型和方基调型,采用大曲面前风窗玻璃,前围大多采用玻璃纤维材料,追求外形美观及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车身蒙皮光滑平整,喷涂质量、防锈、防腐能力大大提高,车身图案、造型设计也日显新锐。在车身和车架方面,有直通大梁车架、非承载式车身,节省材料和减轻客车整车质量,同时也增大行李舱容积。在悬架方面由普遍采用钢板弹簧发展到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加横向稳定杆、空气悬架等。在动力性方面,采用大功率、中冷增压发动机,发动机布置形式多为后置。电喷式和 油、 油等双燃料发动机,排放限值达到欧 I 或欧 H 标准。在转向系统方面,则采用机械式、液压助力、整体式动力转向等。在制动系统方面,一般采用前盘后鼓及双管路气制动等。在安全性方面,高档大中型城间客车安装进口制动间隙调整装置、 。在舒适性方面,空调、冰箱、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6 页 装 订 线 卫生间等配置设施也更加完备。电子装置应用扩大,如倒车监视系统、电动后视镜、超速运转警报、车间距离警报装置等。 档豪华客车 高档豪华客车车身造型,主要以欧洲、日本客车的造型为主。在保持城市客车现代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吸收高档旅游客车车身设计技 术,扩大视窗,加大采光面,降低地板高度,加高车身,增加客车内部空间。车身外蒙皮采用 张 拉技术,蒙皮平整,并采用烤漆工艺,保证车身色泽。侧窗一般采用大侧窗玻璃,使整车外观整体性增强,流线更为通畅、大方,乘客有良好的视野,便于旅游观光。从内饰及布置上看,车厢内饰,包括蒙皮、座椅、扶手等简洁明快,色调活泼,更加人性化。内外饰软化处理,配置中高档座椅,生活设施丰富,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了舒适性。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7 页 装 订 线 第二章 造型设计的 特点, 基本原则及要求 型设计的特点 车身造型是汽车的标志,是人们用以判定汽 车风格、内涵、价值的重要因素。购买汽车的顾客往往会从是否漂亮、是否好看等审美角度来判断汽车的造型好坏。但对于专业的汽车设计师来说,审美效果仅仅是他们进行车身造型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众多因素之一。总的来说,设计师们的目标是使车身既科学合理,又经济美观,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这一点是从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工程界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 实用、经济、美观是产品设计也是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实用是造型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构型合理、性能稳定可靠、可维修性好,同时也体现在人机系统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等方面。经济是指产品的生 产成本,即在造型过程中以最少的财力、人力和时间,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美观是艺术造型反映精神功能的要求,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努力为产品塑造出反映时代的审美要求和体现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艺术形象。上三原则是辨证统一的却一不可的。实用是首位的,美观处于从属地位,经济是前两者的约束条件和竞争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身造型设计的原则 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故人机工程学也是其根本依据之一。人机工程学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规律,他所要解决的是从适合人的使用角度向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要求 ,从而使机器、工具、环境适应人的各种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对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汽车造型设计师的工作是:参与汽车总布置设计和车身总布置设计,绘制效果图,塑制模型,将外形形体上的曲线表达在主图版上,制定室内造型和覆饰,最后协同结构设计师将造型形象的体现在具体的车身结构上。 汽车造型设计不是那种附属的简单的美化工作,而是独特的综合创作。因为汽车不仅是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和交通工具,而且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是科学技术与艺术技巧的高度融会交 织的结晶。 汽车造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使汽车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 艺术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汽车的艺术形象应具有社会 的精神 和时代的特 色。我国汽车的艺术形象因表达我国应表达出中国的社会精神面貌,反映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水平以及人民的气质,艺术形象应为广大人民所理解、所利用,为人民群众所喜欢。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8 页 装 订 线 汽车的艺术形象,不仅代表在汽车本身的雕塑形体上,而且还表现在汽车上 的装置 诸如座椅、灯具、各种覆饰品、各种仪表、各种电器等许多部件和零件上,需要运用美学法则和构思原理对它们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在汽车造型设 计的过程中,还直接运用绘画、雕塑等艺术技巧。因此,各种艺术意识形态、各种艺术创作手法和技巧都会对汽车的艺术形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造型设计师因努力探讨各种工业产品的造型特点,研究各种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作为借鉴,促进汽车造型设计。 b) 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 当汽车以高速穿过空气时,气流就想一股强劲的飓风作用在车身上,对汽车的行驶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使汽车外形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必须使汽车选择合理的外形以便尽量减少空气阻力,这不仅能改善汽车的动力性,而且还能提高汽车的燃料经济 性。其次,还必须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因为良好的空气稳定性是汽车发挥高速度而又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汽车造型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汽车的整体形状以及各个细部反复推敲,制定出若干方案进行空气动力性能试验对比,使造型臻于合理。 c) 使汽车车身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汽车车身由许多大型覆盖件构成。在汽车造型设计时,应 该 充分考虑 到 这些零件 的制造工艺,例如尽量减少拉延深度,减少冲压工序,简化冲模结构,并使零件具有良好的装焊工艺性等等。造型设计师在塑造外型模型时应与工艺师密切合作,尽力是完美的艺术形象体现 在具体的车身结构上。 d) 应保证汽车良好的试用性 汽车造型设计必须保证汽车结构合理, 还要 保证乘坐安全舒适、操作方便、视野 良好等性能,既要避免迁就产品功能,忽视艺术的偏向,也要避免脱离功能,严重损害功能的唯美偏向。造型设计师与结构设计师应密切配合,为完美的外形方案共同努力。 e) 应考虑材料的装饰效果 汽车车身上 应该 采用种类繁多的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玻璃、纺织品、工程塑 料、橡胶、木材、纸、油漆造型设计师必须深入 的 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工艺方式,正确选用,以表现其装饰效果。 室内造型设计的趋势是越来越 广泛的采用软覆材料。近年来,聚氨酯、聚氯乙烯、工程材料、各种合成纤维以及各种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的普遍应用,既减轻重量、简化结构、安全舒适,又使汽车室内艺术面貌焕然一新。 对于有经验的造型设计师,既要避免固执己见、不愿听取合理建议,从而导致造型设计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偏向,又要避免毫无主见、听任不合理意见干预,导致汽车的艺术形象支离破碎的偏向。因此,在汽车造型设计过程中,应采取深入实际调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9 页 装 订 线 查研究的方法,以专家为主导,广泛的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发挥各部门的协作精神,取长补短、互助互让,共同为创造完 美的车型而努力。 型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全国各地高速公路、汽车专用线、汽车快速道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使得以城市间客车运输和旅游运输为主要对象的大 中型客车迅猛发展。 对于现代 客车,减少空气阻力和降低功率时间质量油耗尤为重要,车身造型决不能单纯为了美观,而要保持功能与外型、使用性能与美观的协调一致。由于大客车的行驶的行驶速度较高,大客车的前部曲面通常采用“大圆弧、小圆角、方基调、流线感”造型,以便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如采用大曲面玻璃,大曲面风窗玻璃,增加角,采用外摆门 ,既不破坏整车造型有减少风阻,车身两侧的蒙皮多采用张拉蒙皮与骨架点焊工艺,但是传统的张拉蒙皮与骨架点焊密度较大,车身骨架平直度误差造成骨架与蒙皮之间产生间隙,有的车型采用较新的张拉蒙皮粘接等新技术,以克服骨架误差对蒙皮之间粘合度的影 响,保证蒙皮的平整度,尽量减少车身外部突出部分,保证外观的挺括, 流畅 。 为了使造型美观合理,还应大力推广 车身造型技术,同时建立大型汽车模型风洞,以达到造型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型 a) 整车流线造型外观 挺拔生动,线条流畅 ; b) 风窗为大型全景夹胶玻璃; 倒车镜采用大镜面“兔耳”式倒车镜;倒车镜安装除霜、除雾装置;采用卧式对刮大刮片刮水器;前照灯为“ 水滴 ”式组合式,照度很好。前脸造型豪华气派,同时又给驾驶员提供了良好的前方视野和后方视角,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 c) 后风窗采用异型轮廓状,生动、文雅。后围中部凹槽形状与后风窗玻璃和谐一致。后行李仓门两侧配置以原形后尾灯。后保险杠上安装不 同直径的后雾灯和回复反射器与之呼应,使得后围流畅、紧凑浑然一体; d) 侧窗采用了上部粘接固定玻璃、下部卡固铝型材腿拉窗的结 构,两者之间再用专用铝型装饰,同时起到下部推拉窗的抛 水板的作用; e) 驾驶员窗与乘客门窗玻璃后端分别取斜边,与侧窗下边沿轮廓线想对应 ,前端与风窗下沿想对应并与最后面的斜边遥相呼应,整体生动、自然; f)乘客门为气动外摆门,密封性好,外表与侧围一致,使两侧的表面圆滑平整,整体感强,有利于减小行车时的风阻。 内布局 a)顶内饰采用整体式,并预留空调风道,配置贯通式内行李架,前后内顶采用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0 页 装 订 线 成型异型件,材料为新型 料,成本较低; b)考虑到前部仪表台区的功能件布置较密集,而且发动机布置在车驾的后端对仪表台的布局没有影响。在设计是可以有很大的设计的空间 ,可以对仪表台进行专门的设计。而在乘客踏步框前端面上方,仪表台上设计了过渡区域(该区域内的地板上安装除霜机,其轮廓不超过仪表台),并配备装饰挡板将右侧仪表台下的部件全隐藏,这样使得踏步区域整齐、规范、美观。 大客车内饰是直接与人有关的部分,这决定了车身内饰设计必须以“人”为第一出发点。 欧洲的大型旅游客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有许多的车象艺术品一样,且很有名气,如德国 典 本三菱和意大利 公司的客车。这些车型具有很多 的共同点: a) 车内布置遵循舒适、安全和统一的原则,完美无缺; b) 乘客座椅的设计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各项要求,其造型、材质、色泽与室内统一协调 ; c) 驾驶区域的设计有其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 d) 车内各种设施齐备,一般都设有酒吧、卫生间、音像系统和完整的空气调节系统,有的车型还设有会议间、厨房间; e) 内饰设计专业化、艺术化,无论是座椅、仪表区,顶栅、侧壁、地板以及侧窗等,都有专业人员统一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1 页 装 订 线 第三 章 客车造型 的特点以及 形式的确定 车造型的 特点 型客车,适用于城市之间的中 短途运输 此特点决定了所设计客车的用途,将更偏重于实用性,外观和内饰都应与高档豪华大客车有所区别。国内大客车的车身造型越来越向高档豪华的方向发展。不论是高档豪华客车,还是中档客车,客户均希望其造型特点和风格有所创新和突破。追求产品造型高档新颖的想法存在于大客户之中,他们不但要求高档客车具有高档豪华不俗的感觉 ,而且也希望中档客车能够给人高档不俗的感觉。根据客车的用途来协调造型档次和经济实用方面的矛盾,是在此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动机前置 根据 发动 机 在客车中的 位置 ,可以分为 :前置 , 中置 和 后置 。 发动机前置:即安装在客车前部。这种结构与载货汽车布置相似,优点是操纵传动部件少,而且距离短,结构简单,驾驶员便于观察发动机工作变化,维修方便。缺点是发动机废气及尘土容易进入厂厢,一般普及型客车均为这种结构。 发动机中置:即安装在后桥前方地板下面,优点是不占车厢内部乘坐空间,便于合理布置座位,车厢内环境较好,噪声及废气不易进入 , 操纵传动部件较少。缺点:需使用卧式发动机,不便维修作业。 发动机后置:即安装在后桥后面 到 客车后部。又可分发动机纵向后置与横向 后置(以客车行驶方向为纵向)。后置发动机优点与前置方案相反,使发动机移到车厢最后面,在车厢内便于布置座位,取得最大的乘坐空间,把发动机的噪声、废气与车厢隔离开,使乘客有合适的环境 , 由于前后桥之间没有传动轴,能设有最大容积的行李舱。缺点:操纵传动部件环节多,驾驶员不易观察到发动机工作情况。 悬短,乘客们中置 本车的接近角为 20 度,离去角为 7 度,发动机功率 99长 8950宽2450高 2900距 4700悬 1330悬 2840 根据老师提供的客车 底盘,前悬过短,经过计算分析以后,在前悬 处不可放置乘客门,选择乘客门中置类型。 前置:在前桥前右侧设乘客门,优点是合理布置座位,而且车身结构受力状态比中置开门时要好,车厢扭转刚度大,安全性及车厢密封性好。缺点:前悬尺寸大,这种客车要在良好道路上行驶。 中置:在前桥后面右侧设乘客门。优点:前桥负荷及前悬尺寸小,通过性好。缺点:车厢结构受力状况恶化,扭转刚度下降,车厢密封性差,一级踏步较高。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2 页 装 订 线 容残疾人座椅 可以兼容残疾人的座椅是本车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中国目前的残疾人总数约有 8296 万,其中肢 体残疾人约有 2412 万人,精神残疾人约有 614 万,多重残疾及其他残疾人约有 1352 万,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已经丧失行动能力的老年人, 我所设计的这辆客车就是面对这个现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进行的设计。 为了兼容残疾人的座椅,在所设计的客车后悬部分会设置一个专为残疾人进出的车门,车门的外形为一长方形,与客车车架部分铰接;在车门附近会设计一个残疾人座椅的举升机构;在客车内部会有一个相应的残疾人座椅固定装置。 为了安放残疾人座椅,在内饰以及座椅方面都有所改变。其中为了座椅的位置安放,舍弃了 5 个正常座椅的空间,在附近还 要安放一些方便残疾人的装置,并且,座椅的举升机构和座椅的固定装置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座椅的布置以及内饰的设计。 车造型设计方案 以及 维实体 模型的建立 型设计的重点部分 ,侧围的设计 1)前围 为了减少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的风阻和人们对动感形态的偏爱,前风挡玻璃的倾斜角度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前风挡玻璃的纵向尺寸不断加大,曲面形状不断改变,有“大曲面小圆角过渡”的形状或“大球面小圆角过渡”的形状向“锥曲面中圆角”或“锥型球曲面中圆角”的造型风 格转变,在大型客车造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一变化与侧围造型曲线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前围造型的关键是前风挡玻璃形状的处理。 保险杠功能的弱化改变了其传统造型风格的特点。为了与客车前端中上部位的动感形态相吻合,前保险杠的造型式样发生了向内略收缩的变化趋势,使得客车前端动感造型风格的特征更为明显。 近 年来前围两侧拐角部位的曲面弧度半径有所增加,使得车身两侧与前围曲面的过渡连接更加自然,进一步增添了动感造型的效果。 2)侧围 车身 两侧曲线的弧度更加明显,而且在车身两侧前端部位的变化更为突出,既有利于减少风阻,增加动感,又便于车身两侧与前围拐角部位的过渡处理。 车身断面侧围轮廓曲线的形状表现为中部宽,上下窄特征更显突出而且两侧曲线上端部位向内收缩的力度要大于两侧曲线下端部位。侧围曲线中段的弧度受张拉蒙皮工艺的限制相对较弱,基本呈直线态势,但是随着侧蒙皮张拉前滚压技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3 页 装 订 线 术的应用,极大 拓展了侧围曲线中段弧度的范围;下段曲线的弧度通常在底部位置的变化较为明显,增大了向内收缩的力度;侧围曲线上段的弧度一般取决于侧窗玻璃弧度曲线的形态 和车身顶部两侧拐角处曲线的形态。这部分曲线形态的处理往往不易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处理的难点,对客车的整体效果的充分体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从近几年来侧窗玻璃的变化趋势看,起弧度更加明显,尺寸不断加大。 3)后围 后保险杠的造型风格不断变化,保险杠硬性防护功能的作用日趋弱化,便于更换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灯具造型的变化和安装位置的选择更加体现出整车的造型风格,充分利用了后围拐角部位的形态特征。 后风挡车窗造型式样更加注意与整车造型风格的统一,使得车身后围灯具,发动机 舱门,保险杠等各部位的造型更加协调统一并富于艺术魅力。 后围顶部的处理开始注意带造型和功能上的要求。 发动机舱门的设计也有所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舱门形状和上部散热通道的结构以及舱门开启机构的形式。 客车 灯具的造型是客车造型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其形态样式的创新和安装位置选择变的极为重要,而且成为大多数设计人员力求完美解决的问题。 从近年来车灯造型发展的趋势看,虽然车灯的造型式样不断创新,品种类型更加丰富,但是还是出现了雷同 的现象。灯具形态的创新和选择以及安装位置的具体确定必须纳入客车整体造型风格的设计范畴,进行统一考虑和针对设计。 车身 (尤其是前部)各部位局部造型 之间过渡部分处理水平的高低对整车造型风格的形式与体现十分重要,对于这些过渡部位的处理往往受到工艺上的限制,能否从工艺上找到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将成为能否满足和实现整车造型风格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1)乘客门 乘客门的造型设计更多地将功能要求与整体的造型风格相结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在造型上已有所变化 ,增强了整车造型风格的特点。 乘客门玻璃的形状是与整车造型风格的重要代表性特征之一,是反映车身侧围形态与前围造型的纽带。在玻璃与门框结合方式上更多地采用粘接方式,将车门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4 页 装 订 线 自身门框全部隐藏在玻璃之后,使得车身前段造型处理更加简捷,整齐,明快,新颖和醒目。 乘客门与车身门框密封的结构形式已由外压胶条密封改为内条式(或侧压胶条式)密封结构,使得车体外观更加平顺。 2)行李舱门 舱门底部向内收缩弧度,不但符合车身侧围下段曲线的设计要求而且增加了舱门 的整体强度。 舱门开关把手的选择和处理与整车的造型风格更相吻合,增添了车身外观的平顺效果。 3)车身腰带的处理趋势 车身 中部压条的宽度和厚度明显变窄变薄,而且部分高档客车已经去掉,取而带之的是一条均匀的缝隙;同样,侧窗底部的压条也变得十分细薄,多数车型完全被侧窗密封胶所替代。这些变化使得车身表面更为整洁,平顺。 离去角的选择 传统客车制造企业,尤其是长期生产长途客车的企业,对车身离地高度和接近角/离去角的选择比较重视,过多 地强调车辆的通过性能 , 但随着近年来我 国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 , 对车身离地高度和接近角 与 离去角的选择提出了不同要求。对于行驶路况较好的车辆 , 尤其是以高速公路行驶为主的高档客车和旅游客车 , 车身离地高度一般较低 , 接近角和离去角一般较小 ; 对于行驶路况一般的中、普档客车 , 车 身离地高度一般相对较高 , 接近角和离去角也相对较大。从区域市场情况看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道路条件较好 , 高等级公路所占比重相对较高 , 对高、中档客车的需求量较大 , 对车辆通过性的要求不明显 ,而中西部地区的客户对车辆通过性的要求高一些。旅游客车和团体客车在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明显 。人们感观认为 , 车身离地高度较低、接近角 与 离去角相对较小的车辆 , 其档次较高 ; 反之 , 其档次有限。因此 , 在新一轮产品造型平台的建立过程中 , 对车身离地高度和接近角 与 离去角的选择确定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对于不同档次的大类产品采取不同的技术指标 , 并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和客户要求予以灵活把握。 车造型特点 本车造型 以 流线型结构 为主 。前风窗是一 个大的曲面。 风窗玻璃的下端安装刮水器。其下方空白处安装汽车商标 和其他的一些装饰 。车灯安装在它的下方 ,车灯类似眼睛的形状 。大曲面的玻璃罩,它与 下方的进气格栅 相得益彰 ,呼应比较密切,在他们 与边界的 过渡处采用圆角。 保险杠的设计有两种方案,为了与车身配合。第一种方案在保险杠的下端向上凸,此部分是一个半径较大的圆弧,与 眼睛 型的车灯相称。第二种方案是在保险杠的上端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5 页 装 订 线 削出一个凸台,最下端同样也是一段圆弧。在保险杠上,两端有转向灯,中间是一个凹下去的平面,用来安装牌照。 在俯视图上,前端是一个小曲率, 大半径的圆弧。在 后视图上,后风窗侧围曲线是依照侧围顺势圆形,上端曲线是一段圆弧。后围结构较为简单,风窗下方是发动机换气窗口,后围下方 两侧布置尾灯。汽车牌照设置在 尾灯之间 ,牌照上装配牌照 灯。汽车商标布置在中间位置,放在牌照的上方。在后保险杠上同样安放车灯大小不同,里小外大。后围造型简便,保险形状由车型决定,不作太大变化。在后围顶端两侧布置示廓灯,中间有后视摄 像仪。后风窗玻璃狭小,后端面平坦,上端曲面的切点在风窗下沿附近, 这样后风窗整体是 近似于矩形的圆弧。 在右视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乘客门和残疾人门的位置以及外形。残疾人门为一般的铰接式折叶门,乘客门为单扇式外摆门。 型的表达以及 型的建立 设计表达作为客车造型设计师的语言工具 ,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 设 计师借助效果图、模型这样形象的语言 , 更加直观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思和创意 , 为设计群体之间的交流探讨及决策层领导的审定提供方便。客车造型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表现其实是很讲究的 ; 既要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 用 来形象地传达、突出设计者的前期想法 , 又要减少欺骗性 , 较真实地反映设计的最终效果 , 这就是设计表达的真正目的所在。客车造型设计表达方式有二维的平面表达和三维的实体模型表达。 A) 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是一种快速、简要的平面表达方法 , 它是设计师收集资料、记录构思、推敲造型的有效工具和手 段。由于设计草图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 即使是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的今天 , 仍普遍为设计师们所采用。通常 , 设计草图是给设计师自己看的 , 因此 , 对表现形式和作图工具没有任何限制。 (见图 3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6 页 装 订 线 图 3设计草图 B) 效果图 与设计草图相比较 ,效果图表现的客车设计更加成熟,完善 ; 作图的目的主要是提供给决策层领导和有关专家审定及设计交流。 (见图 3 图 3效果图 1 效果图一般采用立体感较强的两点透视或者直接利用三视图以一点透视的形式表现 ,前者显得更加真实 ,也能反映一些空间曲面的变化 ; 后者准确地反映了客车的比例尺寸 , 更符合工程技术人员的看图习惯。在以前 ,效果图采用手绘方式 ,设计师的手头工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设计效果。 (见图 3 图 3效果图 2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7 页 装 订 线 现在 , 借助计算机 , 用平面软件描绘或用三维软件建模渲染。计算机表现效果图在时间和效果上相对以前的手绘图更具优势。客车效果图在表达设计想法的同时也讲究艺术处理 ,而后者带来的效果图欺骗性是设计评价时应该注意的。 (见图 3 图 3效果图 相对平面效果图而言 , 客车实体模型更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时空性。客车模 型的真实性 , 首先表现在模型作为一个实体 , 无论在表面材料的色彩、质感上 , 还是在形态的立体感上 , 都远比平面的效果图形象、直观 ; 模型的体量感和手感是平面效果图无法实现的。其次 , 模型的制作也可看作是模拟样车制造 , 从模型制作过程中能发现一些实际生产制造中的问题。模型的制作能够处理效果图上表现不清楚的空间结构形体关系 , 具体检验所设计的整车尺寸比例是否协调合理 , 检验各部分线型处理是否适当 , 线型衔接与过渡是否合理 ;正从图纸到实物之间的视觉差异 , 同时把效果图上不能充分表达与无法表达的地方及考虑得不成熟、 没有把握的部分 , 通过模型的制作进行具体的补充设计和加工处理 , 使设计更加完善 ; 由于客车模型是从二维的平面转变成三维的实体空间 , 不再是孤立零碎的线和面 , 而是整体空间的相互贯穿融会 ; 因此 , 模型相对平面表达而言更加完整。模型表达的时空性 , 是指人们在观察客车模型的过程中 , 不只是看到或分析它的某个侧面 , 而是观察和分析多个面的组合关系 , 及随时间的延续和角度的变化而逐渐地得到整车的感觉。 型的建立 A) 面尺寸控制图的绘制 (见图 3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27 页 第 18 页 装 订 线 图 3寸图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兼容残疾轮椅的中型客车造型设计【2张图/171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675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