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东征高丽.doc_第1页
隋炀帝东征高丽.doc_第2页
隋炀帝东征高丽.doc_第3页
隋炀帝东征高丽.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炀帝东征高丽三征高句丽是指隋炀帝时,三次都御驾亲征高句丽。612年二月,隋炀帝以高句丽国王高元不肯朝见为由,一征高丽,御驾亲征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二征高句丽,613年四月,隋炀帝亲统六十万右路军开到辽东城614年二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炀帝见已挽回两败之辱,遂班师还朝。高句丽多次抵御,隋军损失惨重。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征战,大大的消耗的隋朝的国力,激起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一高丽的由来 高句(gu)丽(l)(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现又叫“高氏高丽”) 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 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后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今辽宁桓仁地区),建立高句丽。高句丽从早期的几个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56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313年,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开始与形成现代韩国的主体古代韩国国家百济与新罗处于激烈的军事对峙之中。朝鲜人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5世纪末,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高句丽在6世纪达到鼎盛后,开始逐渐地衰落。551年,百济和新罗联手攻打高句丽。高句丽丢失朝鲜半岛中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流域。二隋朝和高丽的矛盾1隋文帝时期与高丽的战和581年隋建立后,高句丽王高汤遣使称臣,被封为高丽王。到589年隋灭陈后,中国乱世结束。高汤深知,面对自西晋以来第一个统一而且强大的隋朝,高句丽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主动出击是不敢的,只能积极备战整军,广积粮草。隋文帝闻知极为不满,责问高汤到:”辽河再广阔,比长江如何?高丽人再多,能比得上陈国吗?我如果不是心存仁义的话,责怪你之前的罪行,任命一将军,能费多少力气呢?之所以告诉你这个,是允许你改过自新。希望理解我的用心,你自求多福吧。”高汤看到诏书,大惧,奉表谢罪后竟然病死了。其子高元即位,隋继封其为高丽王。高元刚即位就率万余靺鞨骑兵攻打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大怒,下诏废高元的官爵,以自己的小儿子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水路两军共30万人攻高丽。陆路隋军出渝关(山海关)至辽河,因多雨,道路泥泞,粮草不济,瘟疫流行军中,至辽河时已是疲惫之师。海路隋军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突遇大风,船多沉没。高丽王惶恐,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于是罢兵。三隋炀帝东征高丽先期准备604年,隋炀帝登基后,建设隋唐大运河,将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与中原的洛阳和南方连接起来。这使得跨地区大规模运送军队成为可能。公元607年,隋炀帝巡游帝国北疆。巡游途中,他决定前往东突厥设在大利城(今山西朔县一带)的牙庭,亲自造访突利可汗(或曰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隋炀帝对高句丽的长期耿耿于怀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隋炀帝在可汗的牙帐里看到了一位高句丽使者。突厥和高句丽保持着多年的交往,但这一次的往来却首次引起了中原政权的警惕。突利可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隋朝傀儡,他的生命和地位都归功于隋文帝长期的支持,但是突厥从来没有获得信任。隋炀帝怀疑高句丽和突厥之间正在建立一个同盟,这将令隋难以对付。为了证实他的揣测,隋炀帝召婴阳王速来洛阳(隋炀帝登基后不久,认为大兴城风水不好,于是重建并定都于洛阳)入朝见驾,禀明行动。如若婴阳王胆敢拒绝,隋炀帝将御驾亲征,严惩不贷。结果,婴阳王断然拒绝入朝,这使隋炀帝坚信了自己的揣测。他后来向侍臣说道:敢犯天朝之威者,迟早以武讨伐之。大业六年(610年),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开始募集军队。募集的军队被集中在涿郡(位于今北京通州)。据隋书记载,此次募集耗时数年,规模前所未有。据三国史记的记录是此次出动了三十万的作战部队。负责后勤和运输的人员还要多于这个数字。整个军队的总数说法不一,估计在100万上下。大业八年(612年),隋的大军开始出发。由于人数巨大,全部部队用了40天才出发完毕。行进的部队排成的队绵延400公里。1. 隋炀帝第一次东征辽东之战598年的战争,高句丽得到一些缓冲地域。由于这些地域不适于和隋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进行面对面的交锋,高句丽婴阳王将军队撤到辽水一带。天时地利,那年,辽河水比往常提前好久就开始解冻了。当隋炀帝到达的时候,辽河水已全部融化。隋炀帝毫不气馁,下令在辽河上修建了3座桥梁。不过隋炀帝所修的桥还没修到对岸,高句丽就对隋军发动了进攻,并有效地击退了隋炀帝的第一次进攻。不过最终将桥修好,隋军过桥包围了辽东城。开战前,杨广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很被动。隋将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派人驰报远在后方的隋炀帝,这就延误了军情。高句丽的军队也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和反击。就这样5个月过去了,杨广没拿下辽东城。于是,杨广感到需要改变策略。平壤之战隋炀帝的新战略是在同高句丽在辽东周旋的同时,派海陆军攻打高句丽的首都平壤。30多万陆军和20万海军构成的先遣队就这样出发了。海上的进攻隋的海军先于陆军到达了大同江。发现隋的陆军没有到达,婴阳王派出了一小批军队与入侵的隋朝军队交战。简短的交锋后,高句丽的军队假装被击败并向城里撤退。隋朝军队将领以为立功的大好时机已到来,带领10万军队开始攻平壤。当隋朝军队来到平壤的外围城堡时,发现大门敞开,墙上也无人把守。进入城堡后,发现地上放着钱财和武器。为了谨慎起见,隋朝军队将领下令禁止掠夺。当隋朝军队来到一个寺庙后,遭到了高句丽的伏击。不过高句丽的军队并没有取胜,然后就撤逃了。这次隋朝军队将领真的以为高句丽不行了,于是开始掠夺外围城堡。正当隋朝军队掠夺之时,一支由几千人组成的高句丽先遣部队对隋朝军队进行了伏击。毫无防备的隋朝军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并开始向海边撤退。据说10万隋朝军队仅有几千人成功退出。第一次单独行动失败后,隋朝军队的将领决定还是等隋朝部队的陆军到达后再围攻平壤。陆上的进攻然而,隋炀帝派出的陆军在路上也出了问题。在隋国内行军,隋军后勤很有保障。但一旦进入高句丽的国土,隋朝军队的后勤供应就会遭到高句丽的伏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炀帝下令每个士兵都要自己携带食物。不过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负担。许多士兵为了减负,扔下所带的食物。等隋朝军队到达鸭绿江后,物资已严重缺乏。在鸭绿江和平壤之间有一条青川江,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筑堤坝蓄水。当隋朝军队到达清川江时,江水很浅。于是隋朝军队便涉水过江。正当隋朝军队过江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数千隋朝军队被淹死。乙支文德随后率领高句丽军队向入侵的隋朝军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据说隋炀帝派出的30多万陆军仅有2700人返回。2. 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隋炀帝并没有就此罢休。令人惊讶的是,他不顾此前的大败和此起彼伏的骚乱,在613年新年之后立即宣布再次讨伐高句丽。这次更为关注物资供给和后勤,隋军在辽河沿岸修建粮仓,并将军粮等物资集中于隋控制下的辽东港口望海顿(今辽宁省盘锦市大凌河入海口处)。隋炀帝如今已认识到他曾极大地阻碍了612年的战事,于是这次他给予将帅们很大的自由作战和指挥权。613年所有军队再次奉命集结于涿郡,整装待发。 府兵和职业军队如当年一样再次来到涿郡,但农民征募兵抵达的数量大大减少了。征召入伍的士兵中有很多人不愿打仗,他们逃离兵营,落草为寇,农村的形势更加恶化。面对这样的问题,也可能是对职业军队感到失望,隋炀帝下令为再次讨伐高句丽组建一支新的军队。这支新军被称为“骁果军”,意为骁勇果敢之士兵。与府兵和农民征募兵不同,骁果军是一支志愿军,大多由地方豪强及其门阀子弟组成,这等于是退回到西魏时期的地方贵族武装。骁果军誓死效忠隋炀帝,为回报骁果军的忠心耿耿,隋炀帝将其作为私人禁卫军,直接隶属于皇帝。 第二次远征的出兵时间不得而知,但隋军在3月底已抵达辽河。高句丽的平壤朝廷几乎不敢相信隋军会这么快发动第二次战争。曾在第一次战争中力挽狂澜的英雄乙支文德已经去世,他在隋军撤退期间被杀。然而,婴阳王很乐观。虽然乙支文德人不在了,但他留下的计谋和御敌之策仍可凑效。5月21日,隋军渡过辽河,进入高句丽境内。隋炀帝分兵三路:第一路由皇帝亲率,包围辽东城;第二路包围新城(今辽宁省抚顺市);第三路为突击部队,旨在攻占平壤。停泊在山东军港的来护儿水军此次奉命与突击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这次战争主要集中于攻打辽东城。尽管隋军的工匠掌握了先进的攻城技术,使用了他们所能制造的一切攻城武器,辽东城依然久攻不下。7月20日,一则坏消息传到了隋炀帝那里:与杨姓皇族毫无亲缘关系的杨玄感在大后方发动叛乱。杨玄感此人野心极大,乃文帝时的尚书令、宠臣杨素之子。隋炀帝统治时期,杨素、杨玄感一家的命运发生了急剧变化。尽管杨素为杨广夺得皇位立下过大功,但炀帝登基后并不信任杨素和他的家人。有一次,杨玄感无意中听到隋炀帝对近臣说:“使素不死,终当夷族”。至此之后,杨玄感对炀帝渐生怨恨,开始密谋反隋。后来,杨玄感奉旨在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督运粮草,此时他才看到了好机会。6月25日,杨玄感于黎阳宣布举兵起义,宣称“主上无道”,起义军号称要废黜当今皇帝,使帝国恢复到文帝时的稳定与繁荣。当消息传到辽东城下的皇帝大营时,整个远征军陷入了骚乱不安中。隋炀帝当机立断,宣布停止进攻,并命令全军沿路返回。已经开赴平壤的来护儿奉命率水师阻止叛军逼近洛阳。撤退的隋军就这样放弃了到手的胜利。隋炀帝获知国内叛乱的时候,辽东城即将抵抗不住了。见隋军撤兵,高句丽军怀疑有诈,故最初不敢贸然追击。由于隋军将领斛斯政的泄密,以及隋军撤退的速度极其可疑,高句丽开始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于是,高句丽出兵追击,抢夺被丢弃的军资、器械、攻具、帐幕,并在辽河抄袭隋军后卫部队,杀掠数千残兵。杨玄感之乱在两个月内便被镇压了,但他对日薄西山的隋帝国的影响是可怕的。杨玄感并不是唯一的起兵反隋者,他的叛乱代表了反隋大潮的涌现。有权有势的将门子弟曾是隋文帝统治的重要支柱,但现在他们开始怨恨隋炀帝日益加剧的残暴统治了。杨玄感之乱与遍及全国的新一轮起义浪潮共同拉开了隋王朝灭亡的序幕。3. 隋炀帝第三次东征公元614年,在两次东征高句丽失败以后,不服输的隋炀帝又发起了第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与前两次相比,这一次隋朝的军队士气最差,失败似乎已成定局,但事实上战争却进行得异常顺利。怎么回事呢?前两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隋朝大军一向是水陆并进,这次还是一样。水军的统帅来护儿先从海路登陆辽东半岛,然后一举占领毕奢城,也就是今天辽宁大连的北边。高句丽派军迎战,被来护儿打得大败。接下来,来护儿就要按照原定计划,向高句丽的首都平壤推进了。这时候,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高句丽的国王高元居然决定不打了,遣使请降,而且还把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因为杨玄感叛乱投降高句丽的隋朝将领斛斯政五花大绑,押到了辽东城下,算是投名状。高句丽为什么这样?很简单,它打不起了。战争是最消耗实力的事情,隋朝如此强大,两次仗打下来,尚且民不聊生,举国造反;高句丽一个小国,经历了两轮打击,可想而知,它受到的损失非常大,再坚持下去,它也要亡国了。所以,尽管这次隋朝的声势不如前两次,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高句丽原本就是一匹瘦马,此刻更是奄奄一息了,再跟隋朝这个病骆驼赛跑下去,必死无疑。在这种情况下,国王高元审时度势,干脆投降了。高句丽不战而降,这让隋炀帝很不甘心,但他还是接受了,毕竟眼看着国内动荡、士兵逃亡,时间又一天天过去,隋炀帝对打赢这场战争也没有什么把握。就这样,隋炀帝下令各路大军停止进攻,接受投降,准备班师回朝了!隋炀帝要退兵,对于整个隋朝军队来讲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个人可接受不了。谁呢?水军总指挥来护儿。来护儿是个将军,是用比较单纯的军事眼光来看问题的。他这边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盛,眼看就要直捣平壤,这时候撤军,在他看来就是半途而废。怎么办呢?有道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来护儿集合三军,搞起了动员。他说:“我宁可得罪皇帝,也绝不撤军!希望大家跟着我,再拼一把!”皇帝要和,将军要战。这仗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呢?就在这时候,来护儿的副手崔君肃站出来对下面的将领讲话了。他说:“皇帝已经下令撤军了,你们要是跟着元帅,那就是反抗皇帝,我一定会向皇帝禀报此事,那时候诸位全都吃不了兜着走。”崔君肃拿皇帝这个大帽子一压,下面的将领纷纷劝来护儿撤军。来护儿怎么办?他也不敢再坚持,只能是长叹一声,撤军了。就这样,大业十年(公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