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八病毒》课件.ppt_第1页
《项目八病毒》课件.ppt_第2页
《项目八病毒》课件.ppt_第3页
《项目八病毒》课件.ppt_第4页
《项目八病毒》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八病毒和亚病毒 概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病毒的繁殖理化因素的影响知识拓展 1892 俄国伊万诺夫斯基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1898 荷兰贝哲林克证实该致病因子可以被乙醇从悬液中沉淀下来而不失去其感染性但用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不出来 给这样的病原体起名叫virus 概述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 1935 美国斯坛莱从烟草花叶病病叶中提取出了病毒结晶 又证实了结晶中含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 而只有核酸具感染和复制能力 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1952 Hershey和Chase证实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仅仅是DNA 开创了病毒分子生物学 1971后 陆续发现了各种亚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和拟病毒 形体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细胞构造 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不是DNA就是RNA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在宿主细胞协助下 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 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 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 并可形成结晶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 但对干扰素敏感 一 病毒的特点 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 有生命特征的 能自我复制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的定义 二 宿主范围 分布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可以感染相应的病毒 根据宿主可以分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或称噬菌体 三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分类原则 1963年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据安德鲁斯提出的分类建议提出了新的8项分类原则 核酸的类型 结构和分子量 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病毒粒子的结构 病毒粒子对乙醚 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对除脂溶剂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流行病学的特征 病毒的命名规则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CTV 分类单元 目 order 成套病毒目 Nidovirales 科 family 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 属 genus 冠状病毒属 Coronavirus 种 species SARScoronavirus 病毒的分类系统 dsDNA病毒ssDNA病毒dsRNA病毒 ssRNA病毒 ssRNA病毒逆转录病毒亚病毒因子 2001年第7次报告 3目 66科 包括2个类病毒科 9亚科和244属4000多种 第二节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的构造病毒的化学组成 一 病毒的大小 绝大多数病毒能通过细菌滤器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 测定大小的单位是纳米 10 9 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nm以下 10 200nm 绝大多数病毒能通过细菌滤器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 葡萄球菌 1000nm 牛痘病毒300 250nm A B C D E F G 立克次体450nm 衣原体390nm A 大肠杆菌噬菌体 65 95nm B 腺病毒 70nm C 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D 乙脑病毒 40nm E 蛋白分子 10nm F 流感病毒 100nm G 烟草花叶病毒 二 病毒的形态 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复杂形状颗粒 电镜 人 动物和真菌病毒多呈球状 腺病毒 少数为枪弹状或砖状植物病毒和昆虫病毒多线状和杆状 TMV 少数为球状 细菌病毒称噬菌体 部分为蝌蚪状 T偶数噬菌体 部分为线状或球状 三 病毒粒子的结构 病毒粒 病毒体 virion 成熟的具有侵袭力的病毒颗粒 病毒粒子的模式构造 核心 核酸 基因组genome 决定病毒遗传 变异和复制壳粒capsomere 衣壳capsid 保护 介导 抗原性包膜envelope 包膜子粒peplomere 刺突spike 保护 介导 抗原性 病毒的对称体制 螺旋对称 烟草花叶病毒 TMV 二十面体对称 腺病毒复合对称 T偶数噬菌体 病毒粒的对称性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见下图 螺旋对称病毒衣壳粒和核酸呈螺旋对称形排列 典型代表 烟草花叶病毒粒子 衣壳粒 病毒RNA 二十面体病毒典型代表 腺病毒 具有20个面 30条边和12个顶角 核衣壳由不同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方式排列成对称体 腺病毒粒子共由252个球形的衣壳粒排列成一个具有廿面的对称体 线状dsDNA 复合对称病毒它们的结构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对称类型 它具有20面体对称的头部又具螺旋对称的尾部 典型代表 痘病毒 弹状病毒以及 些噬菌体 四 化学组成 核酸 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核酸有单链和双链之分 不同病毒的核酸含量差别较大 蛋白质 是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 其功能是构成病毒粒子外壳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 亲合力及病毒的抗原性 此外也是病毒酶的成分 其他 较复杂的病毒还含有脂类和多糖 1 病毒的核酸 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DNA或RNA 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DNA 少数含RNA 动物病毒一部分含DNA 一部分含RNA 细菌病毒普遍含DNA 含RNA的极少 病毒的核酸类型极为多样化 病毒的DNA与RNA均有单链和双链 dsDNAssDNAssRNAdsRNA 线状环状 ssDNA ssDNA ssRNA ssRNA 注 将碱基序列与mRNA一致的核酸单链定位正链 将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的核酸单链定位负链 2 病毒的蛋白质 病毒蛋白质 结构蛋白 structuralprotein 非结构蛋白 non structuralprotein 构成一个完整的 形态成熟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 包括壳体蛋白 包膜蛋白和存在于病毒体中的酶等 由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 但并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如复制酶和装配酶等 3 其他成分 一些较复杂的病毒 如包膜病毒 除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外 还含有脂类 多糖等其他成分 病毒中的脂类主要以脂质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于病毒的包膜中 病毒所含的糖类主要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包膜的表面 决定着病毒的抗原性 第三节病毒的复制 病毒在活细胞内 以其基因为模板 在酶的作用下 分别合成病毒基因及蛋白质 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这种方式称为复制 replication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 经过基因组复制和病毒蛋白合成 至释放出子代病毒的全过程 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组装和释放四个连续步骤 复制周期 一 吸附 adsorption 分两个阶段 静电吸附 病毒体与细胞接触 进行静电结合 非特异性 可逆 真正的吸附 病毒体表面位点 蛋白质结构 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 是决定病毒感染的真正开始 裸露病毒的吸附 囊膜病毒的吸附 二 侵入 penetration 病毒体吸附在宿主细胞膜上后 可通过数种穿入方式进入细胞 1 无囊膜的病毒一般经过细胞膜吞入 称为病毒胞饮 如腺病毒 小RNA病毒等 病毒胞饮 2 有囊膜的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病毒的核衣壳直接进入细胞浆内病毒胞饮 细胞膜吞入 1 膜融合后进入 2 病毒胞饮 三 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病毒基因组一旦从衣壳中释放后 就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的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 早期 病毒复制合成所必需的复制酶和一些抑制蛋白生物合成阶段 病毒处于隐蔽期根据病毒基因组如何转录成mRNA 如何指令合成蛋白质 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可基本归为6大类 双股DNA病毒 单股DNA病毒 单正股RNA病毒 单负股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和双股RNA病毒 四 装配 病毒核酸与衣壳装配在一起 形成病毒子 绝大多数DNA病毒均在细胞核内组装 RNA病毒和痘病毒在细胞浆内组装 绝大多数无囊膜病毒释放 一次同步 破坏宿主细胞膜 细胞迅速死亡 绝大多数有囊膜病毒以出芽方式释出时包上细胞核膜或细胞膜而成为成熟病毒 逐个释出 非一次同步 细胞死亡缓慢 五 裂解释放 举例 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 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 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的裂解 温和噬菌体 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 不立即引起细菌的裂解 烈性噬菌体增殖图示 吸附 adsorption 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具高度的特异性 吸附的机理 尾丝尖端与受体发生共价结合 影响吸附的因素 噬菌体数量 阳离子浓度 温度 辅助因子 色AA 生物素 等 侵入 penetration 头部的核酸通过中空的尾髓压入细胞内 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 尾鞘的收缩性可明显提高噬菌体核酸注入的速率 增殖 replication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增殖是通过噬菌体基因表达实现的 核酸的复制与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是分开进行的 装配 主要步骤有 DNA分子的缩合 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 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 头部与尾部相结合 最后装上尾丝 至此 一个个成熟的形状 大小相同的噬菌体装配完成 被感染细胞裂解 成熟的子代噬菌体转移到外界 开始新的生活史 裂解 释放 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 温和噬菌体 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生活周期 前 原 噬菌体 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溶源性细菌 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 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 而不被裂解 可恢复成非溶源性细菌 复愈 或变成烈性噬菌体 每一噬菌体除了能使宿主细菌裂解死亡外 还有一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 并不使细胞死亡 称为溶原性噬菌体 这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 将其自身的基因组整合进宿主细胞的基因组 此时 这种宿主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溶原性细菌内存在的整套噬菌体DNA基因组称为原噬菌体 prophage 溶原性细菌不会产生许多子噬菌体颗粒 也不会裂解 但当条件改变使溶原周期终止时 宿主细胞就会因原噬菌体的增殖而裂解死亡 释放出许多子代噬菌体颗粒 温和噬菌体生活史总结 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 噬菌体的危害 主要是引起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例 丙酮 丁醇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抗生素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食品工业上的噬菌体污染防治 控制活菌排放选育抗性生产菌株生产中轮换使用菌种药物防治例如用金霉素 四环素等 噬菌体的应用 1 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2 用于鉴定未知菌 3 用于临床治疗传染病 4 检验植物病原菌 5 测定辐射剂量 第四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引起蛋白质 核酸等大分子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 温度 pH 辐射化学因素 脂溶剂 氧化 消毒 剂 其他 1 温度 病毒耐寒不耐热 大多数病毒可在4 以下良好生存 尤其在干冰温度 70 和液氮 196 下更能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而大多数病毒于55 60 10 30min灭活 100 迅速灭活 有的在室温下只能存活数小时 流感 麻疹病毒 有的在自然界中可存活数日或数月 肠道病毒群 肝炎病毒 2 PH 大多数病毒在PH6 8的范围内保持稳定 在PH9 0的环境中迅速灭活 病毒种类不同对PH的稳定性亦不同 例如呼肠孤病毒能抗PH3 0 口蹄疫病毒在PH6 0 6 5及8 0 9 0迅速灭活 猪水泡病毒在PH2 2 24h仍具有感染性 3 氧化剂 多数病毒对氧化剂敏感 常用H2O2 K2MO4 漂白粉 碘化物等灭活病毒 酚可用于几种病毒的消毒 但不宜于脊髓灰质炎病毒 总结 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 有生命特征的 能自我复制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 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类测定大小的单位是纳米球形颗粒 杆状颗粒 复杂形状颗粒毒粒的基本结构是壳体 壳体的对称形式包括螺旋对称壳体 二十面体对称壳体 复合对称结构毒粒的基本化学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病毒的繁殖过程基本相同 噬菌体的繁殖可分为吸附 侵入 增殖 装配和释放5个阶段温和性噬菌体的特性 思考题 解释下列概念 亚病毒 拟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烈性噬菌体 溶源细菌 前噬菌体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 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那些 病毒的成分是什么 病毒的核酸有那些类型 以T4噬菌体为例 简述病毒繁殖的基本过程 亚病毒 1971年T O Diener阐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是一种具有感染性和自主复制能力的低分子RNA亚病毒 subvirus 凡在核酸核蛋白质两种成分中 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 称为亚病毒 包括类病毒 朊病毒等 知识拓展 类病毒 viroid 目前所知道的最小 只含RNA一种成分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只在植物体中发现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是1922年在美国发现的 它可使马铃薯减产20 70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 它是一条长50nm的棒状dsRNA分子 拟病毒 virusoids 又称类病毒 viroid like 可认为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一般仅由裸露的RNA或DNA组成 寄生 于真病毒内 辅助病毒 helpervirus 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 朊病毒 prion virino 又称 普列昂 或蛋白质侵染因子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爱滋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ificidncyVirus HIV HIV主要型别为HIV 1和HIV 2 爱滋病大多由HIV 1引起 爱滋病人 Aids 的病原体 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灵长类逆转录病毒之一 属逆转录病毒 HIV 病毒呈球形内含病毒RNA分子和酶 逆转录酶 整合酶 蛋白酶 病毒外层囊膜系双层脂质蛋白膜 HIV的抵抗力 HIV对热敏感 56 30min灭活 但在室温保存7天 仍保持活性 对紫外线 射线有较强抵抗力 艾滋病病毒生活周期概要 HIV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HIV感染者是传染源 曾从血液 精液 阴道分泌液 眼泪 乳汁等分离得HIV途径性传播 通过男性同性恋之间及异性间的性接触感染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 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好的注射器传播母婴传播 包括经胎盘 产道和哺乳方式 HIV致病机制 HIV选择性地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 主要有T4淋巴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等 细胞表面CD4分子是HIV受体 通过HIV囊膜蛋白gp120与细胞膜上CD4结合后由gp41介导使毒穿入易感细胞内 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